端午節,客家人是怎麼過的?

2020-12-19 hi小明同學218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即五月初五。五月初客家人還稱端午節為"五月節",五月節是客家人非常重要的節慶,五月初,人們就抽空上山採摘包粽子的竹葉,採集葛藤、艾葉等晾乾備用。

客家人除了包粽子,還殺豬、宰羊、捕魚、宰殺雞鴨鵝兔等,同時還請阿公婆(祖先),到伯公廟燒香,備牲禮祭祖,這是客家人崇尚孝道,示人以不忘本的美德。

客家人對端午節十分重視

甚至有民諺稱

端午大過年

節前,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送節

大人要給小孩添置新衣

村莊之間開始相互宴請賓客

下面分享客家人過端午節的習俗

一、端午節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油茶殼灰、布驚灰、黃豆萁灰等淋出的鹼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鹼水粽。

二、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三、掛艾草與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四、飲雄黃酒

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

五、端午戴香包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六、端午吃鴨蛋

端午節要吃十二紅,顧名思義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鹹鴨蛋因其蛋黃鮮紅,故為十二紅之一。故端午要吃鹹鴨蛋!

客家人還將菖蒲頭切片,加上大蒜瓣,用絲線把折斷的艾葉杆穿成一串,或裝進小布包縫好在香包,佩帶在胸前或腰上。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額上個「王」字,或將雄黃塗抹在小孩的額頭、鼻尖和腳上,然後把剩下的雄黃酒灑在屋角和牆角,以避蛇蟲。此俗在山鄉農村還十分盛行。

千裡故鄉 粽味飄香

端午將至,你家裹粽掛葛藤了嗎

遠方的遊子,你吃粽子了嗎

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客家人的蛋黃肉粽,肉香濃鬱,蛋香撲鼻,那是小時候的味道
    農村客家人以一顆延續古法製作的心、傳承著傳統配方製作出來的粽子,沉澱著客家人質樸的匠心味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客家地區,客家人稱端午節為「五月節」。「五月節」這天,客家人都喜歡包鹹肉粽,與親朋好友一起感受節日的氛圍。
  • 端午節客家人的灰水粽,軟軟糯糯,咬一口,滿滿的媽媽的味道!
    食物是鄉愁最好的慰藉,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你還記得客家人的灰水粽嗎?現在仍然記得以前過端午節幫媽媽包粽子的情景,雖然當時不會包,但是總記得媽媽手把手的教自己包,卻始終沒有成功,後來自己慢慢琢磨媽媽教的方式才學會的。過端午,吃粽子,一定要吃自己親手包的,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
  • 端午節來臨之際,廣東粵東客家人這幾款美味的粽子,可別錯過了
    一、序過幾天端午節就要來臨了,相信大家對於端午節也是非常的熟悉啦,關於端午節的起源以及節日的相關信息,可能有些人還是不太清楚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必要對我們的傳統節日作一個了解。由於百科內容太多,所以大家在閱讀前可以點如下連結進去!
  • 端午節來臨之際,廣東粵東客家人這幾款美味的粽子,可別錯過了
    一、序過幾天端午節就要來臨了,相信大家對於端午節也是非常的熟悉啦,關於端午節的起源以及節日的相關信息,可能有些人還是不太清楚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必要對我們的傳統節日作一個了解。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這一次我要和大家說的是端午食粽。
  • 聊聊客家人過端午的種種趣事
    但客家人習俗不叫端午節,而叫「五月節」,是客家人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一。客家人遍布廣東、福建、江西等地,海外也有不少客家人。在過端午節時,保留了原傳統的端午節風俗,如包粽子、做艾飯、掛菖蒲和艾草、香草燒湯沐浴,划龍舟,寫午時符等。按照客家人慣例,有女婿的會送些雞、鴨、豬肉等到丈母娘家,所謂「送節」,女兒會帶著孩子,挑上粽子等禮物,回娘家看望父母。
  • 端午節,你知道客家人是怎麼花樣過節的?
    吃什麼每至端午節,家家戶戶節前就備足糯米和箬竹葉裹粽子。親戚朋友互相饋贈,女婿要向嶽父家送雞、送肉,謂之「送節」。粽子有甜粽、鹹粽之分,有鹼粽、白粽之別,粽子品種更多,有烏豆粽、花生粽、肉粽、豆沙粽等等,五花八門。
  • 客家人的端午節不是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象徵,但是你們是否記得?客家人的端午節不是吃粽子。 客家人的端午節也叫五月節。
  • 端午節,回家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 在廣東過端午,有著獨特的節味 今天我們就從飯桌開始 帶大家了解這個傳統節日 「最會吃」的廣東人除了粽子, 還準備了哪些應節美食?
  • 客家人這麼能,這些糯米做的美食太好吃
    油炸食品耐保存,成為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鹼水粽  鹼水粽是客家地區知名的小吃,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家裡的老一輩人都會包鹼水粽,以此迎接端午節的到來。,有不蒸甜粄不過年一說,客家人過年的甜粄必須保留一部分到二月初二,在初二當天將甜粄切成小塊用油煎來吃「謂之撐腰骨」(因農曆二月份是春種春播的開始),意味著將進行緊張勞動了。
  • 給客家人一把糯米,還你一桌美食
    鹼水粽 鹼水粽是客家地區知名的小吃,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家裡的老一輩人都會包鹼水粽,以此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 客家人出過哪些名將?有人說客家人很能打,你怎麼看?
    要說客家人裡面比較厲害的將軍,肯定會有姚子青,這位將軍非常勇猛,上場殺敵,毫不手軟,堅毅的眼神中透露著清明。而他的事跡數不勝數,然而讓眾人所熟知的是他帶領500個人,嚴防死守寶山城,最後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 端午節客家人都吃粄粽 與南北粽有什麼不同?
    端午節快到了,可別以為只要吃吃粽子,劃划龍舟就好,其實,客家人有特別的習俗,連吃的粽子都不是南部粽與北部粽。它們最愛吃的是依循傳統製作的粄粽與鹼粽。鹼粽大家都吃過,香甜可口又彈牙,但粄粽是什麼呢?
  • 廣東客家人的年是這麼過的
    客家人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的群體,現在居住在廣東的客家人有兩千五百多萬,主要居住地是梅州、韶關,惠州等。廣東的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與潮汕,廣府群體的某些文化相融合,但也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在春節中又有怎樣的體現呢?
  • 客家端午節的講究:保留《詩經》時代中原遺風
    客家端午節的講究:保留《詩經》時代中原遺風 2014-05-31 10:47:16作為村支書,這幾天,萬慶松一直在煞費心思地忙著一件事,就是在端午那天,讓所有遊客嘗到客家人秘方配製的粽子。糯米、紅豆、蜜棗、臘肉都不是問題,但到哪兒去採那麼多的新鮮葦葉卻讓他發了愁。  萬慶松是地道的客家人,在他的印象中,兒時端午節,他母親總會帶他到外婆家。
  • 冬至是客家人過的日子
    暖陽高照,今日冬至是客家人過年的日子,雖非法定假日,可在客家人聚居區按傳統習俗是要放假的。我和客家人一起工作過,熟悉他們的生活習俗,他們的祖先本是中原人,期待春暖花開回中原,他們死了先入土為安,一年後挖出來裝入壇中,存入陰城,期待隨時提著祖先的骨頭回中原,中國人的祖先情節是難以根除的。
  • 給客家人一把糯米,他們能還你一桌小吃
    油炸食品耐保存,成為梅州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鹼水粽鹼水粽是客家地區知名的小吃,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家裡的老一輩人都會包鹼水粽,以此迎接端午節的到來。一般直接蘸著白糖吃,吃起來帶著淡淡的甜味和糯米的清香。
  •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你還記得客家人的灰水粽嗎?
    食物是鄉愁最好的慰藉,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你還記得客家人的灰水粽嗎?現在仍然記得以前過端午節幫媽媽包粽子的情景,雖然當時不會包,但是總記得媽媽手把手的教自己包,卻始終沒有成功,後來自己慢慢琢磨媽媽教的方式才學會的。過端午,吃粽子,一定要吃自己親手包的,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
  • 端午節過後剩下的粽子怎麼處理?
    每年 的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的季節,粽子就是端午節特定的美食,就和餃子一樣,是春節特定的美食,幾乎家家戶戶在當天都會吃粽子,來慶祝端午節的到來。每年都會包很多粽子,原因是我家愛吃粽子,一般都會包紅棗餡的,葡萄乾的,蛋黃的,牛肉的也包過,家人不太喜歡吃,就愛吃紅棗和葡萄乾的,還有純糯米的,再好吃的食物,也有吃膩味的時候,何況是糯糯的粽子,我每年端午節過後,粽子就換著花樣吃了。端午節過後剩下的粽子怎麼處理?
  • 客家人的七夕節,你知道怎麼過嗎?
    農曆七月七又叫做「乞巧節」、「祈巧節」、「七巧節」關於這個節日客家地區流傳著許多特殊的習俗對於客家人而言除了「比巧」,每到七月七,客家人都有正午取井水、山泉水的習俗,而在這一刻取出的水叫做「七月七水」。傳說中七月七是玉皇大帝恩準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大喜日子,這一對有情人每年只能見一次面,並且時間十分短暫。於是,他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互訴衷腸,淚如雨下。
  •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2020年12月21日 10:21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