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山陰路有全上海最好吃的小籠,我覺得一點不誇張!

2020-12-20 牧瓦宛平

坐落在虹口區的多倫路,以其鮮明的租界特色而著名,

不論上海本地人,還是在這工作的外鄉人,

或是遠道而來的國外遊客,

都對繁華都市內這一方鬧中取靜、小資情濃的區域情有獨鍾。

順著多倫路,可以一路走過曾因浪漫聞名的情侶之路:甜愛路,

繼而再到魯迅故居所在地:山陰路。

這塊寶地隸屬於上海蘇州河以北的虹口區中部的魯迅公園板塊內,

可謂是「地中龍鳳」,地傑人靈啦。

說到山陰路,不得不提這家中華老字號:

萬壽齋。

前幾次光臨萬壽齋,根本沒機會坐進店裡,

都是無奈打包走人。

它就坐落在魯迅故居斜對面,

店面狹小卻擁擠萬分,

生意好的時候,那條細細長長的過道被排隊的人一直等到店外。

嘗過他們家的牛肉湯,三鮮餛飩,

可最讓人難忘的,還是萬壽齋的小籠。

地道的上海小籠,要皮薄湯多,

肉質也要鮮嫩有嚼勁,而萬壽齋全都做到了。

每次打包,老公二兩,我一兩,

即使是女生,一口一個也毫無壓力。

其實小籠最完美的吃法,就是一口一個。

薄薄的麵皮在口中被咬破,

鮮美的肉汁無處外溢全被裹在舌尖,

這時候再咬一口Q彈的肉餡兒,

那感覺,簡直讓人可以忘記一切。

當然,前提就是小籠本身得好吃:

肉質鮮嫩,湯汁鮮美,皮薄肉多。嘖嘖。

從第一次光顧萬壽齋至今快四年了,

仍是提到小籠就非萬壽齋莫屬,別的統統比不上。

最近一次是去年年底五月天演唱會的時候,

因為臨近上海虹口足球場,

許多球迷歌迷都會在演出之前來這裡用餐,

儘管人再多,也要吃上一頓。

然而,那次小籠卻出乎意料的鹹…

是當天的師傅鹽放多了?還是現在都這樣口味了?

網上人稱萬壽齋的小籠在全上海無人能比,

如果只是偶爾失誤一次,

那說它是第一,我仍覺得一點也不誇張。

但如果味道差異有一就有二,這…

就只能表示尷尬而惋惜了。

大家最近有人去吃過的嗎?味道如何了?

你還吃過比萬壽齋更讓人慾罷不能的上海小籠嗎?

相關焦點

  • 全上海最好吃的小籠不在城隍廟,而是在這些地方
    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對於我們吃貨來說,哪家好吃才是重點啊!我們只認味道不認品牌~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裡,大家就哪家小籠好吃討論起來了!好吃到什麼程度呢?好吃到各路明星都來吃過,林憶蓮、王心凌、張信哲等。皮子很薄,也不粘牙不僵,湯汁鮮美,肉餡也好吃!吃小籠的時候,再配上她家的鴨血粉絲湯,簡直絕了!
  • 上海最正宗的小籠,都在這裡了!
    用筷子輕輕挑破小籠皮子,裡面的蟹黃湯汁呼之欲出, 一口咬下去,滿口腔的蟹粉味,混合著鮮甜的豬肉,還能吃到飽滿的蟹黃,卻沒有衝人的腥氣,讓人根本停不下來手中的筷子!如果覺得不夠入味,可以蘸一點醋和薑絲,更能激發蟹黃的鮮味。
  • 是我覺得深圳目前最好吃的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福永也有很好吃的舒芙蕾!現點現做 口感很細膩!!是我覺得深圳目前最好吃的真的一點都不誇張香草咖啡也很推薦 冰沙和咖啡的融合 有奶油的融合味道很清爽奶油意粉 我也挺推薦哦 !奶香味十足環境很舒服 雖然地方不大 值得推薦哦
  • 全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虹口區「排隊神話」竟然悄悄開分店了!
    魔都的小籠千千萬萬, 但在虹口人的心目中, 山陰路的萬壽齋小籠必須擁有姓名! 誇張的時候, 排隊甚至要排到馬路上~
  • 小寧波遊大上海:溧陽路歷史街區和萬壽齋的小籠餛飩,30元管飽
    中午兩個人一杯咖啡,一塊蛋糕,一個麵包,雖然很小資但根本沒吃飽,老公說我們再去吃點餛飩小籠啥的當午餐吧,這不馬路邊上看到一家點心店,店面小小的兩間,名字倒是取得大:萬壽齋。中午將近一點,還有很多人吃飯,我們也進去了。
  • 魔都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竟然不在南翔?尋找街道弄堂最驚豔的湯包
    年初認識一位新朋友,他說「我世界各地什麼美食都嘗過,最念念不忘的還是你們上海熱氣騰騰的小籠包,但我吃的應該不是上海最好吃的一家,下個月我來上海,你帶我去吃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吧!」沒想到這「小而美」的食物,不僅徵服了上海本地人,還令各地的美食愛好者為之心動。其實吧這個任務還真難倒我了,雖說我是小夥伴心中的吃貨食神,可是對於上海最具代表的小吃——小籠包,卻不太精通!平時也就當早餐偶爾吃吃,還是在家門口早餐攤上隨意買一籠打發了事。
  • 德平路這家二十多年老牌小籠,吃到了據說是浦東最嗲的老上海小籠
    要說最能代表上海的小吃美食,毛哥個人覺得非小籠莫屬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好吃的小籠數不勝數,相信每位上海的朋友都有自己心中經典的小籠。這道看似簡單的上海點心,包裹著令人著迷的老上海味道。今天毛哥就要帶各位來一家非常經典的小籠,這家店在浦東金楊一帶開了二十多年了,也是金楊一帶口口相傳好吃的小籠,味道真的老嗲了。讓我們就一起來德平路1169號這家「方師傅小籠」嘗嘗!鮮肉小籠首先當然得點一籠最傳統的鮮肉來試試啦!
  • 史上最全小籠包攻略,上海最好吃的小籠包都在這裡
    小籠包是上海經典的小吃,北方、南方稱小籠包,在上海,卻稱其為小籠饅頭,簡稱小籠。有朋友要來上海,問我有什麼美食推薦。我想了想,來上海怎麼能不吃小籠包呢。她又問我哪家小籠包好吃。滿腦子都是那句"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這家算是上海比較有名氣的一家小籠包店了,在城隍廟附近。蟹黃灌湯包是必點菜品,店員還會給一根吸管用來吸湯汁。鮮肉小籠包的湯汁豐腴不膩口,皮很薄,肉的口感也很好。
  •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我在上海吃過的最好吃的酒館
    好不誇張的說,這是我在上海吃過的最好吃的酒館所有下酒菜都可以閉眼入,絕不踩雷。回家以後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替代餐館了嗚嗚嗚。「唐揚脆雞骨」超好吃,我這麼不喜歡吃脆骨都和朋友分完了一整盤。「木魚香松飯糰」米飯特別酥脆,好吃「紫蘇雞肉棒」雞肉特別嫩,一咬還會有汁水。和蘸醬相得益彰。「奶汁竹輪燒」他們家的關東煮味道真的好濃鬱~以前吃的好多都沒有味道。「照燒雞皮串」雞皮特別酥脆!一點都不會油膩。
  • 上海小籠VS無錫小籠,都是小籠卻大有不同?你更喜歡哪只小籠?
    ,前段時間又去蘇南上海呆了一會兒,又吃了不少小籠,真的是從小伴隨自己長大的味道,怎麼都忘不了,加上廣州不興吃小籠,所以每次去蘇南上海,毛哥都會狠狠吃上幾頓小籠。不過我最近發現,很多人對小籠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會認為小籠都是一種東西,不就是湯包嘛?其實在華東,每個地區的小籠都是有自己的鮮明特點的。今天毛哥就拿華東最常見小籠兩大派:上海小籠和無錫小籠,和大家來做一個做一個比較介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小籠,原來也有挺大差別?
  • 這家小籠不放味精,還說「鮮是要等的」!
    從民國到如今,小籠一直是下到走夫販卒,上到達官貴客都鍾愛的點心。小籠包在上海的代表點心裡,排名第一,應無爭議。吃一客不錯的小籠包,如今卻不是易事。吃了52家小籠包店,寫了本被全上海土著罵死的小籠包評測的Christopher St. Cavish說小籠是陰性的,用最薄的皮包住儘可能多的肉和湯汁,陰柔在中國審美層次很高,就像馬雲用太極打倒了吳京甑子丹李連杰。
  • 山陰路,這條低調的117歲小馬路,永遠在排隊
    在魔都不僅有時髦星人最愛的潮流網紅街也藏著很多復古又有情懷的小馬路低調的山陰路,就是其中之一這條永不拓寬的117歲小馬路
  • 山陰路: 家住這裡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站在街面上,看不到氣勢恢宏的大型建築,也沒有極盡奢華的舊時豪宅,但要論及建築的多樣性,稱山陰路為上海歷史建築的博物館,也毫不誇張。以恆豐裡、四達裡為代表的早期石庫門建築,以大陸新村、文華別墅為代表的新式裡弄,以千愛裡為代表的日式花園裡弄,以及獨立成套的西洋式公寓施高塔大樓,都集中在這條小馬路上。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山陰路上的住戶很多都是醫生、教授、律師等體面的職業。
  • 上海小籠VS無錫小籠,都是小籠包卻大有不同?你更喜歡哪只小籠?
    大家好,我是西北吃貨君,一個愛好美食的幕後男神。華東最常見的小籠包兩大派:上海小籠包和無錫小籠包,和大家來做一個比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小籠包,原來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正宗上海小籠的湯汁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那樣甜口,而是鹹鮮口味的,清爽不油膩,是豬肉最原本的鮮美,注意,不是甜的!另外上海小籠湯汁一般顏色是清澈的,不會渾濁,湯汁是湯汁,肉餡是肉餡,非常分明!吃的時候可以先喝湯汁,再連著肉餡一起吃。
  • 上海灘,最好吃的「無錫小籠」,在哪裡?好巧不巧
    好巧不巧前兩天,發的一條關於「無錫小籠」的微頭條介紹了彭浦新村附近有名的「無錫小籠」店鋪,我個人吃過覺得一般般。有一位熱心網友向我推薦一家在嘉定的「無錫小籠」,於是今天天氣不錯,決定去「探探」。店鋪名:熙盛源地址:上海市嘉定區豐莊路389號(豐莊北路南側)特色:無錫小籠、開洋餛飩、鮮肉小餛飩周六大清早,一送完女兒上興趣班,就上海軌交13號線直奔目的地。
  • 外地人說「杭州小籠」最好吃,上海人和無錫人不服,杭州人無語
    小籠包是江南一帶的特色美食,但是幾乎每個吳語區的城市都有他們引以為傲的小籠包的口味,即使兩個地方相隔並不遠,但是小籠包的口味、外形和製作工藝卻有很大的差別。每當網上有人問出「哪裡的小籠包最好吃」這樣的問題時,評論區總是會充滿十足的火藥味。
  • 上海灘最好吃的小籠包在哪
    那裡的小籠皮薄肉嫩湯汁鮮美,小籠做的很小,用筷子夾起,絕對不會把皮戳破,雖然一籠連一籠的出爐,可是它的湯汁絕對不會燙嘴。個人感覺他家小籠有點偏甜,我很喜歡的,適合上海人的口味。所以只嘗過他家的蟹粉和全蝦仁的,蟹粉的味道不錯,都是蟹膏,配上薑絲,唇齒留香,但是湯汁少了點,有點失望。蝦仁的真的很好吃,湯汁多,蝦仁又多,皮薄而不破!  珊珊小籠館   地點:仙霞路(威寧路口)   古美西路(近龍茗路)   說到小籠怎麼能少了珊珊小籠館。
  • 小籠包還是小籠饅頭?上海人為啥把包子叫做饅頭?上海爺叔一次講清了
    2.mp3來自儂好上海00:0002:38其實,食客心裡是老篤定的,我覺得好吃就去吃,我覺得不好吃就不去吃。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你的這些食品又不是什麼高科技,說穿了技術含量不高的,所謂的秘方,也是極其容易破解的。我就不信,上海人做不出好吃的豆腐乾、蘇州人醃的蘿蔔乾就不好吃。
  • 上海人真的吃個小籠包都要吵架嗎?
    毫無疑問,小籠饅頭是上海第一小吃。這種「小而美」的食物,不僅徵服了本地人,還令世界各地的美食愛好者為之心動。     關於小籠,上海人不知道吵了多少架。饅頭還是湯包?死面還是半發麵?湯汁多還是少?15個褶子還是20個褶子?隨便拎一個辯題出來,都足以引發舌戰。
  • 當上海小籠遇到南京湯包,懷念兒時記憶的味道
    清明時節去南京遊覽時恰好品嘗了一下南京的湯包,並與諸多南京的網友就南京最正宗的湯包進行了大量的互動,感受很深。今天正好有時間,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南京和上海的小籠湯包文化。那個年代的經濟條件遠不如現在,但是每次去城隍廟,媽媽總會帶我去南翔饅頭店的二樓去吃一下正宗的南翔小籠。後來,在離家不遠的靜安寺,發現了「南京飯店」。去南京飯店,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吃飯,而是去吃那裡的湯包,以至於很多次在傍晚時分,媽媽都會帶我直奔南京飯店,只點南京湯包給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