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小籠不放味精,還說「鮮是要等的」!

2020-12-14 美食點點

只要是新開的小籠店,上海人恐怕都不會不去拔草。因為,小籠是上海人的小籠。小籠包是值得上海人驕傲的事,本該如此。

上海人愛吃小籠包,從開埠到同治光緒年間上海自己風格的小籠包成形,60年代古猗園重開小籠等等,都在這濃縮感極強的城市歷史裡留下了細細一筆。

老上海黑幫片《羅曼蒂克消亡史》裡,黑幫大佬吃起小籠包,也是凝神靜氣,輕提輕嘬。從民國到如今,小籠一直是下到走夫販卒,上到達官貴客都鍾愛的點心。小籠包在上海的代表點心裡,排名第一,應無爭議。

吃一客不錯的小籠包,如今卻不是易事。吃了52家小籠包店,寫了本被全上海土著罵死的小籠包評測的Christopher St. Cavish說小籠是陰性的,用最薄的皮包住儘可能多的肉和湯汁,陰柔在中國審美層次很高,就像馬雲用太極打倒了吳京甑子丹李連杰。然而老外並不真的懂小籠包,雖然他們似乎比上海人更愛吃小籠包。

上海小籠:好食材,好味道

「鮮是要等的」

什麼才是上海人的小籠呢?是沒有無錫小籠的醬油和重糖嗎?是比江蘇湯包的皮更薄?是沒有那麼多卻無鮮味的湯汁?甚至也不全是南翔小籠?因為那是遊客吃的傳說中的食物?

這家新開的上海小籠店,它的回答真簡單:好食材,好味道。

看了太多的形容詞和網紅詞,看這樣的回答是覺得乏味還是眼前一亮?但它對於好食材好味道的解釋卻讓人叫絕,它說:鮮是要等的。

是啊,用味精調出來的鮮不用等,速凍的小籠也不用等,用布丁粉代替熬皮凍也不用等,中央廚房配的餡料也不用等。而這家叫「滿隴春」的小籠店,它的鮮是要等的。

皮凍提前一天熬製,熬的是現在上海幾乎沒有人再做的,有複合鮮味的皮凍。因為除了豬皮,還要加老雞和火腿。所以出來的湯汁有淡淡的黃色,粘唇,滿滿的膠原蛋白化在汁裡。

小籠餡料不用味精,看似簡單,全上海卻沒有幾家做,為什麼?因為不用味精了,就得用夠好夠貴的豬肉,配方也要足夠複雜精確,要有真功夫,它家的肉從五豐換到愛森,最後換到黑毛豬,肉餡調味也是一試再試,才過了口味上的關。

蝦籽蝦仁鮮肉小籠裡有整個的蝦仁,據說光是蝦仁的挑選就試過4到5種不一樣的蝦,舟山直供的紅蝦仁和滑皮蝦蝦味太足,彈性不夠。太大太小的蝦仁不行,河蝦仁也不行,那些防不勝防的泡發蝦仁也不行,這籠蝦仁鮮肉小籠,味濃肉彈,比起港式的鮮蝦雲吞,海派滋味的蝦肉小籠有不一樣的驚豔。

藤椒雞丁小籠看著新奇,吃著驚喜,雞肉的鮮味和藤椒的麻香本來就極配,在小籠裡更是一口吃到高潮,作為一個被迅速認可的新口味有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連老闆都說,沒想到女生都這麼愛吃這個。藤椒雞丁吃起來麻而不辣,鮮味香味都在,而且汁清肉嫩,整個感覺還是很小籠,這樣的驚喜多多益善!

蟹粉鮮肉小籠家家都有做,好吃的卻寥寥無幾,不然萊萊和佳家也不會排隊了。滿隴春的蟹粉鮮肉真是鮮美無比,為了讓蟹粉鮮肉有足夠的蟹味,蟹粉都用豬油預炒過,加了去腥的辛香料,10年陳的花雕和醋,吊出蟹粉的極致鮮味,屬於一口吃下去眼睛就會發亮的小籠。僅僅為了這一籠蟹粉鮮肉,滿隴春就值得再來。

滿滿蟹黃和滿滿蟹膏小籠,都是滿隴春的季節限量小籠,也是最吸引人的小籠,滿滿蟹黃裡是滿滿一包純蟹黃膽固醇,金燦燦晃瞎了眼,蟹膏鮮極,加了好多的薑蓉去腥去寒,一口一隻的滿足感直接爆棚。兩隻升仙,三隻......好像就有點吃不動了,難怪這裡的滿滿蟹黃和蟹膏都是2隻一賣,太滿足的美味,果然不能貪多,要知道,每隻滿滿蟹黃/蟹膏 小籠,都要用足3兩的母/公蟹,才能拆得出來。兩隻滿滿蟹黃的價格是58,兩隻滿滿蟹膏是68,但真是吃過就忘不掉,相信我,下次去你還會點的。

剛開張的「百年老店」

細節之處打動人心

作為一家細節控小籠店,它有很多讓人一眼愛上的點。

醋有康樂醋和玫瑰醋可以選擇。

黑邊白瓷的廚具精緻而不做作,籠屜上鑲著「滿隴春」的銅牌。

復古的水磨石樓梯,以前老公寓的鐵藝推窗,加上二樓特地淘來的人字拼縫的民國老地板難怪有人說這是一家剛剛開張的百年老店。

裝潢上,滿隴春既有Art Deco風格,又帶著老上海和港式餐廳風情。菜單上既有最經典的小籠口味,又有創新的上海酸奶甜品,還有手工冬釀黃酒。和上海人熟知的本地小籠店們相比,滿隴春從顏值,食物到酒水,都太不一樣了。

創造這樣一家小籠店,有著主理人在背後的思考,無論在1930年代還是現在,上海都是引領潮流的城市,這種潮流,既是發自內心的摩登心態,也是帶有上海歷史的溫情和再創造的潮流。按照他的看法,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納百川,而他打造的滿隴春,有上海歷史的痕跡,又有著和城市合拍的摩登感。口味也好、裝潢也好,無不如此。

上海對於生活和品質的要求一直在變高,在這個時代,上海小籠應該有的樣子,是更好的食材和更好的口味,肉要好,汁要正,而不是靠味精和添加劑,滿隴春靠著好的食材和用心,做到不放味精也一樣好吃,更原汁原味,更健康。

即使是一盤簡簡單單的白斬雞,都能吃到久違了的雞味。

總結下滿隴春的食物,好像就是又簡單,又好吃。吃慣味精的人會覺得它家的鮮肉小籠有點淡,但蝦有蝦味,蟹有蟹味,雞有雞味,這樣的簡單又不太容易,堅持不放味精的結果就是食材要更好,處理程序要多,調味要更準,但是,這才對得起上海小籠點心之王的美譽,這是值得上海去珍惜的。

地址:永康路73號

相關焦點

  • 德平路這家二十多年老牌小籠,吃到了據說是浦東最嗲的老上海小籠
    要說最能代表上海的小吃美食,毛哥個人覺得非小籠莫屬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好吃的小籠數不勝數,相信每位上海的朋友都有自己心中經典的小籠。這道看似簡單的上海點心,包裹著令人著迷的老上海味道。這家小籠是標準的八隻一籠,收口細緻,個頭大小剛好,飽滿圓滾,非常誘人!夾起一個來立馬感受到沉甸甸的下墜感,足以見得裡面的肉餡和湯汁多麼飽滿,忍不住要動嘴了!輕輕咬開一口,哇塞,鮮美的湯汁立馬湧了出來,這湯汁非常清鮮,而且完全不油膩,這就是地道老上海小籠的味道,湯汁不像無錫小籠那麼甜膩,就是純粹的豬肉鮮美,非常棒!
  • 5元一籠小籠賣了6年多!這家嵊州小吃要放暑假,工商大的孩子忘不了...
    沒有了平日學生絡繹不絕往來上課的身影,這家「嵊州美味軒」的門口也沒了原來圍滿一圈的場景。54歲的老闆娘茹亞來還是和往常一樣,站在2米長的不鏽鋼操作臺後面,忙這忙那,一刻也停不下來。暑假留在學校的學生,附近工地的工人,周圍的居民……陸陸續續地,會走進一些客人來吃早餐。
  • 上海小籠,只屬於上海寧的滬上經典!
    上海被稱為湯包的是長這樣的,請看下圖湯包比小籠稍大,而且更注重湯的味道,有些湯包還做成用吸管來吸裡面的湯汁,餡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如果掛著小籠的名字,上來的卻是湯包的樣紙,那麼這家的包子大多數情況下味道會不怎麼樣,因為連老闆和廚師都傻傻分不清小籠和湯包的區別,那麼又怎麼會做的好吃呢?
  • 咖啡配小籠?這家上海老字號玩出新花樣!濃濃復古風,還自帶網紅露臺...
    他家的招牌小籠 湯汁鮮美,餡料鮮香 吃過的上海小囡 讓我看看都有誰! 獨佔兩層獨棟小樓, 滿眼的藍黃配色 不知道的還以為 要說咖啡配小籠味道如何? 走出這家咖啡店, 小儂還驚奇地發現, 愚園路上連著4家相鄰的都是
  • 長沙這家湘菜不放味精,還把牛肉使勁摔?
    「農家菜,鐵鍋炒,豬油自己煎,小菜自己種,每天只熬一鍋高湯,絕不使用味精。」這種自給自足的承諾,倒是讓我對這家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並不是味精反對派,但如果願意花幾百塊的成本和時間用老母雞、排骨去熬這麼一碗高湯去提鮮我也樂見其成。
  • 香蕉小籠、可可小籠「鮮」而「豔」 南翔小籠第七代傳人揭秘「新...
    &nbsp&nbsp&nbsp&nbsp上海古猗園餐廳裡,挑剔的食客顧阿姨夾起一隻香蕉小籠,咬破薄薄的三色皮,嘗了一口,「前味是水果的香甜,後味是豬肉的鮮鹹,米道老靈額!」&nbsp&nbsp&nbsp&nbsp夏天即將來臨,古猗園餐廳推出了香蕉小籠和可可香菇小籠,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叫好又叫座。
  • 你還在糾結做菜放不放味精嗎?告訴你味精有害是個偽命題!
    日本味之素公司現在是全球十大食品企業之一,在全球擁有114家公司,主要生產胺基酸、調味料、加工食品等(如果說味精危害健康,這家企業是活不到今天的)。天廚味精是中國第一家味精廠,1923年由實業家吳蘊初和張逸之合資創辦於上海,抗日戰爭時期又遷去了重慶,當時的產量就達到了年產味精10噸,還打進了美國市場,吳蘊初也獲得了「味精大王」的稱號。
  • 你做菜還在放味精雞精嗎? 建議用菇類或火腿提鮮
    「雞精和味精對身體不好,這一輩子我都要和它們做鬥爭,堅決不往菜裡面加這些。」標哥記得有一天,那個關係差點惡化的好友帶著揶揄的口氣對他說,「你有本事自己開館子,我就不信,菜裡面不加雞精、味精會好吃!」好友的這番話刺激到了標哥,那天以後,標哥就在渝中區上清寺一處70多平方米的兩室一廳裡,專門空出一間房,做起了不加「精」的私房菜,同時也不丟剪頭髮的本行。「那時應該是重慶第一家。」
  • 都說山陰路有全上海最好吃的小籠,我覺得一點不誇張!
    說到山陰路,不得不提這家中華老字號:萬壽齋。前幾次光臨萬壽齋,根本沒機會坐進店裡,都是無奈打包走人。嘗過他們家的牛肉湯,三鮮餛飩,可最讓人難忘的,還是萬壽齋的小籠。地道的上海小籠,要皮薄湯多,肉質也要鮮嫩有嚼勁,而萬壽齋全都做到了。
  • 咖啡配小籠?這家上海老字號一不小心就出圈了!網紅露臺刷爆全網
    說起上海的小籠包,除了南翔小籠家喻戶曉外,富春小籠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是非同一般~他家的招牌小籠湯汁鮮美,餡料鮮香吃過的上海小囡讓我看看都有誰!萬萬沒想到!~走進店裡,一個可愛的玩偶在向你招手~獨佔兩層獨棟小樓,滿眼的綠黃配色不知道的還以為闖入了一家古董店!
  • 上海最正宗的小籠,都在這裡了!
    富春小籠延續了老上海點心店的傳統,單子是一式兩份,最古老的方法,用夾子夾好直接送到後廚開做,所以一般要吃上一客它們家的小籠,等不上45分鐘到一小時的就別來了。據說富春小籠包製作的關鍵,就在於餡裡的那層皮凍,是經過了前後五道工序才做成的。皮薄餡大是對富春最忠實的評價,輕輕提起一隻小籠,從側面咬開個小口,湯汁立馬簌簌地淌了出來,猛嘬上一口,鮮!
  • 不愧是魔都小籠包店中的頭牌,純蟹膏小籠賣到128塊6個,不敢多吃
    今天去的這家屋有鮮,並不是在上海的市區,而是在偏遠的閔行召稼樓古鎮。整個上海只有這一家店,沒有分店,想要吃一定要一路奔波來,但是客人還是絡繹不絕,經常要等位。去之前看點評說排隊蠻厲害的,不是飯點也很多人排隊,和富老闆去的那天人不多,我算是第二桌,吃完了還是只有三桌。
  • 你家做菜還用味精嗎?說味精緻癌冤枉它嗎?
    你家做菜還用味精嗎?說味精緻癌冤枉它嗎?創辦於1983年,並於1998年在A股上市的蓮花味精,如今已「披星戴帽」成「*ST蓮花」,瀕臨破產。曾幾何時,蓮花味精暢銷到幾乎家家用,如今為何走向末路?味精行業的趨勢如何?你家炒菜還用味精不?
  • 正宗南翔小籠,出自南翔還是城隍廟
    不過,說到上海小籠包,大名鼎鼎的南翔小籠應該是眾望所歸。可是問題來了,像我這樣長期生活在市區的「95後」,一直以來吃的都是城隍廟南翔小籠,有人說這就是最正宗的,可也有人說,要吃正宗南翔小籠,必須去嘉定南翔。哪種說法對呢? (大二學生 沈同學)民間說法香港食客黃女士城隍廟小籠最正宗我父親今年82歲了,每次來上海,必到城隍廟品嘗南翔小籠。
  • 炒菜做飯經常放味精提鮮?味精吃多了有什麼危害?再忙也要看一看
    很多家庭做飯,尤其是中老年人,都愛放一些味精。可是,近幾年來,關於味精能不能吃的話題甚囂塵上。有的說味精緻癌,一定不能吃。也有的說,味精能增強大腦機能,可以吃。目前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或者觀點說是完全能吃或者完全不能吃。
  • 蘇城南環這家小籠包的湯汁,18褶小籠滿口肉汁,一把湯勺兜不住
    南環這家小籠包的湯汁,一把湯勺兜不住!不封邊餛飩不露餡秘方都在皮子裡 灌湯小籠包說起小籠,開在南環新村裡的這家笑來喜,開了三年,生意是一年賽一年的好,這家店的老闆已經在咱們隔壁的無錫,開了6家小籠包店,在無錫,他的店可是從早上10點開始,就排起了長龍。
  • 虹口這家二十多年的老國營點心店,保留了上海小籠最原本的味道
    毛哥的老上海美食節目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毛哥繼續帶大家一起去探尋老上海那些經典的小籠館子,這次要來的是一家經典街坊小籠館,開了二十幾年雖然環境都沒怎麼變,但是人氣一直很火爆,飯點時候還總得要排隊。就是四平路這家當地街坊耳熟能詳的「又一村」啦!
  • 國營第一樓包子鋪,吃了他們家的小籠灌湯包,才不枉來開封一趟
    小籠灌湯包現在在很多地方都能吃到,早起來一籠包子,一碗胡辣湯早已經是不少人的標配版早餐了。小籠灌湯包這道河南省開封市著名地方風味小吃,已有百年歷史,創始人是黃繼善。20世紀20年代,名廚黃繼善創辦「第一點心館」,主營灌湯包子。
  • 這家小籠也算在上海比較好吃的了,油皮薄而不破
    這家小籠也算在上海比較好吃的了,油皮薄而不破,湯汁充足,肉質鮮美,味偏淡一點,小餛飩做了不錯,每次過去兩籠小籠一碗小餛飩,感覺自己吃了有點多,哎……門口路上可停車,但僅限周一到周五,有人收費,他們家隔壁有自己的麵館,味道一般般吧,服務呢也沒什麼服務的,環境就是小吃店環境
  • 青椒炒雞蛋要放味精嗎?大廚:多數人不懂,難怪青椒炒雞蛋不鮮香
    青椒炒雞蛋是一道家常菜品,主要烹飪工藝是炒,黃綠搭配,色彩美觀,口味鮮香。但是,炒雞蛋的時候如果放入味精這種物質,經過分解後的味精就會嚴重的破壞雞蛋本身合成的自然鮮味。在炒雞蛋時最好不要放味精,這是大廚告訴我的一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