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解放前夕,曾有大批的仁人志士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這其中也包括一個名為周均時的民主人士,此人曾於1940年7月至1942年2月出任國立同濟大學校長,其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率領國立同濟大學從雲南昆明遷往四川南溪李莊辦學,其被捕之時擔任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長,該校演變為現在的大連海事大學和上海海事大學,那麼,蔣介石為何要槍殺一個大學校長呢?
周均時是四川遂寧人,出生於一個商人之家, 1903年隨經商的父親到了重慶,併入「正蒙公塾」讀書,1906年父親出任聚興誠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周均時隨父親前往上海,入讀「中國公學」英語科乙班,並於1909年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而船政科是為國家培養航運人才並發展遠洋航海貿易的。
1911年8月,船政科在上海吳淞擴建為「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由唐文治兼任監督,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高等航海學府由此誕生,校方曾派他駕駛中國自造的「保民輪」從上海駛往青島,開創了由中國自己培養的學生充當船長的先例。
1913年春,周均時進入上海招商局工作,當年夏天參加了四川省官費留學生考試,並於1914年初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主修數學、力學和彈道學,同時期到德國留學的中國學人,幾乎都是選學工程學科或自然科學學科,希望以「實業救國」的理想報效祖國。
學業有成的周均時於1920年秋回到上海,當年冬天返回四川與董鴻書結婚,其一心想在四川創辦廠礦企業或軍工企業,而他的這一設想,得到了四川政界和軍界大佬的支持,並派他於1922年夏前往德國考察,期間四川政局發生變化,導致建廠計劃流產,周均時在德國滯留期間又考入柏林大學深造。
著名物理學家勞厄和愛因斯坦當時都在柏林大學任教,周均時有幸聆聽了兩位物理大師的授課,並記錄了詳細的筆記,周均時還師從勞厄教授從事物理研究,勞厄曾獲得19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愛因斯坦是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周均時兩次留德時都與朱家驊產生了交集,周均時年長朱家驊兩歲,家境也比朱家驊富裕,由於朱家驊童年時父母雙亡,他是由胞兄朱家麟撫養長大的,正是因為當年周均時對朱家驊的資助,當朱家驊在飛黃騰達之後,對周均時常懷感恩之情並多次對他提攜。
周均時於1924年從德國回到上海後子承父業,開辦了「中歐貿易公司」,展銷德、奧等國的產品,以拓展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往來,但其實業救國的理想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
1927年6月,位於上海的「暨南學校」升格為國立暨南大學,周均時被校長鄭洪年聘為教授,主要講授高等物理和高等數學等課程,因其知識面廣且授課深入淺出,很受學生們的歡迎,1928年5月周均時又被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張乃燕聘為數學系教授。
中央大學數學系主任是何魯教授,他與周均時是四川同鄉,曾留學於法國裡昂大學, 周均時儘管比何魯年長三歲,但對何魯卻極為尊重,他們二人早年都曾在上海求學,儘管一個留學德國,一個留學法國,但他們之間卻共事非常融洽。
「九.一八事變」之後,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周均時應四川省主席劉湘之邀,攜家眷回到重慶,出任「四川工業實驗所」所長兼武器修理所技術指導,這實際上是四川的一個小型兵工廠,周均時以在德國所學的兵工專業技術為家鄉服務。
1932年4月,時任安徽大學校長何魯被劉湘聘為重慶大學理學院院長,何魯為了報答四川的養育之恩,毅然放棄安徽大學校長回川服務桑梓,何魯到任之後極力遊說劉湘,因此周均時被劉湘聘為重慶大學物理系主任。
重慶大學是四川省主席劉湘於1929年10月創辦的並任校長,劉湘雖然為一介武夫,但他卻是唯才是舉,為重慶大學延聘了一批著名學者和教授,尤其是在全國範圍內物色川籍學者或教授,力邀他們回四川服務桑梓,甚至還將校長一職讓給了著名教育家胡庶華擔任,讓懂教育的胡庶華辦教育。
周均時為物理系學生開設了高等物理學等課程,曾給學生詳細講述了火箭原理,預言太空飛行是可以實現的,並經常勉勵學生努力學好科學知識,要融會貫通並有所創新,還將他的教學講義整理成《高等物理學》和《彈道學》出版,深受全國大學生的歡迎。
周均時曾接受劉湘的委託,於1934年赴德國採購軍工生產設備,周均時以赴歐洲考察為名前往德國,與德國軍火供應商洽談採購了一批軍工器材,為劉湘壯大川軍實力而立下了功勞,也為後來劉湘率領川軍出川抗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40年7月,國立同濟大學校長趙士卿被調任國立編譯館館長,校長職務虛位以待,教育部長朱家驊遴選周均時出任國立同濟大學校長,同濟校長曆來選任與德國有一定淵源的學者擔任,周均時由重慶輾轉奔赴昆明,此時昆明物價飛漲,日本軍機不斷空襲,決定將國立同濟大學遷入四川辦學,最終選址四川省南溪縣李莊鎮,而李莊則以「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所需,地方供給」的博大胸懷接納了國立同濟大學。
李莊古鎮比鄰長江,不但背山面水,而且地勢平坦,又距宜賓不遠,是一個理想的辦學之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和體質人類研究所以及中國營造學社、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等單位,也都先後遷至李莊,李莊由此成為繼重慶、昆明、成都之後又一個抗戰文化重鎮。
國立同濟大學能夠在李莊安營紮寨,並度過艱苦而輝煌的六年時光,周均時是居功至偉的,他為搬遷傾注了極大的心血,開學之後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上,擔任了高等數學等課程的教學,其講課思路清晰、表情生動且語言精煉,學生們都喜歡聽他授課。
同濟大學是中國唯一以德語教學的高等學府,自1907年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著溝通中國與德國科技文化交流的重大使命,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同濟大學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當時中國的國防工業、軍工設備及軍火採購,很大一部分都是依賴於國立同濟大學與德國的歷史淵源完成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很快淪陷,滯留於香港的陳寅恪生死不明,導致西南聯大發生學潮,並把矛頭指向了「孔氏家族」,周均時在德國留學期間曾與陳寅恪交情甚篤,遂以激憤之情帶領國立同濟大學學生遊行,聲討孔祥熙及家人的惡行並通電全國。
周均時的正義之舉給自己帶來了麻煩,也為他後來被槍殺埋下了伏筆,蔣介石認為周均時是故意給國民政府製造難堪,盛怒之下責令教育部長陳立夫將周均時撤職,調到重慶大學任工學院院長。
1944年秋,周均時與稅西恆在重慶創辦了蜀都中學,周均時任董事長,稅西恆任校長,這所學校很快成為重慶愛國民主運動的堡壘,也是中共地下黨的一個重要據點,一大批青年學生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在上海恢復吳淞商船學校,並將校名定為「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再次出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委派周均時擔任校長,並負責籌備復校事宜,該校於1946年年10月14日正式開學,設駕駛、輪機兩科。
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主張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以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派遣郭春濤秘密潛入上海做策反工作,原本就對蔣介石統治不滿的周均時,在郭春濤的遊說之下加入了「民革」,並經常參加川籍進步人士的社會政治活動,確定「保川拒蔣,迎接解放」方針,並策動四川省地方部隊起義。
1949年8月20日,時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二處處長徐遠舉在掌握大量事實的情況下,經請示西南軍政長官張群批准將周均時逮捕,由於周均時身份特殊,特務們也不敢造次,最終還是將其押解重慶白公館關押。
1949年11月20日下午,朱家驊與楊公達專門拜訪了保密局長毛人鳳,要求保釋周均時出獄,毛人鳳以禮相待朱家驊,但卻不敢擅自做主,當晚即向蔣介石請示,是否要釋放周均時?蔣介石指示說:「不行,早就該把他殺掉的。」
1949年11月27日夜,周均時被押出牢房,在被押往刑場的途中,周均時毫不畏懼且泰然自若,臨行前仰天大笑,劊子手們將周均時槍殺於歌樂山松林坡,僅僅三天之後重慶就解放了。
重慶解放以後,周均時的遺體被人民政府收斂,在徵求家屬的意見之後,被安葬在重慶南山涼風埡,這裡山勢雄偉且濃蔭蔽日,九十年代被重慶市政府開闢為「涼風埡森林公園」,2018年1月29日同濟大學舉行了周均時烈士浮雕揭幕儀式,以緬懷和銘記同濟大學校史上的第十二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