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黃埔校長之位蔣介石數次不講理耍無賴,孫中山哭笑不得只能答應

2020-12-15 閱世

在蔣介石的一生中他獲得過或者是自封過許多職位,更是曾被稱作是「兼職狂人」,但是在他一生當中,黃埔校長是最令他得意的。不過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在那個階段的蔣介石無論是在國民黨黨中還是國內國際上都並不什麼顯赫人物,為何最後是他成了這所中國歷史上最著名軍校的校長呢?

在黃埔軍校籌備前,孫中山心目中最合適的校長人選乃是當時的粵軍總司令許崇智,但是許崇智由於軍務繁忙,對於籌辦黃埔軍校之事力不從心,孫中山不得不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人選。而就在這個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卻是對之後的校長人選產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1919年第三國際代表馬林向孫中山提出中國應該向蘇聯派遣代表團赴蘇考察,並就蘇聯援助中國革命問題進行磋商。而到底派誰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孫中山本意是讓自己最信任的廖仲愷代表前往,但同樣因為工作實在過於繁忙,廖仲愷實在抽不開身,而第二人選,孫中山身邊革命理論最為精湛、最腳踏實地的行動家朱執信也在此前不幸遇難,一時之間竟然出現了無人可用的局面。

而這個時候蔣介石看到了機會。雖然當時孫中山已經任命蔣介石為大元帥府行營參謀,但是這樣的職位怎麼能夠讓蔣介石滿意,先是遲遲不願上任,後又僅僅幹了三個月不到就辭職走人。在聽到孫中山正為沒有合適的人去蘇聯考察而苦惱時,蔣介石給大元帥秘書長楊庶堪寫了一份信,大致是說現在除了去蘇聯考察其他的事情自己都幹不了,如果不讓我做那我就只能繼續這樣消極萎靡下去。就是這樣一份看似可憐實則是在耍無賴的自薦信,讓孫中山不得不決定派他赴俄考察。

蔣介石在蘇聯的考察和磋商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在返回國內之後蔣介石也是在寄給孫中山一份報告之後,又玩起了老套路,遲遲不肯返回廣東當面匯報情況,在眾人的多次催促下才在近一個月後前往廣東。到廣東之後蔣介石被迅速任命為軍官學校籌備委員長,結果乾了不到一個月蔣介石這次又不辭而別,理由同樣是因為覺得職位太低,幹的不如意。在之後寄給孫中山的幾封信中蔣介石也是大發牢騷,抱怨自己對黨對國家一片忠心,但是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對於當時擔任軍校黨代表的廖仲愷,蔣介石也是非常不滿,斥責他幹預、侵奪他的權利。

蔣介石的意外出走對於軍校的籌辦多多少少造成了不小的打擊,雖然在廖仲愷的傾力籌備取得一些進展,但是孫中山和廖仲愷還是希望蔣介石能夠回來進行協助,不過多次寫信卻遭到蔣介石無視。不過蔣介石也不是沒有眼力見的人,看到即使離了自己軍校一樣差不多辦起來了,這個時候還不回去可能就真的什麼都得不到了,而這邊孫中山和廖仲愷也選擇退讓一步,答應蔣介石會給予他在軍校的人事以及財政上更多的權利。1924年4月21日蔣介石再度回到廣州,並在26日正式前往黃埔辦公,一周之後孫中山正式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和粵軍參謀長。而對自己耍無賴搞到手的校長之位,蔣介石也是相當看重。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崛起之路:他如何贏得孫中山的信任?
    1922年10月,蔣介石被任命為「東路討賊軍」參謀長,準備由福建開赴廣東討伐陳炯明。因軍事進展緩慢,蔣介石再萌退志時,孫中山致書慰留,內稱「兄忘卻在白鵝潭舟中之時乎?」囑其「堅忍耐煩、勞怨不避」,「分途奮鬥,不可一時或息」。1923年2月15日,孫中山離滬赴粵,21日抵達廣州,就任大元帥之職,先後四次電催蔣介石赴廣州就任大本營參謀長一職,說:「軍事樞機,不可一日無人也」。
  • 不當黃埔校長,不與孫中山做連襟 「魚翅司令」最終卻死於魚翅
    蔣介石勢力正盛時,譚延闓為自保,很識趣地讓出了主席之位,屈居於蔣介石之下。然而這還不算完,在之後的政務中,譚延闓抱定了''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諫言、不得罪人,幾乎不參與任何政治鬥爭與諫言,只顧在自己的職位上閉目養神。 因此,主席曾這樣評價:譚延闓是一個聰明的官僚,他在湖南幾起幾覆,從來不做寡頭省長,要做督軍兼省長。
  • 蔣介石辦公為何不在總統府,而要選在黃埔路官邸?
    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明成祖登基後,將此賜給二兒子漢王朱高煦,改稱為漢王府。清朝建立後,這裡先後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南巡時,均以此為行宮。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洪秀全又在此興建天王府,此後於同治九年重建兩江總督署。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於1912年在此組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沒有回臺北而是去了這個地方,原因太荒唐
    大家都知道1949年,蔣介石因無力反抗共產黨軍隊而不得不敗退臺灣。按理來說,蔣介石應該直接去往臺北,但是他的專機先是停在了距離臺灣不遠的澎湖,到臺灣後也是直接去了高雄,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黃埔軍校:將帥搖籃威名揚
    軍校以孫中山提出的「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採取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方針,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在國民黨方面,黃埔師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近40人。在共產黨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有5人出自黃埔、10名大將中黃埔出身的佔了3位、1955年授銜的57名上將中有黃埔師生8人。
  • 紐約一個面遠近聞名,黃埔蛋香鮮爽口,你更鍾意哪一個?
    當時的清政府仍然不放過孫中山,暗地 派人想殺害他。但由於孫中山是基督教徒,他在牧師和信徒們的保護下, 逃過了一個個劫難。每日清早一起床,孫中山洗漱完畢後,穿著華僑服裝,到離賴神書館 不遠的一家麵館去吃麵。這家小麵館是位人稱「黃二嫂」的中年女子開的。
  • 蔣介石也離婚,原配不是宋美齡,還原一個真實的蔣介石
    蔣介石的童年與同時代大多數人的童年截然不同。蔣介石9 歲喪父,14 歲娶媳婦,23 歲得子,35 歲母親去世。蔣介石的祖父、父親都很早去世,使得他長期與母親相依為命,不免缺少一些男孩子應有的陽剛之氣,這就形成了蔣介石性格中女性化的特質:敏感、細緻、多愁、多疑以及愛操勞家事。
  • 美食家蔣介石:很少喝酒吃辣,常吃雞湯鹽筍醬瓜黃埔蛋
    其一是蔣介石的恩師張靜江,此人一生傳奇,經商有道,曾創建西湖博覽會,還資助孫中山革命,被孫中山誇為「革命聖人」。其為人頗似戰國大商人呂不韋,有「現代呂不韋」的綽號。  當時張生病,蔣介石去醫院探望,張指了指桌子上的白開水說,與其吃苦藥,不如多喝白開水,一天三次。
  • 蔣介石居然親自為宋美齡炒雞蛋 是為博美人笑嗎?
    我們在影像資料裡看到的蔣介石,說話總是那樣的嚴肅,總是刻板著一張臉。但是如果我們翻看一些歷史老照片,就會發現,這位不苟言笑的民國總統也有笑容可掬的時候,這就是他親自為民國第一夫人宋美齡出手炒「黃埔蛋」的時候。看見這些歷史老照片,就會顛覆你以往對蔣介石不苟言笑的印象。
  • 歷史照片:蔣介石領導國民黨的政治生涯
    蔣介石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蔣介石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 蔣介石擔任大學校長,全校師生不服氣,三碗飯平息食堂潮
    我們知道蔣介石除了在黃埔軍校擔任校長外,還做過國立中央大學的校長。其實對於蔣介石當校長這件事來說,很多的師生就很不服氣,覺得以蔣介石的學歷還當大學的校長,是覺得有點誤人子弟。大學的校長需要能夠了解學術,能夠獻身於研究,能夠保持獨立,這些蔣介石肯定是無法做到的,在當時就有教授說要辭職。在蔣介石擔任中央大學校長期間就發生過這樣一起大規模的中大學潮,起因就是從蔣介石最常巡視的食堂開始的。
  • 蔣介石、孫中山、宋慶齡……他們的家譜上,查無此人?!
    這是華人家庭檔案館 — 中華傳統文化之旅的第15期。蔣介石、孫中山、宋慶齡……這些人的名字如雷貫耳,但是,他們的家譜上,卻根本沒有這個名字。那為什麼「蔣介石」這個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蔣曾經創辦一本雜誌《軍聲》,文章中所用的筆名就是「介石」。30歲的時候,根據《易經》「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 在「黃埔軍校」中有兩位雲南人擔任過校務委員
    這兩張「黃埔軍校」的畢業證書,籤發人落款處除校長蔣介石外,還有幾位校務委員。 眾所周知,這些校務委員,和蔣介石一樣,多半時候都是掛名的。可他們絕不遜色於蔣介石,全部都是些為蔣所拉攏的,叱吒民國軍政兩壇的頂級風雲人物。
  • 蔣介石與馮玉祥二十年之分合
    正如臺灣「中研院」陶英惠在《蔣介石馮玉祥交往實錄:蔣馮書簡新篇》中所言:「在這二十多年中,他們兩人、時而兵戎相見,時而握手言和,反覆較量,可以說恩怨一直不斷,最後終於分道揚鑣,徹底決裂。」眾所周知,蔣介石和馮玉祥,在中國近代史上曾是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是民國時期左右政局之人,分別代表了中央(黃埔)、國民(西北)兩個軍系的領袖。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不過,蔣介石為了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可是下了血本,把棺材本錢都押上了。投入了全部精銳之師,把能徵善戰之將也全部派上戰場,為他打天下。儘管,蔣介石很重視此戰,也下了血本,但淮海戰役最後的結局是蔣介石敗個精光,手中的精銳之師全軍覆沒。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他們各自結局如何?
  • 蔣介石授予八位一級上將,年齡最大的是誰,最小的又是誰
    然而,作為老對手,老朋友的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首次舉行授銜儀式是在1935年。其實在這之前,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的將領們的軍銜等級十分複雜,有孫中山時期廣州政府授予的,也有各地軍閥自己授予的,還有少數是北洋政府授予的軍銜等級。可以說,軍銜等級並沒有統一。還是在蔣介石贏得了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勝利後,在國家得到了形式上的統一。
  • 粟裕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圍困後舉槍自盡, 蔣介石嘆息: 黃埔精神不死
    蔣介石親自為他主持了葬禮,哀嘆道:「黃埔精神不死!」蔣介石兵敗後還不忘把他的墓遷到臺灣。他就是著名的國軍25軍軍長黃百韜,不同於其他國軍將領,他並非出身黃埔。所以早年他被沒有重用,但是後來他憑藉戰功逐步取得了蔣介石的信任,但是取得被重用不久後就犧牲在了戰場。說到黃百韜就必須說到淮海戰役,這也是讓他隕落的一場戰役。
  • 蔣介石視察部隊一個老兵稱之為委員長,蔣介石大驚,事後說出原因
    蔣介石視察部隊一個老兵稱之為委員長,蔣介石大驚,事後說出原因蔣介石在歷史上有很多的稱謂,有人稱他校長主要是因為他是當時黃埔軍校的校長,而且戴笠也喜歡稱他為校長,不過除了校長以外,蔣介石還被稱為委員長,總統等等職務,所以說蔣介石在歷史的稱謂還是比較多的
  • 「端納」有何才能,先後擔任孫中山、張學良、蔣介石的私人顧問
    他先給張學良充當私人顧問,後來又成為蔣介石的私人顧問,他到底有什麼才能,能得到兩位認為的青睞。端納與蔣介石第一次見面端納,在遇到蔣介石之前,在中國將近30年,先後擔任過,孫中山、袁世凱、張作霖、張學良的私人顧問。
  • 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次閱兵
    原標題: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次閱兵 1949年12月3日,由重慶逃至成都黃埔軍校的蔣介石主動向校長張耀明提出,說要「檢閱本校官生,予黃埔生再次鼓勵」。那一天,是黃埔二十三期第二總隊長李邦藩擔任當日的校值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