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辦公為何不在總統府,而要選在黃埔路官邸?

2020-12-18 左都御史

1927年4月15日,蔣介石正式將南京定為國都,隨即在南京成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蔣介石遂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實權掌握人。同年9月,他開始在原江蘇督軍府,即總統府辦公。

說起總統府可是大有來頭,這是一個有600多年歷史的院落。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明成祖登基後,將此賜給二兒子漢王朱高煦,改稱為漢王府。清朝建立後,這裡先後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南巡時,均以此為行宮。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洪秀全又在此興建天王府,此後於同治九年重建兩江總督署。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於1912年在此組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當選總統,從此便成了總統府。

總統府中先後住過三位總統,即孫中山、蔣介石和代總統李宗仁。這裡戒備森嚴,門衛重重,一般人很難靠近,顯示了國民政府最高領導機關的威嚴與冷峻。

在這所大院的後院,有一棟西式風格的樓房,樓為五層,看上去其貌不揚,當年卻是國民政府的中樞,總統辦公室即在這裡。二層東南角119號房間,即是蔣介石的辦公處。這個辦公室,由三個房間組成,約30多平方米,整個辦公室布局合理,陳設簡單,使用方便,並非人們傳說中的豪華和氣派。

定都南京後,蔣介石天天來這裡辦公。但是,在發生了幾起行刺事件後,為了保證人身安全,蔣介石就不常來這裡辦公了,只是在召開重要會議、接待外賓或舉行重要禮儀時才在這裡露面。不過,這種時候很少,119號房間幾乎成了象徵性的蔣介石辦公室。

本來蔣介石在總統府辦公有著深刻的含義,因為這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所在地,也能暗示蔣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正宗繼承者。可是他為何後來就不常來總統府辦公了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這裡生活不方便。儘管蔣介石的生活十分簡單,但宋美齡卻很講究,蔣、宋一般是在一起用餐的,顯然總統府不是理想的生活之地;二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蔣介石到南京後,因其背叛革命,排斥異己,結怨甚多,以王亞樵為首的暗殺者多次對其實施刺殺,由於蔣介石防範嚴密,均能化險為夷。

為了方便生活和安全方面的考慮,蔣介石把辦公和生活合為一處,儘量減少外出次數,不給或減少刺客門下手的機會。因此,蔣介石把黃埔路上的「黃埔路官邸」作為自己的真正辦公之處。

黃埔路官邸是一幢二層小洋樓,周圍綠樹掩映,環境優雅,鬧中取靜,適宜辦公和居住。這裡不僅有足夠的侍衛日夜守衛蔣宋的安全,而且距離黃埔軍校不遠,軍校師生也是一道可靠的防線。可以說,在整個南京城,再也找不到如此理想的辦公和生活場所了。

蔣介石的兩處辦公場所,並非是什麼秘密,在當時的南京,很多都知道蔣介石的這兩處辦公場所。但是,蔣介石不常在總統府辦公卻鮮為人知。在正常情況下,蔣介石的侍衛人員只負責黃埔路官邸的警衛,不負責總統府的安全保衛。可是,蔣介石偶然到總統府辦公,侍衛人員都要傾巢出動,處處設崗,如臨大敵。

蔣介石到總統府辦公,總統府的就會做出事先規定的信號。局長以上辦公室的信號燈要同時點亮,此外,府內的電鈴連響三次。提醒所有人員注意,總統就要來了,各處人員要老老實實守在各自的辦公室內,不許大聲喧譁,更不許自由走動。

蔣介石的車子進入總統府後,一般是在大堂下車,由大堂步入禮堂;或者從中堂下車,上臺階進西式平房內東面的休息室。有時蔣介石也步行到辦公室,開始批閱文件,或者找人談話,召開會議等。

蔣介石離開總統府後,各自辦公室先前亮起的信號燈便會熄滅。這下,總統府各處人員才能鬆一口氣。蔣介石回到官邸後,沿途的警衛人員、崗亭和警衛點負責人才能離開原定位置。至此,侍衛室也會發出最後一道通知:「大夫已經回家了」。

由此可見,蔣介石到總統府辦公可謂是興師動眾,沿途折騰,搞得雞犬不寧,僅從這一點來看,蔣介石也是少到總統府辦公為好,這樣大家都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煩。

相關焦點

  • 抗戰時蔣介石駐渝四大官邸
    抗戰時期的曾家巖官邸晝夜戒備森嚴,要持特別限期通行證才可入內。許多重大的政治、軍事、外交決策,都在這裡醞釀和實施。由於日機晝夜轟炸,官邸大院內還建有防空洞。美齡樓後來是重慶市委研究室的辦公樓,如今成為重慶市的抗戰重點歷史建築。美齡樓下面有株大橡樹,至今枝葉繁茂,為蔣介石、宋美齡手植。
  • 解密重慶「黃山雲岫樓」蔣介石官邸抗日風雲
    蔣介石與參會人員忙躲入防空洞,才倖免於難。  六十八年後,博物館方面採訪了尚健在的蔣介石侄外孫沈乃昌。他當時就住在黃山,其父沈開樾將軍,畢業於黃埔三期。正是時任侍衛官的沈開樾,把蔣先生推進防空洞而救了蔣一命。沈先生的回憶與歷史記載完全一致。  為什麼這次轟炸目標如此準確?
  • 實拍蔣介石的南京總統府,辦公室布局竟然是斜的
    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東長江路292號,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除法定節假日外,每周一全天閉館。從南京火車站乘坐遊1、遊2、3、29、44、51、65、95、163、304路公交車均可到達總統府。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不久,即於9月移駐這裡辦公。相比較於清代和太平天國時代的宏偉大殿,南京總統府就顯得低調了太多。南京淪陷後,日軍扶植的一個偽政權「維新政府」在這裡成立。
  • 走進神秘士林官邸 探秘蔣介石晚年生活(圖)
    正館長期由「總統府」管理維護,2006年編列1.16億元新臺幣進行修復,到2009年修復完成,又花1年時間修復保養地毯家具及點交文物,去年12月才算大功告成。1月2日開放後,半年內民眾可以預約免費參觀,再往後就要買門票,價格100元新臺幣。
  • 我國唯一的總統府,孫中山、蔣介石都曾在這裡辦公
    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遺蹟,現在作為中國近代史遺蹟博物館提供。總統府是民國時期的國民政府,與孫中山、蔣介石一起住在這個辦公室,很多中國近代重大事件的策劃都在這裡, 總統府的佔地面積沒有故宮那麼霸道,但其中風景優美,不愧是國民黨總統執勤, 中軸大廳,接待室,總統辦公室很好, 西線主要是孫中山先生的客廳、臨時總統事務所, 另外,分園江南園林的風景真的很精緻很美,樓閣、湖區、假山的組合很好, 東線有幾個太平天國遺蹟,還有行政院和復園
  • 蔣介石士林官邸開放供參觀 被曝藏有秘道(圖)
    負責導覽的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講了一段趣聞:外間懷疑宋美齡之畫有人捉刀代筆,宋美齡於是選在孔子誕辰紀念日,邀請各大國畫名家餐敘,餐後當場揮毫,展現畫技,從此無人再持疑心。穿堂之後是小客廳,壁爐上方懸掛著蔣介石母親王採玉的油畫遺像。邵銘煌說,蔣介石常在這裡與兒孫下跳棋、圍棋,享受天倫之樂。宋美齡後來則頗愛下象棋,常邀親友對弈,下棋時心情舒暢,還會唱歌助興。
  • 走進士林官邸:褪去"神秘外衣"的蔣介石舊居(圖)
    士林官邸原為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一個園藝試驗所,蔣介石夫婦於1950年遷入,至1975年蔣介石去世,共在此居住了26年。1996年,士林官邸中蔣氏夫婦做禮拜的教堂凱歌堂和蔣介石為懷念母親所興建的慈雲亭以及周邊部分園區對外開放,而作為蔣介石家庭起居、會客重要場所的正館一直不在開放之列。
  • 蔣介石愛吃「黃埔蛋」宋美齡愛打麻將 蔣經國獨愛一另類收藏
    1、「人不風流枉少年」。蔣介石年輕時風流倜儻,曾流連於大上海的風月場所。倒是成為隻手遮天的「蔣委員長」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不抽菸不喝酒,在生活上極為節制,沒有什麼特別愛好的東西。除了一枚「黃埔蛋」。什麼是「黃埔蛋」?
  • 士林官邸裡的蔣介石
    他和宋美齡在這裡下棋、畫畫、看電影,度過了26個春秋《環球人物》雜誌駐臺北特約記者蕭師言蔣介石臺北故居士林官邸自1996年開闢為公園以來,堪稱臺灣最熱門的景點之一。然而,每個到此參觀過的遊客,都遺憾未能一窺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生活起居處,也就是官邸正館。2011年1月2日,這個遺憾不復存在了。
  • 蔣介石退臺後,除了士林官邸外,他還建造了哪些「行宮」?
    蔣介石退臺後,除了士林官邸外,他還建造了哪些「行宮」?「行宮」,古代指皇帝出巡時沿途建立的供休息、打尖、住宿的地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就有關於行宮的記載。
  • 南京解放時,我軍在總統府發現蔣介石一電報,其內容讓所有人大笑
    而到了南京,總統府是一定不能錯過的一處景點。這處景點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它是中國近代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建築群。 總統府也代表著民國時期特殊的建築風格,在近代歷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今,總統府是中國近代史博物館,每天都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到這裡來參觀。
  • 民國「富二代」評價蔣介石官邸:比我家差遠了
    蔣介石見狀忙讓侍從把警犬拉開,並叫兄妹倆過去聊天,或許是出於年少,康國雄並不害怕蔣介石,這讓身居高位的蔣委員長著實有些欣喜。 從此,蔣介石每到汪山散步都要特意經過康宅。剛開始,蔣介石還專門派警衛去請這位小朋友,後來索性就兀自呼喚「國雄,國雄!」一來二去,一老一少竟結成了忘年交。
  • 民國首任南京市長,曾強拆蔣介石的官邸,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27年,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指派劉紀文擔任第一任市長。前面我們說了,劉紀文學習過市政建設,而南京是民國首都,蔣介石指派劉紀文為南京市市長的目的也很明顯,他希望劉紀文能把南京建設成漂漂亮亮的首都。
  • 蔣介石也迷信,曾因風水之說,大修南京總統府大門
    1848年4月,蔣介石在大陸發動的內戰節節敗退之時,但國民政府召開了「行憲大會」,蔣介石擔任第一任中華民國政府總統,隨之,國民政府所在地也改名為總統府。蔣介石就在入主總統府之後不久,便開始對總統府的大門進行大改建。原因竟是總統府的風水不好。
  • 蔣介石官邸「草山行館」遭焚 老兵捶胸頓足(圖)
    [內容速覽]四月七日凌晨零時二十分,蔣介石到臺灣後的第一座官邸「草山行館」遭大火焚毀。  七日清晨,早起的臺北市民都被各家電視臺播出的蔣介石的官邸「草山行館」遭火焚的消息所震驚。記者趕到「草山行館」所在的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陽明山公園第一停車場時,現場已被警察拉起黃色膠條封鎖,空氣中瀰漫著木焦味,消防車散布在路旁。  記者幾經交涉,才被允許進入封鎖區拍攝火災現場。記者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 重慶黃山蔣介石官邸——為抗戰時期蔣介石的主要官邸之一
    黃山官邸依山傍水,位於一座陡峻的山峰頂部,是一片中西兼具有磚砌瓦頂三閣式建築群,本是蔣介石、宋美齡的避暑山莊,後成為抗戰時期蔣介石的主要官邸之一。主要建築為雲岫樓和松廳,雲岫樓是一個中西結合的三層磚木結構小樓.兩側林木茂密、蒼松翠柏遮天蔽日,四周山崖陡峭,前後石梯相連,登樓遠望能夠一覽青山秀色,現在在別墅二樓臥室、辦公室、會客室裡,分別展出了蔣介石在黃山工作、生活的歷史圖片和重要文稿等重要文史資料。因為這裡峰頂懸崖上,山勢高峻,樹木蔥蘢,群山疊翠,風景秀麗,並且周圍雲遮霧繞,故又有「雲觸」之名。
  • 美食家蔣介石:很少喝酒吃辣,常吃雞湯鹽筍醬瓜黃埔蛋
    每到秋天菊黃蟹肥的時候,姚夫人還會選上好的陽澄湖大閘蟹,派專人送過去。   據蔣介石的保健醫生熊丸等回憶,蔣早餐特別喜歡吃炒蛋,這種炒蛋不是一般的炒雞蛋,而是精工特別製作的,蔣介石命名為「黃埔蛋」。  這種特別炒蛋的起源是在蔣介石接受孫中山的委任,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期間,他節制飲食,不講究吃喝,提倡吃「革命大鍋飯」,但飯食簡單也要保證營養,作為校長,蔣介石可以獨享一個炒蛋的待遇,每天一個。   這種蛋的做法是,把蛋打碎,用力打勻,做成蛋汗,拌以白糖、精鹽、胡椒粉等配料,等花生油熱5成左右的時候,煎炒而成,味道特別。
  • 蔣介石在臺灣住了二十六年的士林官邸,現在已成著名景區。
    前段時間隨旅遊團來到臺灣觀光,其中大陸遊客選擇比較多的一個景點,就是蔣介石和宋美玲在此居住並辦公的地方士林官邸。蔣介石遷移臺灣前夕,由當時的省政府主席陳誠親自甄選所謂「總統府邸」地點。因此地環境清幽,三面環山,山清水秀且交通便利,選定這裡為所謂「總統官邸」。
  • 為黃埔校長之位蔣介石數次不講理耍無賴,孫中山哭笑不得只能答應
    在蔣介石的一生中他獲得過或者是自封過許多職位,更是曾被稱作是「兼職狂人」,但是在他一生當中,黃埔校長是最令他得意的。不過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在那個階段的蔣介石無論是在國民黨黨中還是國內國際上都並不什麼顯赫人物,為何最後是他成了這所中國歷史上最著名軍校的校長呢?
  • 蔣介石在重慶四大官邸,前三個有故事,最後一個有「事故」
    蔣介石在重慶一共有四大官邸,分別是曾家巖府邸、林園府邸、黃山府邸以及小泉校長府邸。在重慶的八年裡,他來返於各個府邸之間,在這裡渡過了一段時光!可以說,重慶是蔣介石除了臺灣之外,待過時間最長的地方。下面小編為你一一介紹這四大官邸被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