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藥食同源」的觀念。作為藥膳同體的代表,人們不但將一些中藥看成治病的良劑,更將其作為養生的佳品來食用。而隨著養生概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中藥被加入了日常零食中,例如茯苓餅、阿膠棗、龜苓膏等。醫學專家為此提醒,頻繁食用一些有中藥成分的零食,不但達不到養生的目的,還有可能帶來健康隱患。
茯苓餅吃多,血糖高了
「前些天消化不好,一個老鄰居對我說吃茯苓餅有利於健脾,可以促進消化,她一消化不好就經常吃一些。在鄰居的建議下,我也去藥店買了一些,每天沒事了就吃。後來去醫院體檢,發現自己的血糖這些天升高了不少。在醫生的詢問下,我說出了這些天自己吃茯苓餅的事情。醫生表示,這很可能就是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在市一醫院候診大廳,今年69歲的連鳳英阿姨對記者講述了她的遭遇。
連阿姨表示,元宵節那天中午她和家人一起去酒店吃飯,吃了不少。「到了晚上,又吃了大半碗元宵,沒想到。當天夜裡就感覺腸胃不太舒服。」第二天,連阿姨吃了一些健胃消食片,但連續吃了兩天也沒有見效。「一個多年的老鄰居告訴我吃茯苓餅有助於消化,想著茯苓餅是食物,藥性不大還能助消化,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就去藥店買了二斤多」,連阿姨說。
然而連續吃了幾天,連阿姨就感覺自己經常口渴,有時候還想嘔吐。前幾天她去醫院體檢,發現血糖比原來高了一倍,當時她就嚇了一跳。後經詢問,醫生初步診斷可能正是茯苓餅吃多的緣故。
茯苓餅吃多了,怎麼血糖就升高了呢?對此,市一營養科主任潘文松表示,在茯苓餅的製作中,為了改善其口感,往往會添加一些蜂蜜、白砂糖等,所以血糖偏高的人一旦食用過量,就可能引起血糖的進一步升高。
「養生」零食受年輕人喜愛
而隨後的採訪中,記者發現,除了老年人,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喜歡將中藥當做零食來食用。阿膠棗、龜苓膏、酸梅汁等含中藥成分的零食在年輕人群特別是年輕女性中更為常見。
在桂城沃爾瑪超市,記者遇到了前來買阿膠棗的鐘小姐,他對記者表示,他平常比較注意養生,經常會選擇一些中藥類的零食放在辦公室,阿膠棗就是他經常買的。「這還是因為看網上說阿膠棗據有養血補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想著經常吃也沒有多大的害處,就經常來超市買一些」,鍾小姐說。
隨後,記者還遇到了買龜苓膏的宋小姐,「聽別人說龜苓膏可以解熱毒、消除暗瘡,具有美容養顏的功能呢。我和不少同事經常都會買一些」,宋女士對記者表示。
對於以上兩位女士的做法,潘文松表示,年輕女性為了保健和美容養顏就隨便買些含中藥成分的零食來吃,這並不科學。他舉例說,對於氣虛或血虛體質的人群,經常吃些阿膠棗還是有一定好處的,有助於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狀。 但是,對於胃熱或者消化不良患者,多吃就會滋膩礙胃,影響食慾,日久還容易上火。龜苓膏也是如此,正宗的龜苓膏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以生地黃、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藥物精製而成。龜苓膏有清熱排毒的作用,然而它偏於寒涼,一般胃寒和脾胃虛弱的人就不宜多吃。
中藥入零食,食用要對症
對於生活中很多人把隨便食用含藥用成分零食的做法,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劉臨蘭副主任醫師表示,含中藥成分的零食不同於保健食品,它除了具有養生功效外,還有特定的藥用功能,在選用時就要根據個人的體質來加以區分,不宜盲目食用。
談到很多人熱衷這類零食的原因,劉臨蘭表示,其實這是一種心理作用,很多人認為中藥具有養生功能,而且沒有什麼副作用,吃了會讓身體更好。不過,劉臨蘭提醒,含中藥成分的零食作為一種食品,客觀上來講是對人體有益的,但市民在購買、使用時也要「因人而異」。「中醫主張辨證論治,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同一種中藥,用在不同需要的人身上效果是不一樣的,否則,不但達不到養生的目的,還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為此,劉臨蘭建議,人們在選擇含中藥成分零食的時候,先要了解自己的體質特徵,而且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零食「,以免對身體造成健康隱患。(記者 閏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