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要說什麼事情能記一輩子,我想寶媽們可能會回答「分娩」。
因為這個經歷夾雜這太多情緒以及肉體上的痛苦。
那麼寶媽們,你還記得你的娃剛出生時的樣子嗎?
可能第一反應就是髒、血粼粼的。
小寶寶出生時,皮膚皺皺的,而且這些褶皺中間還有乳白色的物質附著在表面,同時呢,還會有一些血水、體液,讓寶寶渾身滑膩膩、下不去手的感覺。
但寶寶就這樣被抱到了媽媽臉前,貼貼媽媽的臉,親親媽媽,而寶媽「大戰」之後渾身無力,只能任由周圍的人處置。
這時候醫護還會再問一句:「看看漂不漂亮?」那時候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
以前呢,寶寶出生後,護士小姐姐會立刻把寶寶抱去清理,但隨著先進的育兒理念傳入,我們了解到,這層物質不應該立刻清理掉。
所以,現在一些大醫院在寶寶出生後,並不會立刻帶寶寶去洗澡,而是只用毛巾簡單的擦拭一下,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母嬰接觸。
這讓一些寶媽不是很理解,明明以前人家的寶寶都是洗的乾乾淨淨的才會送到媽媽身邊,媽媽也能拍一些漂亮的照片發圈兒,但是現在,眼前這個娃總給人髒兮兮的感覺,這要怎麼拍啊?
有的寶媽甚至會質疑醫護人員:
「寶寶這麼髒,是不是應該給他洗一洗呢?」「這麼髒,確定不會有細菌?萬一感染咋整?」
寶媽們之所以會這樣質疑醫護,是因為根本不了解這層白花花、油膩膩的物質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這篇文章呢,專門用來回應那些在網上發布奇葩言論的人。
這物質不是爸爸的,也不算是媽媽的,而是寶寶分泌出來的。
胎脂的形成及作用
胎脂呢,是一層保護物質,是在孕晚期時,胎兒皮膚中的皮脂腺分泌出來這種物質,為分娩日做準備。
作用呢,最主要的是體現在分娩時以及分娩後。
作用一:避免寶寶被病菌侵入
胎兒時期,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周圍還有羊水保護著寶寶,但是寶寶在分娩過程中,尤其是自然分娩時,會與媽媽的體液接觸到,而這層胎脂油油的,就利用「油水分離」的原理,幫寶寶阻隔了一些病菌,保護寶寶健康。
作用二:分娩時起到潤滑作用
要知道,分娩的時候,不光寶媽在努力,寶寶也同樣在努力。他的頭部、身體都要經過狹長的產道,這段路並不好走,為了更順暢一些,除了媽媽的羊水起到一些潤滑作用外,寶寶表面的胎脂也同樣起到了潤滑作用。
作用三:保暖作用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那是真的恆溫哦,暖暖的。但是外界的溫度遠比媽媽體內的溫度低很多,寶寶出生的一瞬間,氣溫的變化對於寶寶來講是很刺激的。
而且寶寶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發育不完善,他們的體溫很容易隨著外界的溫度變化,也就是說外面溫度低,寶寶體溫就降得快,外面溫度高,寶寶的體溫就升的快。他們不會自己保溫,不會調節自身的溫度去適應環境。
所以,有了這層胎脂,寶寶的體溫就不容易因為溫度的差異而受到影響。
綜合上面這三種作用,所以現在一般都不會立刻幫寶寶清理乾淨胎脂,這真不是因為醫護人員懶,而是出於對寶寶的保護才這樣做的。
胎脂就是一層「保護膜」,如果過早清理掉,就失去了它保護寶寶的意義。而且沒有它的保護,寶寶需要更合適的衣物來保暖,還需要及時清潔。
過早清理掉胎脂會有哪些影響?
因為胎脂可以保護寶寶的皮膚,像是寶寶出汗啊、尿尿啊這些體液,都會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但如果有胎脂的存在,寶寶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刺激到,但如果沒有了胎脂,那就只能及時給寶寶做好清潔工作了。
否則呢,寶寶的皮膚就容易發紅、潰爛,最常見的就是寶寶的紅屁屁。
自己給寶寶洗澡又不容易把握,不敢使勁兒呢,寶寶身上的汙垢清理不乾淨,用勁兒大了,寶寶嬌嫩的皮膚承受不住。同樣會傷了寶寶的皮膚。
(不過有的寶寶一出生身上的胎脂就不多)
所以,一般產後第二天,醫護人員就會把寶寶抱起洗澡了。
一來給寶寶一些體溫回升的時間,也讓胎脂自己慢慢被吸收掉一部分,二來呢,胎脂也不能長時間待在寶寶的皮膚上,保留個24小時就可以了,時間久了,寶寶的皮膚也會受到影響的。
所以呢,在醫院的時候,給寶寶洗澡的事情,寶媽們不用太操心,醫護人員們會提醒的。通常,在醫院洗一洗,寶寶身上就會幹淨許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