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啥意思?說透了人情世故

2020-12-20 趣聞文史

文/往昔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是啥意思?說透了人情世故

今天我們接著來說俗語,之前說過的俗語有很多,包括男女出生的時辰以及房子大門的朝向,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關於親情的俗語,這類的俗語有很多,如果挨個說的話,可能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我們只挑選其中一些典型的俗語。

我們都知道,親戚也是有遠近之分的,有些人是因為有血緣關係而成為親戚,但有些人就可能是因為和一個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結婚,進而和你成為親戚。

所以,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個俗語,那就是親戚有「三親,三不親」,剛看到這個你是不是有點懵,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哪三個是親,哪三個又是不親的呢?這些一定要搞清楚的,這也算是我們的常識之一。

先來看三親吧,它指的是舅舅、姑媽和姨媽,三不親指的是姨父、舅媽和姑爺,這樣寫出來以後,你是不是就能發現,三親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他們都是自己父母的兄弟姐妹,關係自然就近一點。

而後邊的人和自己並沒有血緣關係,他們和你算是只有一張紙的關係的,那就是他手裡的那個結婚證,要是沒有這個的話,那你和他也只能算是路人。

所以,在農村,就有這樣一種說法,女方要是在男方家受了委屈的話,那一定是小舅子幫忙出氣的,小舅子就是自己的親人,就是幫娘家出面處理這些事情的人。

你可能會說,小舅子對於女方婆家來說是外人,怎麼好意思參合人家的家事呢?要是娘家的姑爺來參合呢?你覺得這兩個人誰更合適一些,那當然是小舅子了,小舅子可能母親的親兄弟,這個關係是很親密的,自然有資格參與這些事情。

既然如此,也就有了另外一個俗語,那就是「姨父不是親」,有了上邊的例子,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姨父和你的關係僅僅是由姨媽來維持了,他倆一旦離婚,你兩可能就沒有任何交集了,更不會說是親戚了。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後半句相對來說比較難理解,「牛屎不是糞」,在農村生活過的都知道,豬糞是可以當做化肥使用的,而且肥效還不錯但是牛屎的肥效不是很好,所以就不能當做肥料,再來看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牛是吃草的,所以肥效自然不是很好。

我們再來說今天的第三個俗語,這是一句很現實的俗語,結過婚或者離過婚的人應該感觸更深一些,他說的是「原配夫妻腳挨腳,半路夫妻各顧各」。

確實很現實,原配夫妻往往性格什麼都很接近,而且,兩個人一般共過難,所以,就更能珍惜彼此,更能包容對方的一些小缺點,而半路夫妻一般都是感覺合適,就湊合在一起過日子。

當然也不能排除兩人是真愛,可大部分都是在一起搭伴過日子的,所以,他們在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就很難一起熬下去,他們很可能會再次離婚,畢竟這也不是第一次離婚了,他們也就不會在乎了。

說到這,我就想奉勸大家一句,好好珍惜你們的另一半,你要知道,你們相遇已經很不容易了,相愛更是不容易,而你們能結婚成為夫妻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遇到困難、遇到矛盾的話,不要選擇躲避,只要你們兩個人一起面對,一定是可以渡過難關的。

今天,我們的俗語就說到這了,希望看完第三個俗語你能有所感悟,能夠珍惜身邊的那個人。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輩說的「牛屎馬屎不是糞,姑父姨夫不是親」,這話如何理解
    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先去舅舅家,然後再去姑父、姨夫家。後來才知道,其實這樣的走親戚流程是按照血緣關係遠近來安排的。而在農村裡的老輩人就常常說起「牛屎馬屎不是糞,姑父姨夫不是親」這樣一句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牛屎馬屎不是糞農民朋友都很清楚,在以前種菜、種糧食,基本上施肥都是農家肥。
  • 農村俗話說「姨夫不算親,牛屎不算糞」,大家說姨夫到底親不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話說「姨夫不算親,牛屎不算糞」,大家說姨夫到底親不親?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而且還是當今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源源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精神財富。比如農村俗語俗話,就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種富足財富。
  •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三千年的詩韻。中國的詩詞更是一絕,要求押韻、對偶、詞性相對應。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奇書,西方國家很多企業單位要求必讀。中國的《易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是一部揭秘宇宙的密碼書。
  • 俗語:「姨父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為何姨父這麼不受待見?
    這種力量並不是說「資本」的力量,而是說你所擁有的人際關係的力量。這麼說有人會覺得很現實,但是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人情社會裡嗎?想要不依靠任何的幫助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情,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能了,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學會合理的管理朋友圈的人脈,畢竟「多個朋友多條路」的道理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 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窮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句,而這些俗語經過歲月的沉澱,更具魅力。每一句俗語都折射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反應出當時的生活狀態,同時還表達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地域不同,俗語還具有地方特色後和趣味性。
  • 農村老人常說:「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是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
    導語:農村老人常說:「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是什麼意思?有知道的嗎農村俗語是農村傳統文化的濃縮精華,口口相傳的農村俗語雖然很大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更替出現了斷層,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一些俗語傳了下來,有些話有些事情哪怕到如今也是適用的。
  • 農村人都說:「再涼不烤燈頭火,再餓不吃播種糧」,是什麼意思?
    在有著這些習俗的同時也有許多俗語與老話在農村流傳著,而且還有許多已經成為了傳達給後人的經典語錄!這些話在農村指引著一代代的人,有許多俗語和老話,都是充滿智慧的農村人,在歷經滄桑乃至在千百年之後,總結出來的一些生活經驗,也可以說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下面就讓小編來和大家講些農村經常說的幾句俗語,你們可以來看一下聽說過沒有!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古人的這句俗語說透了人性
    李雪健老師在《少帥》這部電視劇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那就是「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人情事故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存在於中國社會中,一個值得讓人們探究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正在逐漸減少,甚至同住在一個小區,一層樓都相互不相識,有種「各掃門前雪」的感覺。
  • 常說「人有三不親,姑父姨夫,舅娘不親」,真的不親嗎?
    而且農村裡有很多俗語,蘊含著不同的意思。同時這些俗語對於很多不了解它的人來說,都琢磨不透為何要這樣說,有什麼意義。今天筆者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局俗語,主要講述的是龐大家族裡的關係,你可能不知道這種說法,而且這幾句話有著很久遠的歷史,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這句俗語的意思在今天也產生了變化。這句俗語就是常說的「人有三不親,姑父姨夫,舅娘不親」, 那麼是真的不親嗎?
  • 「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啥意思?姑媽和姨媽,誰更親呢?
    摘要:「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啥意思?姑媽和姨媽到底誰更親?文/農夫也瘋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運了,無數在外打工的遊子這個時候又要開始返鄉了。關於走親戚有時候也聽小孩子會問:哪個親戚更親呢?其中最多的就是拿姨媽和姑媽來比較,到底哪個更親呢?有些老人就會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過去因為沒有計劃生育,所以農村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多。
  • 俗語「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啥意思?今年啥時候立秋
    摘要:俗語「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啥意思?今年啥時候立秋?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今年又是哪天立秋呢?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四個節氣之間的關係,小暑和大暑是夏季的第五、第六個節氣,其中小暑的意思是說天氣開始炎熱了,但是還沒有達到最熱的時候。而大暑節氣在是古人認為一年中最熱第一個節氣。立秋則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其意味著秋天就快要到來了。
  • 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啥意思?來往頻繁也不是好事
    文/素衣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啥意思?來往頻繁也不是好事對於自己喜歡的人,人們總是都傾向於接近的,但大家有沒有注意把握接近的程度呢?一起來看看今天的俗語怎麼說吧。親密的朋友之間,在對方家中過夜是十分常見的事,一次兩次可以增進感情,這是肯定的,但次數多了之後,反而會壞了關係。因為我們在朋友家中住的時候,肯定不會像自己家這麼方便,吃飯的用具倒沒有什麼,床單被褥至少朋友會給換上乾淨的,如果主人家周到一點,甚至洗漱用品也會給準備。
  • 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
    文/畢之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之前農村流傳下來了很多關於生活經驗的俗語,這些俗語其實仙子啊也折射到大多數人的生活之中。小時候不懂人情世故,難免理解起來會很困難,但是長大之後漸漸明白這就是人心。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句話,雖然讀起來通俗易懂,但是其中卻蘊含著大道理。它就是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下面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句話吧。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呢?
  • 想不通,姑父是父親的父,姨夫卻是夫妻的夫,姑父比姨夫更親嗎?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文化更是如此,不同的漢字有著不同的意義,有一些漢字,雖然說音調相同,但是所表達的意義完全不一樣,比如說姑父和姨夫的「父」和「夫」。 姑父的「父」 是父親的「父」,而姨夫的「夫」 則是夫妻的「夫」,這二者的意思顯然是不一樣的。
  • 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不怕夜貓叫,就怕夜貓笑」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很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從古代就在民間廣泛流傳。有些農村俗語到現在也在農村流傳著,我們國家同樣有著千千萬萬的農村俗語,涉及的領域範圍也特別的廣泛,有預示天氣的、有預示未來的、有預示人情世故的等等。雖說聽起來像是農村一些舊思想,甚至像是迷信。這些俗語都是古人通過代代相傳總結出來的經驗得出來的。但不可否認有些俗語在現在也一樣的受用。今天小編就一起跟大家聊一句農村俗語,這俗語小編小時候也經常聽爺爺和村裡的老人們說過。
  • 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
    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常說在親戚多的家庭會比較好,以前常聽一些老人對女孩子說嫁人就要嫁到大家族裡,這樣日子就會好一些,但是親戚間也是得多來往、多走動才會更好啊!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難道親戚關係也這麼現實嗎?我國自古以來都是很注重血緣關係的,那麼在血緣關係中,是不是越到後面就會變得越現實是吧?我們今天就分代來看吧!
  • 農村俗語:「兄弟盼著兄弟窮」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人性」二字
    農村俗語:「兄弟盼著兄弟窮」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人性」二字我們時常聽說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意思就是說一家人自己的事情外人是很難看清的,同時也說明很多家庭的問題其實是比較複雜的。這不是人之常情嗎?可事實並非如此,至少在之前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至於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首先是因為父母的偏愛,這主要針對孩子很多的家庭,作為父母,想要一碗水端平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或者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 俗語「窮不走親,富不回鄉」什麼意思?包含的人情世故叫人透心涼
    文·段宏剛民間俗語「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冷冰冰的人情世故,因此,許多人對這句話從心理層面還是比較認同。說起這句俗語的出處,它並不是出自某個古籍或名著的完整句子,屬於老百姓從一些名言警句中不斷借用、提煉和加工之後,形成固定句式,並口口相傳留下來的,稱得上是眾人智慧的結晶。
  • 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啥意思?關係再好也會招人煩
    文/北舊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啥意思?這可以用一句俗語來解釋,那就是: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啥意思呢?這句話其實我們一看就懂,但是其中的具體含義又是什麼?就由小編來說道說道吧。但是這種多住幾天可不是讓我們長住,畢竟我們在別人家裡的時候,哪怕住了幾天,但是每一天,主人家都會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們,整天還要多出許多事情。所以住個幾天我們就要主動走了,畢竟我們國家的美德之中就有一項就是主人不主動驅趕客人離開。
  • 農村俗語:「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
    農村俗語:「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過去人們常說養兒能防老,子女多了到老了不怕沒人照顧,所以家家戶戶都想多生幾個。可事實上,農村裡還有句老話叫「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說明孩子生多了有時候也不是好事,到老了弄不好會淪落到住破房子的境地。這兩句俗語在意思上大相逕庭,到底孰對孰錯呢?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此一定有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