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三千年的詩韻。中國的詩詞更是一絕,要求押韻、對偶、詞性相對應。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奇書,西方國家很多企業單位要求必讀。中國的《易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是一部揭秘宇宙的密碼書。
中國的俗語也自成一景。俗語文化來源於民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著重要的地位。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包括俚語、諺語及口頭常用的成語。
俗語的種類包羅萬象,有的講人生道理,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之道,有的講農業常識,有的講天氣等等。由於俗語短小精悍,語言淺顯易懂,千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俗語是民間智慧的結晶,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有,如「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八字沒一撇」、「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老虎屁股——摸不得」、「瞎貓碰上死耗子」等等。
有的俗語引經據典,有的詼諧幽默,細細品讀饒有趣味或富有哲理,讓我們受益匪淺,避免走彎路。
有這樣一句俗語「牛屎不是糞」是何意?上一句你知道嗎?知道後很震驚,居然是我們的親戚「姨夫不是親」,這句鮮為人知。
一個是牛糞,一個是姨夫,看起來風牛馬不相及,怎麼就扯到一塊了呢?這先從另一句俗語說起,即「人有三親,還有三不親」。
所謂「人有三親三不親」,是指親戚關係之間的親疏遠近。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人情的國度,特別注重血緣關係。即使隔幾代,那也是宗族人員,即親戚。因為有了這一層血緣關係,古代的人們經常來往。即使是現在,生活在農村的也常常走動。
常看古裝戲的大家都知道,皇后一旦倒下,這不僅僅意味著失去在皇上心中的位置與寵愛,她的娘家外戚也跟著遭殃。所以,哪怕她很討厭皇上,她都要違背心意去討皇上的歡心。她活著更多為的是她娘家的富貴與榮耀。從這可以看出血緣關係的重要性。
所謂的「三親」是指姨媽、舅舅和姑姑。大家知道,姨媽和舅舅是指媽媽這邊的姐妹和兄弟,而姑姑是爸爸那邊的姐妹。相對的三不親則是姨夫、舅媽和姑父、他們是親戚關係中最不親的角色。
為何有如此一說?他們原本跟我們本家沒有血緣關係。他們是姨媽、舅舅和姑姑的配偶,在沒有結婚之前,他們跟我們是陌生人,因有了法律這一層關係,所以才成了親戚。
古代若是大戶人家,都是四世同堂的,是鐘鳴鼎食之家。《紅樓夢》裡有講述這錯綜複雜的關係。
姑姑和姨媽都是外嫁,所以,下一代跟姑父和姨夫相處的機會並不多。這是其一。
其二,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沒有地位,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姨夫跟本家已經沒有血緣關係了,並且又是外戚,古代交通又落後,一年半載都不見一次面,如此一來關係更疏遠了。
根據關係親疏的程度,古人還總結了一句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為何有如此一說?
因為古代的科技落後,是農業社會,那麼莊稼就是經濟的來源。若想莊稼長勢好就得施肥。可是古時沒有化肥,人們都是使用家畜的糞便當作肥料。
然而牛糞是最不受待見的肥料之一,因為牛糞的養料作用,根本比不上豬糞的。農村人極少用牛糞當作肥料,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牛屎不是糞」的原因。
而「姨夫不是親」,這裡是指與姨夫的感情太淡。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進,現在是21世紀新時代,科技很發達,交通工具很方便,只要時間和經濟允許,隨時都可以坐飛機見面。但是,經濟和時間恰恰又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所缺的,就是連見父母親,也只有春節時才有空回家歡聚。所以,遠親不如近鄰,很多人跟同住一個小區的人感情卻很深,成了好朋友。跟第二層血緣關係的人都很疏遠,更別說跟遠房親戚的感情了,都是因為來往少的緣故。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事情,說的是普遍現象。
並不是說,同胞兄弟姐妹的感情就一定很深。也有兄弟殘殺的事件。如: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繼位後,殘忍殺害了33個兄弟姐妹。封建社會帝皇之家,為了奪權或鞏固自己的地位,弒父殺兄是常事。
請問,你跟你們的姨夫、舅媽和姑父感情深厚嗎?歡迎留言探討。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掉,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於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徵求我同意,並署我名字以及註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
#全民讀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