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2020-12-28 納蘭唐兒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三千年的詩韻。中國的詩詞更是一絕,要求押韻、對偶、詞性相對應。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奇書,西方國家很多企業單位要求必讀。中國的《易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是一部揭秘宇宙的密碼書。

中國的俗語也自成一景。俗語文化來源於民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著重要的地位。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包括俚語、諺語及口頭常用的成語。

俗語的種類包羅萬象,有的講人生道理,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之道,有的講農業常識,有的講天氣等等。由於俗語短小精悍,語言淺顯易懂,千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俗語是民間智慧的結晶,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有,如「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八字沒一撇」、「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老虎屁股——摸不得」、「瞎貓碰上死耗子」等等。

有的俗語引經據典,有的詼諧幽默,細細品讀饒有趣味或富有哲理,讓我們受益匪淺,避免走彎路。

有這樣一句俗語「牛屎不是糞」是何意?上一句你知道嗎?知道後很震驚,居然是我們的親戚「姨夫不是親」,這句鮮為人知。

一個是牛糞,一個是姨夫,看起來風牛馬不相及,怎麼就扯到一塊了呢?這先從另一句俗語說起,即「人有三親,還有三不親」。

所謂「人有三親三不親」,是指親戚關係之間的親疏遠近。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人情的國度,特別注重血緣關係。即使隔幾代,那也是宗族人員,即親戚。因為有了這一層血緣關係,古代的人們經常來往。即使是現在,生活在農村的也常常走動。

常看古裝戲的大家都知道,皇后一旦倒下,這不僅僅意味著失去在皇上心中的位置與寵愛,她的娘家外戚也跟著遭殃。所以,哪怕她很討厭皇上,她都要違背心意去討皇上的歡心。她活著更多為的是她娘家的富貴與榮耀。從這可以看出血緣關係的重要性。

所謂的「三親」是指姨媽、舅舅和姑姑。大家知道,姨媽和舅舅是指媽媽這邊的姐妹和兄弟,而姑姑是爸爸那邊的姐妹。相對的三不親則是姨夫、舅媽和姑父、他們是親戚關係中最不親的角色。

為何有如此一說?他們原本跟我們本家沒有血緣關係。他們是姨媽、舅舅和姑姑的配偶,在沒有結婚之前,他們跟我們是陌生人,因有了法律這一層關係,所以才成了親戚。

古代若是大戶人家,都是四世同堂的,是鐘鳴鼎食之家。《紅樓夢》裡有講述這錯綜複雜的關係。

姑姑和姨媽都是外嫁,所以,下一代跟姑父和姨夫相處的機會並不多。這是其一。

其二,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沒有地位,嫁出去的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姨夫跟本家已經沒有血緣關係了,並且又是外戚,古代交通又落後,一年半載都不見一次面,如此一來關係更疏遠了。

根據關係親疏的程度,古人還總結了一句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為何有如此一說?

因為古代的科技落後,是農業社會,那麼莊稼就是經濟的來源。若想莊稼長勢好就得施肥。可是古時沒有化肥,人們都是使用家畜的糞便當作肥料。

然而牛糞是最不受待見的肥料之一,因為牛糞的養料作用,根本比不上豬糞的。農村人極少用牛糞當作肥料,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牛屎不是糞」的原因。

而「姨夫不是親」,這裡是指與姨夫的感情太淡。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進,現在是21世紀新時代,科技很發達,交通工具很方便,只要時間和經濟允許,隨時都可以坐飛機見面。但是,經濟和時間恰恰又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所缺的,就是連見父母親,也只有春節時才有空回家歡聚。所以,遠親不如近鄰,很多人跟同住一個小區的人感情卻很深,成了好朋友。跟第二層血緣關係的人都很疏遠,更別說跟遠房親戚的感情了,都是因為來往少的緣故。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事情,說的是普遍現象。

並不是說,同胞兄弟姐妹的感情就一定很深。也有兄弟殘殺的事件。如: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繼位後,殘忍殺害了33個兄弟姐妹。封建社會帝皇之家,為了奪權或鞏固自己的地位,弒父殺兄是常事。

請問,你跟你們的姨夫、舅媽和姑父感情深厚嗎?歡迎留言探討。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掉,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於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徵求我同意,並署我名字以及註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

#全民讀詩詞#

相關焦點

  •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啥意思?說透了人情世故
    文/往昔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是啥意思?我們都知道,親戚也是有遠近之分的,有些人是因為有血緣關係而成為親戚,但有些人就可能是因為和一個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結婚,進而和你成為親戚。所以,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個俗語,那就是親戚有「三親,三不親」,剛看到這個你是不是有點懵,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哪三個是親,哪三個又是不親的呢?
  • 俗語:「姨父不是親,牛屎不是糞」,為何姨父這麼不受待見?
    這種力量並不是說「資本」的力量,而是說你所擁有的人際關係的力量。這麼說有人會覺得很現實,但是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人情社會裡嗎?想要不依靠任何的幫助成功的做成一件事情,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可能了,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學會合理的管理朋友圈的人脈,畢竟「多個朋友多條路」的道理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 農村老輩說的「牛屎馬屎不是糞,姑父姨夫不是親」,這話如何理解
    這樣的走親戚模式基本都是每年都一成不變的。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先去舅舅家,然後再去姑父、姨夫家。後來才知道,其實這樣的走親戚流程是按照血緣關係遠近來安排的。而在農村裡的老輩人就常常說起「牛屎馬屎不是糞,姑父姨夫不是親」這樣一句話,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話說「姨夫不算親,牛屎不算糞」,大家說姨夫到底親不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話說「姨夫不算親,牛屎不算糞」,大家說姨夫到底親不親?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而且還是當今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源源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精神財富。比如農村俗語俗話,就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種富足財富。
  • 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八方,女人嘴大吃窮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隨口就能說出幾句,而這些俗語經過歲月的沉澱,更具魅力。每一句俗語都折射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反應出當時的生活狀態,同時還表達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因為地域不同,俗語還具有地方特色後和趣味性。
  • 有知道的嗎
    有知道的嗎農村俗語是農村傳統文化的濃縮精華,口口相傳的農村俗語雖然很大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更替出現了斷層,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一些俗語傳了下來,有些話有些事情哪怕到如今也是適用的。「貧窮不走親」指的是自己家境貧寒的話還是儘量少走親戚吧,很多親戚都是只認錢不認人,哪怕你是好心好意過去問候一下他們,他們也會像瘟神一樣躲著你或者給你白眼,就怕你要找他們借錢啊或著幫忙之類的。其實找他們幫忙沒有錯,但是在他們的意思裡的幫你又得不到好處,自己都混的這麼差了,也沒有能幫得上他們的時候。
  • 俗語: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俗語: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農村流傳著很多以前留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大都是總結自農村常見的小事,但是就是這些小事很能反應出大道理。阿寧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親戚別共財,共財斷往來」,就是通過日常中的小事反映出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解釋,親戚之間相處的時候不要把錢財等貴重物品放在一起保存,如果放在一起的話,很容易出現矛盾,嚴重的還會斷了親戚之間的往來。
  • 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
    這些俗語,無論是聽起來還是說起來都是朗朗上口,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也非常廣泛。這些流傳至今的俗語都是長者們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而總結出來的經驗。流傳下來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可以讓年輕人從中學到一些生活小竅門兒和避免走一些彎路。而往往很多俗語都是分上下兩句的,有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上半句,卻不了解下半句是什麼。就像這:俗語:「好吃不過餃子」,下一句是什麼?又有哪些道理?
  • 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啥意思?看完長見識了
    這一句俗語估計有很多人都有聽說過,而且有不少人還口口相傳,大家雖然都在說,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卻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一句俗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看完之後真的是長見識了。而所謂玩鳥毀一生,這其實也是主要針對於男性的,大家都知道在民國時期有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養鳥,大家對於鳥的喜愛之情是非常高的,有很多人甚至於一天不玩鳥就覺得渾身不舒服,大家聚到一塊也就是互相逗鳥,但是到了現在養鳥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都是60多歲的人才開始養鳥,如果說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玩了,那麼自己的一生都可能被毀了。
  • 長見識了,這麼漂亮不是花居然是蔬菜,來看看你見過幾種
    長見識了,這麼漂亮不是花居然是蔬菜,來看看你見過幾種。我們平常吃的蔬菜,都什麼顏色?白色的菜花,黃色的胡蘿蔔,紫色的茄子,菜椒的話顏色多一些,現在有彩椒,紅色、黃色、綠色……但是現在有許多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蔬菜,貌似我們連見都沒見過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見識見識這些「奇特」的蔬菜吧。紫色的菜花,在臺灣叫花椰菜,不止有紫色,還有黃色的,據說營養價值要比普通菜花高好多,但是,至少小編還沒有見過菜市場有紫色菜花售賣,至於營養價值就更不得而知了。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更發的璀璨。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受到了很多民眾的喜愛,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到了現在。俗語的由來,大多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俗語的種類也有很多,有描寫人情世故的,有感慨歲月苦短的,有感嘆世事無常的,等等。「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現實中的親疏是這樣嗎?
    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現實中的親疏是這樣嗎?我們都知道,農村歷來都非常注重家族傳承,注重子孫綿延但是家源不變、家根不改的。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和農村的本家與遠親關係以及關係的延續問題和親疏問題有關,這句俗話就是:「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首先說這句話的前半句,要說千年的本家,還真的不多。不過,從百家姓裡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姓氏的確從古到今從未變更。
  • 你不知道的咖啡「糞」豆史
    重點來了,很多城裡人不知道,最有機蔬菜的最有機肥料,是人和動物的尿和糞便。家禽們吃最有機的蔬菜,於是有了有機豬、牛、羊肉等。這才是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天然、綠色、無添加生態食物鏈。所以,生物體的純天然糞便,作為肥料不僅營養豐富,還價格昂貴呢。
  • 俗語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究竟有啥講究呢?很少人知道
    一般來說,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四書五經和傳統文化,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民間文化也很有趣。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俗語,有些只在當地流傳,而沒有廣泛傳播,所以知道的人很少。但是這種俗語,經過千百年的流傳,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歡。
  • 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
    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親戚關係現實?常說在親戚多的家庭會比較好,以前常聽一些老人對女孩子說嫁人就要嫁到大家族裡,這樣日子就會好一些,但是親戚間也是得多來往、多走動才會更好啊!不然的話可能你也可能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親戚,但是不知道他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句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啥意思?難道親戚關係也這麼現實嗎?我國自古以來都是很注重血緣關係的,那麼在血緣關係中,是不是越到後面就會變得越現實是吧?我們今天就分代來看吧!
  • 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前輩們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一句:「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這句話其實蘊含著深刻人生哲理。而所謂本家,廣義上講就是指一個姓氏的人,狹義上也可認為一個姓氏的分支。中國人取名很講究,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一個字範,或者中間一字,或者後面一字,一輩人必須統一起來。所以人口雖然處於流動之中,不管到了哪裡,遇到了同一姓氏都稱為一家,而根據名字上的字範,便可區分出輩份,一便稱為。
  • 「牛屎月餅」居然深受東莞街坊的喜愛?
    很多神秘口味的月餅也來了,比如韭菜月餅、小龍蝦月餅、辣條月餅……在東莞居然有種月餅叫「牛屎月餅」,而且店家透露這種月餅很多街坊都愛吃!究竟這個「牛屎月餅」啥來頭?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中等價位的傳統口味月餅是主流,在嘉榮SPAR超市銀豐店看到貨架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月餅,有散裝的,也有盒裝的,前來選購的市民不在少數。
  • 農村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現在還適用嗎?
    農村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現在還適用嗎?歷經千年而經久不衰者,唯傳統文化也。在過去以農業為本的大國,世間之人大多數一生忙碌于田間地頭,整天過著汗滴禾下土的生活,如今讀來,依然別有一番味道。雖說各種雞湯盛行但多是個人之見。
  • 你知道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的下一句是什麼,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呢?最近喜歡上了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在描述農村的風土人情,春耕秋收等,感覺俗語中說的很有意思。平時做飯都是用大鍋,倒上一鍋水的話要燒很長時間。如果大鍋敞著口燒水的話,那就更浪費木柴了。以前在農村生活還是比較艱苦的,加上家裡孩子多,花費大,幹什麼都要精打細算,燒水的木柴也要省著點用。即便現在農村生活都越來越好了,但是我覺得勤儉節約的習慣不應該忘掉。「有女不嫁無公婆」的意思。
  • 腳踏馬屎傍官氣——閩南俗語解讀之二十二
    閩南俗語講「腳踏馬屎傍官氣」,卻不講「腳踏牛屎傍官氣」,這是因為牛是負責耕作田園和拉車運貨的,駕馭它的多是農夫走卒,人們看到腳踏牛屎的人,便知道那是「下等人」,牛屎便成為「下等人」的代名詞。而早時的馬雖然也有去拉車運貨的,但多數是用來打仗,或是成為官家的坐騎,除了富貴人家,普通老百姓是無法騎馬的,所以人們看到地上有馬屎,便知道有文官武將經過,馬屎便成為官家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