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已成為粵東地區外貿主力軍。 圖為粵東一家玩具出口製造企業(資料圖) 記者趙映光攝
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 健全平等保護法治環境
金羊網記者 孫晶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22日對外發布。為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意見從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促進民營企業規範健康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等方面提出了28條具體要求。
◎支持民企開展電信運營業務
意見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不得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條件。
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支持民營企業以參股形式開展基礎電信運營業務,以控股或參股形式開展發電配電售電業務。
支持民營企業進入油氣勘探開發、煉化和銷售領域,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儲運和管道輸送等基礎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
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上述行業、領域相關職能部門要研究制定民營企業分行業、分領域、分業務市場準入具體路徑和辦法,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
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不得設置與業務能力無關的企業規模門檻和明顯超過招標項目要求的業績門檻等。完善招投標程序監督與信息公示制度,對依法依規完成的招標,不得以中標企業性質為由對招標責任人進行追責。
◎鼓勵民營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意見提出要切實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實施好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範圍、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費率等政策,實質性降低企業負擔。
建立完善監督檢查清單制度,落實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清理違規涉企收費、攤派事項和各類評比達標活動,加大力度清理整治第三方截留減稅降費紅利等行為,進一步暢通減稅降費政策傳導機制,切實降低民營企業成本費用。既要以最嚴格的標準防範逃避稅,又要避免因為不當徵稅影響企業正常運行。
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提高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審核效率。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服務民營企業持續發展。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債券,降低可轉債發行門檻。
◎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民企債轉股
意見明確,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支持資管產品和保險資金通過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等方式積極參與民營企業紓困。鼓勵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合力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民營企業債轉股。
各級政府、大型國有企業要依法履行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籤訂的協議和合同,不得違背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真實意願或在約定的付款方式之外以承兌匯票等形式延長付款期限。加快及時支付款項有關立法,建立拖欠帳款問題約束懲戒機制,通過審計監察和信用體系建設,提高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的拖欠失信成本,對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款項的責任人嚴肅問責。
意見還要求,嚴格按照法定程序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依法嚴格區分違法所得、其他涉案財產與合法財產,嚴格區分企業法人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嚴格區分涉案人員個人財產與家庭成員財產。持續甄別糾正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人身財產權的冤錯案件。建立涉政府產權糾紛治理長效機制。
看點
從「七個著力」看意見的改革突破
一是著力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切實消除在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二是著力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聚焦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健全政策體系,完善政策執行方式,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
三是著力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堅持執法、司法等各環節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企業家的人身、財產合法權益,為民營企業家創造更多安全感。
四是著力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支持引導民營企業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主動進行結構性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激發改革創新動力。
五是著力促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引導民營企業築牢守法經營底線,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引導民營企業家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六是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服務意識和能力,暢通民營企業與政府的溝通渠道,理直氣壯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七是著力推動支持民營企業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新華社)
評論
支持民營企業改革 該放的抓緊放
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對外發布。意見提出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並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為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鬆綁開路,為企業改革發展壯大拓展空間。
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當前,各種有形無形的準入障礙,依然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掣肘因素。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既能更好穩預期、強信心、增活力,也能讓優質企業、優質產品、優質服務脫穎而出,提升全社會供給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放開準入,要在「減」字上下功夫。要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強的市場準入規則,多設「路標」、少設「路障」。今年,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修訂,事項比去年縮減13%。下一步要深入實施負面清單制度,真正做到清單面前「人人平等」、清單之外領域「英雄不問出處」,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堅決打破民營企業發展遭遇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
放開準入,要在「進」字上尋突破。針對部分壟斷行業改革不到位,意見提出支持民營企業以參股形式開展基礎電信運營業務,支持民營企業進入油氣勘探開發、煉化和銷售領域等,凸顯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方向既已明確,該放的要抓緊放。要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研究制定這些行業和領域市場準入具體路徑和辦法,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
放開準入,要在「實」字上多著墨。各地區、各部門要全面落實放寬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明確任務分工,將改革要求和任務量化為可實施的具體舉措。同時要持續跟蹤、定期評估政策落實情況,確保紙面上的文件轉化為高含金量的措施,確保政策紅利轉化為民企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實踐證明,民營企業並不懼怕市場競爭,需要的是公平競爭的機會和舞臺。人們期待,在意見指導下,相關政策和細則及時出臺、加快落地,讓民企改革發展機遇更廣、後勁更足。(新華社)
連結
廣東9家民企今年入圍世界500強
近年來,廣東加大力度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今年,廣東民營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前三季度,民營經濟增加值超4.15萬億元、同比增長6.9%;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增長5.8%,增速較上年同期快3.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單位數接近1200萬戶,9家民營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已制定60多項配套措施
記者從廣東省工信廳了解到,2018年以來,廣東成立了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等降成本、優環境的政策措施。
廣東還建立大型企業「省長直通車」制度,每半年召開「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成為廣東協商民主特色品牌和政企協商機制重要平臺。
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日前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廣東在全國率先修訂出臺《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搭建省級跨部門涉企政策「一站式」網上發布平臺,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隊培育專項行動,形成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省高成長中小企業440家。
目前,省級層面已制定60多項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的配套措施,15個地市出臺本地區的支持政策。
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貫徹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用好用足地方事權,以「最快速度」「最高額度」明確地方稅費政策執行標準,前8月全省共減免企業稅費2188億元。
廣東實施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地方扶持政策,累計支持和帶動超過6000家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進一步降本提質增效,數量居全國第一。
據省工信廳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廣東通過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政策性融資(再)擔保等方式,幫助企業獲得融資支持893.23億元。截至9月底,全省民營企業貸款餘額4.38萬億元、佔比達54.4%。
為解決民營企業「用地難」問題,廣東出臺《進一步降低用地成本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允許工業物業分割轉讓登記,加大工業用地供給,今年前9月降低企業用地成本85.5億元。
塗高坤表示,下一步將鞏固擴大「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實施效果,推動各項涉企惠企政策落地落實,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金羊網記者 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