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紀末18世紀初俄國著名的學者是誰?他訪華的目的是什麼?

2020-12-26 姍姍與你談歷史

歷史愛好者:姍姍與你談歷史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和俄羅斯關係是非常有好的。那麼中俄關係始於何時?國內學者一般認為始於16世紀中期,因為真正比較翔實的文字記載證實中俄關係始於這個時期。據史料記載,俄國沙皇伊凡四世於1567年派哥薩克首領蓋特曼伊凡·彼得羅夫和布拉納什·亞雷切夫,帶著沙皇國書,前往東方的中國,要求見中國皇帝,但是他們只到了託博爾斯克。

1618年,託博爾斯克督軍庫拉金來中國,經過近一年的跋涉,彼特林於1619年到達北京。但是,明朝政府視俄國為遠方屬國,明神宗未能接見他,但彼特林帶回了明神宗致俄國沙皇的「書」。自此,中俄兩國之間開始了官方的外交聯繫。1655年,俄國沙皇派遣的使臣巴伊科夫來到北京,因為他拒絕按中國禮儀叩頭,因此沒有見到中國皇帝,但是他帶回了順治皇帝的文書,順治在致俄沙皇敕書中寫道:「大清國皇帝敕諭俄羅斯國察罕汗:爾國遠處西北,從未一達中華。今爾誠心向化,譴使進貢方物,朕甚嘉之。

特頒恩賚,即俾爾使臣賚回,為昭朕柔遠之至意。爾其欠承,永效忠順,以副恩寵。」但由於當時中國方面無人通曉俄文,俄國方面也無人通曉中文,因此這些文書長時間在兩國的外交文獻檔案中被擱置,直至1676年斯帕法裡率領的俄國使團前來中國時,請耶穌會士把中國政府以前給俄國政府的4封中文信譯成拉丁文,後又轉譯為俄文,才知曉中國政府和中國皇帝的意願。1675年2月,俄國沙皇阿列克謝派遣外交委員會翻譯斯帕法裡出訪遠方的中國。斯帕法裡於1636年出生於摩爾達維亞大公國的瓦斯魯依鎮米列什奇村的大貴族家庭,他的血緣有一部分來自希臘。

除其母語羅馬尼亞語外,他精通拉丁語、希臘語、土耳其語、義大利語、俄語、法語和瑞典語等14種語言。1653—1671年,他曾經為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公國服役,以其豐富的外交經驗和外語所長完成了在君士坦丁堡、斯德哥爾摩和巴黎的外交事務。1671年,耶路撒冷大牧首達西菲派他到莫斯科,並根據俄國射擊軍首領馬特維耶夫的邀請留在俄國,馬特維耶夫深受彼得一世的父親、沙皇阿列克謝的信任,因此斯帕法裡被推薦擔任俄國外交衙門的拉丁語、希臘語和羅馬尼亞語的翻譯,不久成為首席翻譯。

此間,他出版了一系列的歷史和神學內容的著作,並且為沙皇、貴族以及馬特維耶夫的子女編寫了教科書,堪稱17紀末18世紀初俄國著名的學者。在清朝典籍中稱斯帕法裡為「尼古賴」「米果賴或「尼郭萊」,稱他的官職是「祭酒」。斯帕法裡一行150人,俄國使團訪華目的是重新勘察阿穆爾河(黑龍江)和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斯帕法裡使團行程從葉尼塞河到外貝加爾,然後至中國嫩江,開闢了從西伯利亞、外貝加爾到中國的道路1676年5月中旬,斯帕法裡使團到達北京。

他向清政府遞交了俄國國書,這份國書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俄國的地理位置、政權制度的沿革,表示了願與中國皇帝和中國政府結好的願意。俄國國書內稱:「天估神護,領有大小俄羅斯、白俄羅斯、莫斯科、基輔、弗拉 基米爾、諾夫哥羅德、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亞、普斯科夫、斯摩稜斯克、特維爾、尤格拉、彼爾姆、維亞特卡、保爾加利及下諾瓦哥羅德、切爾尼戈夫、梁贊、羅斯託夫、亞羅斯拉夫、白湖、烏多爾斯克、奧勃多爾斯克、康金斯克等北方地區,領有伊維裡亞、卡爾塔林、喬治亞、卡巴爾達、切爾卡斯、莫爾達維亞等東、西、北地方之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致各國之共主、中國頭等大皇帝奏書:我始祖乃係1600餘年前,總管各國之奧古斯都愷撒、大帝之後裔。

相繼傳位於我祖先魯裡格、弗拉基米爾·斯維託斯拉維奇、伊凡·瓦西裡耶維奇以及其子費多爾·伊萬諾維奇,直至傳位於我父皇米哈伊爾·費多洛維奇。祖先於各國均享有盛譽。弗拉基米爾·斯維託維拉維奇,在國內亦以英勇著稱。我俄羅斯國,即系如此世代相傳而來。我國周圍之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鄰國之君主,曾與我祖先和睦相處。其中有些國君,亦曾得到我祖先之援助惟因我國與中國相隔遙遠,故爾我之祖先未能彼此派使往來。爾中國之來文,因我國不通曉其文,不知中國大皇帝以何物為貴今特派我近侍世臣尼古拉·加夫裡洛維奇為使,前來呈遞文書,並向中國大皇帝問安。

願聞中國大皇帝欣賞何物。我願按與羅馬皇帝周圍各國君主以有波斯國王等交往之例,與中國大皇帝彼此友好往來。若需用我國何物,請來文或派使指點,我必盡力迎合中國大皇帝之意。因我祖先從未與中國交往,不知中國奏疏程式,故未逐一陳述中國大皇帝所轄之國,若有不合之處,幸勿見罪,請以禮款待我所派使臣,並祈儘速遣回若大皇帝以仁愛之意寄送文書,我必以仁愛之意接受。至於文書內如何尊稱中國大皇帝,請予指教,以便嗣後按例繕寫中國大皇帝之尊稱。我祈禱萬能天主,祝願中國大皇帝萬萬歲。創世紀718年2月,於京城莫斯科城謹送。」

俄國使團長期逗留北京,但清皇康熙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見斯帕法裡,俄國使團沒有取得任何的外交成績。1677年春天,斯帕法裡返回東西伯利亞。斯帕法裡回俄國後相繼發表了《中華帝國志》,向俄國和歐洲透露了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歷史、風俗政治以及中國社會狀況,一時轟動了歐洲。

小編覺得,俄國使團來訪中華,回俄國後,發表了《中華帝國志》,向俄國和歐洲透露了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歷史、風俗政治以及中國社會狀況,一時轟動了歐洲。因為各個國家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才會有如此大的轟動吧。

以上圖片素材源自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19世紀俄國最有影響力的畫作是什麼?造型藝術界的「果戈理」
    歷史愛好者:玫玫講歷史18世紀是俄國的改革和「歐化」時期。俄國文化在義大利和法國古典藝術的影響下迅速發展,俄國藝術開始納入歐洲文藝發展的進程,在此期間,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藝術家。伊凡諾夫和費多託夫就在這些藝術家行列之中。
  • 金雁、秦暉:20世紀初俄國的歧路
    有好事者曾經把現在俄羅斯杜馬與斯託雷平時期的第三屆杜馬討論土地問題的議案拿出來比較,驚呼二者不但驚人地相似,而且就問題的針對性而言,當代的水平還不如20世紀初。於是人們感嘆道,俄國歷史為什麼就走不出「魔咒的怪圈」,一百年來從原點出發現在又回到了原點。
  • 美術研究|18世紀朝鮮實學者的燕行與西洋美術!
    這樣的社會氛圍也作為一個契機改變了18世紀燕行的性質。燕行從傳統的政治外交屬性,轉變成滿足學術好奇心、改變現有的學術體系和世界觀的旅行,從而變得更加開放。當時,有很多著名實學者們參加燕行,此前他們已經通過從中國和日本進口的書籍,了解了太陽曆、地球說、透視法、光學原理等最新的西方科學。
  • 在18世紀初的歐洲,歷史的分量和傳統的分量依然沉重
    這些創立較早的歐洲科研機構充分說明,公眾對科學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貴族也開始為科學研究注入資金,在此後的一個半世紀中橫掃歐洲的現代化潮流,到此時已經初現端倪。1665年,歐洲第一份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皇家學會哲學彙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首次面世。
  • 莫裡哀(1622-1673年),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
    莫裡哀(1622-1673年),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莫裡哀莫裡哀(1622-1673年),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他在歐洲戲劇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璜》、《慳吝人》、《偽君子》400年來久演不衰。
  •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錯綜複雜的王位繼承戰爭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曾經多次發生王位繼承戰爭,這是當時歐洲強國之間政治與軍事的激烈衝突,它們是改變疆土範圍、力量對比與政治格局的重要途徑。
  • 普魯士陷阱:19世紀俄國和奧地利現代化改革中的歧路
    在師從先進的改革中,「普魯士道路」因20世紀初革命領導人列寧對俄國19世紀農業資本主義發展「普魯士道路」及「美國道路」的一系列論述和20世紀60年代經濟史學者亞歷山大·格申克龍對這一概念標籤的批評而廣為人知。同時,在現代國家轉型的系譜上,奧地利同俄國從國家類型到現代化進程頗為相似。同普魯士的競爭及對普魯士經驗的效仿交織構成奧地利「長十九世紀」改革的主線。
  • 芬蘭如何從瑞典、俄國手中獲得獨立?
    ▲描繪第一次瑞典十字軍東徵的繪畫13世紀初開始,早已步入封建社會的瑞典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芬蘭的控制,面對不想改信天主教的古代芬蘭人,於13世紀中期再一次發動了針對芬蘭的十字軍入侵,並於13世紀末期把瑞典國境東推至卡累利阿。
  • 蘇格蘭史︱18世紀蘇格蘭人的餐桌上擺著什麼?
    18世紀蘇格蘭人的餐桌上有什麼菜?其實算得上是一個奢侈的問題。在18世紀,蘇格蘭人曾有很長時間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很多蘇格蘭高地人遠走北美,其實只有一個目的——覓食。但是,18世紀的蘇格蘭也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隨著與北美貿易的興起,越來越多來自異鄉的食物擺上了餐桌:加勒比海的朗姆酒與本土釀造的威士忌相得益彰;大西洋的生蠔和本土的哈吉斯交相輝映。
  • 在俄國的飲茶習俗中,茶炊是必不可少的
    茶炊是隨著飲茶習俗傳入俄國並逐漸盛行而出現的,但是,具體是怎樣出現的,現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是茶炊是17世紀從法國傳入俄國的,還有一種說法是茶炊是從蒙古人所用的火壺發展而來。當時茶炊的器型多樣,有筒形、錐形、正多邊形、高腳杯形、球形、花瓶形、梨形、喇叭形、橄欖形等,多為銀制、銅製或鐵製。
  • 蘇格蘭史|18世紀蘇格蘭人的餐桌上擺著什麼?
    18世紀蘇格蘭人的餐桌上有什麼菜?其實算得上是一個奢侈的問題。在18世紀,蘇格蘭人曾有很長時間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很多蘇格蘭高地人遠走北美,其實只有一個目的——覓食。
  • 漢學家包華石: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的源頭在中國嗎?
    17世紀至18世紀,力歐洲最受歡迎的四本有關中國的書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批書出現的時間比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啟蒙思想大家要早40多年。那麼,17世紀晚期的中國與歐洲有什麼不同呢?最明顯的不同是施政權力的體現。
  • 伊斯蘭的偉大與沒落:12到18世紀的停滯與衰微
    因而,在強調伊斯蘭的不幸時,必須注意區分什麼是世界現象,什麼是穆斯林獨有的。不管怎樣,正是在這麼一種普遍陰鬱和悲觀的氣氛中,最後一位偉大的穆斯林哲學家伊本·赫勒敦撰寫了其權威性著作。僅其「導論」本身就是一部經典,是關於穆斯林歷史之方法論和社會學的第一部系統的論文;19世紀,它被譯成法文出版,題為 Prolégomènes(緒論)。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和較美好時光的到來,廣義地說是在16世紀,伊斯蘭世界再一次從它享有的位於東西方之間的地位中獲利。土耳其的輝煌一直延續到所謂的「鬱金香時期」,即18世紀。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此時的俄羅斯仍然是沙皇俄國,因為米哈伊爾一世的家族姓氏,他所建立的朝代就稱為羅曼諾夫王朝。伊凡五世自幼體弱多病,而且智力低下,相反彼得一世自幼堅毅勇敢、器宇不凡,他不滿姐姐索菲婭公主弄權,決心把實權奪回來親政。公元1689年,年僅17歲的彼得一世發動宮廷政變,成功扳倒姐姐索菲婭公主,成為真正擁有實權的君主,公元1696年異母兄伊凡五世死後,結束共治,成為沙皇俄國唯一的君主。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
    ---18世紀的英格蘭,靈性和社會都處在極大的黑暗之中。然而從18世紀中期開始,信仰大復興運動席捲了整個英國和美國,這一運動帶來一場信仰和道德上的革命、促進了英格蘭的迅速崛起。---第1章 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P1【摘引】18世紀歷史的重要性——英格蘭的政治和經濟狀況——教堂和會堂裡低落的信仰光景——關於此問題的見證——主教和牧師的缺點——神學出版物的貧乏——在教育、道德和大眾文學方面國家可悲的光景
  • 俄國神秘「幽靈火車」事件,104人離奇消失,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俄國神秘「幽靈火車」事件,104人連同專家離奇消失,至今成未解之謎!在經歷了部落,農耕社會,工業革命和各種戰爭以後,分散又凌亂的世界文明終於在現代化和科技發展的步伐中走向一起,有了一些共同的目標和發展方向。
  • 烏克蘭、俄國又「開戰」?這次是為了「羅宋湯」
    而羅宋湯到底由誰發明,烏克蘭與俄國眾說紛紜。2020年10月, 烏克蘭文化部在審查烏克蘭文化學會收集的資料後,將羅宋湯列為烏克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Ukraine)的非政府組織,和一群專家學者遍訪烏克蘭各地、搜集羅宋湯(Russian Soup,Borsch,注)的食譜和歷史,誓言要讓羅宋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證為烏克蘭的文化遺產。
  • 17世紀莫斯科歷史的縮影:《莫斯科城堡克裡姆林宮圖》
    在現實之中,擁有世俗與宗教文化遺產的克裡姆林宮先後是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蘇聯和俄羅斯聯邦的權力中心,也是俄羅斯從城邦公國發展成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帝國的見證,更是俄羅斯歷史、建築、藝術、信仰的結晶,被譽為「世界第八奇景」。 始建於1156年的克裡姆林宮是莫斯科城的起源點,也是莫斯科城中心的內城,16世紀以來成為莫斯科城圖描繪的重要對象。
  • 俄國歷史上的木匠皇帝,對內改革對外戰爭,讓國家走向現代化
    17、18世紀,此時的俄國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與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其政治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觀念都相對落後。如果長此以往地發展下去,俄國將會日漸落後於世界的平均發展態勢,最終被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