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愛好者:姍姍與你談歷史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和俄羅斯關係是非常有好的。那麼中俄關係始於何時?國內學者一般認為始於16世紀中期,因為真正比較翔實的文字記載證實中俄關係始於這個時期。據史料記載,俄國沙皇伊凡四世於1567年派哥薩克首領蓋特曼伊凡·彼得羅夫和布拉納什·亞雷切夫,帶著沙皇國書,前往東方的中國,要求見中國皇帝,但是他們只到了託博爾斯克。
1618年,託博爾斯克督軍庫拉金來中國,經過近一年的跋涉,彼特林於1619年到達北京。但是,明朝政府視俄國為遠方屬國,明神宗未能接見他,但彼特林帶回了明神宗致俄國沙皇的「書」。自此,中俄兩國之間開始了官方的外交聯繫。1655年,俄國沙皇派遣的使臣巴伊科夫來到北京,因為他拒絕按中國禮儀叩頭,因此沒有見到中國皇帝,但是他帶回了順治皇帝的文書,順治在致俄沙皇敕書中寫道:「大清國皇帝敕諭俄羅斯國察罕汗:爾國遠處西北,從未一達中華。今爾誠心向化,譴使進貢方物,朕甚嘉之。
特頒恩賚,即俾爾使臣賚回,為昭朕柔遠之至意。爾其欠承,永效忠順,以副恩寵。」但由於當時中國方面無人通曉俄文,俄國方面也無人通曉中文,因此這些文書長時間在兩國的外交文獻檔案中被擱置,直至1676年斯帕法裡率領的俄國使團前來中國時,請耶穌會士把中國政府以前給俄國政府的4封中文信譯成拉丁文,後又轉譯為俄文,才知曉中國政府和中國皇帝的意願。1675年2月,俄國沙皇阿列克謝派遣外交委員會翻譯斯帕法裡出訪遠方的中國。斯帕法裡於1636年出生於摩爾達維亞大公國的瓦斯魯依鎮米列什奇村的大貴族家庭,他的血緣有一部分來自希臘。
除其母語羅馬尼亞語外,他精通拉丁語、希臘語、土耳其語、義大利語、俄語、法語和瑞典語等14種語言。1653—1671年,他曾經為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公國服役,以其豐富的外交經驗和外語所長完成了在君士坦丁堡、斯德哥爾摩和巴黎的外交事務。1671年,耶路撒冷大牧首達西菲派他到莫斯科,並根據俄國射擊軍首領馬特維耶夫的邀請留在俄國,馬特維耶夫深受彼得一世的父親、沙皇阿列克謝的信任,因此斯帕法裡被推薦擔任俄國外交衙門的拉丁語、希臘語和羅馬尼亞語的翻譯,不久成為首席翻譯。
此間,他出版了一系列的歷史和神學內容的著作,並且為沙皇、貴族以及馬特維耶夫的子女編寫了教科書,堪稱17紀末18世紀初俄國著名的學者。在清朝典籍中稱斯帕法裡為「尼古賴」「米果賴或「尼郭萊」,稱他的官職是「祭酒」。斯帕法裡一行150人,俄國使團訪華目的是重新勘察阿穆爾河(黑龍江)和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斯帕法裡使團行程從葉尼塞河到外貝加爾,然後至中國嫩江,開闢了從西伯利亞、外貝加爾到中國的道路1676年5月中旬,斯帕法裡使團到達北京。
他向清政府遞交了俄國國書,這份國書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俄國的地理位置、政權制度的沿革,表示了願與中國皇帝和中國政府結好的願意。俄國國書內稱:「天估神護,領有大小俄羅斯、白俄羅斯、莫斯科、基輔、弗拉 基米爾、諾夫哥羅德、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亞、普斯科夫、斯摩稜斯克、特維爾、尤格拉、彼爾姆、維亞特卡、保爾加利及下諾瓦哥羅德、切爾尼戈夫、梁贊、羅斯託夫、亞羅斯拉夫、白湖、烏多爾斯克、奧勃多爾斯克、康金斯克等北方地區,領有伊維裡亞、卡爾塔林、喬治亞、卡巴爾達、切爾卡斯、莫爾達維亞等東、西、北地方之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致各國之共主、中國頭等大皇帝奏書:我始祖乃係1600餘年前,總管各國之奧古斯都愷撒、大帝之後裔。
相繼傳位於我祖先魯裡格、弗拉基米爾·斯維託斯拉維奇、伊凡·瓦西裡耶維奇以及其子費多爾·伊萬諾維奇,直至傳位於我父皇米哈伊爾·費多洛維奇。祖先於各國均享有盛譽。弗拉基米爾·斯維託維拉維奇,在國內亦以英勇著稱。我俄羅斯國,即系如此世代相傳而來。我國周圍之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鄰國之君主,曾與我祖先和睦相處。其中有些國君,亦曾得到我祖先之援助惟因我國與中國相隔遙遠,故爾我之祖先未能彼此派使往來。爾中國之來文,因我國不通曉其文,不知中國大皇帝以何物為貴今特派我近侍世臣尼古拉·加夫裡洛維奇為使,前來呈遞文書,並向中國大皇帝問安。
願聞中國大皇帝欣賞何物。我願按與羅馬皇帝周圍各國君主以有波斯國王等交往之例,與中國大皇帝彼此友好往來。若需用我國何物,請來文或派使指點,我必盡力迎合中國大皇帝之意。因我祖先從未與中國交往,不知中國奏疏程式,故未逐一陳述中國大皇帝所轄之國,若有不合之處,幸勿見罪,請以禮款待我所派使臣,並祈儘速遣回若大皇帝以仁愛之意寄送文書,我必以仁愛之意接受。至於文書內如何尊稱中國大皇帝,請予指教,以便嗣後按例繕寫中國大皇帝之尊稱。我祈禱萬能天主,祝願中國大皇帝萬萬歲。創世紀718年2月,於京城莫斯科城謹送。」
俄國使團長期逗留北京,但清皇康熙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接見斯帕法裡,俄國使團沒有取得任何的外交成績。1677年春天,斯帕法裡返回東西伯利亞。斯帕法裡回俄國後相繼發表了《中華帝國志》,向俄國和歐洲透露了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歷史、風俗政治以及中國社會狀況,一時轟動了歐洲。
小編覺得,俄國使團來訪中華,回俄國後,發表了《中華帝國志》,向俄國和歐洲透露了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歷史、風俗政治以及中國社會狀況,一時轟動了歐洲。因為各個國家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才會有如此大的轟動吧。
以上圖片素材源自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