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後,重用「三楊」,整頓吏治,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發展,史稱「仁宣之治」,史學家把他跟周朝的「成康之治」,西漢的「文景之治」相提並論。按理說,這該是一個頗有建樹的皇帝,但是他卻在廢后一事上了犯了糊塗,也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公元1428年,朱瞻基立後僅三年,皇后胡善祥被廢居長安宮,改立皇貴妃孫氏為皇后。胡善祥自此成為一個道姑,跟青燈古佛為伴。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之初,選擇跟功臣聯姻,之後的妃嬪大部分來自民間選秀,胡善祥也是通過民間選秀進入宮廷。胡善祥出生於建文四年,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姐早在洪武年間就被選進宮中當了女官,很受重用,父親胡榮因此被授予錦衣衛百的官職。
一朝被冊為正妃,是幸運也是悲劇的開始。
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要給自己最喜歡的皇太孫朱瞻基選妃,素以「賢」名動當地的胡善祥被選為皇太孫妃,同時冊封孫氏為孫嬪。從民間女子,一下子被選為正妃,未來的一國之母,胡善祥是幸運的,但是這也正是她悲劇的開始。
據史料記載,孫氏自幼生得漂亮,是遠近聞名的小美女,孫氏的父親孫忠是永城縣的主簿,朱高熾的正妃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有一次回鄉,彭城伯夫人聽說了孫氏的美貌,一見果然驚為天人,於是就親自為外孫朱瞻基保媒,把當時只有十歲的孫氏帶進了皇宮。
明成祖的徐皇后也很喜歡孫氏,就讓當時的太子妃張氏親自撫養她,並教她宮中禮儀。按照這個情況,等到朱瞻基成年,孫氏就是妥妥的皇太孫妃。但是誰也沒想到,朱瞻基選妃時,朱棣變卦了,孫氏被立為嬪,正妃是胡善祥。一個是陪伴自己多年,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的孫氏,一個是沒有感情基礎的胡善祥,朱瞻基的感情天平早已傾斜。
《明史·列傳第一·后妃》:方十餘歲,成祖命誠孝後育之。已而宣宗婚,詔選濟寧胡氏為妃,而以孫氏為嬪。
喜也賢,厭也賢。
胡善祥因「賢」被選進宮,這是對她品德的讚揚,但是作為一個賢明正妃,她就不能事事順著丈夫,對於丈夫出格的行為,她要規勸,引導。但是朱瞻基顯然不是一個胸無點墨的無能之輩,相反他天資聰明,有主見,他把治國理政和後宮享樂分得清清楚楚。在前朝他願意聽從大臣的諫言,但是到了後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放飛自我,沉迷於豐富多彩的宮廷娛樂生活,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每當這時,胡善祥總是加以勸導,這讓朱瞻基大為不滿。
《罪惟錄》記載宣宗:鬥雞走馬,園情鷁首,往往涉略。友愛促織,亦豢馴鴿,萬姓頗為風俗,稍漸華靡。
而孫氏則能言善道,非但不加以制止,還會跟朱瞻基玩在一起。兩個人對比,在朱瞻基眼裡,孫氏善解人意,胡善祥莊重木訥,朱瞻基本就在感情上偏向孫氏,日積月累,胡善祥的這些行為只會讓朱瞻基越來越疏遠她,甚至厭惡她。據《明史》記載:上稍厭後。胡善祥因為「賢」被嫌棄了。
處心積慮,廢后提上日程。
公元1426年,胡善祥被封為皇后,孫氏被封為貴妃,同時朱瞻基向太后請示賜給孫氏金寶,太后礙於朱瞻基一再請求,只得勉強答應。身為皇貴妃的孫氏遂被授與金寶,這在明朝是破天荒第一次,明史稱 「貴妃有寶自此始」。
當時朱瞻基年近30,卻一直無子,急得團團轉,江山後繼無人怎麼辦?胡善祥也想生兒子,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身為嫡妻的責任;孫氏也想生兒子,因為她想上位。兩人都求而不得,但是孫氏的手段顯然比胡善祥高。她派人盯著宮中被朱瞻基寵幸過的宮女,終於被她發現有人懷孕了。於是,她聯合宮人演了一出偷梁換柱的戲碼。
《明史后妃》記載: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
《罪惟錄》記載:宮人有子,貴妃子之,得立為太子,是為英宗。
果然孫氏有了皇長子,朱瞻基立即把廢后提上日程。公元1428年,朱瞻基召集張輔,夏原吉等人商議廢后之事,一一列舉胡善祥的罪狀,而孫氏應當母以子貴。夏元吉等人反對,認為朱瞻基的理由不足以廢后,但是朱瞻基廢后心思十分堅定,並非朝臣可以阻止。最終朱瞻基以皇后胡善祥多病無子為由逼迫胡善祥主動退位。胡氏廢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孫氏成為皇后。
《勝朝彤史拾遺記》記載:諭之曰:「朕有一大事與卿等議,固出不得已,然亦決矣。朕三十無子,而中宮屢身不得育,頃且病。日者言中宮祿命必無子,今貴妃有子,當立為嗣。夫母以子貴,禮也。特何以處中宮。」輔等皆不答。上乃舉後過一二顧榮,榮進曰:「是可廢也。」上曰:「廢后有故事耶?」義曰:「宋仁宗廢郭后為仙妃是也。」時輔與原吉、士奇,嘿然無言。上特問士奇,士奇曰:「臣事帝後,猶子事父母也。寧有為人子而議廢母者。」榮曰:「上命也。」士奇曰:「正惟上命,勿輕出耳。」輔與原吉是士奇,且曰:「此大事,非群議不可。」上曰:「不貽外議乎?」士奇曰:「宋仁宗廢后,孔道輔、範仲淹極言其非,因率臺臣十數人入諫見黜。夫廷臣非之,至今史冊猶譏之,誰謂無議哉。」既退,榮謂原吉曰:「上志久矣,恐非臣下所能止者。」
廢后原因分析:
胡善祥被廢,按照朱瞻基的理由是多病和無子。
先說多病。皇后多病,這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但是卻從未有過一個皇后因為多病而被廢的,因此,多病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其次無子。古人奉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子嗣確實有錯,但是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古人三妻四妾,而皇帝可以坐擁三千佳麗,完全可以通過納妃,妃子生子皇后養育的途徑解決。例如,西漢漢景帝劉啟的薄皇后無子,仍穩居皇后之位多年。北宋宋仁宗的曹皇后一生也無子,同樣穩坐中宮之位。後來的明英宗朱祁鎮的皇后錢氏,明穆宗的皇后陳氏,同樣無子穩居後位。所以,無子並不是廢后的必須理由。
總結:因此胡善祥被廢絕不是多病無子,而是因為朱瞻基寵愛孫氏,胡善祥被朱瞻基厭棄所致。胡善祥無過被廢,所以天下人聽說了都很同情她。而朱瞻基逼迫胡善祥主動上表退位,不過是為他減少汙名,洗脫他的惡名而已。朱瞻基後來對廢后一事頗感後悔,曾自嘲說: 「此朕少年事。」
廢后的影響
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朱瞻基無疑是繼朱元璋,朱棣之後明朝少有的有作為的明君,他的勵精圖治,仁政愛民也讓他獲得較多讚譽,但是人無完人,他沉迷娛樂,不惜廢后。而廢后鬧劇不僅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汙點,也為明朝後來的皇帝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明景帝朱祁鈺的皇后汪氏,因反對立朱見濟為太子而觸怒景泰帝,被廢;
明憲宗朱見深的皇后吳氏,因嫉妒杖責萬貴妃而觸怒明憲宗,被廢;
明世宗朱厚熜的皇后張氏,因和明世宗發生爭執而惹怒明世宗,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