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2021-01-16 不二大叔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沐風音頻

作者 | 不二大叔原創

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江西省理科狀元尹天驥總分705分。高考狀元備受關注的同時,人們的視線也開始聚焦到狀元背後的父母身上。

她高考分數725分,語文拿到146分的高分,作文滿分!比去年備受關注的廣西狀元楊晨煜還高6分。唐楚玥的老師說:楚玥一直很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且學習效率很高,會學會玩。除了學習成績好,唐楚玥興趣廣泛,遊泳、打球、琴棋書畫樣樣都有涉獵。從小學到初中,她一直都是班級的文體委員,學校的各種活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唐楚玥成為狀元的背後,也離不開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和春風化雨般的教育。在唐楚玥受關注的這些天,網上有大量值得借鑑的教育方式。日記裡說,唐楚玥在7歲那年,得知高考總分是750分,便立下豪言壯志:「我以後最高分可能會考720分,最低600分,不,最低590,不會低於590了。」對於一個7歲小孩說的話,換做大多數家長都不會當真。唐媽媽卻認真寫進了日記裡,最讓人動容的是結尾那句:「媽媽期待11年後的甜甜如願以償。藉此記錄見證。」看到這兒,已經能猜到唐楚玥的成長中,父母帶給她的正面影響。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理科726分。3年前她是重慶中考狀元。被問到學習秘訣時,謝欣穎的班主任說,「她的學習習慣特別好,讓我都感覺很佩服。」為了培養謝欣穎的專注力,在她五歲起,父母就帶她練習鋼琴,最終通過了鋼琴十級考試。父母還會刻意鍛鍊她的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後,任由改變自然發生。如果說學習有什麼捷徑,那一定是父母幫助孩子養成的好習慣和好心態。

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謝娜曾發微博感慨,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實在太強,她做什麼,孩子就跟著做什麼,感覺自己在模仿的路上遇到了勁敵。有人說:「孩子的眼睛像錄像機,孩子的耳朵像錄音機,會錄下父母的一言一行。」武亦姝曾在《詩詞大會》中驚豔全場,成為備受關注的「天才少女」。「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4:30就手機關機。有時候專注於自己的事情,有時候和武亦姝一起探討詩詞歌賦。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了,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種言傳身教的力量強過任何學習技巧。整天沉浸在遊戲裡的父親,有什麼底氣要求孩子專注於學習?「我們留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是幫助他們發展出本來認為自己不可能具備的能力,從而挖掘出自身潛能,也知道要讓自己的夢想成真,要用什麼方法,付出怎樣的努力。」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有數據顯示,最近10年來,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狀元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有一份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結果顯示:2018年部分省份高考文理科狀元共68人,其中70%以上的孩子家中至少在地級市有套房子,90%左右的孩子家中屬於小康家庭,而只有不到5%的孩子來自農村,在城市沒有住房,家庭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不得不承認,父母創造的教育資源,可以讓孩子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中,走得更從容。2018年,一位5歲魔都小男孩,為了獲取某校入學資格,自我介紹的PPT引發熱議。5歲小朋友,愛好豐富,足跡遍布江浙、港澳、兩廣、日本和東南亞。這份5歲小朋友的簡歷讓很多成年人汗顏。有人感慨,「真的有人才出生,就已經贏了。」殊不知,在所有「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的父母」。這位引發熱議的小孩父母,均是畢業於復旦大學的高材生。主持人先讓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然後問問題,如果回答是,就往前走,否則繼續留在原地。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科目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六個問題結束,有的孩子已經從起跑線走進了體育館,有的還在途中,還有人依舊留在原地。那些留在原地的孩子,餘生即使拼盡全力,也很難超越走在最前面的那些人。只不過在教育語境下的拼父母,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式的寄生和遺傳。「而是比拼父母所能創造的資源環境,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曾經有一張照片引發家長圈討論,有位母親在地鐵上看書,身邊的孩子也自然地捧著書看。在他們邊上另一位母親正盯著手機玩遊戲,坐在她身側的孩子也探著頭一起看手機。你待人接物的方式,你對生活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作用在孩子身上。你用打麻將的時間健身,用玩手機的時間學習新技能,孩子也會自律上進。這些品質和習慣是所有平凡的父母,都可以給予孩子的,讓他們受用一生的珍貴財富,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殘酷社會競爭的資本。點個【在看】,願每個父母都能樂觀且向上,和孩子一起奔跑,相互成就,成為彼此的驕傲。



作者簡介:本文首發不二大叔(ID:dashu259),一個集理智與情感、搞怪與暖心的單身美貌大叔,專注給女孩們編織夜晚的夢。大叔微信:fox2223,歡迎來撩。文中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戳這裡搜索你想要的分享出去,與更多家長共勉!

相關焦點

  • 46位高考狀元的養成真相曝光:好的教育,說到底都是在「拼爹」
    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了高考考生最真實的寫照,為了爭奪一張「珍貴」的大學入場券,大部分學生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不管是在複習時間還是複習強度上,都在做著最後的堅持。而仔細觀察這些高考狀元後,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高考狀元都會有一個最大相同之處,那就是「拼爹」,這種「拼爹式學習」可以說從孩子小學階段就開始了。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湖北725分高考狀元曝光,揭露扎心真相: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隨著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揭榜,「高考狀元」也次第出爐。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語文更是破天荒地考了146分。一時,關於唐楚玥的信息,登上熱搜,引發關注。唐楚玥不僅是學霸,在平時的生活中更是多才多藝,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彈鋼琴,練書法,演話劇。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後,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點...
    68名高考狀元,同一種家庭教育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翻看了全國68名高考狀元的優秀事跡後,發現這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
  • 古代科舉制度相當於高考,狀元、舉人和秀才比大學生如何?
    現代高考和古代科舉制度,從本質上講都是一種「遴選精英」的考試制度,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繼承和發展關係。那麼,同為讀書求學的學子,高考考生和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狀元、舉人和秀才能夠相提並論嗎?目前,我國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每個人都能獲得讀書和參加高考的機會。而在古代,成為讀書人意味著選擇了一條人生道路。
  • 教育專家:為什麼各省的「高考狀元」最後都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從高考恢復那一年起,每年都有幾十上百個「高考狀元」,但是真正成為我們所熟知的人才寥寥無幾。對我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人才中,基本上沒有高考狀元!也許這個統計並不準確,但是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為啥我們所熟知的政界名人、經濟大亨、文化大佬沒有一個高考狀元呢?這也就說明了在社會發展中,應試成績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個人能力。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步,有可能就有人會說,高考是人生道路上的最關鍵的一環,的確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環,那為什麼眾多高考狀元都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了呢?
  • 今年「最全能」高考狀元,考入清華計算機系,另一身份讓人感慨
    文/石老師聊教育 今年,新高考已經在山東施行。也因此,今年的山東高考狀元孟令昊備受關注。新高考的內容大致為,語文,數學,外語作為3門必考科目外,該地考生還要在其他6門科目中選擇3科,總分依然是750分,只是不再有文理之分。
  • 湖北725分高考狀元唐楚玥,語文成績十年難遇,「神仙」卷面曝光
    高考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月有餘,但是很多父母仍然沉浸在高考成績公布時的緊張情緒中,2020年高考也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為江蘇狀元白湘菱難入清北惋惜,也有人為開心到劈叉的體操女孩夢想成真而感到高校,除了白湘菱,今年還有一位讓人敬佩不已的高考狀元唐楚玥。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堙沒無聞
    尤其是到了每年的高考期間,「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省狀元」、「市狀元」都會成為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焦點。與此風氣相呼應,各高校之間也很注意對狀元的爭奪,並以招收到狀元的多少作為衡量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這一切,無疑都是中國古代狀元文化的歷史延續。  「狀元」這個詞的歷史,起碼可以追到唐朝。依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其居首者因此被稱做狀頭,又名狀元。
  • 中國最盛產高考狀元姓氏排行榜 王姓狀元最多
    報告指出,「狀元熱」源於社會對知識和公平競爭的尊重,社會對狀元未來職業成就有更高的期待;總體而言,恢復高考以來高考狀元職業成就平平,狀元的教育投資回報率未達社會預期。恢復高考36年來,中國六星級和五星級大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8成狀元扎堆就讀北大清華;高額獎學金成高校爭奪狀元「殺手鐧」,港臺高校未對北大清華構成實質性威脅。
  • 高考英語直接睡覺卻被北大錄取,最牛高考女狀元:我只是太困了
    但是13年前廣西有一位高三女學生,高考語文時忘記寫自己的名字,高考英語時又在考場上直接睡著了,卻最終以高考總分672分的高分豪取2007年廣西文科狀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女學生的真實事跡如此具有神奇色彩?07年以廣西文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北大校門,現在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 教育部門:理性面對高考 北京沒有官方「狀元」
    教育部門:理性面對高考 北京沒有官方「狀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4日 09: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消息:直到昨晚12時截稿為止,北京市區教育考試部門未向記者證實任何關於「狀元」的信息。
  • 盤點豐城古代科舉三位狀元和當代高考五位省「狀元」
    豐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古代科舉制度下,豐城產生了三位狀元以及眾多的榜眼、探花和傳臚,鼎甲和進士數量居全省前列(進士448人)。當代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豐城又先後有五人奪得江西省高考文(理)科「狀元」。下面掌上豐城小編將給大家一一盤點。王季友,唐代江西省首位狀元。
  • 醉江南:「高考狀元」炒作 究竟炒熱了誰?
    值得疑問:人們為什麼熱衷追捧「高考狀元」?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自科舉考試以來,狀元情結就一直深植於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國人對於狀元的崇拜已像染上「毒癮」一般痴迷不已。又是一年放榜時,社會對「高考狀元」的關注熱情依然不減,一些商家在挖掘「高考狀元」的商業價值,一些教育部門也在不同程度地默認或推波助瀾。對於「高考狀元」的炒作,媒體也有不容推卸的責任。
  • 2019年湖南高考成績姍姍來遲,湖南高考文理狀元出在哪個學校
    從文理高分情況看,現在政策不提倡宣揚狀元,因此,每個省把最高分都給屏蔽了,但是公開可查的資料顯示,湖南文科650分以上的有近100人,還是很厲害的,理科670以上有72人,也算不錯了。那麼湖南今年高考的最高分到底出在哪裡呢?
  • 60個高考狀元背後的教育真相: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詩和遠方
    能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都是各個城市的頂尖學霸、高考狀元。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身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2018年曾有一個研究所隨機調查了高考的60名狀元,來自城市的佔85%,只有15%來自農村。
  • 對高考狀元,不要神化也不要貶低
    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查閱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來全國的124名高考狀元,稱「他們一個都沒有成為所從事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6月28日新華網)。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紛紛感嘆,高考狀元中看不中用,高考狀元一個個只不過是機械的做題機器和考試高手;還有人反思高考狀元毫無建樹,誰之過?
  • 吉林省近10年高考狀元最多的中學排名,長春市有4所高中上榜
    高考狀元並不能體現一所中學的實力,要看一個高中好不好,主要還是看本科過線率。今天咱們聊聊吉林省近12年高考狀元最多的高中排名(2007年-2018年),僅供娛樂,但數據肯定是真實的。吉林省高考狀元統計(2007年-2016年)在這份榜單裡,創建於1950年的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佔據排名第1位,近12年的時間產生了9名高考狀元,實力非常強悍;延邊一中的表現也非常不錯
  • 676分留守兒童考上北大,2020寒門狀元曝光:誰說窮人不出貴子?
    被網友評為2020年含金量最高的狀元,河南理科狀元李昊,爆紅網絡。河南是有名的高考大省,不僅考卷難度大,而且人數極多,今年更是有85.7萬考生。他差一分就會成為全國理科高考狀元了。而李昊的出身更是打破許多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慣性思維。他生在河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親在上海一家鋼廠打工,母親則是在本地打打零工,添補家用,文化程度不高。
  • 高考成績出爐!北大狀元揭秘:我那屆18個省狀元為什麼選擇出國?
    在本文中,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北京大學近年來某一屆畢業的省級高考狀元們的出路,並分享一點這個頭銜給我帶來的影響。不避「炒冷飯」之嫌,希望能提供大家一些不太常見的真實信息和思考。以往對高考狀元的報導幾乎都是他們高中畢業時的信息,很少有收集到他們大學畢業時出路的,希望以下分析能填補一點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