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後,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點...

2020-12-09 騰訊網

這幾天,2020各省高考成績陸續公布。

隨之而來湧入人們視線的,還有一個個高考狀元背後追夢的勵志故事。

當各大媒體、平臺都在吹爆這一屆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的時候,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在朋友圈瘋狂轉發,點讚。

於是,多年前,一個叫遊安的高考狀元,塵封多年的高考往事浮出水面。

考進北大後,我患上了抑鬱症

「我能考上北大,一大半的功勞都要歸功於我的媽媽。」

遊安毫不掩飾的說,自己考上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北大,主要的功勞都在自己的媽媽。

遊安的媽媽,從小對遊安的學習問題就要求十分嚴格,任何的退步在媽媽這裡,都是不被允許的。每個假期,遊安必須待在家裡,所有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活動全部勒令禁止。

經過媽媽的「軍事化」嚴格管理,遊安終於不負眾望,成了當年文科高考狀元,走進了多少人心中夢寐以求的北大校園。

「高考狀元」、「北大」,這些聽起來都讓人羨慕不已的光鮮詞語,是否給遊安的未來帶去了一身榮光呢?

遊安走進北大校園後,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快樂。

相反,進入學校沒多久後,遊安就感受到了深深的自卑。

一個堂堂的文科狀元,怎麼會產生自卑感?

那是因為,在和同學的聊天過程中,遊安發現,自己除了訴說高中時期學習的痛苦,根本沒有其他話題與他人交流。

而遊安的同學,在同樣優秀成績的背後,經歷的卻不是如她一般「痛苦乏味又無趣」的高中生活。

他們看那些被遊安媽媽當做「沒用」的小說,玩那些遊安媽媽不允許遊安玩的遊戲,參加那些遊安媽媽覺得「沒必要」的課外活動......所以,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有自己的思想主見。

相比遊安,除了學習,什麼都不知道的生活,遊安同學的生活豐富精彩很多。

所以,他們和遊安並沒有共同的話題,也不願意讓遊安參與到他們的社交圈。

更可怕的是,孤單的遊安竟然也說不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到底是什麼,脫離了媽媽的管理,遊安找不到任何生活的意義,也找不到任何感興趣的事情。

在這種長期的困惑中,遊安開始迷失了自我。她甚至開始懷疑,當年自己為了考上北大,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究竟有什麼意義?

當自卑感、無力感、渺小感、彷徨無措的感覺緊緊將遊安纏繞,她開始害怕和其他人接觸,只想躲在自己的角落裡,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我就是北大的垃圾」,遊安曾這樣評價那時候的自己,在她的心中,雖然自己頭戴「高考狀元」的光環,卻完全配不上北大的優秀。

終於,在日復一日的煎熬中,大三還未畢業那年,遊安走向了心理醫生,才知道自己患上了抑鬱症......

聽了遊安的故事,星貓園長更像看到了無數學生的縮影。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走向未來的能力。

優秀的高考狀元,都有點「不務正業」

前段時間,全國各省高考狀元紛紛出爐。

翻看了這些高考狀元背後勵志的故事後,星貓園長發現,在優異成績的背後,這些高考狀元都有點「不務正業」。

以總分725分,其中,語文146分,理科數學149分,英語143分,理科綜合287分摘得「湖北理科狀元」桂冠的唐楚玥,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孩,這兩天,她一躍成為家長圈的明星人物。

高考成績公布後,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唐楚玥的家長,想要得知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唐楚玥的父親唐強說:「孩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績,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一定要從娃娃時期抓起,另外也要從小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用多說,任何一個走向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一份自律到讓人瞠目的作息時間表,當然唐楚玥也不例外。

但在學習時間之外呢?正如唐爸爸所說,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非常重要。

看看唐楚玥的課餘生活,讓很多家長都大吃一驚。學校歌詠比賽、課本劇大賽、運動會等活動,到處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

你以為高考狀元的培養之路,應該是點燈熬油,懸梁刺股的刻苦學習,但唐楚玥的事跡告訴很多家長:真正的「狀元」不僅有獲得優異成績的能力,更有學習生活、熱愛生活的本領。

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26分的好成績。

這個文靜可愛的孩子愛好非常廣泛,5歲開始學習鋼琴,還通過了十級考試。面對高考,壓力重重,但謝欣穎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解壓方式——爬山。

「每周我都會去爬山一次,來釋放一周的壓力。」

今年湖南的高考狀元杜青雲,以718分摘下理科狀元的桂冠。

在介紹學習經驗的時候,杜青雲坦言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閱讀,但杜青雲的「心頭大愛」可不是教科書,而是《資治通鑑》、《史記》等史學類書籍。

高考當前,當許多家長已經勒令孩子放下手中的「閒白書」的時候,杜青雲依舊堅持著自己的愛好,從未放下。

如今這個時代,早就不再是「書呆子」稱霸校園的時代了,那些真正的高考狀元,沒有一個人是靠一路傻讀書走向高光時刻的。

正如一本書上所說:「那些優異的成績可能會讓你走進優質的大學,卻無法帶給你優質的人生。」

真正能夠帶給孩子優質人生的從來都不僅僅是成績和名次。

68名高考狀元,同一種家庭教育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

翻看了全國68名高考狀元的優秀事跡後,發現這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

1、他們熱衷的永遠都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比起讀死書,高考狀元們更喜歡的一件事是思考。

正如這次安徽的高考狀元所說:「我覺得學習的最高境界不是懂得多少知識,而是懂得享受學習的過程。」

深以為然,回頭想想,哪一個理科成績優秀的孩子不是熱衷於邏輯與推理?又有哪一個文科成績突出的孩子不喜歡閱讀,不善於表達?

比起學習這件事本身,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2、學霸背後,離不開愛的滋養。

為了監督孩子好好學習,很多家長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歪,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丟掉了自己家長的身份。

家是講愛的地方,並非殘酷的集訓營。

但很多家長為了能更好的督促孩子學習,甘願丟掉自己家長的身份,肩負起了老師的職責,甚至變身為「教官」,除了鞭策孩子學習,不再注重其他事情,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

但現實可能要讓很多家長失望了,高考狀元們在談到自己的父母時,沒有一個人稱呼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是虎媽狼爸,而是用「寬容」、「信任」、「像朋友一樣」來形容他們。

只有生活在溫馨又充滿安全感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學習,也才能更好地紓解壓力,讓自己的狀態永遠保持在最好。

3、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站著別人家的家長。

去年,一篇《你只看到武亦姝被清華高分錄取,沒看到人家爸爸4:30關手機》的文章刷爆家長圈,點醒了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

你只看得到武亦姝的優秀,卻沒有看到為了給女兒一個氛圍良好的家庭環境,武亦姝的爸爸這麼多年一直堅持4:30關掉手機,只為安心陪伴女兒。

試問,有多少家長能夠做到下班後就關掉手機,專心的陪伴孩子?

大部分家長只是嘴上喊著孩子「快點學習」、「多看看書」,自己手上卻一直捧著手機刷到睡覺前。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家長只是想著如何用局外人的身份,鞭策出來一位成績優異的孩子,那麼就算僥倖成功了,你收穫的也不是一個未來前途光明的高考狀元,而是被禁錮在高等學府中的抑鬱症患者。

星貓說

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別人家的家長。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真正的「狀元」應該是擁有思考人生能力的佼佼者,而不是一個單純的「書呆子」。

不管微信如何改版,

星貓親子家園都在這裡,按時守候!

不想錯過我們每日的精彩推送,

就將「星貓親子家園」設置為星標吧!

相關焦點

  • 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
    來源 | 熱心市民樊阿姨作者 | 遊安寫在前面: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好奇過這個問題:那些清華北大隨便挑的高考狀元們,後來都過上了怎樣的生活?這些站在高考金字塔尖的人,幾十萬個學生裡只能出一個的人。——他們後來成功了嗎?——他們是否過上了想要的生活?我好奇過,於是我請來了高考某省文科狀元,也是我的朋友遊安來講講她的故事。
  • 高考成績出爐!北大狀元揭秘:我那屆18個省狀元為什麼選擇出國?
    前幾年有個報告說,高考狀元「到大學就不行了」「成就平平「。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邀請到某屆北大高考狀元現身說法,跟大家聊聊他那一屆53個省狀元的出路。每年高考結束後,高考狀元們都能引起不少關注。讚譽者有之,不以為然者也有。其實,就像在奧運會上,即使水平幾乎一樣,冠軍得到的關注和獎勵常常遠多於亞軍,這只是個很正常的大眾心理。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她高考分數725分,語文拿到146分的高分,作文滿分!日記裡說,唐楚玥在7歲那年,得知高考總分是750分,便立下豪言壯志:「我以後最高分可能會考720分,最低600分,不,最低590,不會低於590了。」對於一個7歲小孩說的話,換做大多數家長都不會當真。唐媽媽卻認真寫進了日記裡,最讓人動容的是結尾那句:「媽媽期待11年後的甜甜如願以償。藉此記錄見證。」看到這兒,已經能猜到唐楚玥的成長中,父母帶給她的正面影響。
  • 2019年湖南高考成績姍姍來遲,湖南高考文理狀元出在哪個學校
    湖南今年高考分數線是出西藏、新疆外最後一個公布的,湖南省2019年高考的分數線和高分情況如下:從分數線來看,在全國I卷區不是最高的,但是屬於第一集團,排名靠前,意味著在湖南考大學難度還是比較大。從文理高分情況看,現在政策不提倡宣揚狀元,因此,每個省把最高分都給屏蔽了,但是公開可查的資料顯示,湖南文科650分以上的有近100人,還是很厲害的,理科670以上有72人,也算不錯了。那麼湖南今年高考的最高分到底出在哪裡呢?
  • 他是安徽高考狀元,數學考150分,最終選擇北大光華管理
    2018年高考,方清源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713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18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狀元,其中方清源的語文考了123分、數學考了150分滿分、英語考了146分。理綜294分。關於如何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方清源在跟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說:*要善於思考和總結,平時有什麼好的思路要記下來,成績跟刷題沒太大關係,我是那種能不做題就不做的懶學生,擯棄題海戰術後,最關鍵就是榨乾每一道題目,通過思考才能把這事的共性找出來,並靈活運用,甚至變為自己的思維模式,並且,經常總結提煉能把知識網絡化
  • 高考狀元進入北大都選擇北大光華?北大光華在北大是怎樣的存在?
    高考狀元進入北大都選擇北大光華?北大光華在北大是怎樣的存在?北大作為我國最頂尖的高等院校之一,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可以說是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所有莘莘學子所嚮往的學府,能夠考進北大的學生基本都是在高考中完勝的那類人。
  • 高考狀元,清華北大隨便上,那麼古代科舉的狀元幾品做起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25,閱讀約2分鐘每年高考放榜後當然,各省的高考狀元也成為清華北大等名校追捧的對象。負責招生的老師往往在分數一出來就來到狀元家中。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希望以現金獎勵的形式報考自己所代表的大學。如今的高考狀元都是由國內著名大學隨機抽取的。那麼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狀元呢?「學而優則仕」,這是古代文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觀念。讀書就是做官,做官是讀書人考科舉的首選。
  • 21世紀福建高考狀元共42名,廈門最多,黃姓最強
    從新千年開始,福建共經歷19次高考,合計產生原始分狀元42名,之所以狀元人數超出38名,是因為在2012年理科奇蹟般地出現了四名並列狀元,另除2001年理科狀元有兩名外,其他年份均是文理科各一。福建各市狀元分布圖以城市別分,近19年來,廈門共產生11名原始分狀元,其次為福州市10名,緊接著為泉州市9名,漳州市5名,龍巖市3名,南平市2名,三明市和寧德市各1名。
  • 高考英語直接睡覺卻被北大錄取,最牛高考女狀元:我只是太困了
    高考,一個讓高三學生聞風喪膽的詞語。很多高三學生都把高考當作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刻,談到高考,各位家長和老師,均以十分緊張的心情去看待,而一般在高中學校高三的班級中,也總是瀰漫著一股濃烈的緊張的氛圍。但是13年前廣西有一位高三女學生,高考語文時忘記寫自己的名字,高考英語時又在考場上直接睡著了,卻最終以高考總分672分的高分豪取2007年廣西文科狀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女學生的真實事跡如此具有神奇色彩?07年以廣西文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北大校門,現在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 中國最盛產高考狀元姓氏排行榜 王姓狀元最多
    2013狀元調查報告:高考狀元職場並非"全軍覆沒"2013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專業排行 無人報農學高考狀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男孩危機日益凸顯2013年6月17日,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最新《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2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等狀況展開統計分析,這是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連續第
  • 659分高考狀元被北大拒收,只因其父「隻手遮天」斷送未來
    2009年,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重慶市高考狀元何川洋,因其父「隻手遮天」,更改民族成份騙取高考加分,被北京大學取消錄取。對何川洋這個青澀的少年來說,以659分成為重慶高考狀元而被北京大學錄取,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在父親出事後,他卻仿佛被狠狠地扔進了深淵。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清華姚班、北大元培錄取90%高考狀元,它們相比哪個更好呢?
    2019年高考已經結束,清華、北大在各地的招生情況卻引起了很多同學的關注,作為我國最頂尖的學府,清華北大每年招收的學生不是全國各省的狀元就是接近於專狀元的學霸型人物。清華清華的姚班和北大元培招收的學生更是優中選優,那麼這兩個班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醉江南:「高考狀元」炒作 究竟炒熱了誰?
    內地尖子報讀港校熱潮持續,香港大學今年錄取狀元數目更創下歷史新高。港大6日率先發布新學年內地收生結果,最終錄取363名考生,包括多達21名「省市狀元」,為歷年最多。(《江南時報》7月9日)  看到這則新聞,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具有高水平香港大學也不能免俗,炒作高考狀元為自己做免費的廣告。
  • 高考怪象:多考1分的不敢當狀元,加20分的人「心安理得」當狀元
    2020年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各地的高考狀元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狀元實在是太多了,每個縣都有狀元,每個市也有狀元,每個省都有狀元,甚至每一套卷子也有狀元。與此同時,除了極少數省份之外,各省的狀元還分文科狀元和理科狀元。成為高考狀元,是莫大的榮譽。
  • 大陸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揭曉 北大清華受寵
    1999年至今的12年來,北大清華共錄取802名狀元,佔總數88.23%,遙遙領先兩岸四地其他高校,在高考狀元心中地位無人能及。香港高校自2005年進入大陸招生至今,憑藉高額獎學金和辦學優勢等從大陸名校口中搶奪了50名高考狀元,迅速成為大陸高考狀元的新寵。相對而言,澳門高校辦學優勢不突出未得到狀元認可,澳門高校至今無大陸高考狀元報考。
  • 教育部門:理性面對高考 北京沒有官方「狀元」
    也就是說,今年北京高考並無官方證實的「狀元」。                                          教委稱應理性面對高考  為了減少對狀元的報導,北京市教委負責人早在高考尚未開始前便公開聲明:不會為狀元報導提供任何方便和線索,原因是出於對考生本身的保護,也是引導社會更加理性的面對高考。
  • "寒門狀元"出自綿中實驗?學校:沒出過高考狀元
    學校:沒出過高考狀元) 新京報快訊 昨天(1月29日),《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文章刷屏朋友圈,文章中提到「周有擇」為當年市高考理科狀元。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堙沒無聞
    尤其是到了每年的高考期間,「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省狀元」、「市狀元」都會成為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焦點。與此風氣相呼應,各高校之間也很注意對狀元的爭奪,並以招收到狀元的多少作為衡量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這一切,無疑都是中國古代狀元文化的歷史延續。  「狀元」這個詞的歷史,起碼可以追到唐朝。依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其居首者因此被稱做狀頭,又名狀元。
  • 北大拒絕659分高考狀元,父親「隻手遮天」斷送前程,後來怎樣了
    不管在老師眼裡,還是在家人眼裡都是最有希望進北大的預備生。就這樣,何川洋按部就班的向著北大衝刺,2009年他參加高考考出了659分,一舉榮獲了當地的高考狀元。成為了為學校爭光的榮譽喜報,眾多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一時之間風光無量,前途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