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李曙韻

2020-12-14 大公資訊

 


紀錄片《茶》劇照:李曙韻

紀錄片《茶》劇照:李曙韻

紀錄片《茶》劇照:舉行飲茶儀集會的李曙韻

   想要了解曙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應該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或者乾脆這麼說吧,你只要起了個念頭想要了解曙韻,就已經步入了歧途,註定很難乃至不可能了!

   跟曙韻認識久一點的人大概都是會有此經驗或者感覺,就是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變動至乃至激烈的變動。從嘉義的老房子開始,你剛沉浸在那斑駁古雅的悠悠歲月中讚嘆不已,她已經搬到體育場邊換成有幾分後現代風格的場景了。而等你剛習慣了這明亮的氛圍,人淡如菊又已北遷到臺北永康街的深巷之中,重新玩起古與今的歷史對話。但和嘉義老房子相比,此處又似乎更富於人情流動的趣味,許多朋友都把此處看作是沒事可以來串門子的地方。可是等大家習慣來這兒歇腳的時候,她忽地又跑到另一條巷子開闢了一處《別茶院》;這可不是個適合歇腳閒嗑牙的地方,一時間頗令一些常來串門子的朋友頓失所依。當然,現在別茶院的時代已近尾聲,而曙韻早已將活動重心轉移到晚香室了!

   於是朋友們終於可以有一些領會,或說終於對曙韻有了一些認識與了解,那就是曙韻不讓你習慣的,你最好不要習慣於她的任何表現或精彩表現,才不會被她的變所卡到。或者說:如果你覺得曙韻又變了,那就表現你其實已多少被卡到了。如果你沒有被卡到,你就只會感覺她在流動。你看待曙韻的最好心態,恐怕就是一切放下,用平常心去跟隨她的流動。當你心自然自在,水波不驚,你反而最可能欣賞到她在生命流動中當機呈現出來的一項項精採以及不精彩。

   為什麼我會說以及不精彩?因為你得連她的精採都放下,才能見到不精彩也精採,或者說所有連結每一項精採的間質或過程,其實都是構成那精採高峰的一部分。所以與其只欣賞那每一剎那的精採,不如兼欣賞那生命流動的整體歷程。

   原來美不只是高峰時靜態的剎那(如每一次茶會留下的影像),更是包含高峰剎那在內的流動歷程。生命本是時間的藝術,曙韻也是,曙韻所一貫寄情的茶也是。

   原來在曙韻的所有流變之中,自有其一以貫之,永恆不變者在,這永恆不變者就是曙韻自己,若這樣說太虛靈,那麼稍稍落實言之,就不防用曙韻自己所選擇的茶來象徵地表示(所以曙韻才自名為:事茶人)。

   就如同一提起莫扎特就想到音樂,一提起梵谷就想到畫,我們一提起曙韻也會就想到茶。

   原來茶就是曙韻在生命流動中的聚焦,她讓她心情的感覺與夢,創意與理想得以醞釀成形,精採呈現的馮藉。原來生命固然是一串時間的流動,卻不能只是流動,而須在流動中有一度一度的聚焦,以凸顯出生命存在的意義,然後流動才是流動,否則流動只是生命無聊的虛耗,或慣性的流轉。換言之,流動是為了聚焦而存在,高峰的精彩則是對生命流動的回報。我們因此明白曙韻為什麼不讓我們習慣,因而習慣就是死亡;曙韻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種新的醞釀,因為不如此生命的存在就毫無意義。

   不過這樣說也有語病,好像曙韻身後潛在著一股什麼推力,逼著她不斷嘔心瀝血地前行,依我看並不然;西方許多典型的藝術容或如此,曙韻則似乎只是樂在玩茶。我想這正是茶或者中國美學的微意所在,就是行程儘管多採多姿,其本質則仍只是自然恬淡,本來如此,生命以此恆在其自己而不致放失,也才能一以貫之,流行而不變。

   對了!這不就是正是《人淡如菊》的意思嗎?原來曙韻早已一語道破了!又何勞我在此妄作解人呢!

   其實何止曙韻?一切人都不該如此嗎?差別只是在事茶或非事茶罷了!

   ———曾昭旭《你最好不要了解曙韻》

相關焦點

  • 從宋代庭院走來的臺灣茶人李曙韻:借器物修行
    簡介 李曙韻 臺北人澹如菊茶書院、北京晚香茶書院、北京茶家十職創辦人,曾獲第十屆臺北市文化獎,以茶為一生之志。    ——從宋代庭院走來的臺灣茶人李曙韻    幾年前,臺灣著名茶人李曙韻攜著她那本《茶味的初相》,輕輕叩開了大陸茶文化之門。
  • 【修行】李曙韻 苦水不去香不來
    在《茶味的初相》一書中,臺灣學者曾昭旭在名為《你最好不要想了解曙韻》的序中說:「跟曙韻認識久一點的人大概都會有此經驗或者感覺,就是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變動乃至激烈的變動。從嘉義的老房子開始,你剛沉浸在那斑駁古雅的悠悠歲月中讚嘆不已,她已經搬到體育場邊換成有幾分後現代風格的場景了。而等你習慣了這明亮的氛圍,人澹如菊又已北遷到臺北永康街的深巷之中,重新玩起古與今的對話。
  • 一葉知秋 人淡如菊
    一葉知秋 人淡如菊   □崔愛華   是秋了,一場秋雨後,氣溫不再灼熱,涼風陣陣,舒爽怡人。  漫步在依舊蔥蘢的林陰路上,彎腰在綠色的草叢裡,撿起一枚落葉,溼潤的脈絡間,青綠中漸黃,心裡一下子平添了一縷淡淡的惆悵。
  • 廉潔家風故事 | 人淡如菊 菊香傳世
    廉潔家風故事 | 人淡如菊 菊香傳世 2020-12-14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夜光杯 人淡如菊
    我偶在生活煩亂,心無法安放之際,凝視這置在明式柞榛木三門柜上的百瓣千姿,那淡淡菊香猶似可聞,心便一時得以平靜,南山雖不在望,然人淡應當如菊。說實在,耀華兄的手上功夫真的非常了得,他繪畫能工筆能寫意,書法篆隸真行草皆精,篆刻更是一絕,能在0.5釐米石上刻四字,線條工細精勁。近幾年來董橋先生蓋在書法作品上的姓名印和閒章大多都出自耀華兄之手。
  • 李曙韻 苦水不去香不來 | 南方周末
    在《茶味的初相》一書中,臺灣學者曾昭旭在那篇名為《你最好不要想了解曙韻》的序中說:「跟曙韻認識久一點的人大概都會有此經驗或者感覺,就是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變動乃至激烈的變動。從嘉義的老房子開始,你剛沉浸在那斑駁古雅的悠悠歲月中讚嘆不已,她已經搬到體育場邊換成有幾分後現代風格的場景了。而等你習慣了這明亮的氛圍,人澹如菊又已北遷道臺北永康街的深巷之中,重新玩起古與今的對話。
  • 人淡如菊的萬茜:蹭紅毯,凹人設,為迎合觀眾做瘋狂改變
    每次提起萬茜,總有一個詞和她相伴,「人淡如菊」。一開始「人淡如菊」這個詞是個褒義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與世無爭,佛性生活的態度。可隨著這個詞被娛樂圈的明星用得越來越泛濫之後,已經逐漸變味,成了一個貶義詞。如今說一個明星「人淡如菊」,不是真的看淡一切,而是明明看重一切,卻對外界表態對一切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顯得自己是個人畜無害不爭名利的單純女孩。萬茜就是娛樂圈「人淡如菊」的典型代表。
  • 如果連「人淡如菊」的人設都不要了,劉詩詩還能走多遠?
    印象中一直視自己「人淡如菊」的劉詩詩走起了總攻路線,以一人之力「合體」了幾家85花。#詩冪破冰楊冪和劉詩詩的閨蜜情始於《仙劍》,當時「雪見」與「龍葵」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很多人不相信劉詩詩人淡如菊人設不要了。就算是為了《流金歲月》宣傳,也不至於把自己「搭」進去吧!85花怎麼不想著好好努力,學小年輕心思放在營銷上,還這麼油膩,說真的,其他什麼都好解決,要是油了,真的很難挽回了,真心勸劉詩詩好好考慮一下,畢竟若曦還是白月光 。
  • 不是人淡如菊,姬圈天菜嗎?怎麼節目一結束,她的人設就崩了?
    人淡如菊?第一金瓜? 這些在萬茜身上的標籤隨著節目的深入慢慢就不對了。 萬茜口碑的反轉應該還要從7月份她的手臂骨折這事說起。 那還是萬茜人氣最高的時候,有人放出了萬茜骨折的消息。
  • 這位愛酒如命的詩人,一生卻性淡如菊,是李白等人崇拜的對象
    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飲酒》陶淵明如果說在眾多詩句中找出一句「閒適自得、隨意灑脫」的詩來,我想陶淵明的這句絕對不會被落下。這句千古名詩就如菊花一樣,清清淡淡、寧靜無爭、馨香彌久,讓人讀來很是享受,那麼他的作者陶淵明自然也就因此而火遍詩界。
  • 人淡如菊,氣質女神劉詩詩,嫁給愛情最好的樣子
    那年明道生日,劉詩詩掐著零點為明道慶生,其中情誼可謂人盡皆知。到明道入伍前,兩人還被拍到在深圳、香港玩。儘管明道特意囑咐粉絲不要把照片發出去,但二人如此高調,難免就有路人照流出。就在人們以為「詩落明道家」時,兩人被傳在2013年6月分手。2013年12月,明道發表新專輯《失戀美學》,專輯裡有一首《突然好想愛她》,明道更親口承認,這首歌寫的是他跟劉詩詩,算是實錘了曾經的戀情。
  • 李曙韻:茶其實就是生活 品味當下便是最好的茶
    四方長廊,十四張茶桌,茶人們早已布置好各自的茶席,溫好泉水,等待有緣之人前來品會。而這場禪茶會的女主角,就是著名的臺灣茶人李曙韻。有趣的是,當她的學生們在為這場茶會緊張布置,精心調試的時候,惟獨李曙韻,獨自靜靜的坐在地上,盯著園子裡那隻翩翩起舞的黃蝶,臉上的笑容純淨得像個小女孩。李曙韻,從新加坡到臺北,再從臺北來到北京。
  • 《荊州驕傲》之少小離家:曾黎 素心女子人淡如菊
    《荊州驕傲》之少小離家:曾黎 素心女子人淡如菊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社會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16-06-10 17:12   荊州新聞網消息:有這樣一位女子,她美得脫俗,以至於導演陳逸飛在螢屏上看到她的第一眼,便敲定她來做電影《理髮師》最後的女主角。
  • 陳露人淡如菊,如水蓮花
    孫悅帶薪休假兩年裡,陳露人淡如菊,放棄個人事業,陪伴丈夫孫悅遠赴美國,開啟漫長的康復之旅!2019年夏天,孫悅與首鋼的合同到期,孫悅強勢加盟北控男籃,開啟第二段CBA職業生涯之旅!上賽季常規賽,在馬布裡執教之下,孫悅為北控出戰42場,場均12.2分3.6板4.3助攻1.2搶斷。
  • 素心若雪,人淡如梅
    梅花,總是給人以淺淺的微笑,仿佛那早已洞察先機的女子,不與百花爭豔,看似悠閒,卻傲立挺拔。梅花,總會透露出淡淡的哀傷,在寒風冬雪中獨自美麗綻放,花瓣片片舒展,看似散漫,卻專注於心。百花一季,大多早已化作了那護根的泥土。
  • 關於金秋賞菊,你必須知道的知識點!
    秀有蘭兮芳有它,不能忘兮懷人佳。一樣的菊花,因不同的人來觀賞、來品味,自然便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和風格。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原,可謂菊中的國士;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可謂菊中的隱士;>可謂菊中的戰士。但人們常說,心素如簡,人淡如菊,可是這淡和傲有什麼關係呢?
  • 菊在東籬下
    小雨知秋晚,流雲遣暮歸,斷霧山悠遠,東籬菊已新,露珠凝葉尖,不愁霜雨浸,煙雨鎖夢見黃昏,來待賞花人。菊在東籬外,長空雁陣鳴,寄語東籬畔,把酒黃昏後,金鳳設宴時,鬥酒詩百篇,斯人獨憔悴。此生猶有傲霜枝,淡看枯榮,淡看月來遲,冷暖報君知。
  • 「君子之交淡如水」,後面還有一句,卻顛覆大多數人的觀念!
    歷史長河煙波浩渺,你我皆是渡客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曾對交往提出過指導,其中一句最為出名,即「君子之交淡如水」。千百年來,此語被歷史上許多哲士仁人奉為待人接物的圭臬,身體力行。可是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顛覆了大多數人的觀念,值得深思。▲莊子雕像「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這整句話出自《莊子》,意思大致是:君子間的交情平淡如水,小人之間的交情卻像甜酒一般;君子交情平淡而親和,小人功利而容易利斷義絕。
  • 賞菊食菊該去哪?這份地圖請收好
    人們常說:「人淡如菊」,我想這可能說的是菊花的品性,而不是菊花的色彩。我在祈年殿下看到了各種顏色的菊花,白如雪,紅勝火,紫色如彩霞,黃色如金沙,用豔麗形容並不為過。 「這裡主要以品種為主,同時展出大立菊、懸崖菊、造型菊、多頭菊、案頭菊、小菊盆景等多種類型,500餘個品種,數量3000餘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