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描寫邱吉爾的電影《至暗時刻》在全球首映,讓我們更有機會重溫一段男性生活方式的有趣歷史。上海國泰電影院的三號放映廳似乎從來沒有這么正式的舉辦過觀影酒會,客人們端著羅蘭柏悅的香檳走進電影院,觀看美國環球影業的2017年巨作《至暗時刻》,中國大陸市場的放映時間甚至在英美兩國之前,於是就成了全球第一個放映這部電影的國家。
電影《至暗時刻》劇照
三號廳瀰漫著香甜的烤面的味道,讓我們感到非常慶幸電影院的隔壁不是一家中餐廳,雖然我們沒有期待在硝煙瀰漫中觀影,但是在油煙瀰漫的劇院裡面看電影估計也是一種挑戰。氣味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回憶,就好像邱吉爾常抽的大雪茄一樣,在煙霧繚繞中我們看到了一張堅韌不拔的面孔在憤怒地向納粹主義宣戰。
1930年代, 登喜路品牌就開始 為邱吉爾獨家訂製銀色煙盒,上面銘刻著邱吉爾家的地址,這是擔心煙盒的主人不慎將煙盒遺忘在某個紳士俱樂部或者餐廳的時候,服務員可以根據地址送到邱吉爾家中。
在吞雲吐霧觥籌交錯之際,發現影片中對於邱吉爾的生活方式著墨頗多,一刻不停的雪茄菸,從清晨喝到中午,從中午喝到傍晚,從傍晚喝到深夜。又煙又酒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生活完全格格不入,我們似乎沒有辦法去指責一個力挽狂瀾末落帝國的看門人,畢竟江河日下的二戰環境,讓這個喜歡生活的中年油膩男子有些感到力不從心。雖然人們都說是愛抽菸的邱吉爾、史達林、毛澤東打敗了不抽菸的希特勒和東條英機,但是菸草廣告裡面似乎也沒有太把正義與邪惡的對峙擺在一張會議桌前面論個究竟,倒是在邱吉爾死後,古巴的菸草業者將邱吉爾最喜歡的型號47環徑17.5釐米的長度命名為Churchill Size,這樣的殊榮恐怕連最愛雪茄的古巴領袖卡斯楚也沒有獲得過。
其實對於邱吉爾來說,那隻粗大的雪茄在邱吉爾艱難的外交生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畢竟在面對強大的納粹德國橫掃歐洲把英軍主力都要趕進冰冷的大西洋海水裡面的時候,邱吉爾可以做到的就是鼓舞人民向前衝,他認為一個人絕對不可以在遇到威脅的時候,背過身試圖逃避。若是這樣做,只會使危險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面對它而毫不退縮,危險便會減半!邱吉爾舉著一根根巨大的雪茄延長了他光芒四射的餐後討論時間,也把他那個著名的勝利標誌變成了最時髦的手勢。在沒有電視和網際網路的時代,圖片以及聲音的力量成了鼓動人心最好的工具。 影片中看到邱吉爾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著在BBC的演講稿,直到開播的紅燈亮起,他依舊對稿子存在不滿。據那些曾經和邱吉爾一起進餐的人士回憶,拿著雪茄的邱吉爾就如同一輛開在陡坡上的蒸汽機車。
早在一戰時期,一位描寫邱吉爾的傳記作家就說很多著名的人物剪影的輪廓開始慢慢成型,他們有著矮胖的身材和永遠的雪茄。影片中邱吉爾曾跟太太說我可以少抽一些,一天最多4根以免把家裡給抽窮了。但是根據聖詹姆斯的福克斯菸草店記載,邱吉爾的訂單都是每單在一百支左右,從1900年起直到他在1965年去世,於是這家菸草店成了邱吉爾一輩子主要的菸草供應商,雖然他的購買數量裡面不少是給宴會上的客人享用,但是他的貼身男僕諾曼·麥高文推算邱吉爾一般每天要抽9支雪茄,雖然在早年他很少把一根雪茄抽完,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也會偶爾把整支雪茄給抽完。不管他抽一半還是全部抽完,邱吉爾的一生是消耗了大量精美菸草的一生。至於他最鍾愛的品牌,所有的雪茄愛好者都知道,那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已經停產的「古巴芬芳」。
一個雪茄愛好者在今天禁菸的上海估計是很鬱悶的,因為現在嚴格執行的禁菸條令讓吸菸者可以處以每人200元的罰款,對於提供吸菸的場地的罰款則是高達30000元。但是對於邱吉爾這樣一個戰爭時期的領袖,英國政府還是給予了極大的方便,甚至在他的專機上安放了一個巨大的扶手椅,上面還專門裝了一個菸灰缸,飛機設計師甚至在邱吉爾常坐的副駕駛座位旁邊還安裝了排風窗,以免煙霧影響飛行員的駕駛視線。像邱吉爾這樣很容易滿足擁有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並且越多越好的人來說,可以讓邱吉爾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頂級的大號哈瓦那雪茄伴隨著他走過被炮火摧毀的地區,手裡舉著一根像火炬一樣的大雪茄,渾身充滿著反抗精神,並且告訴處於戰亂中的英國國民,戰爭必將勝利!這樣的信心通過一根古巴雪茄傳遞出來,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
聊完了邱吉爾對於雪茄世界的影響之後,絕對不能忘記他對於威士忌以及香檳、幹邑的熱愛。在他還是作為新聞記者前往南非報導布爾戰爭期間,25歲的他帶了40瓶葡萄酒、18瓶十年的蘇格蘭威士忌以及12瓶玫瑰牌酸橙汁,這樣的酒量在影片他和國王聊天的時候坦承這是練出來的!雖然邱吉爾被希特勒形容為「那個被猶太人收買的老酒鬼」,但是後人必須承認這是情報系統誤導了希特勒的判斷力,以至於一廂情願地德國的最高統帥對一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英國首相產生了如此大的錯誤判斷,因為邱吉爾的戰時私人秘書在一次回憶錄中曾這樣描述他的千杯不醉的首相:「就我個人而言,自從我認識他以來,從來沒有見過他酒後失態。」但是顯然邱吉爾的反對者把大肆攻擊邱吉爾的酒癮作為了他們自身道德優越感的一部分了。
其實對於愛喝酒的邱吉爾是否因為飲酒過量而危害到個人表現以及國家利益,歷史學家在仔細研究了他出席各種國際會議的紀要以及參加他晚宴的客人的回憶錄,都沒有發現任何可靠的證據顯示飲酒影響了戰時領導人的決策能力,可以說這種由於過量飲酒造成的昏昏沉沉的麻木,是伴隨他一生的習慣。雖然邱吉爾善飲,但是他從來不喝雞尾酒,他曾經告訴他的秘書們,如果你想喝醉,也要醉在體面一些的酒上,於是他們開始狂灌香檳。邱吉爾喜歡在威士忌裡面加入大量的水或者蘇打水稀釋,他曾經因為威士忌太烈而大發雷霆,但是他倒了大量的水之後,他的秘書說簡直到了漱口水的地步了,這樣的酒精濃度陪伴了邱吉爾一輩子。有意思的是他最喜歡喝尊尼獲加黑牌威士忌,也有人說是紅牌,但是這是一款調和威士忌而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可以說在他個人的酒單上面,排名第一的是香檳,白蘭地則是緊隨其後。
他喜歡的香檳是寶祿爵,而1928年的陳釀是他的終極至愛,每年他生日的時候,奧黛特·寶祿爵就會送他一箱,一直到1953年全部存貨全部喝光為止。而那之後她還是繼續給他挑選最好的佳釀送給他,直到他去世的1965年,他喝到的還是1934年出品的寶祿爵陳釀。相對於白蘭地,邱吉爾反而是從不加水,他認為上等陳年的白蘭地是應該被好好珍愛的,「加水那就是巨大的犯罪!」
邱吉爾的一生都在通過勸說去徵服別人,他通過宴會以及抽雪茄的閒談,運用爭論、激辯以及憤怒讓別人接受他的觀點。而在於此同時他又是一個對著美好生活有著巨大消費能力的消費者,他有著巨大的胃口,特別是對於人生盛宴的好胃口。
⊙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後臺 。
點擊下圖
訂閱 2018年《三聯生活周刊》(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