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拜訪黃大發尋味天渠,三道「貴州菜」為何難住大廚?

2020-12-15 騰訊網

貴州衛視《詹姆士的廚房》「進山」了

詹姆士大廚這次離開錄製棚

開啟探尋原生態美食旅程

目的地——樂耕甜農旅基地

它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團結村

這裡有個老人——黃大發

一生只做一件事

愚公做的一件事是「移山」

而黃大發做的事是「引水」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時任村支書的黃大髮帶領村民用36年時間,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實現了村民的夢想,結束了團結村「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黃大發也被譽為「當代愚公」,當地群眾以他的名字給這條渠命名為「大發渠」

今天詹姆士就去拜訪黃大發老先生

聽聽他的傳奇故事

84歲的黃大發精神矍鑠,平易近人。每年大約有5萬人來團結村聽他講課,黃大發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述當年帶領村民修渠的艱辛經歷。

黃大發因為修渠的壯舉,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如今,團結村在各級政府以及中天金融集團的精準扶貧幫扶下,一棟棟裝修精緻的農房錯落分布,農特產品正在走出大山,金融活水,灌溉鄉村夢想

團結村

團結村民宿

團結村農特產品——「樂耕甜」

詹姆士大廚也深受「大發精神」鼓舞

準備用天渠水灌溉出來的天然健康食材

以當地的口味給黃大發老先生做幾道菜

表達我們對他36年堅持精神的最高致敬

但是問題來了,黃大發老先生的口味偏辣、偏鹹、還是偏淡?這個問題難住了大廚,還好有神秘嘉賓助陣,一切準備就緒,開火吧。

在團結村的院壩裡,黃大發與詹姆士一同共進晚餐,祝願老先生身體棒棒的!

美食本沒有地域界線之分,堅持好的食材才能烹飪好的料理,這也是一種美食精神,跟著詹姆士大廚學烹飪,好的味道一起分享給最珍貴的人吧

貴州衛視《詹姆士的廚房》

今晚21:30走進團結村

用地道食材 做特色料理

向堅守致敬

撰稿:趙泳松 | 視頻:詹姆士的廚房、李俊志 |圖片:鄒景峰

主編:熊懿| 編校:趙泳松| 審發:潘源

相關焦點

  • 中天金融攜手貴州衛視《詹姆士的廚房》三代「韌」真的人齊聚團結村
    1958年黃大發成為草王壩的大隊長,為了實現吃上大米飯的夢想,他下決心要讓村裡的生活變個樣。1962年草王壩村開始建設引水工程,黃大髮帶領村民們用鐵錘和鋼釺,一錘一釺開鑿。1995年,這條總長近10公裡,地跨3個村10餘個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的「生命渠」終於通水了。
  • 戰天鬥地煥生機——七星關區生機天渠背後的故事
    長巖天渠生機鎮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地裡留不住水;大山裡的處處水源,全都順著溶洞流進了赤水河。缺水,讓生機人民祖祖輩輩生存艱難。「生機公社山連山,遠望大河喊口乾。缸中沒有三碗水,家中缺糧又少穿。」這首歌謠,是生機缺水的真實寫照。
  • 82歲老人36年修水渠:過三道絕壁 穿三道險崖
    82歲老人36年修水渠:過三道絕壁 穿三道險崖 原標題:   這條水渠,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  這位老人,就是草王壩村的老支書,名叫黃大發。  這個橫跨36年的故事,是一段註定流芳後世的佳話。
  • 中天金融推進消費扶貧 「樂耕甜」入駐「詹姆士的廚房」電商平臺
    來源:金融界網站貴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神奇秀美的山水資源,大山的阻隔在帶來隔絕與窘困的同時,也保持住了原生態的綠水青山。 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就是這樣一塊藏在大山裡面的瑰寶。這個村落因為一條歷時36年建成的「天渠」而讓世人熟知。因產業凋敝,人口外流,這個46.2平方公裡的原鄉山村,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4月,中天金融結對幫扶團結村,踐行農村「三變」改革,發展農旅產業,誓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得益於中天金融集團的精準施策、精細幫扶,深度貧困村正在成為美麗新農村。
  • 中天金融推進消費扶貧 樂耕甜入駐「詹姆士的廚房」電商平臺
    貴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神奇秀美的山水資源,大山的阻隔在帶來隔絕與窘困的同時,也保持住了原生態的綠水青山。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就是這樣一塊藏在大山裡面的瑰寶。這個村落因為一條歷時36年建成的「天渠」而讓世人熟知。因產業凋敝,人口外流,這個46.2平方公裡的原鄉山村,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4月,中天金融結對幫扶團結村,踐行農村「三變」改革,發展農旅產業,誓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 四川「天渠鹽」登陸雲南市場
    原標題:四川「天渠鹽」登陸雲南市場   由四川省天渠鹽化有限公司生產的天渠牌加碘食用鹽日前正式登陸雲南市場,給雲南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天渠鹽』在雲南市場具有一定優勢:首先,質量過硬。
  • 《詹姆士的廚房》:一檔電視節目的另類進化
    相較於電視節目強化故事性、注入更多情感的表達,《詹姆士的廚房》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更強調功能性。如何教會用戶做這道菜,是微信端內容打造的根本要義。   而其他網際網路平臺的運營又有其他的獨特邏輯和側重點,比如微博更注重的是與用戶的互動,而非菜譜和做法。
  • 尋味青巖狀元宴「開席」 首次推出三道主菜惹人垂涎
    原標題:尋味青巖狀元宴「開席」 首次推出三道主菜惹人垂涎 4月2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巖狀元宴在文凡狀元別院開席,玉帶鴛鴦魚、石板蒜香骨、招牌炸酥肉三道主菜率先亮相,讓首批食客有幸一品盛宴。
  • 貴州菜是餐飲界的一匹黑馬,味道率真豪爽,這幾道招牌菜必須品嘗
    貴州菜又稱黔菜,由貴陽菜、黔北菜和少數民族菜等數種風味組成。辣,是黔菜之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成就一方美食,貴州的辣,是為了對付「天無三日晴」的潮溼氣候,去病去災。貴州菜的酸味,源於貴州本地人,尤其是少數民族對於食物的保存習慣。貴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民謠。酸菜家家醃製,食之口舌生津、開胃消食、爽口提神。
  • 廚房小白變大廚!地道貴州菜,酸辣可口包攬你整個夏天
    ​「一入廚房深似海,煙燻火燎終不改,堅持學藝嘗百味,學成歸來成大廚」。每一個廚師背後,其實都是從「小白」一步步蛻變而來,今天我們將延續「小白變大廚」系列節目,給大家帶來地道的貴州辣味。來自貴州的美食達人石澳京,原本是完全不會做飯的廚房小白,受外婆影響學習廚藝,經過4年努力,可以給全家二十多口人做年夜飯,這次就特別帶來一道外婆親傳、在貴州家喻戶曉的辣子雞;擅長貴州菜的粵菜大廚鄧劍飛,卻在偶然的機會下迷上了貴州菜
  • 用它來做涼麵,連詹姆士大廚都說贊
    雖然我們工廠從未做過任何廣告,但這些年以來一直都有不少的媒體和知名主持人來工廠做採訪,這一次則是美食行業的名廚師---詹姆士在兩岸的美食節目中頗有名氣的詹姆士,他的料理和主持風格我一直都十分的欣賞!詹姆士一行人在工廠觀摩詹姆士和可愛的女主持人跟醋哥一起把黑豆原料下缸
  • 北京衛視《暖暖的味道》尋味成都,看大廚訪遍四川美味
    《暖暖的味道》是一檔老牌日播美食節目,由北京衛視傾力打造,開播四年收視率同時段一直穩居全國前三。這次的成都行,以旅行為契機、以特色食物為窗口,在全國各地尋找最美味道。普通人做宮保雞丁的步驟都比較簡單,而郝大廚的做法則非常細緻,比如很多人在給雞肉上漿時一般只會加入鹽,料酒,蔥姜水,郝大廚則提示大家一定要加入三分之一的雞蛋清,這樣可以確保食物裡的蛋白質不被流失。
  • 鏡頭下:五道經典貴州菜,爛大街卻少有正宗菜餚!
    四川,貴州,湖南這三個省份號稱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在貴州菜的類型中,辣是一個絕對特色也是主要特色。不同於四川重慶的麻,不同於湖南的辣,貴州菜在辣上面要溫和一點,辣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酸。貴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民謠。
  • 讓國外大廚「頭疼」的4道中國菜,三不沾不算啥,最後一種真的難
    不光是飲食差異,對於中國的廚師來說,一個簡單的食材就有很多不同花樣,口感的做法,所以很多的國外大廚也想借鑑。但下面這4道中國菜,確實讓國外大廚最"頭疼"的,怎麼樣都借鑑不來,三不沾還不算最難的,最後一種才是真的難。1. 寶塔肉做出來很像一座寶塔,看著簡單,但卻是最考驗廚師基本刀工的,刀工不好,做出來也不是那麼回事。
  • 《詹姆士的廚房》走進樂耕甜農旅基地特典活動報名連結
    詹姆士是臺灣的創意料理廚師烹飪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藝名詹姆士在三立都會臺《型男大主廚》《美食鳳味》電視節目身份為「料理達人」專長日式、法式、意式創意料理2015年底籤約貴州衛視推出大陸首檔高端料理節目《詹姆士的廚房》
  • 【半夏看點】《詹姆士的廚房》:用心做菜
    不經意間,貴州衛視的《詹姆士的廚房》已經走過三年,在推出澎湃沙拉慶生的同時,也收穫了不少流量,有五歲半的小鐵粉,也有同行成了超級粉,甚至還有看了節目後愛上廚房,辭職後準備開餐廳的奶爸……    應該說,新媒體的蓬勃興起,對娛樂節目的形態的確帶來了新變化,但說到底,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節目好看才最是要緊。
  • 吃了不長胖的秘訣在這裡,讓詹姆士直播告訴你!
    在上次的直播中詹姆士做了四道佳餚分別是義大利蒜味蝦▼節目中的詹姆士儒雅、博學上次的直播過後大家看到了詹姆士的風趣、幽默好多人都問小編,詹姆士什麼時候再開直播呢?在這次的直播中詹姆士將會為大家帶來兩道減肥料理▼▼▼番茄沙拉鮪魚辣味沙拉同時,詹姆士還會和大家一起互動、回答大家的問題屆時還會抽取幸運觀眾獲得詹姆士為大家準備的 特別禮物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