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的美食其實不僅僅在瀘州市,三區四縣各有特色。要是說起來三天三夜說不完,吃下去,一個月怕都吃完盡。當然要說地方特色,原產地,那就更是值得大家去了解。以前說過豬兒粑、白糕、黃粑,也說過瀘州的河鮮和瀘州味的菜系,甚至說過瀘州的火鍋和那些各種味道的早點。
今天沽酒客不在市區跟大家聊了,我們去一個瀘州最大的縣,這個地方山多縣城並不大,但是面積卻不小,它在古代叫落鴻和藺州,今天叫古藺。最出名的是郎酒出自這地方,可以跟瀘州老窖比美,一濃一醬相得益彰。
既然有美酒,這個地方美食肯定少不了。古藺的麵條是一絕,還有它的麻辣雞,我相信很多人應該不陌生,因為人家《舌尖上的中國2》還專門來拍攝過。
古藺縣應該是四川最邊遠的縣城,赤水河在這座縣城流過,跟瀘州不一樣,這裡其實離瀘州比較遠,它的風格從當地人的口音,一下就能找出區別。
一直以來,麻辣雞都是佳節期間古藺人饋贈親友或接待遠方客人的最佳選擇之一,同時也是古藺城市宣傳的一張名片。古藺麻辣雞傳統製作也是瀘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所謂當麻辣遇到雞,在沽酒客看來一種川人對味蕾的挑戰,也是對這個本味食材增添豐富元素的勇氣。
一般來說,北方人和廣東人燉雞湯比較多,喜歡原汁原味。但是四川人在美食上的革新往往超過去其他事物的熱情,你要是四川人在美食上不思進取,我估計在文弱的川人都要跟你雄起。
我不知道,古藺麻辣雞的起源,但是我知道四川很多地方做菜的方法多種多樣。瀘州這個地方,不僅僅是市區,前面已經說到,郊縣鄉村也有它獨特的味道。
古藺麻辣雞,用的雞是跑山雞,當然因地制宜,跟瀘州市區鄉鎮的雞又不一樣,有一個傳說,清朝末年藺州人民進山採得山藥(這個指的是山裡的藥材估計是一些香料類型)後,把土雞放入山藥裡煮,出鍋的雞香氣襲人,皮脆肉嫩,這便是「古藺麻辣雞」的雛形。
後來在一代代的摸索和改良有了今天的樣子,並且形成當地好幾個流派。誰是第一不知道,這要看食客的口碑了。
古藺麻辣雞傳統製作技藝是今天古藺麻辣雞關鍵所在,其特點選料嚴格,工藝考究,香氣撲鼻,肉質細嫩,皮脆脫骨,鹹淡適宜。它有一套完整的程序。
比如,當地行家會按比例將白芷、白扣、比菠、陳皮、大茴、小茴、丁香、廣香、八角三來、冰糖、香果、桂皮、老薑等的香料裝入布袋中放入老滷水中敖。
然後,選取雞冠大而紅、腿細而長、羽毛好看的高山土雞,經過細心宰殺洗淨。
到最後,將選好的土雞放入煮好的滷水中煮2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古藺麻辣雞蘸料傳統製作考究,必須提前2天進行製作,選用上等辣椒、土榨麻油、上等花椒、芝麻、冰糖、胡椒、加入一定量的滷水配製而成。
以鮮、香、麻、辣等著稱,每當逢年過節古藺的家家戶戶就準備一隻大公雞以自家自製滷水滷製然後再加以自己所製作出的特製蘸水然後邀請自家的親戚一起品嘗。其實鮮香是滷製的味道,麻辣靠得就是他們獨特的蘸水,可以看出來,這道菜起碼可以感覺兩種不同的品嘗方式,依舊是不沾蘸水,吃它滷製的味道,二就是蘸水裡去中和,提升口感的刺激,麻辣味道配合滷味共存,我個人覺得還是一種比較重口的菜品,吃過就不會忘記。當然要吃到正宗的。
如果你要問我哪家比較好,沽酒客這裡沒有答案,因為古藺給我感覺,會做得太多,但是要去區分,得拿來對比,限於沽酒客個人財力問題,這個事情恐怕只有以後來說。目前曉得的是古藺有個姬三三、還有聶墩墩,其他還有哪些也不太清楚。兩家都吃過還不錯。
也許古藺人自己心目中還有更好的,歡迎你們自己補充,但是不要互相貶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