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朝最作死的王爺,那麼必然首推朱棣的第二子朱高煦。
朱高煦一生頗具傳奇,早年跟隨朱棣飲馬塞北,爺爺朱元璋駕崩後,被建文帝扣押在南京,按照道理來講,朱棣和建文帝必有一戰,而作為籌碼被困南京,朱高煦的一生就應該劃上句號了。
可是沒有想到,建文帝的奇葩操作讓朱棣三子全員回歸,朱高煦回到他爹身邊第一句話就是:爹,咱們反了他!
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多次救援朱棣於危難,所以朱棣非常喜歡他。
因為不管是脾氣,還是作戰風格,朱高煦都頗像年輕時期的朱棣。從而在朱棣造反成功要立太子的時候,朱棣其實更傾向於立朱高煦為太子。
可是考慮到君不立長,天下大亂這個說法,朱棣非常為難,於是他詢問文臣武將的意見,結果意見非常分明。
文臣的意見是長子朱高熾,武將的意見是朱高煦。
就在朱元璋為難的時候,首輔謝縉說了三個字便讓朱棣下了決定,這三個字便是「好聖孫」!
「好聖孫」便是後來的宣宗朱瞻基,雖然朱棣對於長子朱高熾不是特別看好,但對於「好聖孫」朱棣是非常喜愛的。
所以在決定立誰為太子的事情上,朱棣終於下了決心。
既然太子之位在朱棣心中已經定了下來,這意味著朱高煦便失寵了。朱棣很快便封朱高煦為漢王,而封地則在邊陲之地雲南。
把朱高煦封在了雲南這樣偏遠的地方,朱棣的意思非常明顯,擺明了怕他搶奪皇位。
朱高煦如果肯遠赴雲南,那麼自然能夠安享晚年,他這一系也能永存。
但是,朱高煦雖然已經看出了他的父親朱棣要打發他走,可是他偏偏不肯認輸,他認為自己留在南京,那麼還有機會成為皇帝。
所以當朱棣要他去封地之後,他死賴著不走,並且還可憐巴巴的跟他爹說:我犯了什麼罪?你要這麼狠心把我放逐到千裡之外?
看著朱高煦眼淚一把鼻涕一把,朱棣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免去了讓他去雲南的詔命,反而帶著他一起巡視北方邊境。
一路上,朱高煦表現得非常優秀,於是朱棣龍顏大悅,讓朱高煦自己選封地。
而朱高煦則趁機求朱棣讓他留在南京,朱棣一心軟便答應不再提封地的事情。
可是朱高煦留在南京也不是白留,留在南京意味著他可以繼續在朱棣和朱高熾之間搗亂,說不定還可以有當太子的機會。
可是,在永樂十三年,隨著朱高煦越來越囂張跋扈,特別是逼死了謝縉,讓朱棣深感厭惡。
於是又下旨,讓朱高煦前往封地青州,朱高煦又一次想耍賴,不止賴著不走,還招募三千精兵,公然抗了朱棣的旨。
朱棣因為這件事大為惱怒,準備將朱高煦廢為庶人。
當時的局面對於朱高煦而言非常不利,因為此時他已經觸及到了朱棣的底線了。
好在,他的哥哥朱高熾為他求情,這才免去了被廢為庶人之罪。朱棣又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去了封地樂安,希望他安安穩穩做他的王爺。
但朱高煦可不是這麼容易就放棄的主,在氣呼呼的去了樂安後,朱高煦繼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朱高煦去了樂安,心心念念地想要造反,此後朱棣駕崩,他的哥哥仁宗繼位,朱高煦決定造反。
他的哥哥立馬擺了擺手:好弟弟,自家兄弟,別說這個,來來來,我的就是你的,金銀財寶隨便拿,侄兒們全部封郡王。
朱高煦對此非常滿意,從而按捺住了造反的心,可是沒過多久,朱高熾駕崩,朱高煦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在太子朱瞻基從南京奔赴北京奔喪的途中,朱高煦就派人劫殺,但沒有成功。朱瞻基回到北京繼位,成為了宣德皇帝。
而後,朱高煦正式開啟了起兵造反,想複製自己的爹朱棣的路,奪了自己侄兒的江山。
可惜他有他爹的野心,但卻沒有他爹的能力,而他的侄兒也不是建文帝。
朱高煦造反,朱瞻基御駕親徵,結果朱高煦的部隊士兵們聽說皇帝親徵直接嚇破了膽,在陣前把朱高煦給綁了,獻給了朱瞻基。
朱高煦成功把自己從王爺作到了造反的階下囚,群臣們上奏把朱高煦就地正法,但朱瞻基不想擔負殺親叔的名頭,於是只將朱高煦貶為了庶人,幽禁在了西安門內。
對於這位親叔,朱瞻基也算是仁至義盡了,造反這種大罪,朱高煦被殺十次也不夠,但朱瞻基並沒有對他這位作死的叔叔大開殺戒。並且在幽禁期間也是多次去看望他,希望緩和一下彼此之間的關係。
可是這朱高煦雖然成為了待宰羔羊,卻依舊作死之心不改,居然幹出伸腿絆倒皇帝的事情,實乃是個奇葩。
朱瞻基被絆倒摔了個狗吃屎後終於怒了,直接讓人用一頂銅缸把朱高煦扣住。而朱高煦還是不服輸,直接用身體頂起銅缸,還大喊大叫銅缸奈何不了自己。
於是朱瞻基讓人在銅缸周圍點上了火,朱高煦終於為自己的作死付出了代價,變成了一隻銅缸裡的烤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