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舌尖上的中國》還誘人,這部燒烤紀錄片簡直拉仇恨

2020-09-05 影巴客

"來了老弟",一句熱情的東北招呼話,也許黑河腰子姐自己都沒想到就這麼一句招呼客人的口頭禪,竟成為了火遍全國的網絡流行語。

而這背後體現的則是一種熱情好客的燒烤文化,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部史詩級拉仇恨紀錄片《人生一串》。

接下來高能預警,飢餓患者慎看,先不說看動態的視頻紀錄片,光是看靜態的圖片就已經是口水直流,恨不得馬上約上三五好友擼上一串去。

這部拉仇恨紀錄片是去年低調上線的一部美食紀錄片,也許連主創都沒想到,這部紀錄片一經上線便火爆全網,足以見得燒烤在國民心中的分量,在美食界的地位。

如今,在眾多網友千呼萬喚始出來之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上線,新一波的燒烤盛宴即將來襲,接下來就是品味口水、品味燒烤背後五味人生的時刻。

說起燒烤也許不得不提的就是燒烤中燒烤——烤魚,烤魚憑藉著它的香嫩可口,一躍成為燒烤必備的絕佳美味。

但是烤魚常有,美味到讓人慾罷不能的烤魚卻難得一見,今天要說的這家二旦家烤鯰魚就是讓人慾罷不能的那種。獨家熬製的秘料,新鮮的棗花蜜摻入秘料之中成就了這無可替代的烤鯰魚。

當然,一部美食紀錄片,單純的記錄燒烤的味道就有些對不起"紀錄片"三個字了,燒烤美食的背後依舊是人、是故事、是文化。

每一個經營燒烤的老闆,每一群吃燒烤的客人,他們都有著自己與燒烤的獨特故事,這才是我們在垂涎欲滴之餘,最應該注意和了解的東西。

印象最深的就是鏡頭裡三個人(小孩子、孩子母親、孩子母親的好友),小孩子一句:媽媽你看,星星!

幸運的是,攝影師捕捉到了這個畫面,無論時隔多久,燒烤桌上所承載的親情與友情是無可替代的,味道和氛圍是燒烤的精華所在。

也許有人會說,除了親情友情,還有愛情啊?但是相對於浪漫純真的愛情而言,燒烤則更加具有生活氣息吧。

兄弟之間的擼串喝酒,肆意的暢談人生;姐妹間在燒烤桌上談笑八卦消息,快意生活;一家三口坐在街邊陪著孩子吃燒烤、欣賞夜景。

這就是燒烤無可替代的煙火氣息,放下所有的壓力與防備,在這裡只有親情、友情和誘人的燒烤美食。

正如第二季《人生一串》中,泉州秘制烤雞翅,是閩南人獨愛的一種香甜味道,這種味道承載的是一種獨有的地區美食特色,是名副其實的家鄉味道。

烤雞翅的老闆在自己的小宅子裡開了這家燒烤店,家的氛圍不僅僅體現在味道中,更是體現在吃飯的環境之中,一種愜意舒適的家的氛圍給人一种放松自在的感覺。

作為一檔美食紀錄片,安靜的講述著燒烤美食的獨特魅力,沒有那麼多冠冕堂皇的賦予美食文化意義的解說,這一切都不言而喻的靜靜透過鏡頭展現了出來。

相關焦點

  • 這部紀錄片,比《舌尖上的中國》還好看?
    時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與團隊推出新作《風味人間》。打開這部片子,你會發現,嗯!熟悉的聲音!第一集講述的是「山海之間」,穿越四季,跨越山海,講述了採集風味的旅行。這場旅行跨越整個中國,在中國的山海間尋求食物的不同風味。和《舌尖上的中國》不同,風味人間》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世界性,不只是講中國的美食。攝製組跨越六大洲二十多個地區,收錄了許多國外美食。整部紀錄片中國內容佔70%,國外內容佔到30%。同樣是火腿,西班牙火腿和皖南火腿進行對比,西班牙主要是現代化、商業化、精準化的專業流水線生產,國內,依靠代際相傳的祖傳秘方。
  • 人生必看的寶藏級美食紀錄片盤點,居然比《舌尖》還誘人
    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的是娟秀的小家碧玉,那《人生一串》的旁邊則是有著豪邁的北方漢子。充滿江湖氣的解說可以用「出神入化」來形容,光用文字就能口水分泌,更何況導演幾乎要把鏡頭戳進了鍋裡,簡直讓人無法抵抗。
  • 2018評分最高的美食紀錄片你看了嗎?超越《舌尖上的中國》!
    相信很多觀眾都喜歡看紀錄片,關於美食方面的紀錄片更是深受觀眾的喜愛!曾經央視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足以見得美食紀錄片的魅力!最近在B站播出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青睞,豆瓣評分高達9.0,百分之六十的人給了五星!
  •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連續吃了一周的燒烤
    平日裡看慣了各種高大上的美食紀錄片,難道不想看點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燒烤類紀錄片嗎?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誠意滿滿的燒烤紀錄片,保證你看過之後也會像我一樣,連著幾天吃燒烤!首先,在燒烤攤的選取上,攝製組並沒有圖省心、直接從一些點餐軟體的評價中選取,而是從各地方的公眾號、貼吧、論壇等網站,尋找在當地口碑極高的燒烤店。因此,他們沒少下功夫。
  • 這麼多美食紀錄片,每一部完爆《舌尖上的中國Ⅲ》,你看過多少?
    提起美食紀錄片,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6年前,央視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滿足了人們視覺和味蕾的雙重體驗,成為近幾年來最受歡迎的紀錄片。兩年後,《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
  • 這是一部比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還要好吃的深夜美食紀錄片
    「民以食為天」,人生永遠離不開吃這個主題,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吃也最會吃的國家,否則不會有八大菜系之多。央視都為此尋遍了全國的上千種美食,繼而一共拍了三季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深得觀眾的喜歡,衍生出了舌尖上的中國見紅打卡點。
  • 10部高分的國產紀錄片,它們的鏡頭不輸《舌尖上的中國》
    先來說說《舌尖上的中國》的三部曲。這部片子從2012年出來的時候就颳起了一陣「鏡頭美食」的熱潮,不僅有了收視率和口碑,甚至還很多影視劇在拍攝的時候都會向這部片子學習如何拍攝,才會讓視覺更有衝擊力。先來回味一下這部紀錄片中的經典鏡頭,沒吃飯的小夥伴可以先預備下食慾。
  • 豆瓣8分以上,吃貨必看美食紀錄片,三刷都不夠!
    豆瓣8分以上,吃貨必看美食紀錄片,三刷都不夠!如果你是一個資深吃貨,那麼你也一定喜歡看美食紀錄片。說到美食紀錄片,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經典之作《舌尖上的中國》,因為這個記錄片不僅僅是在說美食,更從美食貫穿情懷,用情懷來記憶美食。
  • 豆瓣9.0分,彈幕網站做的美食紀錄片竟比《舌尖上的中國》還好看
    在既有的美食紀錄片中,或以地域為界,例如《尋味順德》,表現一方風土人情;或以食材為類,諸如《小海鮮》、《水果傳》,以小見大;或以全景視角體味全境,例如《舌尖上的中國》,跨越大升華高,以食寫民生,進而展現社會全貌。這些片子都有著一個相通的主題——「鄉思」。
  • 時隔4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遭嘲諷,網友:還不如這部美食片
    昔日,一檔《舌尖上的中國》紅遍大江南北,節目一播出,吃貨們瞬間沸騰了,都說聽了李立宏老師的解說饞的流口水。今年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接檔播出。這個恐怖的數字震驚了一群吃瓜群眾,小廚也順著去看了下……發現真的差強人意,除了李立宏老師的配音繼續在線外,其他的……不過小廚作為一個美食博主,最主要的就是為大家尋覓世間美味,所以在網友都吐槽舌尖上的中國時
  • 舌尖上的中國,不是一部美食紀錄片
    但從表面來看,《舌尖上的中國》就不會令人反感。鏡頭細膩清晰,色彩明快,尤其是鏡頭角度、鏡頭轉換邏輯以及聲畫配合上都給人舒服甚至震撼的感覺,讓人身臨其境,猶如在親自跟隨美食從選材到成型的整個過程。正是這些藝術上的修飾,使得「舌尖」自從一播出就讓人耳目一新,一幀幀畫面觀來如飲甘露。可見舌尖的製作團隊有著深厚的技術功底和敬業精神,所以說,製作團隊應當是頭功一件。
  • 四部經典至極的美食紀錄片,吃貨們大呼過癮,中國百家味道
    紀錄片,作為一種記錄真實世界的影片類型,在中國電影市場一直都是小眾的代表。但是有一種美食紀錄片,卻在短短幾年內成為了一種大眾主流文化,那就是美食紀錄片!中國是個「吃」的國度,這裡的人民不僅愛吃,而且會吃,也很愛探討美食這一方面的東西,今天小編就要來介紹,四部最能把人饞哭的美食紀錄片!
  • 碾壓舌尖上的中國3的國產美食紀錄片來了!
    要說有什麼紀錄片,能讓身為美食編輯的我拍手叫好,那真的不僅需要把食物拍得誘人,更重要的是擁有獨特的視角。尤其是在《舌尖3》播出後,被各路網友炮轟之慘烈,讓我對國產的美食紀錄片甚至不再抱任何希望,日常下飯還是靠百看不厭的《深夜食堂》和《孤獨的美食家》……直到我看到這部只播出3集,在豆瓣評分就已經高達9.0分的——《人生一串》
  • 這部8.9分的美食紀錄片 有你想不到的重口味燒烤
    《舌尖上的中國》1、2能24小時循環播放,幾周都看不厭。可惜第三季沒有了靈魂人物,導致評分撲街,據說這讓期待了好久的吃貨們,春節都沒過好。《深夜食堂》裡黃小廚穿著小林薰的圍裙,做了一碗讓吳昕目瞪口呆的方便麵,也讓我們滿滿的期待落了空。這個夏天,一部關於燒烤的紀錄片《人生一串》,終於拼回了吃貨們被撕碎的心,那充滿食慾的畫面,那充滿磁性的解說,都在吃貨心裡偷偷放了一把煙火。
  • 豆瓣8.9分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燒烤版的舌尖上的中國!
    這部B站製作團隊專程去往30個城市500多家傳奇燒烤攤,精心打造的一部大眾美食燒烤專題片——《人生一串》。就是這部紀錄片,陪伴了小編四天,頑強的抵抗病魔的折磨。看似粗獷的文案,直擊眼球的鏡頭,這便是這部紀錄片帶給人最直觀的感受。
  • 「舌尖上的中國」還是「地溝油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是宣傳片,地溝油中國才是紀錄片?   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這幾天風頭力壓各種電視連續劇,成為連日來的微博「刷屏利器」並高居話題榜榜首,甚至讓許多早已拋棄了電視的80後「吃貨」們,紛紛鎖定夜間的央視坐等這部「吃貨指南」。
  • 這部美食紀錄片比《舌尖上的中國》還「下飯」!裡面的孟津美食你嘗...
    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集剛上線馬上就在朋友圈刷屏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正是曾導演出「現象級」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陳曉卿!揉搓後簸去糠和麥芒等雜物,剩下麥粒在鐵鍋裡乾鍋翻炒,至半乾時方可上磨碾磨。石磨碾壓也甚是考究。先將石磨的上扇掀起,把一枚銅錢墊在磨臍上,再將石磨放好,使上下磨扇間距增大。
  • 這幾部好看的美食紀錄片饞人又治癒!
    自從《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之後,有關美食的紀錄片也如雨後春筍般進入我們的視線。每次看完一集紀錄片,都有一種肚子咕咕叫,口水直流的感覺……其實,除了《舌尖上的中國》系列外,還有很多不錯的跟美食有關的紀錄片,今天罐頭君就給大家推薦幾部,看完保準讓你流口水,請自備好紙巾。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五部關於美食的紀錄片,你們看過幾部!
    中國的美食有很多,因為我們一般人都只了解自己的家鄉的美食,所以就產生了很多美食的紀錄片。像《舌尖上的中國》,一共有三季,每一季將的美食都不一樣和題材都不一樣。《舌尖上的中國》講的都一些普通家庭主公的美食很故事,特別的接地氣。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獲好評 成為"吃貨必看"
    它不僅成為「吃貨必看」的美食紀錄片,還打敗各種電視劇,把守著電腦的80後、90後觀眾重新拖回到電視機前,每晚準點追看,微博、論壇幾乎都是討論它的影子……共7集的《舌尖上的中國》並非只是在優美的音樂、精緻的鏡頭中讓吃貨們垂涎——每個人的舌尖都是一個故鄉,或許在這樣的情懷中,不知不覺,口水就與淚水齊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