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送外賣的消息讓人頗感意外,這家快遞物流領域的巨頭可能正醞釀著吃下同城配送,這個屬性相近但實際運營結構有所不同的市場。事實上,同城配送領域還沒有出現順豐之於快遞業級別的企業出現,給其進入留出充分空間。
「只做團餐」的豐食
多家媒體報導稱,順豐同城業務推出了主打企業團餐外賣的豐食平臺,整合多家餐飲企業生產資源,面向周期性的企業集體訂餐需求提供配送服務。目前豐食僅在同名小程序上線,還沒有推出獨立App。
與許多面向企業提供的服務一樣,使用豐食前同樣需要以企業身份完成註冊。豐食打出了邀請企業入駐,消費滿1000送邀請人500元消費額度的活動,對於企業訂餐並不難完成。根據500萬的補貼總額度來看,豐食現階段目標可能計劃拓展上萬名企業用戶。
豐食向客戶打出安全牌:菜品集中配送且以無接觸形式完成流程。首頁顯示,已有麥當勞、吉野家、和合谷、麗華快餐等中大型餐飲品牌,顯眼位置也在邀請商戶免費入駐,對疫情期間遭受打擊需要重獲盈利的餐飲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誘惑。
外賣入口旁還設置了「敬請期待」的堂食點餐入口,顯示暫未開通還無法了解具體機制。不過根據通過豐食小程序點餐、付費、取餐的流程來推測,未來有望上線企業預付費,員工可憑額度前往指定餐廳消費的堂食團餐模式,甚至可能允許跨餐飲品牌消費。
不過豐食讓人聯想得最多的地方,是順豐同城會不會藉由企業團餐發展出的餐飲企業資源、配送團隊和訂單分配能力,向個人外賣業務拓展邊界。自從百度外賣業務出售餓了麼之後,餓了麼和美團在全國的競爭進入膠著階段,第三者進入或能打破僵局。
順豐對豐食業務做出回應:稱其主要服務於企業團餐服務,與美團餓了麼目標用戶群體不同;且豐食團隊現在僅十餘人,整個項目也在相對初期的商家入駐和試運營階段。換句話說,順豐否認豐食是企業層面決策,也向美團餓了麼「喊話」無意競爭。
官方回應是一碼事,體現在產品中的意圖又是另一碼事。豐食在當前的確不具有較大規模,但放到其所屬的順豐同城板塊,乃至整個順豐集團的動作來看,都能理解為順豐對市場潛力充分挖掘的追求。
做不做個人外賣配送?
首先,團餐業務挑戰的不是餐飲企業,豐食沒有體現出順豐要參與菜品研發製作流程的意願,與之相反,豐食的動作更像是合縱連橫。在團餐流程上,讓餐飲企業不用在配送階段過多投入專注於菜餚出品,順豐則是完成自己最專業的事情,配送到用戶手上。
中大型企業往往傾向於自建食堂,通過自營或承包的方式運營員工餐供給。這一方式在疫情期間舉步維艱,員工聚集在食堂用餐容易導致集體傳染。因此團餐配送在疫情期間飛速成長,讓本就達萬億級別的市場再度擴容,以成熟配送能力對接餐飲企業,是進入的較好做法。
在團餐配送上能夠挑戰順豐的角色很少,餐飲企業自主配送存在準時、保溫、安全等司機操作問題,需要專業配送企業提供助力。實際上豐食最大競爭對手就是餓了麼和美團,這兩家企業在疫情期間高調推進團餐業務,個人外賣積攢的平臺優勢得以凸顯。
豐食標榜的低佣金也像是針對前兩者而來,近段時間有多家媒體報導稱,兩家外賣領域主導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向入駐餐館抽傭比例過高,導致收入未達理想標準。採取低佣金制度,將是吸引在多個團餐配送平臺間猶豫不決的餐飲企業的重要因素。
順豐同城已經在上線後的幾年內發展出了配送隊伍,利用現有的同城急送資源,不僅可以消化掉相當一部分團餐配送訂單量,也能從新的角度去緩解同城快送服務在閒時得不到充分工作量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在未來,團餐業務的訂餐、分配、配送整個流程跑通之後,上線個人外賣業務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豐食具備了完成餐飲配送的完整能力,更積攢了從個人外賣業務入手難以獲取的餐飲品牌資源,拓展業務邊界提升收益也就如看起來那樣理所應當。
除去能力到位可以發展新業務的因素,個人外賣也比團餐更具持久性:不少餐飲企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團餐業務往往是提供疫情期間業務支撐過渡的身份,運營秩序恢復正常後還是會回歸零售。豐食也有理由去承接這部分產能,將其對接到合適的消費者需求。
儘管順豐同城官方表態,稱豐食現在還只是個主要面向公司內部就餐需求的小項目,原本不過是為滿足順豐集團內部用餐而生。但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達了潛在的野心:當小程序體驗不錯的時候,不排除進入個人外賣市場。
如果豐食真的如自身表態那般,專注於企業團餐不會進入個人外賣,那麼需要在與專門的團餐餐飲企業找到共處之道。讓團餐配送在運營到具有規模的同時,既能給到餐飲企業合理收入分成,也能成為順豐同城業務板塊下有亮點的增長部分。
順豐的利潤增長焦慮
雖然豐食以順豐同城旗下項目的名義出現,但無論是順豐同城業務在過去幾年內的飛速進步,還是豐食進入企業團餐配送後難以藏住的野心,都跟順豐想要再獲高速增長的目標脫不開關係。
順豐同城如字面意義上那樣,承擔著順豐集團內部拓展同城配送的目標,目前最大業務是同城急送服務,在順豐速運+小程序有顯眼入口。背靠順豐快遞品牌建立起來的高品質服務形象,加上具有競爭力的服務費用,可能是順豐同城送的最大亮點。
可能是因為用戶下單後,除去系統分配訂單給快遞員的部分,全部流程都可以由單個快遞員完成的緣故,在運營成本上可以和競爭對手保持一致。鋒科技在北京體驗順豐同城送時發現,配送定價和達達、閃送等主打同城快送的服務一致,偶爾還會贈送優惠券。
順豐2019年財報顯示順豐同城是集團增長第二快的業務板塊,增長幅度達96.12%,稅前年營業收入達19.52億。同城送的故事還可以講得更大,所以上線了豐食在內的餐飲、生鮮、商超、醫藥等服務,讓速度和品質為主要屬性的泛同城配送成為新的增長點。
豐食的消息給了投資者順豐同城有望繼續高速增長的信心,沒有什麼比進入存在萬億機會的新市場更刺激人心,順豐股價在5月11日開盤後迎來短期上漲。然而形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速運物流的利潤率停滯讓順豐不得不尋求新的增長。
在2019年內,順豐營業收入達1121.93億元,淨利潤為42.08億元。兩項收入相較上一年都有超過20%的增長,不過這主要建立在順豐速運年快件量從38.39億票增長至48.31億票上,順豐票均收入卻從23.26元下降到21.94元。也就是說,順豐需要新手段提升利潤率。
過去一段時間,順豐籤下了唯品會在內的多個物流合作夥伴,並加大了特惠件推廣力度,試圖用較低價格快件拉動整體規模提升。但是如財報顯示的那樣,順豐票均價格依然高於三通一達,在更大的電商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豐巢快遞櫃也不能視作獨立事件:快遞櫃之所以用「不近人情」的方式收費,一方面是幫助順豐減少快件配送途中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尋找儘可能止損獲利的辦法,讓事實上的最大股東順豐不再過度輸血。
豐食給順豐同城和整個順豐集團帶來不少想像空間,順豐則需要在新業務上找準方向並堅持,決不可半途而廢。順豐曾上線嘿點、順豐優選等數個電商領域廠商,都在缺乏明確前進路線和集團支持的背景下,最終迎來關門令人唏噓。
上市前的順豐給中國快遞業留下了高品質、高定價的美好故事,上市後的順豐還能不能繼續譜寫為大眾津津樂道的商業故事,「靈感」或許就在豐食這樣還在起步初期的新項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