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訪問了法國並享用由保羅·博古斯主理的法國國宴,隨著餐單的曝光,「博古斯」這個名字更響亮了。作為一名對法國現代料理有著影響力的廚師,他對法國廚藝界來說是「國寶級」的。其實中國國宴背後同樣有不少「御廚」,下面就讓我們聽聽他們說的國宴背後的事。
小知識:博古斯是誰?關於這個88歲的老頭,你最經常能見到的造型,是他戴著高帽、脖子上掛著一個獎章,身穿一套印有 Paul Bocuse/France 字樣一塵不染的廚師服的老頭子。這個造型本身其實已經告訴你他是誰。他不僅是法國「新料理運動」(nouvelle cuisine)的倡導者,還被譽為「法國美食帝國主義」的代言人。
單春衛—國宴要精細1983年,單春衛為籌建巴黎馬克西姆餐廳的北京分店,跟隨皮爾·卡丹去巴黎總店學習,隨後擔任北京馬克西姆餐廳廚師長,直至如今。技藝高超的他多次參與國宴製作。
單春衛告訴記者,國宴食材的選取並非人們所猜想的那樣,有多昂貴、多稀有,注重的是健康和安全。呈上宴會桌的菜品不能見到骨頭,含刺較多的魚類必須用小鑷子將魚刺剔除,細心猶如外科手術。國宴菜品不能見血,牛扒必須做到八成熟以上,不會像其他餐廳會詢問賓客需要幾成熟,其鮮嫩程度全靠食材本身的肉質決定。人。國宴中的西餐烹飪,也會使用國產食材,而不僅是純靠進口。
單春衛告訴我們,人民大會堂的國宴一共有五套菜單,會根據季節調換菜品,可以說其菜品樣式及食材種類並不繁複。只有當來訪的外國元首提出特殊要求時才會例外,比如有的國外領導人提出要吃三文魚,廚師長會在擬定菜單時加入這道菜,交由禮賓部審核;隨後禮賓部將菜單交由外方隨行人員確認,等待反饋明確無誤後才交還給廚師長,整個過程需要好幾天。
「總而言之,國宴菜品務求精細。將白菜湯做到最精細的程度,即使是川菜中的開水白菜,照樣能上國宴。」單春衛總結。
徐龍國—國宴就是藝術徐龍國是川菜國寶級大師,釣魚臺國賓館籌辦後第一批國宴廚師,1978年入園,上世紀90年代中期離開。後任釣魚臺18號樓廚師長、日本東京四季酒店中華料理長,相當於全日本中餐最高代表人。
徐龍國告訴我們,國宴是「吃」的藝術,但功夫有時也體現在吃之外,例如餐具。徐龍國所知的最特殊的國宴餐具,要論釣魚臺創辦之初。那時候用的都是金制餐具,不是鍍金而是純金,都是對乾隆年間餐具的仿製品,重得要命;用了一段時間後,因為擔心丟失和損壞,慢慢就不用了。
國宴的用茶的講究比較多,國宴開餐前,都會奉上龍井茶,選用的都是最頂級的明前西湖龍井。普洱茶用的少,因茶味太濃、顏色太深,怕外國元首不太習慣。但偶爾也會請對方嘗嘗地方特色的風味茶。
國宴配酒,也要講究民族風格,絕對不能用外國酒,否則如何代表中國?茅臺是當之無愧的國宴酒,據徐龍國回憶,周總理宴請尼克森時,怎麼也要對方飲一杯茅臺酒嘗嘗鮮。四川大曲、
五糧液也出現在國宴上,有時候海鮮菜品也會搭配黃酒、加飯酒,但甚少出現一道菜配一種酒的情況,不像西餐只是會根據進餐需求隨時配換,看重的是民族風味的體現。
徐龍國提出,現在國宴用的都是景德鎮最好的瓷器,嶄新、鋥亮,用了兩三遍,或者稍微有一點兒損壞、磨損,就會替換一批,舊的還會使用,只是不用在國宴上而已。還有一樣講究,每上一道菜,就要換一次餐具,不能重樣。而且所有餐具上都會有一個標記,就是國徽。
徐龍—國宴是中西結合徐龍為現任人民大會堂西餐廚師長,為我國第二代、第三代領導人服務。曾參與接待來自五大洲近200個國家的500餘位元首;參與了建國35周年、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國慶宴會活動,以及香港、澳門回歸慶典宴會。
徐龍說,大多數人對於國宴都沒有概念,不太了解。事實上國宴分兩種,一種對內,一種對外,對內就是國家領導人主持並參與的宴請,比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等歷史性大事件,最近的就是建國六十年大慶,或者每一年的國慶招待會;對外就是招待外國元首。真正的國宴必須是在北京舉行,掛國旗、奏國歌,現在國歌環節省略了。
大會堂畢竟不是一個風味餐廳,對於西餐菜系不會分得很細。菜品方面就是鵝肝、牛排等等,鵝肝的做法還會借鑑結合中餐元素,比如運用山楂等中國水果一起製作。事實上大會堂從1959年建立以來,國宴的標準就是四菜一湯,而且都是中西結合,不分中餐宴會或西餐宴會,這個規矩也是周總理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