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白菜
許多如白油豆腐、老媽蹄花、東坡肘子等宴席上人們耳熟能詳的菜都屬於川菜系。
其中最具有榜樣作用的當屬四川傳統名菜——開水白菜,從御膳房到待賓國宴一路傳承發展下來,備受人們喜愛。
開水白菜的由來,你知道嗎?
PART 1
相傳光緒年間,慈禧為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全村召集好廚子。
於是在光祿寺掛職的黃敬臨同學就這樣被封為「御廚」。別看被封為御廚,別人可是正規正的秀才出生,喜詩文,工書法,擅對聯才是是別人想幹的事。
不過從小就對吃有獨特興趣的同學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當廚時,不少人貶損川菜「只會麻辣,粗俗土氣」。
畢竟吃多了飛禽走獸難免會膩。
於是頗受慈禧賞識的川菜名廚黃同學,為了證明自己,萬般焦慮時,靈感迸發。
創出了「開水白菜」這道菜中極品。
把極繁和極簡合而為一,一掃川菜積鬱百年的冤屈。
後來,黃敬臨將此菜製法帶回四川,廣為流傳。(揚名立萬)
PART 2
1954年,川菜大師羅國榮調至北京,任北京飯店主廚,負責國宴工作。他將「開水白菜」的烹調技術帶回北京,從而成為北京飯店高檔筵席上的一味佳餚。
據說,有一次周恩來宴請日本貴賓時,客人見上來的菜只是一道清水上浮著幾棵白菜,認為肯定寡淡無味,遲遲不願動筷。
誰知一嘗之下立即目瞪口呆,狼吞虎咽之餘不忘詢問總理:為何白水煮白菜竟然可以這般美味?
PART 3
好了,開水白菜的由來就到這了。我們再來說一說做法。
開水白菜的難點主要在開水,也就是湯上,湯的好壞決定了整道菜的品質。當然,大師們的做法都是保密的,這裡就來說說一般做法。
將上好的牛肉,豬蹄膀,整雞抄水去沫。
後放入大鍋中,加入貝柱,小火慢燉。火力保持在湯表面微微起漣漪但是不翻滾為宜。燉24到48小時,骨酥肉爛。
將整鍋湯過濾3遍。先用雙層紗布過濾,再用四層,再用八層。
靜置沉澱24小時。
將上好裡脊肉,牛肉,雞胸肉分別砸成肉糜,和稀備用。
這是高潮。將沉澱好的湯取上層清亮部分放入湯鍋中加熱至微微翻滾,將裡脊肉糜一線慢慢倒入鍋中,同時緩慢攪拌,使肉糜充分吸附湯中雜質。重複過濾沉澱。
用牛肉糜同樣來一次。
用雞胸肉糜再來一次。開水的製作基本完成,全過程費材費力,火候掌握尤其嚴格,火大了湯汁渾濁發白,火小了鮮味不能盡出。
將山東產上好新鮮白菜取從在往裡第一層退青的菜葉,在內側順絲三刀但不切斷在另一鍋清湯中抄熟撈出。
在湯碗中擺放宣威火腿絲,熟香菇絲,熟茭白絲,將熟菜葉覆蓋其上。加入製作好的開水。開水白菜就此完成。
嗯,一般做法都如此繁複奢侈,果然是國宴菜品該有的bigger~
想想開水白菜中用到的整雞、牛肉、豬蹄膀還有各種肉糜,勤儉持家的小編覺得整雞可以涼拌雞絲再搶救一下,至於其他的食材有什麼好的再利用的方式,歡迎各位吃貨小夥伴們在評論區踴躍發言廣而告之!
想了解更多名菜典故,記得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