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香果高效栽培關鍵管理技術
陳海棟
百香果俗稱「巴西果」「雞蛋果」,原產於巴西,屬西番蓮科。百香果果實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游離胺基酸,其中 100g 鮮果中 Vc 含量高達 34.6mg。它同時具有菠蘿、香蕉、芒果、番石榴、蘋果、酸梅等水果的怡人芳香,香氣濃鬱,酸甜可口,被譽為天然果汁之王,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銷售價格高達每千克 26 元。2017 年年底百色市考察臺灣水果市場後特地從臺灣引入百香果栽培並試驗成功,試種 800m2獲得產量 2 200 萬千克,產值 3.38 萬元,淨利潤達到 2.41 萬元。現將百香果高效栽培管理技術總結如下,為種植者提供參考。
1 保溫棚的管理
1.1 棚架搭設
百香果栽培必須設置棚架,一般採取水平三線式棚架,又稱為改良型水平棚架,也可採用現有葡萄園搭建水平棚架,通過增加鋼纜綱絲密度,滿足百香果生長需要,但要特別留意棚內溼度、通風情況。
1.2 溫度管理
3 月中旬後開始保溫,催芽期棚內溫度保持在 20~30℃之間;花期白天溫度保持在 25~30℃之間,夜間溫度保持在 15℃以上;果實膨大期溫度控制在 25~30℃之間。
1.3 溼度管理
溼度包括土壤溼度和空氣溼度兩個方面。封棚后土壤溼度越大越有利於萌芽,可在萌芽後覆蓋地膜,保持土壤溼度。萌芽後要降低空氣溼度,陰雨天和晚上要開天窗排溼。也可提高土壤溫度,降低空氣溼度。
1.4 雙層棚膜覆蓋管理
在果實成熟期,即進入秋冬後的 11 月份,根據溫度變化,採用雙層棚膜覆蓋,以滿足百香果對生長溫度的需求,延長其生長季節,增加產量。
2 栽培管理
2.1 栽培時間
在寧波地區,因為冬季溫度較低,通過大棚雙層棚膜覆蓋管理,一般選擇 3~4 月進行栽培。
2.2 栽植密度
百香果的枝蔓長,覆蓋範圍廣泛,以行距 3m、 株距 3~4m 栽培為宜。
2.3 栽培方法
依照行株距先行挖穴,放入混合好的堆肥,將待移栽的苗木的塑膠袋移除後,將幼苗置於定植穴中央,然後將土填平,從定植穴四周將土壓實並立支柱,引誘主蔓攀緣到棚架上。
2.4 整枝修剪
定植後,待主蔓爬上棚架,應摘心留兩個側芽,待其分別向兩邊生長至 2m 長時將頂芽摘除,促進側枝向四方平衡生長。百香果忌重剪,只需在適當時間進行摘心,促使側芽生長。摘心時可徒手操作,避免修剪工具傳播病毒病。
2.5 肥水管理
種植前結合整地施入有機肥作基地,在生長的過程中再追加生物肥料,配合植株生長發育情況分 3 次施用,第一次於 4~5 月新芽生長開始前進行;第二次於 6~7 月果實發育期進行;第三次於 8~11 月果實採摘期進行。由於百香果遇到過於乾燥的土壤,枝蔓與果實生長會變慢,嚴重缺水時枝條枯萎,果實停止發育甚至大量落果。在夏季多雨時節,需注意排水,若在平地栽植百香果,應該要做高畦,並在畦間及果園四周挖排水溝以利排水。
2.6 病蟲害防治
百香果最主要的病害為病毒病,其日常防治措施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2.6.1 保持果園清潔 每年春秋季集中進行清園,並將冬剪剪下的枯枝葉及蔓上老皮清掃乾淨,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輕翌年危害。如在生長季節發現病蟲害,更應及時採取上述措施,以防止病害蔓延。
2.6.2 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 及時綁蔓摘心和疏除副梢,接近地面的果穗,可用繩子適當高吊,以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環境。
2.6.3 加強肥水管理 改善氮肥過多、磷鉀肥不足以及土壤積水或乾旱的現象。應施用有機肥或無機複合肥,能增強樹勢。對地勢低洼的果園,要注意排水防澇,促進植株根系正常生長。
2.6.4 深翻和除草 秋季結合施基肥深翻 30cm左右,將植株根部附近土中的蟲蛹和幼蟲挖出,集中殺死。同時剷除雜草,可減少病蟲為害。
3 採收
百香果的果實成熟期在 6~12 月。整個生長期 80d,果實糖酸度比例均高,發出獨特宜人的香氣。在百香果成熟期,為防止果實成熟落地受損,根據百香果採摘特點,採用空中拉網的方式,待百香果果實完全成熟並自然掉落網中集中收集,以此保證百香果品質和風味。
4 注意事項
百香果屬於熱帶水果,在保證光照的條件下,提高光合效率光合作用對於水果的品質至關重要,利於乾物質的形成。因此,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高產優質的基礎和前提。
7.1 確保合理的葉片面積,因地制宜地調整葉片密度。
7.2 保溫棚內注意二氧化碳氣體的補充。
7.3 百香花生長期要注意各種不同營養的均衡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