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的西沙,最奢侈的一道菜竟是辣炒南瓜

2020-12-19 上遊新聞

西沙的日出,充滿熱帶風情。陳儼攝影(資料圖)

1、

關山迢遞,西沙有多遠?

1981年歲末,從北京乘火車到廣州,再轉乘輪船到海口,然後坐八九個小時長途汽車,抵達海南島最南端的榆林港。旅途花了整整一星期。

赴西沙群島永興島還要接著乘船,一是地方的「瓊沙1號」客貨運輸船,一個月一個航次;二是南海艦隊去西沙的值班艦艇或是送水送油的運輸船。我沒趕上「瓊沙1號」,只好等部隊的艦船。等船時,專門去崖縣(三亞市前身)海邊,觀賞那兩塊刻有「天涯」與「海角」四字的巨石。古時,因遠離帝京、孤懸海外,此地被稱為「天涯海角」。

其時,能去西沙執行任務的艦艇不多。1974年,我軍在收復西沙永樂群島時,南海艦隊艦艇在航率並不高。艦隊司令員對裝備處長發火:「南海要是丟了島嶼,海軍如何向國家交代?」西沙海戰,打得艱難。海南軍區副司令員率653編隊,運送陸軍步兵連趕赴戰區。30餘小時航渡中,氣象突變,風浪大作,陸軍官兵在登陸艦艙內暈得昏天黑地。

1976年,團一級的西沙巡防區提升為師一級的西沙水警區。1980年5月,海軍組建陸戰隊第一旅。

好不容易盼到一艘赴西沙換班的掃雷艦,我急匆匆上了艦,剛準備解纜,主機突發故障,任務取消。又是一番等待,終於等來一艘送水的「水船」。站在不足千噸「水船」的甲板上,凝望著波濤洶湧的大海,我第一次感受到祖先千年之前描述的「千裡石塘」「萬裡長沙」之遼遠,為漢唐帆影在南中國海留下的古老航跡而驚嘆。

我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其中210多萬平方公裡在南中國海。南沙群島海域80萬平方公裡,西沙群島海域50萬平方公裡。南沙和西沙地處南海要衝,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咽喉,為祖國南大門築起了一道屏障。

夜間,風浪增強,「水船」劇烈搖晃,我幾次暈得吐醒。清晨,耳旁飄來歌聲,是風靡全國的電影插曲《西沙,我可愛的家鄉》:在那雲飛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閃耀著光芒/綠樹銀灘風光如畫/遼闊的海域無盡的寶藏/西沙西沙……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

踩著發軟的步子上了甲板,東方水平線露出一抹銀灰色。慢慢地,銀灰色又變成一片暗綠色。暗綠叢中一點紅,拿起望遠鏡一看,是一面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剎那間,心頭一股熱血湧動。

183海裡,整整航行了一個晝夜,「水船」靠上永興島碼頭,我終於踏上這塊遙遠的國土。心中禁不住嘆道:西沙遠,西沙之行難!

現在若赴西沙,大半天便可從北京抵達榆林港。「瓊沙3號」輪每周一次往返海南本島和三沙市的永興島。永興島民航航班已開通,從海口至永興島僅需70分鐘。海南省還開通西沙旅遊專線。

當初遙不可及的西沙,如今已不再遙遠。

如今,戰士們仍用飛揚的青春守衛西沙的美麗!

2、

藍天如洗,熱風撲面,椰林遮天。一個陌生而神秘的世界。

心切,第一件事便是去瞻仰那塊著名的「收復紀念碑」。高約一米半、寬約八十釐米水泥製作的紀念碑,掩藏在幾株羊角樹叢中,碑頂端是鐵錨海軍徽記,正面鐫刻「南海屏藩」4個大字,背面刻著「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

抗戰勝利後,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將被日本竊取的包括南海諸島在內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的決議,1946年11月,中國政府派遣時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前進艦隊」南下,收復南海諸島。11月24日凌晨,「前進艦隊」副指揮官姚汝鈺、參謀張君然率「永興」號海岸巡防艦、「中建」號駛抵西沙群島東部宣德群島的林島。

按原定部署,人員登島,運送物資,構築工事,架設電臺。姚汝鈺、廣東省接收官員蕭次允和各界代表、駐島人員,在日軍建的炮樓附近為收復西沙群島鳴炮升旗,以「永興」號艦名重新命名林島為永興島,並豎立刻有「永興島」的主權碑。張君然擔任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達7年,此收復紀念碑是他後來重立的。

撥開歷史的迷霧,我的眼前出現了一支艦隊,一支1911年誕生於封建王朝殘破末期的舊中國艦隊。這支艦隊「亮點」不多,收復西、南沙是其中之一。

半個月後,在琛航島,一個雨過天晴的午後,我瞻仰了另一座剛剛落成的碑——「西沙之戰革命烈士紀念碑」。

1974年1月19日,南越西貢當局不顧中國政府再三警告,悍然出動軍艦、飛機,侵犯西沙群島。我軍英勇作戰,擊沉敵護衛艦一艘,擊傷驅逐艦三艘,收復甘泉、珊瑚和金銀三島,全殲守敵,取得重大勝利,捍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海戰中,馮松柏等18位同志血染海疆、壯烈犧牲。烈士墓位於小島東端,水泥基座,紀念碑頂端是個紅色五角星,正面鐫刻八個鎏金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時任西沙巡防區主任劉喜中後來回憶:「我到任的第一件事,是建立琛航島烈士紀念碑。我主張把海戰中英勇犧牲的18位烈士的遺體安葬在島的最高處,並把航標燈放在烈士紀念碑上,讓烈士們永遠活在西沙軍民和我來往艦艇部隊官兵的心中。」

碑是歷史,碑是情思,碑是靈魂。凝視眼前這座肅穆莊嚴的紀念碑。恍惚間,它化作一個肅然站立著的軍人;不,是一隊隊、一個個方陣的軍人……他們用熱血和生命,在守護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

去年「八一」節傳來消息,西沙海戰烈士陵園新建工程竣工。陵園主紀念碑高9.8米,採用漢白玉石製成。主紀念碑後側是一面海戰介紹牆。陵園內還建有6塊紀念參戰艦艇和18塊紀念烈士的石砌銘牌。

緬懷先烈,不忘初心。我深感欣慰。

3、

中建島距離永興主島90餘海裡,是西沙群島最南邊的一個孤島,海拔2.2米,島上寸草不長,被稱為「南海戈壁灘」。

節前,我準備搭乘送補給的登陸艇上島,卻被風浪擱置了。一直拖到除夕當天,小噸位的登陸艇依然無法起錨。水警區下令值班獵潛艇緊急起航。海上刮著七八級陣風,獵潛艇時而被頂上浪峰,時而被摔進波谷。與風浪搏鬥了4個多小時,終於靠上中建島簡易小碼頭。守備隊的官兵已經早早在迎候了。「『一號物資』帶來了嗎?」「信帶來了嗎?」頂著熱辣辣的烈日,望著四處白茫茫的珊瑚沙,我有一種到了戈壁荒原的感覺。

1975年5月的一天,一位排長率6位戰士,帶著國旗、電臺、食品、淡水,帶著祖國人民的重託,登上中建島。在島的東西兩端立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主權碑,升起了五星紅旗。沒有營房,他們住在島子南端一艘擱淺的外國破商船上。淡水貴如油,吃不到新鮮蔬菜,沒有任何娛樂,生活的艱苦可想而知。

最讓戰士們難忍的是遠離大陸,音信難通,與世隔絕的孤寂。

一次強颱風過後,補給船給一位班長帶來3封電報。第一封是「母病重,盼歸」;第二封是「母病危,速歸」;第三封是「母已葬,安心工作」。航路隔絕,3封電報走了兩個月。班長手捧電報,跪在地上,朝著北方磕了3個頭。

一位戰士探親歸隊時,帶來一隻小狗。剛開始,它見什麼都新鮮。可半個月一過,總是望著北方發呆。後來,竟然絕食。小狗患了思鄉病,見它實在可憐,戰士們不得不讓補給船將它帶下島。

不能按時補給,苦了島上的「菸民」。他們常常會「彈盡糧絕」。有一次,斷煙半個多月,副隊長無意間從抽屜裡翻出大半支菸頭,幾位「菸民」誰也捨不得抽,點燃了,一起深深吸幾口煙味過過癮。補給船剛靠碼頭,「菸民」們便迫不及待地問「一號物資」帶來了沒有?「

一號物資」就是香菸。

我有幸在中建島過除夕。夜幕降落,該吃年夜飯了。除了幾隻罐頭,最奢侈的一道菜是辣炒南瓜。南瓜是水警區司令員專門讓獵潛艇捎來的,對於已經吃了兩個多月罐頭的官兵們來說,它是一道「硬菜」啊。

隊長端起茶缸,說:「我們在執行任務,只能是以茶代酒。今天是除夕,祖國人民在喜迎新春佳節,我們守衛在南海的中建島上,首先祝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幸福!」大家齊聲喊道:「乾杯!」「第二杯『酒』,敬敬大家,感謝大家一年來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乾杯!」「這第三杯『酒』嘛,應該敬敬我們的父母和所有的親朋好友,感謝他們的支持和理解!」

三杯「酒」敬完,我發現小夥子們的兩眼都潤溼了。入夜,跟隨一位北京籍戰士一起站崗。沒有月光,星空卻特別燦爛。我說:「西沙離北京真是太遠了。」他說:「是遠,通封信都得好幾個月。」我又問:「覺得苦嗎?」他沉吟了片刻,說:「苦是苦。可是有多少北京兵能有機會為祖國人民守衛南大門呢?」當我意識到自己是在中建島站崗時,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胸膛。

後來,中建島精神被總結為「愛國愛島、樂守天涯」,與南沙精神、亞丁灣精神、遼寧艦精神一樣,成為海軍官兵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4、

西沙的清晨,是最有特色的清晨。朝霞抹紅了東方天際,空氣清新得像沒有空氣一般。「噢噢——堆好了,堆好了!」不遠處,幾個孩子在喊著、跳著。

這裡會有孩子?像是在茫茫的沙漠裡突然發現幾朵水靈靈的花兒,我忙迎了過去。「叔叔,你看我們堆的像雪人嗎?」一個大眼睛女孩,指著面前半人高的珊瑚沙堆問我,「昨天晚上電視裡下雪,北方的小朋友在堆雪人,西沙也有『雪人』。」孩子們笑著跑了。

這些孩子大概是隨父母來西沙探親的吧?為探個究竟,我走訪了永興島派出所。所長一邊翻著戶籍冊,一邊告訴我:「他們不是來探親的,而是正式的西沙小公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五個在西沙出生的孩子了,他們是程範餘、陳秀基、陳紅丹、吳淑瑜、張麗君。」

1976年,西沙工委在海南島招收了60名新職工。他們多為曾經在西沙工作過的「老西沙」的子女。5年過去了,他們中有六對結為夫妻,並有了這五個孩子。程祚銳、孔慶妹夫婦被同事們稱為「西沙群島第一家」。準備結婚時,有人對小孔說:「你們結婚後就再也回不了海南了。將來有了孩子,也會變成『小西沙』的。」小孔笑笑沒回答。工委為他們舉行了簡樸而又隆重的婚禮。

一年後,西沙第一次傳出了嬰兒那撩撥人心的笑聲。程範餘的到來,給小島帶來了歡樂。誰想家了,想自己的孩子了,便會來逗逗小範餘。戰士們見了小範餘,也特別親,經常給他送好吃的。那個大眼睛姑娘叫吳淑瑜,她的爸爸吳清智在西沙電視臺工作。這個全國最小、只有3名工作人員的電視臺,體現了國家對西沙軍民的關懷。每天晚上,坐在電視機前的吳淑瑜顯得格外活躍,一邊看節目,一邊嚷著:「這是我爸爸演的!我爸爸演的!」我問陳紅丹的母親王巧菊,為什麼給女兒取了個「狗三」的小名,她笑著說:「西沙艱苦,我怕孩子在這裡不好養,盼她像小狗那樣虎虎實實,沒災沒病。」

五個孩子一出生,就與西沙守島官兵為伴。戰士們出操,他們學著喊口令;戰士們訓練,他們跟著做動作;連隊會餐,他們是座上賓。無形的感染和薰陶,使五個孩子性格開朗、聰穎懂事,甚至還多多少少帶著些兵味兒。

離開永興島那天傍晚,我在碼頭上又見到了孩子們。陳紅丹拉著我的手,問:「叔叔你要走了?」我點點頭說:「我要回北京啦!」程範餘仰著頭說:「等我長大了,也要去北京看天安門、長城……」

起航了,軍艦慢慢駛出了永興港。我站在舷旁,朝孩子們揮手,他們也在跑著,一個勁地揮動著小手。我心裡默默對他們說,孩子們,幸運的孩子們——你們現在還沒意識到,但長大了一定會體會到的,在我們共和國億萬個兒童中,你們雖是普普通通,但令人羨慕、值得驕傲的是,在你們每個人的戶口本的出生欄裡,都寫著金光閃閃兩個字:西沙。你們是共和國最南面的5個孩子!

35年彈指一揮間。當年五位「小西沙」,不知現在何處?他們或許已離開西沙,或許仍紮根西沙。無論身處何方,他們始終是西沙歷史的見證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35年前的西沙,最奢侈的一道菜是辣炒南瓜!
    1981年歲末,從北京乘火車到廣州,再轉乘輪船到海口,然後坐八九個小時長途汽車,抵達海南島最南端的榆林港。旅途花了整整一星期。赴西沙群島永興島還要接著乘船,一是地方的「瓊沙1號」客貨運輸船,一個月一個航次;二是南海艦隊去西沙的值班艦艇或是送水送油的運輸船。我沒趕上「瓊沙1號」,只好等部隊的艦船。等船時,專門去崖縣(三亞市前身)海邊,觀賞那兩塊刻有「天涯」與「海角」四字的巨石。
  • 辣炒南瓜尖,不可多得的美味
    紅薯尖現在可以說是一道大眾菜,美味營養,但說到南瓜尖,吃過的人會少很多甚至是沒有吃過,兩者有著不一樣的口感卻同樣是營養豐富而且是很美味的菜。南瓜尖中含有多種對人體大有益處的胺基酸、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經常食用會對糖尿病、動脈硬化、消化道潰瘍等多種疾病具有一定幫助,南瓜尖可炒可涼拌可做湯,今天跟大家分享簡單又美味的做法。
  • 炒南瓜最好吃的做法,多加一味調料,香辣又開胃!
    我們一年四季經常在菜市場見到的南瓜,是金黃的老南瓜,甘甜軟糯,是非常適合蒸著吃的。但是在夏末,能見到剛剛上市的嫩南瓜,還是翠綠的表面,心兒裡也沒有籽和絲絡,這樣的嫩南瓜,口感爽脆甘甜,炒著吃最是好吃。我家的炒南瓜也有竅門,用一點點五花肉,再加上剁辣椒一起炒。這種做法堪稱是炒南瓜最好吃的做法,多加一味調料,香辣又開胃,夏天很適合吃。吃起來口感如慄如肉,令人停不下筷子。
  • 南瓜不煮不燒湯不烤,這樣素炒香辣南瓜片你喜歡嗎?
    南瓜一地長藤多,葉炒燒湯也可磨。果肉甘甜來煮肉。烤煎成餅唱豐歌。今天分享素炒香辣南瓜片。南瓜要炒片不適合用蜜本南瓜,由於它甜度過高,煮炒後就容易糊鍋。因此,蜜本南瓜炒南瓜片不是理想品種。今天我們選用的是墊江本土的老南瓜,它非蜜本南瓜品種。由於它甜度適中,且煮炒後仍然不會糊鍋,還成原形,因此,我們選它來炒南瓜片是沒有錯的。墊江本土南瓜其老嫩都可以食用。老南瓜燒湯做餅等,嫩南瓜兒可素炒,也可以與肉食混炒,還可以煮嫩南瓜塊等。
  • 探秘西沙「天涯哨兵」:時刻都在準備打仗(圖)
    「上島就是上前線、守島就是守陣地」「人在島在國旗在、誓與島礁共存亡」「丟掉幻想、準備打仗」……防波堤、白沙灘、礁石上,一個個鮮紅大字構成一道獨特的美。漫步島上各個營區,仿佛步入一個個臨戰動員的大舞臺,處處都能感受到戰鬥氛圍。  「美麗的天海間總有刀光劍影,心靈的螢屏上時刻閃爍著敵情……」這句歌詞,摘自水警區官兵創作的歌曲《站在最前沿》。
  • 清炒南瓜絲——一道難忘的農家小菜
    碰巧了,今天在餐館吃飯,就有一道青南瓜——清炒南瓜絲。嫩黃色的細絲,放點花椒、細鹽。清新爽口!生平第一次覺得這個清炒南瓜絲是這麼的美味!我本來是最討厭吃青南瓜的。小時候,但凡能有一顆種子發芽的地方,都有人種下南瓜。田間地壟,只要你能找到的地方,都能看到南瓜秧。
  • 每日一道家常菜:山藥炒南瓜
    南瓜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它可維持皮膚黏膜層的完整性,防止皮膚乾燥。山藥可增加人體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有延年益壽的作用。還可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動脈硬化。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活血美容的功效。
  • 西沙唯一有淡水的島嶼—甘泉島!對中國的作用有多大?
    【西沙永樂群島反擊作戰祝捷慶功大會】1974年1月15日,南越派海軍驅逐艦「陳慶瑜」號、「陳平重」號、「李常傑」號和護航艦「怒濤」號入侵西沙永樂島海域,瘋狂挑釁我方402號、407號漁船,並向甘泉島開炮射擊,我方漁民和民兵死傷多人。這天下午,南越海軍侵佔了西沙群島的金銀島、甘泉島,將島上的五星紅旗扯了下來。
  • 賈府的生活太奢侈,主子們一道炒青菜,是丫頭們一個月的工資
    《紅樓夢》中的賈府,生活很奢侈。倒是探春曾經吃過的一道「油鹽炒枸杞芽兒」,她曾經給了管廚房的柳家的五百錢的額外補貼。油鹽炒枸杞芽兒,在《紅樓夢》中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但是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一道炒青菜。五百錢,又相當於多少呢?是賈府中三等小丫頭們,一個月的工資;二等大丫頭們,半個月的工資。
  • 來自民間最普遍的美食,清炒南瓜絲!
    來自民間最普遍的美食——清炒南瓜絲。今天我要給大家帶來遇到民間最普遍的美食。相信基本上每一個人都吃過它的原材料,或者說,有些人甚至會嘗過這道美食。給大家一點提示吧,讓你們猜一猜這道美食究竟是什麼?年輕的時候是青的,可以用來煮湯和炒絲,而到他老的時候,卻是黃色的,可以用來煮甜湯來喝。相信聰明的網友們,你們已經反應過來了,這道是什麼菜了吧?沒錯,這道菜的主材料就是來源於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南瓜,這道菜的名字叫做,清炒南瓜絲。相信大家對這道菜,並不陌生吧,因為在我們的餐桌上,時常都會吃到這道菜。
  • 米湯炒南瓜怎麼做 炒南瓜的家常做法
    南瓜去皮洗淨,然後切成小塊。姜切末,小蔥切蔥花,青椒洗淨切絲。鍋中倒油,燒熱後下薑末、蔥花炒香,再倒入南瓜炒軟。加入青椒絲,淋入米湯,加入鹽、味精,煮至南瓜軟爛。最後用水澱粉勾芡,淋入香油,出鍋即可。
  • 午餐普通的三道快手菜,味道鮮香開胃,最愛的南瓜炒牛肉,超下飯
    午餐普普通通的三道快手菜,味道鮮香開胃,最愛的還是嫩南瓜炒牛肉,肉嫩南瓜脆,超下飯炒了三道快手菜,雖然都是很平常的菜,但都是有記憶的懷舊菜。炒快菜顏色清爽,清淡爽口。油渣炒青椒梅乾菜鹹香味濃,這是一道特別有情懷的學生菜。記得中學時期住校生要能帶上這樣一罐油渣比梅乾菜多的下飯菜,那可是非常的奢侈了,那幾天米飯也會吃得格外香。南瓜炒牛肉則是我父親一直愛吃的菜,雖然他老人家已吃不到了,但每年秋天總是自然而然的會想起做這道下飯菜。
  • 最美味的一道海鮮,辣炒釘螺,鮮美可口,下酒吃最好!
    最美味的一道海鮮,辣炒釘螺,鮮美可口下酒吃最好!今天,分享一道海鮮,很簡單的做法,辣炒釘螺。味道鮮美,爽口下酒,喜歡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食材】釘螺350克,蔥姜蒜片約20克,花椒10粒,幹紅辣椒4個,青紅小尖椒各2個,辣椒醬1勺,鹽1/4小勺,清水50克,雞精1/4小勺,植物油1勺【製作方法】1、首先,將釘螺洗淨,將尾部剪掉,這樣炒制的時候更加入味好吃,而且食用起來也很方便。
  • 西沙群島的春天
    ,讓西沙的春天變得更美。這應該就是西沙群島最北端的北礁了。漁民習慣叫它幹豆,整體看確實像一枚豆角。早就聽說北礁的礁盤巨大,露出水面的部分呈環形,外淺內深,暗礁密布,是漁民偏愛的豐饒之地,同時又是南赴西沙的危險水域,但沒想到美得如此驚心動魄。  飛過北礁,永興島已遙遙可見,在汪洋大海,一片耀眼的綠洲越來越近。
  • 二刷西沙群島,原來上次我去的是假西沙!
    下面我就按「拍、潛、釣、抓、吃、插曲」六個章節,分別帶大家深度體驗西沙群島。第一章:拍,無敵海景。西沙群島有全世界最深的藍洞———永樂龍洞,就在我們住的島的旁邊不遠,但是那裡現在是禁區不能去,很可惜。不過能見度超過40米的玻璃海依然能夠震撼每一個人的眼球。
  • 美味的新南瓜料理,讓你告別炒南瓜和南瓜餅,開啟南瓜料理新篇章
    食用南瓜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以前獲取甜味是一種很奢侈的事情,南瓜的出現很完美的解決了一般平民對於甜這種滋味的渴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南瓜在我們的餐桌上也逐漸變化出多種不同的料理方式,如今家庭料理南瓜最常見的幾種無外乎煎、炒、炸、燉,這麼幾種其實南瓜的料理方式遠遠不止這些,無論是作為主角還是配角,南瓜都能在料理中展現出驚人的好滋味!
  • 南瓜系列之熬炒老南瓜,老南瓜可以這麼炒著吃
    我覺得南瓜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植物。小小種子,卻能伸展出長長的蜿蜒的蔓,結出大大的果實。最重要的是它能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對於在農村長大的我,對南瓜太熟悉了。在村裡誰家沒有種南瓜?不存在!無論你是富的、窮的、懶的、老的,哪種人都不會忘記種幾窩南瓜。因為南瓜是一年四季最重要的菜品之一,關鍵是沒什麼成本。搭上一些種子,稍加照看,便可生機勃勃的成長。營養和功效嫩南瓜中維生素c及葡萄糖含量比老南瓜豐富。老南瓜則鈣、鐵、胡蘿蔔素含量較高。
  • 崇明西沙溼地
    西沙溼地公園位於崇明島西南端,綠華鎮桃源水鄉與明珠湖大堤外側,是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西沙溼地公園的建設發展經歷了一、二期工程兩個階段。第一期工程於2006年9月底建成並對外開放。西沙溼地的建築工程採用1300多立方米優質木材杉木構造而成,其外表既古樸典雅,又不失華麗美觀。
  • 我家最受歡迎的一道素菜,鮮香辣爽,炒了一盤,饞到流口水
    我家最受歡迎的一道素菜,鮮香辣爽,炒了一盤,饞到流口水進入秋天了,天氣還是那麼的熱,這不颱風就要來了,這樣天氣就更涼爽一點了,雖說涼爽,但是中午還是非常的炎熱的,下飯菜還得來一道開胃一些的,比如這道酸辣紅糟空心菜,說來也真奇怪,這個空心菜還是種在水裡的
  • 南瓜這麼吃最奢侈,農村人拿來煲湯,一頓等於吃掉8個大南瓜
    南瓜相信農村人都不會陌生,很多人都說南瓜青嫩時吃掉最可惜,因為這時候的南瓜還很小,一個青南瓜也只夠吃一頓,如果讓它長大,一個南瓜起碼可以吃好幾餐。雖然現在農村人對於怎麼吃南瓜並不是很在意,但是在以前吃青南瓜可是很有可能被老人家說的,筆者小時摘了個小青瓜就被爺爺訓斥過,因為一個成熟的大南瓜抵得上五六個小青瓜。筆者小時候曾對農村人吃南瓜花感到很困惑,既然吃小青瓜這麼可惜,那為什麼爺爺奶奶卻會摘南瓜花來吃呢?後來才知道,原來爺爺奶奶摘的南瓜花都是雄花,這種花是不會結南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