葷素搭配,水陸全有
文字原創 / 保和堂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用一句話,就將鎮江、揚州、南京聯繫在了一起。
這是有道理的。寧鎮揚之間同宗同源,而且,詩人很有遠見,在詩中早早將「寧鎮揚一體化」了。但是,這三兄弟之間相愛相殺,直到現在,依舊是一副若即若離的狀態。
前不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評比中,南京獲評「世界文學之都」,揚州獲評「世界美食之都」,而鎮江靜悄悄地,保持著一貫的低調和淡定……
我原本還擔心盡色兄傷心,一直不敢聊起這個話題。
其實是我多慮了,鎮江人的骨子裡還留著老省會的格局,看盡色兄的表情就知道了。另外,他還甩了一句話給我:「左手文學,右手美食」。我會心一笑,因為我從中聽出了東坡先生《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豪氣。
一手文學,一手生活,看來鎮江真是有「兩手」的!今天暫且不談文學那些事,還是要來聊聊生活,談談美食。
揚州獲評「世界美食之都」,淮揚菜功不可沒。
有的城市可不太高興,揪著淮揚菜的「淮」字頭大作文章。其實這就有點小家子氣了,淮揚菜是開放、包容、交流、融合的結果,根不但在揚州,還在淮安、鎮江,甚至還在安徽等地。揚州是集大成者之一。
所以,揚州獲評「世界美食之都」不但是揚州的驕傲,更是淮揚菜的驕傲。「本是同根生,相爭何太急」。盡色兄說揚州獲評「世界美食之都」,鎮江人也感到由衷高興,這話說得大氣。
大氣不是沒來由地,盡色兄和我說,「天下第一菜」就源自鎮江。
除了美食,一座城市要稱得上「美食之都」,必須還要有一眾美食家聚集方可。如何才算得美食家呢?當然要有天賦,比如盡色兄和我說他的味蕾就比較敏感,這一點我是服氣的。
此外,饞真的是必須的,就像馬副官那樣的,為了吃到正宗的美食,跑遍大街小巷,把腿都跑細了。
今天說的「天下第一菜」的創始人,是頂級美食家陳果夫。梁實秋曾說:「國民黨元老中,美食專家有兩位,一位是譚延闓,一位是陳果夫。譚知味而不知養,陳則味養兼知,允推箇中高手。」
陳果夫出生在有著「蘇湖熟,天下足」美譽的湖州,魚米之鄉,膏腴之地,自然使他有了天賦。陳果夫對美食有著執著的追求,常年的美食之旅雖然沒有把腿跑細,但是「嘗多識廣」是肯定的。
1933年,陳果夫出任江蘇省主席,當時省會就在鎮江。
主政江蘇期間,陳果夫嘗遍蘇南、蘇北名菜佳餚,覺得兩地一江之隔,菜餚口味各異,濃淡鹹甜迥然不同,遂產生了「江蘇菜」的想法。
1934 年秋天,江蘇省在省會鎮江舉行全省物產博覽會。陳果夫決定借這次機會,成立了一個選菜委員會,希望能評選出江蘇省的代表菜。
陳果夫帶著飲食烹飪專家們,經過認真考評、比較,最後選出的菜式共30餘種:南京冬筍炒菊花腦、小杜板鴨,無錫富貴雞、肉骨頭,蘇州醬肉、燻魚、熗活蝦,常熟醬雞、醬排骨,鎮江清蒸鰣魚、餚肉,南通清湯魚翅,上海圈子禿肺,揚州獅子頭、煮乾絲、什錦醬菜,如皋火腿、冬瓜盅,六合鯽魚嵌肉,崑山陽澄湖大螃蟹,太倉酥炒肉鬆,江陰鳳凰包雞,淮城紅燒大烏參,泰縣脆鱔、燒鮰魚,高郵雙黃鹹蛋,楓涇紅燜蹄筋……
盡色兄說,光念一下菜單,已經口水滔滔。
此時,看著這麼多美食,其實陳果夫也是靈光閃現的。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在杭州時,對「西紅柿鍋巴炒蝦仁」和「神仙雞」的獨特記憶,進而碰撞出了創製佳餚的火花。如何才能將西紅柿鍋巴炒蝦仁和神仙雞,巧妙組合成一道美味呢?
天時、地利、人和奇妙匯聚:精湛的大廚,上等的材料,上好的佐料,齊備的廚具。最終人心齊,泰山移,大家把西紅柿鍋巴炒蝦仁和神仙雞,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據陳果夫自己闡述:「雞是有朝氣的家禽,蝦是能屈能伸的水族,原料雞蝦番茄鍋巴四樣,動物兩樣植物兩樣,植物中一黃一紅,動物中一水一陸,都是對稱的。同時這道菜既富營養,價又不昂,的確稱得起天下第一菜。」葷素搭配,水陸全有,色彩靚麗,令人拍案叫絕。
本來這「天下第一菜」有個名字叫「平地一聲雷」。
陳果夫對這個名字不是很滿意。他想著這道菜產生於鎮江,鎮江又有「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冷泉,何不湊個三足鼎立呢?
何況這道菜與鎮江的山山水水淵源頗深,沒有山水的滋養,何來蝦的嫩,雞的鮮,西紅柿的酸甜。由是,「天下第一菜」的名號確立,與「天下第一江山」「天下第一泉」相得益彰。
「天下第一菜」誕生之後,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江蘇菜的當家菜之一。抗戰期間,食此菜者又名之曰「轟炸東京」,大漲國人志氣,成為傳世名菜。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