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武漢的煙火氣息,從每一天的「過早」開始。
九省通衢的武漢,碼頭文化在帶動武漢商埠發展的同時,也繁衍出南北各地不同風味的過早文化。
江水滔滔,歲月流轉,如今武漢過早已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老字號到街頭巷尾的無名小攤,數不勝數的美味在武漢清晨的舌尖綻放。
美食家蔡瀾之所以將武漢冠以「早餐之都」的美名,便是因為武漢的早餐種類太多,太豐盛,活色生香的早點攤上,藏著大武漢的千般姿態,萬種風情。
當然,說到漢味早點,不得不提的一定是戶部巷。
地名|戶部巷
坐標|武昌區民主路79號附近
長度|150米長
年齡|明代形成,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作為武昌城內的一條百年老巷,戶部巷這條久負盛名的美食街,不僅見證了老武昌城發展的風風雨雨,更將傳統老字號與漢味小吃匯聚一堂,成為漢味小吃名揚全國的名片之一。
蔡林記熱乾麵、四季美湯包、老謙記牛肉枯豆絲、徐嫂糊湯粉……在武漢不用跨越武漢三鎮,就能嘗盡地道漢味美食的地方,只有戶部巷。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戶部巷街景
從今天起,我們將用視頻帶大家一起走進『戶部巷尋味之旅』!
想知道戶部巷之中究竟藏著哪些地道漢味美食?想知道如何用武漢人的姿勢在戶部巷過早?
話不多說,視頻預告先送上
///
▋武漢熱乾麵是中國四大名面之一,起源於三十年代初的漢口,是漢味小吃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武漢的燒麥在全國獨樹一幟,肉餡實在,軟糯多汁,皮薄得幾近透明,油雖重,卻一點都不膩人,武漢人稱之為「燒梅」。
▋不論男女老少,早上三五個紅糖粑粑下肚,飽一天精神。在武漢人眼中,紅糖粑粑早已不僅僅是一道簡單的小吃,更是許多人兒時的回憶。
▋糯米包油條是藏於武漢小巷子裡的美食,既有糯米的軟滑,又有油條的香脆,可鹽可甜,唇齒留香,一口入魂。
▋江河湖泊是武漢天然的優勢,於是便有糊湯粉這樣的美食應運而生。以活鮮魚為主料,加入特製胡椒,經過長時間熬製成糊狀作湯,配以米粉、油條、榨菜末、蝦皮等,鮮而不腥,回味無窮。
▋糊米酒是傳統地方風味小吃,武漢人過早的標配,武漢甜品界的主角。早上一碗熱乾麵一碗糊米酒,有湯有水,才是「靈魂搭配」。
▋武漢湯包始於明末清初,起源於1927年的四季美,是武漢湯包的代表。武漢湯包講究吃時輕提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就著佐料吃湯包。
▋武昌魚是湖北地方名菜,有「清蒸」與「紅燒」兩種做法,前者口感嫩滑,清香鮮美,後者外酥內嫩,汁濃味美。
▋枯豆絲是武漢傳統小吃之一,有多種吃法,其中以牛肉枯炒豆絲最為知名,又以戶部巷老謙記豆絲最為正宗。
▋武漢銚子煨湯,是舌尖上的非遺美食,講究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其中特色之一的排骨藕湯,是武漢人逢年過節宴請賓客的必備菜品。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說面窩是甜甜圈界的老祖宗,面窩創始於清光緒年間,用特製窩形鐵勺油炸成型,外圈軟糯,內圈香脆,一口酥脆,唇齒留香。
▋豆皮是地道武漢風味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黃,味香而濃,有多種口味,其中以三鮮味最為正宗。小小一片分量十足,簡直是味蕾與腸胃的雙重滿足。
///
搶先看了預告視頻和12張美食海報
是不是更加覺得意猶未盡?
十二條『尋味戶部巷』視頻正在路上
十二種漢味美食即將來襲
一街嘗百味,一巷藏萬象
讓我們一起走進戶部巷
早嘗武漢,吃遍全國
戶部巷,等你!
來源 / 更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