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小店每天賣250隻滷豬腳 年賺20萬買房買車

2020-12-13 湖南在線

  漫畫:胡興鑫

  株洲網訊 在株洲的吃貨圈中,流行著這樣一個傳說,「吃豬腳到田心」。豬腳店老闆每天可以賣完250隻豬腳,慕名大快朵頤者無數。老闆也因此店發家致富,還給兒子買了房子和車子。

  這家小店是否像「美食控」們傳的那麼神奇?它又有怎樣的動人故事?昨日,記者前去一探究竟。

  「秘制滷豬腳」,田心人人識

  「大哥,請問這邊吃豬腳的地方在哪裡?」「哦,你問的是馨柳小區門口那家吧。這時候還沒有,下午4點多開門呢!」上午10點多,在田心附近兜一圈,隨口一問,記者就得到了答案。

  劉記秘制滷豬腳店,在田心馨柳小區附近,20多平方米。乍一看,其貌不揚。進店,猛吸一口氣,就能聞到一股香濃的滷水味。

  昨日上午11點多,老闆娘王惠君把加工好的滷豬腳、童子雞、豆腐、鴨掌等從一個小三輪車上一一搬進店子裡。

  「不是我吹牛皮,我們這個店子上過報紙、電視,還有長沙的雜誌呢!」王惠君順手拿起長沙某雜誌名為「株洲草根小吃店」的報導介紹道,「劉記秘制滷味」則被列入榜首。

  給兒子買車買房,都是一次性付款

  王惠君說,一年到頭,除了傳統佳節、丈夫劉俊的生日外,店子一般很少關門。上個月,他們因為迎接孫兒的新生,罕見地停業9天。「那幾天,天天有人打電話來問。」

  在河西某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女士是豬腳店的常客。「他們家的生意太好了,好多人說,老闆給他兒子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陳女士說。

  「那都是別人傳的,給我兒子在株洲買了一套130平米的房子和一輛車,一次性付款,那倒是真的。」 對於傳言,王惠君直言不諱,除去她的公積金以及兒子存的10多萬元,用於購買房子和車子的錢都來自於豬腳店。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長期勞作,王惠君和劉俊有時也會感到「吃不消」。「每天要早起,晚上忙到一兩點,有時候東西賣完了,還有人要,我們第二天也不會輕易加量。」王惠君說,目前,兒子在單位上班,平時晚上幫著他們二老招呼生意,但最近可能會辭職。

  「這是我們的手藝,等我們哪一天老了,丟了也可惜。」做出這個打算,王惠君稱也是出於經濟考慮,「這樣『折騰』,也是向錢看,這個店子一年20萬的利潤還是有。」

  有人從北京慕名來買豬腳

  王惠君總結道,這些年接待的顧客不計其數,從河西趕來吃豬腳「不算什麼稀奇的事。」

  去年臘月底,一位曾在田心做刀具生意的付姓人回北京老家了。「走之前,我還跟他打過招呼,沒想到他到家,竟然打電話問我,年二十九還做不做豬腳。」王惠君回憶道,幾天後,付先生出現在店子裡,買了60邊豬腳和12個童子雞回京。

  「我答應帶你們店子的豬腳給朋友吃,那次回去無意爽了別人的約,所以又趕回來了。」付先生告訴王惠君。

  「傳奇」豬腳店背後的故事

  下崗逼出來的再創業

  53歲的王惠君說,開店創業完全是被逼的。

  下崗:上個世紀90年代末,王惠君的丈夫劉俊從石峰區杉木塘一小廠下崗。一時間,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在南方電力機車上班的王惠君。「生了個兒子,以後他還要買房結婚啦,我們不賺錢不行。」為人父母,兩人從長計議著。

  開張:2007年7月18日,王惠君清楚地記得,她本應該參加小學同學的聚會,但因為丈夫的夜宵攤開張而沒有參加。在賣滷豬腳的同時,兩人突發奇想,贈送劉俊的辣味蘿蔔碎。「蘿蔔辣、爽口,彌補了豬腳『膩』的小缺點,符合株洲人的口味。」

  第一天,劉俊賣了20邊豬蹄。「6塊錢一邊,有一個人買了4邊,一群小夥子買了剩下的16邊。」

  因為味道香濃,搭配巧妙,價格合理,劉俊的豬腳夜宵攤漸漸有了名聲,銷量倍增,品種也增多。

  成店:2009年,劉俊的流動豬腳夜宵攤搬進了固定的門面。「之前那個門面叫熊記土豆粉,我們乾脆就叫劉記秘制滷味吧。」

  傳奇:2010年,王惠君正式退休,全職加入了丈夫的店面,並當起了大掌柜,而丈夫繼續做幕後大廚。夫妻檔的豬腳店更加紅火,成為遠近聞名的傳奇小店。

  編者按:

  從80後網上賣燒烤年賺百萬、阿姨私房菜徵服上海CBD,到株洲本地年掙20萬的夫妻豬腳店,小店經營模式的成功從一個個的傳奇個案串聯成一股新的創業思潮。連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子商業巨頭也從中看到商機,推出天貓「100個小而美的店鋪」。小店經營投資少、靈活、風險小,且具有較高的個性特色,如果加入一些創業者的創新思維,則大有「四兩撥千斤」之勢。隨著「史上最難就業季」的到來,和人們觀念的更新,小店創業模式也必將成為一條新的就業之路。市民們可以在勤勞的雙手中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小而確定的幸福」。

相關焦點

  • 泉州只有4張桌子的小店,靠豬腳火了43年,每天限量45隻不夠吃
    而鳳池附近的封豬腳是最有名氣的,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做,整條街都瀰漫著香濃的豬腳肉香和海鮮乾貨的鮮美香甜,真是讓人陶醉。在文化宮附近有一家叫做老牌鳳池郭記封豬腳的小店,這家店真的是很小,店裡只有四張桌子,但是生意特別紅火,一到飯點就人聲鼎沸,忙得不可開交。
  • 男子早餐店每月營業額3.7萬 賣粉5年已買房買車
    「攤煎餅大媽月入3萬」引熱議 海口一男子:早餐店每月營業額3.7萬賣海南粉5年已買房買車本報訊日前,北京一個煎餅攤大媽火了。一名顧客拿到煎餅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給自己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
  • 我在老家開天貓小店,日營收2萬元,只用了3年便買房買車……
    現在這個時代,你越看不上的行業,你也越想不到,它們賺到的錢往往會比你高上數百倍!一個天貓小店,日營收高達2萬元!之前知乎裡面有一個很火的名詞,叫「斜槓青年」。不過,幹了2個月之後,這種一眼望到頭的工作很快就使他心生倦怠:就這點錢什麼時候才能買房買車啊。於是立馬就離了職。不過尹康並沒有閒著,通過自己觀察,他敏銳的發現,對比當前線下大部分的小賣部,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零售的天貓小店,才是以後的主流。
  • 中國有多少家庭能給孩子100萬現金買房買車,能有10%嗎?
    100萬現金對於很多有錢人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大錢,比如有些大老闆一天就可以賺1個億了,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想要存下100萬的現金,然後給孩子買房買車,難度其實是非常大的。 至於目前我國有多少家庭能一下子給孩子拿出100萬現金買房買車,我認為很少,我們只需要通過分析幾項數據就知道。
  • 「霸蠻」張天一:北大碩士賣米粉,30平的小店,4年賺5億
    2006年,北大陳生在廣州賣起了豬肉,社會非議不斷;2014年,北大又有一位碩士在北京CBD賣起了米粉。甚至於央視《青年中國說》有嘉賓當面怒斥,「北大畢業卻去賣米粉是對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如今,陸步軒身家過億,與陳生一起年銷至少20億元,而那些當年笑話他們的人又在哪裡呢?
  • 宿遷小夥只賣一種炒飯 每天300份一年淨賺200萬
    這位宿遷小夥子,2014年在泰州獨創了張記海鮮炒飯。三年不到的時間,張記海鮮炒飯火遍泰州,轟動全國,不僅每年僅靠門市就淨賺近200萬,還在全國多個地方有了加盟店鋪13家。一年淨賺200萬每天5點鐘,風雨無阻,明珠小區南大門,張記海鮮炒飯準時出攤。早已等待的人小小地騷動起來,依次拿起撲克牌做的叫號牌,開始等待炒飯。
  • 海南做了20年的豬腳飯,每天都有人排隊,食客:下次還來
    #海南小吃打卡#海口這家豬腳飯是開20年的老字號,每天排隊200人,每個食客都說好吃到爆,要說豬腳飯確實是海南當地人做的好吃,他們好幾輩都是再經營這家傳統老店,有些時間更長,今天小濤就帶各位去打卡一家20年的老字號豬腳飯小店。
  • 賣鍋貼和酸辣湯的小店,年入200萬的七個秘密
    我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每周去爬香山,一起爬山的朋友領我去吃過一家鍋貼,她告訴我,這個老闆通過賣鍋貼起家,現在又開了一家門面很大的餐館。原來賣鍋貼也這麼有前途,最近碰巧又看到一個賣鍋貼年入200萬的案例,有不少值得創業者學習的地方。
  • 學點滷味技術,做點生意,開個小店年賺20萬不是事,配方大揭秘
    滷水,乃鎮店之寶,關係到一家滷味的生死存亡,滷味出品好與壞,滷汁調製至為關鍵,本章學習「白滷和精滷」,做出美味滷水,開店年賺20萬不是夢。首先我要先介紹一個材料「紅穀米」,紅穀米是一種呈紅色、或暗紅色的粒狀、或粉狀或糊狀的天然著色劑。
  • 這家老店20年只賣這一樣,一天能賺上千塊,店裡天天排長龍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美食是街邊開的一家小店,雖然不起眼,但是生意火爆是重點,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家最「任性」的小店,20年僅賣1種菜,每天賺2000,食客:百吃不厭!這家小吃店聽說已經開幾十年了,但是我卻最近才發現,後悔知道的晚了。
  • 啟動資金只有500元 延安24歲農家小夥靠賣雞爪買房買車
    十五六歲外出闖蕩,餐飲店當過服務員、工地開過鏟車……20歲,他用500元啟動資金開始在延安街頭擺攤賣雞爪,即便一天只有100元營收也沒放棄。如今,年僅24歲的張龍龍靠自己努力在延安城裡買房買車,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後生」。作為一名95後,他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初見張龍龍,第一印象是個陽光大男孩。和人聊天時喜歡說說笑笑,性格溫和,生人面前還有些靦腆。前一天晚上下著小雨,他凌晨兩點才送完外賣回家休息。「累不累?現在生意這麼好,為啥還要自己去送外賣?」
  • 市場上賣豬肉的檔口,一年能賺多少錢?看看賣豬肉的大姐怎麼說!
    你知道嗎,一些你看不起眼的工作,往往能使他們發家致富,買車買房。有些人就是靠在市場賣菜賣肉發家的,這個行業非常的辛苦,他們起早貪黑,幹著又髒又累的活,全年無休,但是非常賺錢,小編發現一位賣豬肉的大姐,沒幹幾年就買車買房了,那麼賣豬肉真的那麼賺錢嗎?
  • 鞏義這家不起眼的小店,20年如一日只賣燴麵,顧客每天擠著來
    鞏義這家不起眼的小店,20年如一日只賣燴麵,顧客每天擠著來!說到燴麵,小編我作為一個河南人,當然是非常喜歡吃的,而且,燴麵作為我們河南的一個標誌性的特色美食,也是深受大家的喜歡。那麼,今天,小編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家鄉的一個飯店,看起來真的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但是20年如一日的只賣燴麵,顧客每天都是擠著來吃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6年前在蘇州有20萬閒錢全款買了輛車,沒有買房,如今後悔不已
    行程中聊天得知,這位乘客是早些年來蘇州打工,當時蘇州的房價在7000元/平左右,他認為價格高,沒有在蘇州買房。而選擇在老家買的房,他老家當時的房價才2500/平左右。2014年的時候他手頭有些閒錢,為了面子,20萬左右全款買了輛車。當時他周邊的朋友都在蘇州買房,他還是一直認為蘇州房價高,會有降價的時候,而且他自己老家有房,也就沒有考慮買房子的事情。
  • 這家隆江豬腳飯,每天新鮮現滷,從街頭香到巷尾!
    ,1年內火遍大街小巷僅靠一隻豬腳,徵服鷺島萬千食客!豬元掌特選上等優質鮮肉嚴格篩選精品豬前腳,肥瘦相間每天新鮮現滷不隔夜,香飄十裡匠心傾注的秘制滷汁,入味下飯正宗地道的潮汕好滋味「活該」它頓頓賣空,火到全國!
  • 50平米的小店18萬一年的租金,他用一碗酸辣湯一年賺200萬
    一家年租18萬的小店,一天的租金就高達500元,這樣的小店你敢接手麼?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創業案例就是這家僅僅50平米年賺200萬的小店店主的生意經。經營奇蹟:幾張餐檯竟年賺200萬!這家店只有幾張簡單的餐檯,門面很小,雖然承擔著18萬的年租,但是每年可以賺200多萬,這簡直就是個奇蹟,記者來到這裡,剛吃了兩盤鍋貼,旁邊的人已經走了換了倆三批了,不時還有人將小店的的熟醉蟹和烤豬蹄帶走。
  • 麻辣燙免費模式,加盟送10萬元車,再送10萬裝修,還保底年賺20萬
    麻辣燙免費模式這個店只有60平米左右,是做養生麻辣燙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老闆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每年能賺個50萬左右就滿足了,可是一間只有60平方的小店,一年想賺50萬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如果你有1000家店,保底每家店賺1萬元,那一年也就是1000萬呀,怎麼能做到呢?
  • 大學生創業賣千層餅,連鎖加盟店開遍大學城,年收入達250萬
    每天下午4點,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門口,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放麵團、煎雞蛋、配作料……三分鐘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給了前面的顧客。和傳統烙餅不太一樣,這個餅千層百疊,面絲千連,外層是淡淡的金黃色,內層柔軟白嫩。
  • 有個北大學生畢業賣米粉,僅靠30平米小店,4年賺到5個億!
    有個北大學生畢業賣米粉,僅靠30平米小店,4年賺到5個億!現在這個社會,以一個的職業去固某一個人,是很不恰當的。就比如說,2006年北大畢業生陳生賣豬肉,引來社會輿論的非議。而在2014年又有一位北大畢業的碩士生,在北京賣起了米粉。同年董明珠在央視當面斥責這種行為,是對中國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而當年被斥責的主人公,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他的名字叫做張天一,伏牛堂的創始人。有個北大學生畢業賣米粉,僅靠30平米小店,4年賺到5個億!
  • 株洲居然有隻走出國門的原味雞,據說已火了20年!就在...
    株洲居然有隻走出國門的原味雞,據說已火了20年!就在...有客人連續7天專程來打包這隻雞,也有客人每次到店吃完還要另外打包,還有很多客人吃這隻雞,吃了整整20年。平均1個月,1個店就會賣出2000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