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三伏天,古人如何消暑?這些方法比空調還涼快

2020-12-19 瀟湘晨報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4字口訣表示入伏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每到這個時候,現代人有多樣的避暑祛熱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電風扇和空調。可是在千百年前,沒有現代化製冷設備的古人是如何對付高溫、高溼的三伏天呢?從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詩詞來看,古人也自有其消暑納涼的妙招。

貯冰備暑

《詩經·豳風·七月》有云:「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嚴冬時節,古人把冰塊採集貯藏在冰窖之中,以備來年夏日之用。

建安詩人曹植《大暑賦》記錄得更為詳細:「積素冰於幽館,氣飛結而為霜。奏白雲於琴瑟,朔風感而增涼。」可見,古人早已知道貯冰消暑的妙處了。

親水避暑

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詩的前半部分大意為: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邊慢慢升起。披散著頭髮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所描寫的正是在水邊納涼的情景。

古人在水邊納涼還往往與賞荷結合起來,而「大暑賞荷」更是古人過三伏天的習慣,正如宋代詩人蘇東坡《夜泛西湖》中所描述:「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到了明代,大暑賞荷之風則以蘇州為盛,蓋過了杭州。蘇州人把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當成荷花生日,這一天坐船賞荷最為壯觀。據《清嘉錄》「荷花蕩」條記載,荷花生日那天,「畫船簫鼓,竟於葑門外荷花蕩,觀荷納涼。」

古人親水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浸伏」也是一種納涼風俗:三伏天要到江河裡洗冷水浴,祛除暑氣熱毒,以少生瘡癤和熱病。東晉煉丹家葛洪的「浸伏」最出名,《四時幽賞錄》「入水避暑」條就記載了他的故事:「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熱,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氣故耳。」

沉李浮瓜

沉李浮瓜是流傳至今的消暑妙計,也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古文中「沈」通「沉」,因此,古詩文中一般謂之沈李浮瓜。

建安詩人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謂天熱把瓜果用冷水浸後食用。炎炎夏日,用籃子裝上水果送到井中,待水果吸收了井水和井中冰冷空氣的浸潤之後,會更加香脆甜美,一口咬下去,嘴裡涼氣四溢,暑氣頓消。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七回:「西門慶令他安排酒來,不一時,冰盆內沉李浮瓜,涼亭上偎紅倚翠。」 南宋詞人李重元《憶王孫·夏詞》:「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可見,沉李浮瓜在古代是極為平常的消暑妙計。

「涼友」常伴

古時,扇子被稱為「搖風」,多用竹篾編成。文人墨客常在扇上作詩繪畫,增添雅致,又被稱為「涼友」。到漢代,「人工風扇」開始在富貴人家流行。

《西京雜記》載:「丁緩,(西漢)長安巧工……又作七輪扇,七輪大皆徑尺,遞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可見其納涼效果非常好。東漢班固《竹扇》:「供時有度量,異好有團方。來風堪避暑,靜夜致清涼。」可見,扇子是從古至今人們驅暑避涼的最普遍做法。

在古代,還有其他很多消暑辦法,比如枕瓷枕、睡涼蓆等等,這些方法基本遵循自然變化,納涼方式也很環保。

【來源:中國國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現代人夏天可以待在空調房裡,但古人在炎熱的夏天做什麼?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06,閱讀約2分鐘在擁有高科技的現代,我們可以在炎熱的夏天躲在空調房裡,但在沒有現代高科技的古代,他們在炎熱的夏天是如何生活的?古代人過夏天的畫面是在樹蔭下,或在水邊,享受著小河吹來的微風。
  • 三伏天來了,八零後的消暑神器有哪些?這幾樣你肯定見過
    大暑至,真正的三伏天來了,從此進入了一年當中最熱最曬的時間段。在今天,炎炎夏日,人們開最低的空調,吃最涼爽的冰鎮西瓜,還有各種防曬消暑設備,三伏天又奈我何?關於夏日消暑,談古人太久遠,談今人又太熟悉,今天就來談談我們這一代八零後小時候是如何避暑的。大暑來了,真正的三伏天到了,然後進入了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在八零年代,電器設備是個稀罕物,那時候,家家戶戶的消暑神器便是蒲葵扇、蘆葦席、泡水西瓜和自製涼粉。
  • 三伏天裡,看沒有空調的古人如何熬過酷暑?
    三伏天,全國開啟燒烤模式,出門走三步都能熱出一身臭汗。但是,我們有空調、冰箱、大電扇,想想也沒那麼熱。在沒有這些高級設備的古代,古人們如何開展多種形式的避暑模式呢。那我們就抄起宋朝,以宋朝為藍本,揭開古人防暑降溫的神秘面紗。
  • 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是如何度過炎熱呢?看雍正的蓆子就能明白
    人們不禁開始懷念夏天,儘管炎熱酷暑,但空調和冷飲卻能解暑。想起這裡小編不禁發問,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情況下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呢?儘管遠古時代沒有空調,但它們卻有自己的方法,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周王朝,貴族們會挖出巨大的洞穴,每個炎熱的夏天都會到洞穴裡來消暑。
  • 八月三伏天,4種消暑美食受人歡迎,冰涼粉上榜,吃起來冰爽滑嫩
    導語:八月三伏天,4種消暑美食受人歡迎,冰涼粉上榜,吃起來冰爽滑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人們為了避免中暑,一般都選擇躲在空調房裡消暑,但是對於一些必須外出幹活的人來說,除了帶一些必要的防曬工具和中暑藥品之外,其實還應該多吃點消暑美食
  • 夏天該如何消暑呢?腸胃不好多吃這些食物
    已經進入三伏天了,現在是最熱的時候,很多人下班回到家後,會馬上吃冷飲或冰西瓜,雖然吃冷飲當時很舒服,但是長時間下來身體會吃不消。既然冷飲不能吃,那麼,夏天該如何消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夏季消暑哪些事?
  • 三伏天,告別「空調病」有方法,用它做2種飲品,個個消暑祛溼!
    推薦語:好文章,分享給大家,夏日天氣炎熱喜涼,所以特別容易積溼,那麼日常飲食巧搭配就有效解決下文轉載自作者:老李愛釣魚關注小編,精彩不斷!三伏天,告別「空調病」有方法,用它做2種飲品,個個消暑祛溼!這樣做看起來有點類似於做汗蒸,不過小編想說,即便是這種方法真有效果,現在外面氣溫30多度,朋友們最好還是不要去做這種事情,萬一中暑了就得不償失了!其實夏天祛除身體內的溼氣有很多方法,沒有必要效仿上面這個方法,畢竟上面這個方法還是有一定危險的!我們也可以採用食補的方法來達到不錯的效果!
  • 古人消暑會用到冰嗎?這些冰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現代很多人都想著穿越到古代,可是大家也不想想,古代有現在這麼方便的生活嗎,有暖氣嗎,有空調嗎,有電嗎等等,其實這些東西還真沒有,但是古人的智慧還是很豐富的,就比如說咱們大家在電視劇上經常看見古人在炎熱的夏天還能喝到冰鎮酸梅湯,吃到冰鎮西瓜等,這時候,大家可能不禁會想,古人這些冰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他們消暑的時候會用到冰嗎?
  • 古人的消暑良方(河洛拾珠)
    正值酷夏,草木茂盛,蟬噪蛙鳴,烈日炎炎,揮汗如雨……人人都想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那麼,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登樓」消夏、搭涼棚避暑、吃冷飲、虛靜解暑等,不一而足,頗有情趣。正值酷夏,草木茂盛,蟬噪蛙鳴,烈日炎炎,揮汗如雨……人人都想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那麼,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登樓」消夏、搭涼棚避暑、吃冷飲、虛靜解暑等,不一而足,頗有情趣。  晚年留守東都洛陽的裴度就曾「登樓」消夏,且看他的《夏日對雨》:「登樓逃盛夏,萬象正埃塵。對面雷嗔樹,當街雨趁人。簷疏蛛網重,地溼燕泥新。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 國美空調消暑大作戰 高溫補貼券力戰三伏天
    大暑的悶熱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感覺稍微動一下全身就要出汗的那種,身上還黏黏的確實很難受,特別是遇到快下雨的時候,天氣就異常地悶熱。這個節氣,如果家裡沒有一臺像樣空調,簡直無法忍受。7月22日-7月31日,國美空調消暑大作戰正式開啟,高溫補貼券最高500元,為大家在炎熱的三伏天送來清涼。
  • 在沒有電冰箱的時代,古人夏天是怎么喝冷飲消暑呢?
    蜜水雖然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卻是比較昂貴,也是有錢人的享受。當時,在古代養殖技術的不夠發達,養殖蜜蜂的技術也沒有,只能依靠原始的採蜜方法獲得蜂蜜。這也是蜂蜜價格的增高。對於古人來說,井水是低廉的飲料,蜜水就是高檔消費者享受的飲料。在漢代,達官貴人也流行了在井水中加蜂蜜。當時漢末的梟雄袁術,就喜歡喝蜜水這一種飲料。
  • 古人如何熬過酷暑?細數古裝劇中的六大消暑方式
    現代生活有風扇有空調在室內尚且能夠保證舒適的溫度,那麼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熬過酷暑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在古裝劇中那些吸引眼球的消暑方法消暑方式1:自製冰塊《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當中,有一個眾人聚在一起吃冰鎮西瓜的場景。
  • 古人沒空調,那他們是如何夏季避暑?淺談古代的避暑妙招
    在炎熱的夏季裡,許多人都是窩在家中享受著空調,因為走出外面只要走上一小圈,你必定會汗流浹背。到時候渾身的臭氣立馬讓你魅力下降,這對於各位帥哥美女來說,是不可饒恕的!然而倘若大家回到古代,沒有了空調,你又該如何避暑?
  • 古人的消暑冰術:沒有空調怎麼過「熱死人」的夏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古人可沒有現在的冰箱,空調可以用,似乎除了扇子,古人已經沒有了其他的辦法度過酷熱難耐的夏天了。其實不然,早在商周時期,冰就被古人用來消暑納涼了,他們不僅用冰製作飲品,冰鎮水果,而且還用冰製作「空調房」,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啊。
  • 既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們都怎麼禦寒消暑?
    不止冰鑑,古人們常抱在身上的"竹夫人"也是一消暑良器。所謂"竹夫人",指的是用竹篾編成的竹簍子,中間鏤空,竹編如枕,體型圓長且鏤空,抱起來十分涼快。這其中,竹夫人是古人的消暑利器,而湯婆子則是他們的取暖法寶了。
  • 明日入伏,冷飲要少吃,常吃5種「消暑」食物,飲食助力夏季防暑
    夏季的三伏天分為入伏、中伏、末伏三個階段,為期分別為10天、20天、10天。也就是說,接下來的40天,我們要與高溫天氣「鬥智鬥勇」。關於夏季解暑降溫,應該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空調、冷飲等能夠瞬間降溫的方式吧。其實,夏季防暑應該從飲食方面助力,冷飲、空調會讓體內寒涼之氣聚集,反倒對身體無益。三伏天將至,我們應該常吃5種「消暑」食物,這些食物既能幫助我們消暑,而且有著足夠的營養。
  • 古人怎麼過夏天?
    我心中的夏天構成是,暑假、冰棒、冰西瓜,吹著空調......夏天這麼熱,最重要的就是冰。在古代,古人有沒有可能享受到冰棒冰水冰西瓜空調,舒舒服服地度過酷暑?有可能!冰西瓜、冰水想要在夏天吃冰西瓜,那就需要冰。古人從哪裡搞冰呢?
  • 三伏天坐月子拒開空調捂出傷 科學坐月子你不可不知的方法(圖)
    原標題:女子三伏天坐月子拒開空調 「捂」出永久性腦損傷這樣的天氣裡,如果要按照一些坐月子的「傳統習俗」讓新媽媽不開空調不洗澡,誰能受得了呢?醫學專家表示,科學坐月子是允許吹空調、洗澡的,但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 中央空調風量小不涼快怎麼辦 解決中央空調風量小不涼快方法
    中央空調風量小不涼快怎麼辦 解決中央空調風量小不涼快方法!夏季來臨了,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如果此時的空調出現了出風越來越小問題,那將是非常讓人憂傷的一件事情,那麼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 三伏天如何消暑?7種水果不要錯過,營養健康養生,助你平安度夏
    在三伏天,天氣是非常炎熱的,這個人們都會感覺到悶熱難受,食慾也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很多人會喜歡吃一些消暑的食物,比如西瓜,吃了之後就能夠感覺身體清涼,感覺舒服,人也不會那麼難受了。在夏季,想要消暑,除了呆在陰涼涼爽的地方,那麼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吃一些水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