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剩女》:傳統婚姻觀念下,不結婚、不生育的女性出路在哪?

2020-12-05 長夜醬

最近,辦公室裡興起一個話題。

2021年春節將至,同事A感慨,今年過年又不好過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她的煩惱——家人催婚。

A和辦公室裡大部分人一樣,是一個從普通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

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因病前年去世了,還有一個弟弟在讀書。

我們這一輩大部分都是這樣,家中最小的多數是個男孩。

過了這一年,A就28歲了,爺爺奶奶一直替她著急,常常催她找個差不多的人就結婚,也會有親戚幫著一起勸,或者是張羅著幫忙介紹一個。

當然,A多數時候是抗拒的,甚至會有些煩,因為她說自己是個不婚主義者。但是能不能堅持下去,不太好說。

於是乎辦公室裡就又討論起「要不要婚姻」這個話題。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不結婚的隊伍似乎越來越壯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在最近幾年,結婚率持續走低,新生嬰兒數量也在震蕩中走低!

尤其是前段時間新的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篇章中,增設離婚冷靜期等,這一舉措讓本身對於婚姻並不十分樂觀的人更加謹慎。

有網友調侃道,感覺並不會降低離婚率,倒是有很大概率降低結婚率。

這一系列的數據與舉措,似乎也讓同事A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

當然,我們知道,除了A之外,有著單身想法、面臨家庭催婚壓力的群體大有人在。

有一部PBS(美國公共電視臺)拍攝製作的紀錄片——《大齡剩女》。展現了我國婚姻文化傳統下,不結婚、不生育的女性所面臨的壓力。

有些話讓我感到十分震撼,在長輩眼中,「不結婚,再幸福它也不叫幸福」、「不結婚就該判刑」。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3位女性面對婚姻的不同態度與選擇,有到了年齡順利結婚的,有聽從父母決定與誰交往的,也有在婚姻中與父母對抗的。

其中有一位山東姐姐讓我印象深刻。

同大部分人一樣,山東姐姐來自於普通的農村家庭,獨自一人在北京做律師,家中五個姊妹,父母已經年邁。而她正面臨著家人催婚

或許在父母長輩的眼中,到了年齡就應該結婚,何況已經34歲的姑娘,註定在目前的婚戀市場中,越往後越不利。

但小姐姐本人對婚姻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她把婚姻比喻成「裹小腳」,鞋子就那麼大,似乎無論腳多大都得擠進鞋裡。

「對於希望有家庭的人來說穿上去很容易、很舒服,但是對我這樣腳大的,喜歡到處亂跑的,穿不進去,穿進去夾腳、疼,不想穿進去……」

正是這一點,成為了父母、姐姐與自己之間的矛盾。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她每次回家都會感受到言語上的壓力,甚至是傷害

「你太自私了」

「從你畢業起,我就對你一直很自豪,除了這件事」

「你每次走了之後,別人都怎麼看我們、怎麼說我們」

「你忘了我,我也忘了你,讓我死了心」

「不結婚就該判刑」

「不結婚,再幸福它也不叫幸福」

……

家人給的壓力已經讓小姐姐心底產生了恐懼,堅守在最後一條防線的她,除了眼淚似乎已經沒有任何「武器」。

「好端端的人生過成這樣子,就是因為不結婚的問題,過著一種戰鬥的生活……」

「就像覺得身處大海邊,四面八方的水忽然湧來,感覺自己隨時會掉下去、會淹死」,

「就好像逃生一樣,感覺很不安」,

「想從『剩女』、『單身狗』中脫離出來,但敵人太多了,要一邊戰鬥一邊撤退,想趕緊逃到陸地上,逃到安全的地方……」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除了婚姻,家人的關心與愛,她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也偏偏就是婚姻,讓她們家的矛盾似乎不可調和

在父母、姐姐眼中,不結婚終究不能算幸福,但對於她自己而言,她也有自己幸福生活的計劃。

只不過是當兩種幸福不能重合的時候,任何一方的堅持都會給彼此造成傷害。

也許真的是為了尋找心中那一塊安全的陸地,小姐姐選擇了暫時性的逃避,去法國留學,攻讀碩士學位,但畢業後又會是怎樣,我們還不知道。

臨行前父母、姐姐不放心的囑咐讓她內心有些許不忍,

或許面對年邁的父親,聽到父親口中曾經的辛苦與不易,

或許是姐姐這一刻溫柔的關心,也讓她曾經有過動搖。

但她心底是清楚的,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結婚不結婚的話題在辦公室似乎一直沒有停過,

我們也都知道,婚姻不是幸福的代名詞。

結婚並不是說一定能幸福,不結婚的生活似乎身邊也並沒有過多的參考。

從校服到婚紗、DV機中閃過的美好畫面、精心策劃的求婚儀式,已經衝擊不了看得太多、想得透徹的女生的心。

出軌、家暴、婆媳關係不和等新聞也已讓準備單身的人不再有新鮮感。

面對婚姻謹慎也無可厚非,陳數、李若彤等人也發出了自己的吶喊聲,女人並不是生下來就得去結婚、去生育,不要因為年紀和別人的目光,為自己的人生做草率的決定。

清華大學的顏寧教授也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十而已》中的顧佳生活積極、奮進,換來的是男人的出軌。

但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像顧佳一樣挺直腰板,忍氣吞聲、步步妥協可能也並不在少數。

畢竟生活對離婚的女士並不友好。

在傳統婚戀文化與現代自由文化衝擊時,選擇結婚與否沒有對與錯之分。

按照紀錄片中的話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找到你的位置,然後守在你的位置上」

或者說是「遵循自己的內心」

但如果你選擇不結婚,就可能要準備好面對真心的關心、假意的看戲、流不盡的眼淚、說不完的謾罵……

我們都不知道山東小姐姐能不能堅守到最後,也不知道同事A會不會突然就轉了念頭,畢竟這都不是你我的課題

就像顏寧所說,「關鍵是自己想明白」。遵循自己的內心吧,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不用管別人怎麼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大齡剩女#

相關焦點

  • 大齡剩男剩女擇偶觀:「傳統觀念」VS「現代觀念」
    換句話說,現代男性會很認同女性的社會屬性的價值,且不認同乃至排斥傳統"貞操觀"。這一類群體身上往往有如下特徵:出生在一線城市,或者長期生活在一線城市、或者重點大學畢業、或者留學經歷。現代女性佔比比現代男性佔比更小。03婚姻其實就是互相妥協的結果,絕大部分選擇結婚對象,其實都是和自己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從而達到平衡。
  • 40多歲的夫妻在拼二胎,30多歲大齡剩女卻被人嫌不能生?真諷刺
    就拿大齡剩女這件事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女性就恰恰遭受了太多的偏見。很多人總覺得,大齡剩女的存在,怪不了別人,只能說是她們咎由自取。要麼是因為自己無法平衡事業和愛情,在應該為終身大事操心的年紀,一味地關注於其它,錯失了自己戀愛和結婚的黃金年齡。要麼是自己眼光過高,無法認清客觀現實,導致緣分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過。
  • 39歲金莎「恨嫁」,大齡剩女想結婚咋就這麼難?
    為什麼身邊的大齡剩女越來越多? 大齡剩女選個對象怎麼就這麼難? 剩女該怎樣選擇另一半? …… 不難發現,現今社會女性的能力越來越強,能夠撐起半邊天。
  • 大齡剩女被剩下的真正原因,說一些你不知道的實情
    小熊導語:曾幾何時,「大齡剩女」這四個字還是新鮮的名詞,還是令眾多大齡單身女青年和家長們頭疼的社會熱點問題,而如今,人們就已經越來越接受這樣一類人群的存在,提起「大齡剩女」這個標籤,人們也不太再去對其議論紛紛了。
  • 為什麼「大齡剩女」越來越多?原來是「鴕鳥心態」在搞鬼
    說起現在的「大齡剩女」現象,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那些女性挑,導致高不成低不就。我覺得不是這樣的,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鴕鳥心態」在搞鬼,擁有這種心態的女性害怕婚姻。我國傳統的觀念認為,男人需要有一套房子,方能成家。而對於目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高昂的房價讓他們鞭長莫及。這種社會性壓力同樣存在於女性當中,對男人的不自信讓女性不敢踏入婚姻的大門。太多的女性想嫁太少的富二代,成為當今社會一個突出的矛盾。
  • 都說農村光棍多,媳婦難娶,為啥還有很多大齡剩女,嫁不出去嗎?
    不少農村男人雖然已經過了適婚年齡,這還是沒有找到結婚的對象,眼看著就要打光棍了。雖然說現在農村的光棍很多,但是大齡剩女也比比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老農告訴你原因。1、眼光太高,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有不少農村的女性都是事業型的,這部分人的眼光通常都比較高,一時之間難以找到合適的對象。
  • 大齡剩女已經過了豆蔻年華,她們最後是通過什麼方式結婚的
    而那些清高沒脫單的大齡剩女,最後都一般嫁給了以下幾種男人:一、找前任複合結婚女人對於結婚都是比較慎重的,大都是在和男人相處很長時間以後,感覺對方是真心實意地愛自己,才會去考慮是否要結婚。如果對於戀愛對象不滿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再去尋找真正的伴侶,而且自己的眼光也會變得越來越高,也因為如此,就長久地保持單身。而對於那些清高的大齡剩女,最後就可能接受家人安排相親的結果,自己的婚姻完全成為了父母包辦。
  • 大齡剩女逐年遞增,為什麼越來越多女性遲遲不願步入婚姻的殿堂?
    縱觀現在的中國社會,晚婚甚至不婚的女性越來越多,女性越來越不願意早早踏入婚姻。每年春節都是「大齡剩女」們的苦節日,三姑六婆各種催婚,防不勝防。很多女性迫於世俗壓力,無奈只能接受相親。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性都不願意過早結婚了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 大齡女青年相親被騙25萬,女子:大齡剩女有錯嗎?我就是想結婚
    河南大齡剩女蘇小姐,在網上相親群認識一名企業老總,以為找到了結婚對象。在認識十天的時間裡,被對方花言巧語騙光25萬。 女性對情感的需求是比較多的,年輕的時候忙於事業,年紀大了突然想起來談婚論嫁。
  • 北京土著大齡剩女的選擇,嫁不嫁外阜男,一個兩難的選擇
    「剩女」一詞最早來源於2006年《時尚Cosmo》雜誌的一期封面 。一年後,這一詞條就被收入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的漢語新詞之列 ,並定義為:高學歷、高收入 、27歲以上仍然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的女性 。
  • 39歲的金莎為什麼一直不結婚?她父親這番話,刺痛了大齡剩女
    畢竟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在選擇結婚之前應該慎之又慎,既明確自己的需求,又要考察對方的人品。如此,才不會因為選錯人,走錯了路,而讓自己遺憾終生。著名的社會關係學家李銀河女士曾說:「剩男剩女想要過的幸福,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想要儘快結婚的人,可以不選擇愛情,和精神伴侶走在一起。第二,如果你一定要擁有愛情,就要做好一直獨身的準備。」
  • 社會心理學:越是有「鴕鳥心態」的女性,越容易成為「大齡剩女」
    「大齡剩女」想著逃避,大概有以下3個原因。(1)受「喪文化」的影響,大齡剩女缺乏足夠的自信。「葛優躺」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標籤,是當代社會年輕人「高壓態」的一種逆反表現,面對高昂的房價,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年輕人採取了一種自嘲的方式來逃避現實。
  • 39歲金莎:「我不能隨意地嫁」,大齡剩女的難處有誰理解?
    對於像金莎一樣的大齡單身女性來說,這似乎是很難達到的目標,人們習慣於將她們打上了「大齡剩女」的標籤。 事實上,就連作為女明星的金莎,也逃不過被「單身羞辱」帶來的傷害。 當她一次次相親失落過後,順理成章地被貼上了「恨嫁女」、「結婚狂」這樣的標籤。
  • 大齡剩女嫌棄相親男醜,男方:「你存款5萬還有勇氣說我?」
    越來越多的女性有著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在婚姻方面也表現出不將就的心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下很多年過三十的女性事業有成但是依舊還在相親,我們把這種女性也稱為「大齡剩女」,為什麼她們總是相親無果呢?
  • 為何大齡剩女脫單難?超過27歲已經進入剩女行列了~-~
    在資料查詢中,了解到「剩女」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廣義上是指27歲以上的單身女性。超過27歲的你已經是剩女了,你意識到了嗎?2、頹由於長期宅男的生活影響下,很多大齡剩男變得不再努力工作,從而就缺乏吸引女性的必要條件。男生吸引女生的最好條件是什麼?
  • 離婚後我和大齡剩女相親,我請她吃碗牛肉麵,回家後她說要嫁給我
    導讀: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女孩到了三十好幾歲了卻依舊單身,這些女孩被人稱為大齡剩女。有人說她們之所以成為剩女,無非是擇偶要求太高,挑來挑去,最後把自己熬成了剩女。在一些剩女看來,婚姻不是兒戲,不能因為年齡大了而倉促結婚。
  • 為什麼最後自己成了大齡剩女?下面這些特徵或許才是真正緣由
    隨著當下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代女性的婚姻價值觀大不同於以前。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能力的發展的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對婚姻,對生活的要求也越發變急切。與此同時需要面對嚴重的問題就是當下女性對於結婚訴求欲望的降低。
  • 一個大齡剩女的懺悔:不聽父母的話早點嫁人,我真的錯了
    文 江左梅娘網上有這樣一個笑話:大齡剩女的母親對女人發著牢騷:閨女啊,哪有那麼多的白馬啊?還是找個驢湊活著吧,等哪天驢都被搶完了,只剩下騾子就更難辦了!這位母親話糙理不糙,道出了很多大齡女人把自己剩下來的原因。
  • 38歲還不結婚?國民初戀「秋雅」:對婚姻負責的女人,從不將就
    13年前,2007年,教育部第一次將「剩女」這個詞錄入詞典。從此,超過社會普遍適婚年齡(一般是25歲或27歲)仍未結婚的女性會被冠以「剩女」這個帶有強烈男性沙文主義意味的頭銜。即使時間已經流轉了整整十三年,在2020年,「剩女」們的壓力從來有增無減。
  • 相親了三個大齡剩女後,才明白她們的「要求低」,其實一點也不低
    在如今的社會中有這麼一批人,她們的年紀步入三十歲的行列,但是卻依舊是一個人在生活,雖然嘴上說著想結婚,想讓趕緊成家,但是卻一直都沒有遇到她們嘴裡所謂的「合適」,她們便是大齡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