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11日泰州訊 根思鄉地處泰興市區北郊,總面積58.9平方公裡,下轄10個行政村35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5.1萬人。今年以來,泰興市根思鄉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致富這個主題,切實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廣開財路,挖掘潛力,形成了多點發力,多極增長的農民增收新格局。2020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126萬元,同比增長8%以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趨勢下,該鄉著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穩定提升糧食產能,不斷提高農業物資裝備水平,打造綠色品牌農業,壯大農產品加工業,為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奠定了堅實基礎。
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糧食安全生產是頭等大事。歷年來,作為糧食生產大鄉,提高糧食生產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是根思鄉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在鄉黨委、鄉政府的組織指導下,糧食全面豐產豐收。該鄉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3000畝,以鞠顧、南湖、根思等3個村為核心,實施一萬畝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輻射雙港、老葉兩村,形成了較好的帶動效應。為確保糧食質量安全,該鄉建設省級水稻病蟲綠色防控示範區1000畝,輻射20000畝,統一發放高效低毒低殘留且劑型農藥進行化學防治。與此同時,該鄉加大農產品農藥殘留抽樣檢查力度,僅2020年,累計抽樣4800餘個,合格率100%。動員3個種植大戶,並組織44個低收入農戶,開展水稻試點投保。鄉村兩級協同配合,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迅速處置突發情況,確保全鄉糧食安全。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根思鄉作為全市農業大鄉,在豬肉供不應求、價格一路上揚的情況下,勇挑社會責任,在保障供應上狠下功夫。該鄉以村為單位落實各村全年存、出欄目標任務。壓實鄉、村、站「三位一體」包保責任,對生豬養殖數量適時監測、動態更新。該鄉還積極推動生豬養殖場戶加快增養補欄,增強生豬供應保障。對規模豬場實行「一對一」技術指導,適時提供飼料、豬源、價格、供應等信息,幫助養殖戶恢復生產。該鄉支持養殖戶通過租賃、自籌資金等方式,利用原養殖場進行改、擴建,建成設計規模達千頭以上豬場2個,引導3戶生豬規模養殖戶創建泰州市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全鄉現有生豬養殖戶71戶,生豬存欄5544頭,佔全年存欄總任務110.88%,2020年累計出欄生豬13485頭,佔出欄總任務134.85%。
促進提質增效,調優品種結構。根思鄉黨委、政府針對家庭農場發展面臨的新形勢,以「促進提質增效,調優品種結構;強化品牌創建,調優經營結構」作為轉型發展著力點,引導糧食種植農場栽培優質稻米。目前,有90%的農場主調整原有品種栽植了南梗5055、南梗9108、寧梗8號。此外,該鄉通過政策扶持,一批批家庭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地培植髮育起來,家庭農場74家,在工商部門註冊48家,經部門認證26家。農場流轉面積共計24135.86畝,其中從事糧食種植55家,面積21871.9畝,從事園藝栽培2家,106.57畝,從事養殖業15家,面積1956.39畝,從事種養結合2家,201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根思鄉取得了實效,湧現出了多個種植業結構示範片,稻鴨共養、稻蟹共養、有機稻示範片、露天連片西瓜、甜玉米、醬菜胡蘿蔔等,為推動該鄉種植業結構調整帶來示範作用,大大增加了農民經營性收入。
進一步拓寬農民就業創業新路,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今年疫情緩解後,根思鄉堅持就業為本,迅速啟動有序推進各次產業全面復工復產,支持鼓勵返鄉人員回鄉,在家門口就業。
在促進農民就業方面,根思鄉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農村低保家庭、「零轉移」勞動力家庭、大齡返鄉農民和失地農民等,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用人單位吸納就業,可按規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津貼。家政、養老、護理等家庭服務業吸納上述農村勞力就業,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穩定就業崗位獎勵。同時,在村莊環境整治、河長制、林長制等工作落實中,創新設置公益性崗位,有效增加就業機會。據了解,根思鄉為促進農民就業,落實穩崗用工政策,對72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12.8萬元。
在支持農民創業創新方面,該鄉引導有技能、有資金和有管理經驗的農民返鄉創辦、領辦、參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對失地農民、返鄉農民、符合條件的家庭服務機構創辦、申辦創業擔保貸款,並按規定給予貼息。今年全鄉落實富民創業貸款及貼息政策,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9人,共計418.3萬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創業貸款217.5萬元。
為增加農民就業創業技能,該鄉注重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幾年來,根思鄉積極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制度,提高農民就業創業本領。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鄉培育行動和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切實推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018年度,該鄉開展創業培訓558人,支持成功自主創業139人,新增個體工商戶448家;開展就業技能培訓832人,農技部門實用技術培訓190人,促進農業豐產豐收。2019年度,該鄉進行了三輪實用技術培訓,培訓34900餘人次,集中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190人,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送培190人;編寫根思鄉農業信息35期,印發17000多份,落實漁業科技入戶40戶,輻射戶達834餘戶,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學習、共同致富。2020年度,開展創業培訓4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8人,全部通過職業技能鑑定,取得資格證書。至目前,全鄉新增創業人數達537人,新增個體工商戶454個,私營企業83家,家庭農場11家。
該鄉在健全農民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同時,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開拓農民增收新路徑和新模式。該鄉依託工業集聚區,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企業競爭力明顯提高,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農村經濟活力增強,農民就業率升高,工資收入大幅度增長,集聚區新增企業8家,帶動全鄉農民就地就業320人。
該鄉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優化獎勵措施,拓寬就業渠道,有效地鞏固了農民群眾務工工資收入,帶動了農戶自主創業取得經營性收入,全面促進富民增收。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根思鄉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建立順暢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制,激發以土地為主的各類農村產權增收潛能。通過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機制,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發展水平,引導規模經營主體與承包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普通農戶分享農業規模經營收益。
2019年,根思鄉通過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範管理、強化服務,充分釋放土地紅利,促進全鄉土地規模流轉30803.35畝,佔耕地面積的72%,除了農民獲得土地租金近3000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75.3萬元。根思鄉利用流轉的土地,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三個示範區,打造兩個生態園。三個示範區分別是:以南湖為核心的蔡港萬畝糧食產業示範區、以元馬線和胡曲線為核心的萬畝提水養殖示範區、以新港為核心的新農村建設萬畝示範區;兩個生態園即井坔、新港兩個生態觀光園。這三個示範區和兩個生態園的建設,進一步促進了該鄉糧食種植業、螃蟹養殖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產出效益,促進全鄉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收。
該鄉紮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使農民充分享有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權、收益權,讓農民真正成為股民,提高農民的集體資產權益受益程度。
根思鄉利用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該鄉引導各村充分盤活利用資產資源,強化土地規模流轉後續服務、加大項目招引力度,通過村內資產租賃收入、服務收入、資源發包上交收入、工業集聚區標房項目收益分配,(標房面積24963平方米,由鄉統一出租,產權明晰到村面積17300平方,村級收益173萬元\年)、稅收返還等各類經營性收益的履約兌現,2020年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可達到50萬元,預計2020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1260元,增幅達8%以上。
利用流轉土地進行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根思鄉切實推進萬企聯萬村行動。該鄉進一步細化鄉村項目需求清單,篩選聯建企業清單,多方互動對接,最終形成了全鄉總體聯建方案。到9月底,全鄉10個行政村村企聯建協議成功籤約。為實現合作共贏,力促聯建項目落地見效,全鄉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聯繫村黨政負責人和分工鄉幹跟蹤服務,密切關注存在的困難,並積極幫助解決。(程娟 高彬 季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