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產,在漫長的歲月中,文化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宗教文化,在歲月的發展中,中國產生了自己的宗教文化,也同化並接納了一些外來的宗教文化,比如佛教便是如此。
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中國三大宗教之一。信佛之人,在中國每一個地區都是存在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寺廟遍布全國各地,和尚、尼姑的人數也非常之多,而佛教的信徒,更是數不勝數。而喜歡佛教的人會知道,佛教中有一句經典的話語,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南無阿彌陀佛,是漢傳佛教淨土宗的一個念佛修行方法,以通過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來達到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目的。
東晉高僧廬山慧遠提倡「稱念六字名號,願生西方淨土」,在當時非純粹稱名往生,乃藉稱名而便於觀想,為專注思維而念佛。後歷曇鸞、道綽至善導即倡『念佛往生』,而主張他力念佛。
其實,雖然人們對南無阿彌陀佛非常熟悉,但是卻總是將其讀錯,南無阿彌陀佛的正確讀音是「南(nā)無(mó)阿彌陀佛」,並不是我們以為的「南(nán)無(wú)阿彌陀佛」。那麼,這樣子發音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今佛經中的很多字,都是梵文音譯過來的,因此讀起來比較奇怪。而在「南無阿彌陀佛」中的「南無」來自梵語的「Namo」,指的是「恭敬、禮拜、歸命」,也有「皈依」的意思,代表了最高的虔誠,表示誦讀者發自內心讚美諸佛菩薩。
而「南無阿彌陀佛」中的「阿彌陀佛」則主要來自於《佛說阿彌陀佛經》中「其土有佛,號阿彌陀」。而「阿彌陀」是佛的名號,根據漢語習慣而就多加一個「佛」字,所以也有「阿彌陀如來」的稱呼。
對於「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寫道:「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
而在後面的四個字「阿彌陀佛」念作「ē mí tuó fó」,其實這四個字也有一定的含義,它指的其實是佛教中的一尊大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觀經四帖疏》記載:「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在佛教之中,有很多的佛和菩薩,比如人們最熟悉的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而南無兩個字則經常用在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的尊聖稱號之前,比如南無觀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也就是說,倘若你連起來讀南無阿彌陀佛的話,它的意思便是「恭敬地皈依阿彌陀佛(無量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
當然,在某種意義上,一時的讀錯音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只要你有顆向佛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觀經疏》、《中國古代文化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