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放生鱘魚神龜十萬斤 破長江生態

2020-12-16 海外網

  15日上午8時,新洲區漁民張傳洲、張小綱父子在長江陽邏江段捕獲一尾重約200斤的大魚。專家確認此魚為鱘鰉魚雜交品種,屬於兇猛外來物種,是禁止在長江流域放生的物種。

  武漢市漁政部門昨日介紹,近年來,長江頻頻發現鱘魚、鱷龜等兇猛外來物種,大多是市民放生的。它們對長江的生態有害,漁政部門呼籲市民切勿盲目放生。

  漁民父子捕獲200斤「中華鱘」

  「我們在長江捕了一條中華鱘,你們快來看看。」15日上午8時許,武漢市漁政執法大隊負責人向軍接到漁民的電話,立即和同事乘坐快艇,火速趕到陽邏江段。

  在陽邏大橋下的江邊,執法人員見到了新洲區雙柳漁業隊張傳洲、張小綱父子。在剛剛收起來的漁網裡,有一條2米多長的大魚,很像中華鱘。

  張傳洲介紹,長江禁漁期結束後,他們父子便在附近江段撒網捕魚,當天早晨有陣雨,兩人穿著雨衣在江上收網,網上了不少江鯰、石扁頭等小魚,收著收著,突然覺得網很重,父子倆合力把網收起來,赫然發現網裡有一條2米多長的大魚在掙扎,看起來像是中華鱘,兩人立即打電話向漁政部門報告,同時把船停在江邊,等候處理。

  上午10時許,長江水產科學研究所專家鑑定確認,此魚不是中華鱘,是鱘鰉魚雜交品種。魚長2.12米,重約200斤。

  鱘鰉魚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與恐龍同時代的兇猛食肉動物,屬於禁止在長江流域放生的外來物種,可能是市民在市場上買來放生到江裡的。

  隨後,武漢市漁政部門將此魚移交給武漢市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暫養,用於科普。

  長江頻頻發現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物種出現在長江,早已司空見慣。

  據武漢市漁政執法大隊負責人向軍介紹,外來物種頻頻出現在長江江段,種類越來越多。僅武漢市漁政執法大隊記錄在案的就有十幾種,有俄羅斯鱘、鱷龜、巴西龜、福壽螺、淡水白鯧、清道夫、革鬍子鰱、羅非魚等等。「特別是鱷龜,兇猛食肉,且食量巨大;淡水白鯧,牙齒鋒利……」向軍擔憂地說,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出現在長江,對長江的漁類生態,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在美國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其實就是中國鯉魚、鰱子、胖頭等多種淡水魚的統稱,它們在中國是美食,但是到了美國幾乎沒人吃,就泛濫成災,破壞了當地生態平衡,美國不得不花巨資治理。同樣的道理,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進入長江,也有生態安全隱患。」

  中華路碼頭一年放生幾十萬斤

  長江裡的鱷龜、鱘鰉魚、俄羅斯鱘等兇猛外來物種,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長江水產科學研究所專家指出,據觀察和分析,這些外來物種絕大多數都是市民購買後放生的,也有部分是從養殖場裡「溜出來」進入長江的,比如長江沿線有一些人工飼養俄羅斯鱘的養殖場,遭遇山洪衝擊,導致養殖的鱘魚流入長江。

  16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長江邊的武昌中華路碼頭,這裡是武漢市市民向長江放生的著名地點。住在附近戶部巷的市民孟爹爹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經常有人來放生,「放生的東西五花八門,烏龜王八、家魚野魚,什麼都有。」孟爹爹告訴記者,他上個周末親眼看見一位中年女士放生了幾大筐鯰魚,足足有幾百斤,據說是在附近菜場買的。「在這裡,你經常會看到,這邊剛剛放生,下遊就有人用網兜撈魚,不少剛放生的魚,又被別人撈起來了。」

  17日上午9時,記者再次來到中華路碼頭,看見一位女士帶來兩隻烏龜準備放生。女士告訴記者,她姓劉,家住小東門,老公生病,這兩隻烏龜是老家的姐姐一年前送來給他補身體的,老公不忍心殺了吃,就這樣養了一年多,現在老公身體康復了,她特意來到江邊,準備把烏龜放生。

  記者用手機上網查詢發現,劉女士準備放生的這兩隻烏龜,是本地山龜,適合在丘陵地帶生活,不適應長江裡的生活,還會爬回岸上。看了記者查詢的結果,劉女士猶豫了一會兒,決定把這兩隻烏龜帶回家繼續餵養。

  武漢市漁政部門指出,長江中華路碼頭,已成為江城市民放生的集中地,據估算,市民每年在此放生的水生動物,達數十萬斤。

  放生要守法產生危害要擔責

  「很多人是持著善念放生,但我們呼籲市民,一定不要放生外來物種,如果想要放生特殊的品種,比如鱘魚,可以到合法的中華鱘原種場購買種苗放生,不要到寵物市場購買一些不明來歷的物种放生。」向軍提醒,新出臺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於野生動物放生有特別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境,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幹擾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也要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向軍指出,放生是老百姓的一種習俗,把生靈放到野外。這种放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市場上買的外來物種,比如巴西龜、鱷魚龜等,法律對這种放歸是禁止的,而且還設定了罰責;還有一种放生,老百姓放生一些當地物種,不能對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或是對財產造成損失,要在科學機構的指導下進行,「如果你買了很多蛇放生,弄得滿山遍野都是蛇,咬了人,或者咬死了別人養的牛、羊、雞,那就要承擔法律責任。」(記者呂銳通訊員甘志勇 繪圖鄔雪婷劉陽)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圖為:鱷龜巴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圖為:西龜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圖為:羅非魚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圖為:淡水白鯧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圖為:清道夫

點擊查看高清原圖

圖為:鱘鰉魚

責編:朱惠悅

相關焦點

  • 宜賓漁民長江捕獲鱘魚,竟是條「混血鱘」還不能隨意放生
    長江特有魚類中,華鱘和達氏鱘都是國家保護野生魚類,禁止捕撈。近日,宜賓江安縣漁民楊永洪在長江水域作業時,就意外捕到一條長約47釐米、重275克的鱘魚。楊永洪以為誤捕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趕緊上報漁政部門。
  • 長江現兇猛食肉魚 鱘魚的功效與作用
    7月16日上午8時許,武漢新洲區雙柳漁業隊漁民張傳洲、張小綱父子在長江陽邏江段下網捕魚時捕獲一尾鱘魚。  該魚長2米12、重約200斤,經長江水產科學研究所專家鑑定確認此魚為鱘鰉魚雜交品種,屬於外來物種,也是禁止在長江流域放生的物種。  此魚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與恐龍同時存在地球上的兇猛食肉動物。
  • 洪水中大量鱘魚靠岸,各地頻繁有人釣獲,是中華鱘嗎?
    而產卵孵化後的小鱘魚,會在產卵地上下遊水域生長半年至一年左右,也即次年的5-8月份,才會洄遊到長江口崇明島一帶,進入外海。當然,最穩妥還是聯繫專業人士辨認釣魚釣到鱘魚,從上述三個方面交叉對比,基本可以做一個初步的判斷。不過,如今長江裡雜交鱘的數量實在太多——2016年有水產專家估算,長江裡至少有一千萬斤雜交鱘,已形成多個穩定種群。
  • 重慶漁民在長江中捕到近兩米長鱘魚,當地對其救治後將放生
    重慶江北區五寶鎮漁民牟小平7月23日晚在長江打漁,竟然網上一條鱘魚。次日,他把網到鱘魚的消息告訴江北區農業委員會漁政科。據重慶電視臺《天天630》報導,牟師傅7月23日晚上10點在江北區五寶鎮江段打漁,收網時覺得漁網很沉,以為網住了異物,收網後才發現竟是一條大鱘魚。他馬上就把鱘魚弄到魚艙裡餵起來,第二天凌晨報漁政。經測量,這是一條野生鱘魚,重達153公斤、體長1.97米。
  • 昆明市民在滇池裡釣起鱘魚 專家:可能是放生的
    原標題:昆明市民在滇池裡釣起鱘魚 專家:可能是放生的  11日,自媒體《環球漁獵》爆料稱:昆明市民在滇池裡釣到怪魚,它通體烏黑,好像是鱘魚。但釣友分析,這應該不是中華鱘之類的野生魚,很可能是誰養殖的觀賞魚,或者是酒店的食用鱘魚,意外跑到滇池了。
  • 放生!長江油溪段驚現8斤多重野生娃娃魚
    11月30日一條8斤多重的野生娃娃魚在油溪養好傷後被長江保護區工作人員重新放歸長江在油溪鼎鍋浩魚類產卵場的救助網箱裡「這是20日下午2時,一釣友在油溪鎮上遊2公裡的長江段釣到的。」11月30日,在放生現場,江津鴻鵠護魚隊劉鴻告訴記者,由於娃娃魚右嘴角被勾傷,接到釣友求救電話後,工作人員將這條娃娃魚及時放置在鼎鍋浩魚類產卵場養傷,並每日餵食泥鰍,塗抹相關膏藥,助其傷口恢復。而今,該娃娃魚嘴角處傷口已基本恢復,符合放生條件。
  • 這種魚都要放生?重慶釣魚人長江釣起怪魚,魚頭是三角形
    其實,這條「怪魚」並非保護動物,而是一條兇猛的長江「水老虎」——鱤魚。鱤魚是長江水系最大的掠食者,水產文獻記載的最大捕獲記錄是400斤,近3米長(武漢一位漁民80年代長江捕獲)。(湖南漁民湘江裡捕獲的一條鱤魚,重120斤——資料圖)鱤魚不僅兇猛,並且生長迅速體型巨大,因此食量驚人,一條二十多斤的成年鱤魚,一年就能吃到幾百斤魚。因此,在長江邊老漁民都說鱤魚是「害魚」,尤其是養殖戶更是把鱤魚當成見之色變「養殖四大害魚之首」!
  • 近兩米長鱘魚 長江邊上擱淺
    7月24日早上8點整,位於龍洲灣的重慶漢海海洋公園接到重慶市漁政局緊急通知,在渝北區洛磧鎮長江淺灘處,有村民發現一條受傷的巨型水生野生動物,體長接近2米,目前已擱淺江邊。情況十分緊急,重慶漢海海洋公園水生物養殖專家聞訊後當即出發。
  • 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如今長江在禁漁期,釣到了鱘魚能吃嗎?是不是放生更好?長江君:千萬別放生一般來說,在長江禁漁的今天,長江君並不提倡食用長江野生魚(即使是在合規的前提下垂釣起來的)。不過,這回長江君堅定的站在「網友一邊」:關於長江流域的「雜交鱘魚」,長江君認為「千萬別放生」!這些雜交鱘魚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危害巨大。
  • 多位南京市民長江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如今長江在禁漁期,釣到了鱘魚能吃嗎?是不是放生更好? 長江君:千萬別放生 一般來說,在長江禁漁的今天,長江君並不提倡食用長江野生魚(即使是在合規的前提下垂釣起來的)。 不過,對於此類「雜交鱘魚」,長江君認為「千萬別放生」!這是為何?
  • 長江十年禁漁首日 10萬餘尾魚放生嘉陵江
    2021年1月1日是長江十年禁漁啟動的首日,高坪區積極響應,在嘉陵江放生10萬餘尾魚,組織百名市民現場參與放生活動,修復生態環境,為新年祈福,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1月1日早上八點,記者在高坪區青居鎮明光村四川中藍國睿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魚基地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漁網對魚兒進行打撈,相關部門和鄉鎮負責人等在現場指揮,活蹦亂跳的魚兒不一會兒就被裝框倒入罐車,運送到嘉陵江邊進行放生。這樣的放生活動,不僅起到了保護生態環境作用,更有很強的教育和宣傳意義。在元旦節當天,讓很多市民印象深刻,意義非凡。
  • 廣元官方回應「甘肅鱘魚逃逸至四川」:捕撈要保證生態穩定
    甘肅省文縣數千噸養殖鱘魚因暴雨逃逸至四川省廣元市,文縣部分養殖企業已組織捕撈回購。8月25日晚,廣元市農業農村局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目前廣元市考慮到生態安全、魚類種群結構安全的問題,要在保證生態環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專項捕撈。前述相關負責人還稱,長江流域已經「禁捕退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因此養殖鱘魚不能亂捕。
  • 長江釣獲大黑魚,體型驚人卻無人敢吃
    原來,這條長江裡釣起來的怪魚,很可能是一條長江保護動物,長江鱘! 巨型長江鱘——資料 隨著近年來生態保護力度的上升,因為食用、買賣保護性動物、魚種而獲刑的例子並不少。
  • 宜賓漁民捕獲大體型長江鱘:全長1米多重約11斤魚齡3歲
    不管是從漁民捕撈魚類上,還是我們誤捕的魚類上,長江鱘等珍稀魚類的數量都明顯增加,說明長江生態環境在向好的方向改善  9月10日,宜賓市江安縣怡樂鎮漁民誤捕1尾大體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接到通知後,立即趕赴現場解救放歸。
  • 長江白鱘滅絕,魚要放生,人要反思!
    長江白鱘滅絕,魚要放生,人要反思! 在謝平看來,節制閘和水電站等水利工程「貢獻」了70%,酷漁亂捕等其它因素「貢獻」了30%.所謂的生態調度、魚道或人工放流等也難以拯救膏肓之疾。長江上遊建有1萬多座水壩,大部分魚類的生存受到威脅。上遊建大壩的阻擋了鱘魚和胭脂魚等的生殖洄遊通道,白鱘的滅絕早在預料之中,中華鱘的滅絕已近在咫尺。
  • 有人長江遊玩,拍到幾百斤大魚靠岸,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
    如今,長江黃河等大型江河裡,航道縱橫加上歷史酷捕,大魚已鮮能看見。 然而前不久,卻有網友稱在長江邊遊玩時,拍到一條「幾百斤」的大魚從江中緩緩遊過岸邊,場面震撼!
  • 男子在菜地撿到17.2斤野生老鱉 稱準備放生(圖)
    市民連先生供圖  昨天上午,在南京長江二橋旁的一個小菜園裡,當地居民錢大媽到自己家不遠處的菜園子裡摘菜,發現路邊趴著一隻大老鱉,嚇了一大跳。隨後,錢大媽將它帶回了家,用秤一稱,竟然重達17.2斤。  記者看到,這隻老鱉個頭有臉盆那麼大,背殼黑黑的,底部白花花的,白裡還透著紅,一摸肉乎乎的。
  • 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  專家鑑定非野生鱘魚  不久,漁業部門和野生保護動物協會相關人員陸續趕到現場,初步判斷,這條怪魚可能是長江流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貴鱘類」。  溫州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劉鳴也參與了這次鑑定。劉鳴介紹,經過鑑定,它是一條被放養的鱘魚,基本可以排除野生的可能。
  • 山妹子投資200萬養鱘魚,年售10萬斤,一年賺100萬
    1月6日,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白石村鱘魚養殖基地,今年40歲的村民潘豔耐和丈夫正忙著捕魚、賣魚。基地一派忙碌景象。近些年,潘豔耐在經營土豬養殖場的同時,一直在尋找適宜在家鄉創業致富的新門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外地遊客對她說,她家門口長年不斷的山泉水,適宜養殖冷水鱘魚。這讓潘豔耐有了再次創業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