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反面不是恨
有時我們對一個人恨意滿滿
恰恰是因為我們潛意識裡
依然想藉助這份恨意和對方連接
感情不只愛與恨
因愛生恨更要不得
恨意難平下的草率
當我們產生恨意時,理性思維很可能就會被感性思維所控制,就會導致在判斷某些事情時被恨意蒙蔽了雙眼,做出單純報復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其實對別人可能根本沒有影響,影響最深的只有自己。
一個充滿恨意的草率選擇,就如蝴蝶效應一樣,會產生很多連鎖反應,最終一步錯步步錯,人生越來越艱難的時候才反應過來,已經為時已晚。
恨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在分手後,53%的人希望前任過得不如自己;而42%的人則表示,曾有過報復前任的想法。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報復前任?難道Ta們不知道因果循環?
報復最終一定會反噬到自己身上嗎?也許TA們並非不知道,只是恨意難平,恨意遮蔽了理性的雙眼。
實際上,「恨」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情感,和愛一樣。有時我們對一個人恨意滿滿,恰恰是因為潛意識裡,我們依然希望藉助這份恨意與對方連接。
一個曾經的愛人,突然變成了陌生人或仇人,哪個更容易接受?
對於很多人來說,仇人比陌生人更容易接受。
因為陌生人意味著你們之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快樂也好,傷痛也好,一切戛然而止,從今以後再無瓜葛。這對人的大腦來說是一個「未完成事件」,而心理追求閉環,因此未完成事件對很多人來說難以忍受。而仇人,雖然與愛人的意義截然不同,卻也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
甚至在已經結束了的親密關係中,恨意會讓你感覺你們之間依然存在著深層、私密的連接,一切好像都還沒有結束。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撫慰你「失去」的傷痛。
當正面的連接不可得時,我們的潛意識傾向於把「恨」作為一種折中和妥協。從這個方面來看,「恨」有它存在的正面意義。但若您放任自己一直這樣恨下去,最終傷害的一定會是您自己。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緒,讓心裡好受,同時變得更好呢?您或許可以嘗試這樣做:
01
允許自己「恨」一時
您壓抑得越多,分裂得越多,因此允許自己恨,並且將其視為一種暫時的非常時期。同時對自己寬容,不把已過去的感情的失敗過分看作成是自己的責任,不要一味自責與後悔。
02
找一份喜歡的工作或愛好
無論是音樂、舞蹈、烹飪還是健身,一份熱愛的事可以極大程度上填補一個人內心的空洞,也可以更好地打發時間,將你從恨意中抽離,不給您翻來覆去咀嚼過去的機會。
03
找信任的人傾訴,或尋求專業幫助
傾訴是一種很好的解壓方法,尤其當聽的人沒有評判,而只有接納的時候。當很多想法在腦海裡的時候,可能是沒有頭緒的一團亂麻,但是說出來或許會清晰很多,也更容易找到解決辦法。
04
分清什麼是真正成熟的愛
弗洛姆說,真正的愛情,是在彼此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而雙方都會因為喚醒了這樣的生命力而充滿快樂。
不成熟的愛是「我必須被你所愛,否則我就會死!」這是小孩子對父母的愛。因為小孩子沒有父母就活不下來,因此他們天然地愛父母,並充滿了佔有欲。
但是成熟的愛應是:「我愛你,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彼此都很快樂。若是你不能感受到由衷的快樂與愛意,我的愛也會消退,並且這段關係也隨之喪失存在的意義。」
只有小孩子才會因為「離開」或「失去」而滿地打滾,痛不欲生;而成年人則會知道,一旦有一方不愛或者無感,這樣的關係就是對自己的貶低與折磨,體面的離開才是最好對彼此都好的選擇。
報復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最終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但若是把這種報復的心態,慢慢轉變成「我可以在這段關係裡學到什麼?」「這段關係有什麼值得我思考與成長的地方?」……您就會漸漸掙脫「想要報復」的躁狂心魔。或許之後人生的某一天,您會慶幸自己做了這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