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人愛「嘬」蝦是出了名,清蒸、油燜、蒜蓉,每種蝦的吃法獨具風味,各種大店小店佔滿了街頭。
據說武漢人一年要吃掉約1500噸小龍蝦,如果把盛蝦的鍋一個挨一個擺,足足可以擺300公裡長。
「牽起你的小手,摟著你的細腰,掀起你的紅蓋頭,親親地吻你一口」,一剝一嘬一咬,兩手的油光,一嘴的唇齒留香……大快朵頤、回味悠長的不僅是味道,更是吃蝦時三兩朋友歡聚暢聊的回憶,美味傳達出的文化也由此傳承。
一鍋「油燜大蝦」引發的紅色風暴
1918年的一天,一隻存活於淡水中像龍蝦的甲殼類生物,漂洋過海,從遙遠的北美洲來到日本。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後,據傳隨著日本的進口木材進入了南京。張牙舞爪地繁衍生長後,1988年,這種強大的生物,悠悠然地沿著長江水系上溯遊到了湖北。
從此,生命力頑強的小龍蝦,出現在河道、水溝、池塘、稻田……擅長打洞,破渠毀秧,在一開始它被莊稼人認為是只多腳「害蟲」。
湖北人敢吃、會吃、更好吃,當時的小龍蝦還名不見經傳,農閒時,人們會把它們釣上來,簡單用水煮一煮,蘸上鹽做下酒菜。
1998年,潛江當地人稱「小李子」的李代軍,和妻子在江漢油田開了家小餐館,招牌菜是「油燜子雞」。一次在老家偶然釣蝦解悶時,李代軍突發奇想,決定試著把小龍蝦做成菜,在自己的排檔裡賣。那時的龍蝦市價才2毛錢一斤,如果能端上餐桌,利潤空間相當可觀。
但他的妻子卻認為小龍蝦根本是上不了臺面的菜,於是李代軍偷偷地反覆試驗,最後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道菜――麻辣蝦仁。
雖然妻子依然不看好龍蝦的市場,但沒過多久,麻辣蝦仁居然取代了油燜仔雞,成為了店裡點擊率最高的菜品。可是很快,周圍的菜館也紛紛推出了麻辣蝦仁,於是李代軍想,不易被模仿的油燜子雞的做法能否運用在小龍蝦身上?
考慮到蝦仁比仔雞鮮嫩,所以只能連殼一起下鍋油燜,並且不需要用那麼多種配料。但是蝦殼太厚,不容易進味,於是在下鍋之前要在頭、中、尾一共剪四刀,不僅讓蝦子更入味,而且方便剝開吃。
經過不下幾十次的研究工藝,2003年5月,李代軍夫婦的大排檔正式推出油燜大蝦,大受食客歡迎。慕名而來吃蝦的顧客,從五七油田附近的居民,慢慢擴展到潛江以及周邊城市的市民。
2005年前後,這場由李代軍掀起的「油燜大蝦風」,促成了現如今的「五七油燜大蝦美食城」一路走紅,並逐漸波及了潛江、武漢乃至整個湖北省。一夜之間,市場上出現了數以百計的油燜大蝦館。
到2016年,除去青藏,全國基本全部被小龍蝦佔領。北京的東直門、南京的漢中門、合肥的寧國路、武漢的萬松園、長沙的南門口……每到一處小龍蝦店都爆滿,紅色風暴席捲全國。
舌尖之外的精神狂歡
在夜市點一份麻辣小龍蝦,簡單的一份小龍蝦,加入辣椒、花椒、茴香的調料,經過爆炒,蝦殼退去青黑,變成鮮豔的紅色,在紅亮的湯汁的包裹下,色澤更加迷人,香氣馥鬱。摘掉蝦頭,吮盡蝦裡的湯汁,然後小心翼翼地剝去蝦殼,將蝦肉佔著湯汁,一併吃下,閉上眼睛感受蝦肉的Q彈鮮美。最後,吮一下手指,再接著吃下一個。
不得不說,這樣頗具隆重儀式感的過程,似乎讓人們更加享受吃蝦的樂趣。而更多讓小龍蝦如此火爆的原因,從營養學派說,這是一種消費升級,是中國普通消費者從脂肪和膽固醇向高蛋白的進階。小龍蝦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除了蛋白質外,小龍蝦中還含有豐富的鎂、鋅、碘、硒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少量食用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其次,如今對小龍蝦的觀念、養殖、烹飪,到就餐環境的整條產業都在不斷的進化。大規模養殖的實現,降低了小龍蝦的生產成本,也修正了大眾對小龍蝦的骯髒的刻板印象,而烹飪技術則進一步優化了小龍蝦的口味,不斷升級的裝修也讓小龍蝦登上了大雅之堂。
而純粹的社會學觀察者說,說到底,小龍蝦漸變成了中國人在夏季獨有的一種社交。因為小龍蝦是唯一一種讓人兩手都無法使用手機,一盆小龍蝦,兩手油光醬汁,幾瓶冰啤酒,幾個朋友就能邊聊天邊吃一晚上。如果有女性朋友在場,親手剝蝦又是一個拉近距離的好方式,此時或許吃的不是小龍蝦,而是一個製造現場交流互動的好機會。
這些從內而外散發的光芒,似乎讓小龍蝦沒有不「紅」的理由。近有潛江,遠有盱眙,小龍蝦的火爆業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這個市場。業內人士稱,餐飲業的毛利有「生的做熟,對半出頭」的說法,小龍蝦也基本遵循這一規律。
小龍蝦的江湖霸業
「南有石牌嶺,北有萬松園」,在武漢美食圈盛傳著兩處吃蝦聖地。
在武漢的石牌嶺路上,小許蒸蝦、小亮蒸蝦、肥肥蝦莊等遠近聞名,傳說武漢蒸蝦就是從這塊發源;而萬松園美食街是武漢油燜大蝦的興旺之地,勢頭已比復興村的武漢油燜大蝦更猛,峇里龍蝦、靚靚蒸蝦、潛江蝦皇、美雅大蝦等比肩相鄰聚集於此。
每到夜幕初降,熙熙攘攘的吃蝦大軍排隊等號的場景頗為壯觀。
有圈子的地方就有江湖,經過10年的競爭,武漢小龍蝦特色餐飲已今非昔比,在江湖上的名頭也越來越響亮。
從味型上衍生出本地派、潛江派和四川派三大派系,其中本地派的代表是峇里龍蝦、靚靚蒸蝦和小亮蒸蝦等,潛江派的代表是蝦皇、小李子等,川派代表是肥仔等。多年的幫派比拼中,如今,它們紛紛在熱門地段和美食街爭開新店,不同的蝦店特色不同,各自都有獨家「秘方」。
像以蒸蝦為招牌的小亮蒸蝦,蘸料就是一絕,就連醋都是從山西定製的,以減少酸性增加香味。而蝦皇的油燜大蝦不是單純用一鍋油燜燒,而是把中藥的香味和營養價值提煉到油裡面,然後用藥油再來烹飪這鍋蝦,用藥材去中和蝦的涼性。此外蝦皇醬料也不斷改進,除了18味中草藥,精緻到因花椒粒在口感上欠缺,在製作時全部磨成粉末。
但所有的秘方也不總是一成不變的,因地制宜、因地制味也是眾多成功的「蝦霸」制勝江湖的訣竅。自從2013年靚靚蒸蝦上了湖南的《天天向上》節目,從此就與長沙餐飲結了緣。但長沙以前只有口味蝦和炒蝦尾,於是漢版油燜大蝦麻辣帶回甜的口味就要調整,減少了花椒跟糖的用量。
除了口味醬料之外,各類小龍蝦品牌與大眾餐飲差異化競爭。像峇里龍蝦十多年前菜品基本都是「蝦子配涼菜」,現在除了堅持做油燜大蝦、蒸蝦類、炒蝦、蝦球四個類別,已有30多個小龍蝦單品菜品,並將小龍蝦做成了全蝦宴。
這樣的熱鬧讓吃貨們兩眼發光,垂涎三尺。不多說,呼朋喚友,「走,我們嘬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