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很多關於人們年齡的說法,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講究,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做出了總結,雖然這些老規矩並不是多有道理,但是既然是從古時候傳過來,那麼人們也就都按照規矩來準守。這就叫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古時候因為生活條件的原因,所以人們的壽命都非常短,有專家統計過,在明清時代,人們的平均年齡才有40多歲,所以一般能活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算是老壽星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老人過生日被稱為是六六大壽,是必須要比較隆重地慶賀的。作為女兒要給老人買肉,這個割肉的說法是根據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的一塊肉的說法來的,所以後來人們根據這個說法就演變成了女兒要在父母大壽的時候報答父母之恩。
並且女兒買肉的時候不能說買多少錢或多少斤的肉,而是直接和賣肉的說我要一刀肉,所以人家一刀下去不管是多少,做閨女的都要買單。
而這個「一刀肉」的吃法也不同,在我們當地農民,女兒買了肉後,要給自己的父母包上六十六個餃子,並且要在生日這一天吃完,用這種方式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並且祝福老人六六大壽,平安健康。
並且這個過六十六歲生日的說法也很多,一般老人都不會在生日的正日子過生日,都是要提前或是延後一天過的,因為人們都認為六十六歲也是人生一道坎,所以要避開這一天。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說法,都是人們對老人的美好祝願,希望辛苦一輩子的老人能夠在晚年健康平安。所以作為子女的千萬不要忘了有這個說法,要記得在老人過壽的時候,給老人割上一刀肉,不管有任何的說法,都是為了哄老人開心高興。
你們那裡有這種「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麼?過六十六大壽有什麼講究?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