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2020-12-15 閩南網

  數月以來,高懸在歐洲人頭頂的那根緊繃的彈簧終於斷了。

  現場圖

  當地時間11月13日深夜,一場毫無先兆的連環爆炸、槍戰打破了巴黎夜空的寧靜。

  據法國BFMTV電視臺報導,巴黎市內當晚至少發生了六起槍擊事件,位於聖丹尼的法蘭西球場則至少發生了3次爆炸。幾乎與此同時,有目擊者見到兩至三名槍手進入巴黎市內的巴塔克蘭音樂廳,隨後朝內開火併綁架人質。據此間多方消息證實,當時正有一支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劇團正在演出。

  英國BBC的報導顯示,位於巴黎11區的一家飯館被掃射,記者在現場看到至少10人被射殺在路邊或已嚴重受傷。

  綜合目前已有消息不難發現,跟以往單一的恐怖行動不同,此次巴黎連環槍戰、爆炸多點開花、組織嚴密,應是有計劃的恐怖主義行動。就當前該次行動已造成的傷亡人數和規模來看,可以稱作是歐洲版的「9.11」事件。

  事件發生約兩個小時後,法國總統奧朗德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關閉全國邊境、取消所有航班、法國全境實行宵禁。這是自9.11以來,首次有世界主要大國因恐怖主義行動而採取如此嚴厲的緊急措施。

  英國BBC歐洲編輯阿德勒(Katya Adler)在推特上形容,奧朗德講話時在「明顯顫抖」。與法國毗鄰且關係緊密的英國首都倫敦,這天深夜的警笛也明顯多過往日。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內,英國首相卡梅倫便更新推特表達「震驚」。

  CNN的即時報導顯示,襲擊者有人使用AK47自動步槍和法國警察展開槍戰。CNN駐巴黎的記者稱,有目擊者看到警察站在巴塔克蘭音樂廳附近的建築物屋頂向恐怖分子開火。

  法蘭西球場當晚正舉行一場德法足球友誼賽。爆炸發生時,法國總統奧朗德正現身球場觀看比賽。不過,他在法國安全人員的護衛下,第一時間從球場安全撤離。隨後,奧朗德直接趕赴法國內政部,和法國總理、內政部長等人緊急磋商,全力應戰這一震蕩法國的恐怖事件。

  之後,奧朗德便向全國發表緊急電視講話。

  目前,還不清楚是誰製造了這一系列嚴重的恐怖行動。

  BBC報導稱,有目擊者在巴塔克蘭音樂廳附近聽到搶手高聲呼喊「為了敘利亞」。CNN也報導稱,據採訪到的法國官員表示,懷疑是去過敘利亞、伊拉克並已回到法國的「所謂回國人員」。

  引人注目的是,ISIS已在推特上公開讚揚這次巴黎襲擊行動。有自稱「伊斯蘭網絡部隊」的黑客攻擊法國網站並高呼,「法國,現在輪到你了。」

  一個星期前,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11月5日,法國總統奧朗德下令戴高樂航母再次向中東移動,藉以提高法國在敘利亞、伊拉克打擊IS極端勢力的作戰能力。

  更早前的9月27日,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的奧朗德證實,法國戰機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了突襲。這也是一年前法國空襲伊拉克境內的IS勢力後,首次對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展開空襲行動。

  今年以來,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危機造成歐盟各國的空前壓力,法國對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展開軍事行動,正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應對舉措。奧朗德曾表示,空襲行動是有風險的,但為了法國的安全別無選擇。

  這一系列的行動顯然嚴重刺激了極端組織,法國在歐洲國家中的高調行動也使得其首當其衝。IS極端組織不時通過網絡放話,將對法國展開報復行動,使得今年以來法國反恐形勢嚴峻。

  根據申根協議,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內部大多數成員國之間人員可以自由往來,一般不受限制。就在此次恐怖襲擊事件前不久,為確保即將於月底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安全,法國已宣布自11月13日-12月13日期間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邊境檢查。

  然而,就在此次臨時邊境管制期開始的第一天,便遭遇了歐洲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今年1月,法國《查理周刊》雜誌社辦公室曾遭到極端組織的恐怖襲擊,造成17人死亡。此後至今的近一年時間內,法國恐怖襲擊警報不斷,先後成功處置了數起恐怖襲擊企圖。

  今年8月21日,一列由荷蘭開往法國的國際列車上發生未遂恐怖襲擊事件,幾名持槍的嫌疑人恰巧被幾名度假的美國大兵制服,從而避免了一場悲劇。

  發生在11月13日深夜的這一系列襲擊事件,會是法國的最後一次嗎?(無界新聞 特約記者周董倫敦報導)

襲擊為何又發生在巴黎?與《查理周刊》案是否有關?

  法國是歐洲擁有最多穆斯林的國家,大多來自北非等法國前殖民地國家,數據顯示,法國現有約650萬穆斯林,佔法國總人口10%,大約一半人擁有法國國籍。

  不過,法國問題專家李旦李旦表示,此次恐怖襲擊者與最新一批的難民潮,應該沒有直接的聯繫。其實最近的難民潮,與法國幾十年接納周邊以及全世界移民,算是一脈相承的。法國很多政界、學界的人士認為,法國的很多問題與移民問題沒有處理好,是有關係的,包括恐怖活動的泛濫。

  有專家認為,移民問題沒處理好會導致文明間的衝撞,這很容易被極端分子利用。

  在反恐措施上來說,李旦表示,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法國本身管理也是比較自由、鬆散,也為恐怖分子發動這樣的襲擊提供了土壤。

  巴黎遭遇恐怖襲擊背後存在的事的整個歐洲的「恐怖隱疾」。年初《查理周刊》恐襲案已經是一種徵兆,有分析認為,當時發生的一系列案件,更像是恐怖分子的「練兵」和試驗。(據新浪新聞)

法國此前已經因《查理》周刊而遭遇襲擊

  在今年1月17日,法國《查理》周刊位於巴黎的總部遭遇恐怖分子襲擊,導致12人死亡;其中不僅包括雜誌總編的4名漫畫家和多位記者在內,而且還包括兩名警察和一名經濟學家。當天中午11點30分左右,3名恐怖分子手持自動步槍和火箭筒襲擊了該雜誌的總部辦公室;此前《查理》周刊此前刊發了嘲諷伊斯蘭宗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畫。同時遭遇襲擊的,還有一家猶太人食物超市。

  在《查理》周刊襲擊事件中,三名恐怖分子並不屬於同一陣營。庫阿奇(Kouachi)兄弟兩人代表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AQAP,譯註:蓋達組織位於葉門的分支);而阿米迪•庫裡巴利則屬於伊斯蘭國(ISIS)陣營。這兩個組織的關係相當糟糕,在敘利亞更是處於彼此間之間交戰的狀態。

  然而在襲擊法國時,這三名恐怖分子卻能夠放下聖戰者之間的陣營分裂,而親密無間的展開合作。這個事實證明,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絕不適用於對待恐怖分子——任何試圖拉攏利用,扶植或者縱容某一派恐怖分子坐大的行為,或者為恐怖分子襲擊他國而叫好的行為,都是極度愚蠢而短視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像庫阿奇兄弟這樣的典型恐怖分子,他們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經歷長達十年以上。期間多次的逮捕和監獄生涯,從未能使他們改變半分;任何認為恐怖分子可以被感化和改造的想法,都是極度愚蠢而危險的——海量的事實證明,只有死亡才能結束他們的聖戰。

法國至今在持續打擊伊斯蘭國,仇恨值一直居高不下

  據法新社報導,一名經歷巴塔克蘭劇院襲擊的倖存者表示,在恐怖分子發動襲擊時聽到襲擊者曾說,此次襲擊是為報復法國在敘利亞展開軍事行動的行為。這名倖存者稱,恐怖分子說:「這是奧朗德自己犯的錯,是你們法國總統的錯,他不應幹涉敘利亞。」

  在2003年時,法國由于堅決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而使兩國關係走向了低谷時期。而在2013年以後,以經歷伊拉克戰亂完成了「練兵」的蓋達組織伊拉克分支,以及敘利亞「勝利陣線」為基礎,「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武裝宣告成立並迅速擴張。

  由於伊斯蘭國的恐怖襲擊已經嚴重危及到了法國的安全和利益,已經失去旁觀坐視餘地的法國開始參與對伊斯蘭國的軍事打擊行動。並在2014年的9月19日,第一次動用駐紮在阿聯基地的空軍陣風戰鬥機,對伊拉克境內東北部的一個伊斯蘭國後勤倉庫進行了空襲。

  隨後法國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力度一直在不斷加強,很快法國唯一的航母「戴高樂」號也被調動到敘利亞附近;從航母上起飛的海軍艦載型陣風戰鬥機也投入了持續性的打擊任務中,並且持續到現在。

  基於這一層背景的原因,雖然仇恨西方國家是伊斯蘭國等是伊斯蘭恐怖分子的普遍價值標準,但法國仍然在整個西方國家中顯得特別顯眼,僅次於美國,成為歐洲國家中恐怖分子首選的襲擊目標。

敘利亞難民湧入法國,使法國安全工作幾乎癱瘓

  尤其是和美國相比,法國國內的安保工作一直較為鬆懈,更是讓恐怖分子樂於在法國進行所謂聖戰。實際上參與襲擊《查理》周刊的庫阿奇兄弟,屬於在法國安全部門掛了號的危險分子,但一直沒有遭受到嚴格的監視和控制,這才有機會發動恐怖襲擊。

  尤其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大量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潮湧入法國等歐洲國家;短時間內暴增的流動人口——而且是無資料可查據的國外難民人口,使得法國的安全工作幾乎癱瘓。一方面是法國根本無法有力的監管,這些難民是否在暗中籌劃和組織恐怖襲擊活動;另一方面,究竟有多少恐怖分子以難民的面目湧入了法國,這是誰也說不清的事情。

  事實上,僅僅是那些非常樂意於出風頭、在網絡上發布帶有自己清晰面部形象的自拍視頻和照片的恐怖分子,就已經被眾多網民從網上的新聞照片、以及社交網站和軟體中甄別、曝光了很多。這麼愚蠢的恐怖分子終歸是少數,那些低調、善於把自己偽裝成溫和派理性派的恐怖分子數量千百倍於此,他們才是佔絕絕大多數的主流群體。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講,從允許敘利亞難民大規模進入國境的那一刻起,法國的安全工作就已經在基層的執行層面上徹底崩潰了。發生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已經只剩下了時間早晚的問題。(據騰訊新聞分析

恐襲動機是什麼?為何選擇巴黎?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研究員張金嶺回顧說,11月13日並非隨意選擇,可能更有深意。2012年11月13日,法國總統奧朗德曾公開宣布敘利亞反對派聯盟是敘利亞人民「唯一合法代表」,成為第一個承認敘利亞反對派聯盟的西方國家。對敘利亞內戰的幹涉政策讓法國成為刺激伊斯蘭國極端組織血腥報復的目標。「為了敘利亞」也成為極端分子在發動襲擊時喊出的口號,二者具有關聯性。

  追根溯源,張金嶺認為法國再次遭到恐怖襲擊,源於法國幹涉阿拉伯世界的對外政策。法國參加反伊斯蘭國聯盟在伊拉克的行動已超過兩年時間,10月份更發起了對敘利亞的打擊行動。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馬堯撰文稱,自去年開始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聯合行動以來,法國就同恐怖分子之間構成「打擊-報復、升級打擊-升級報復」的惡性循環。而此次恐襲行動的直接觸發點,在不少法國國內專家看來,就是法國總統府5日發表公報稱,法國將再次部署包括「戴高樂」號航母在內的海空力量參與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

  法國此前一直不願跟隨美國打擊敘境內極端組織目標,但隨著難民問題和恐怖威脅日益嚴重,法國調整了相關政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IS此次發動的恐襲可能與法國加入打擊IS行動有關。

  而另一方面,法國在自身的社會治理上也存在一定問題。如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社會階層固化,部分年輕人看不到從社會底層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希望和空間,容易被恐怖主義的歪理邪說劫持,走向極端。

  前總參謀部上校、反恐專家嶽剛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法國恐怖土壤比較肥沃,反恐體系也比較薄弱。法國移民政策使得法國成為歐洲多民族多信仰融合的國家,因此在如此眾多的移民中,監控恐怖分子動向顯得力不從心。另外,法國武器槍枝控制並不嚴,這使得這個地方適合恐怖分子發動恐怖襲擊。

相關焦點

  • 為何Eagles Of Death Metal的演唱會成為巴黎恐怖襲擊目標?
    巴塔克蘭劇院(資料圖)中國日報網11月15日綜合 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法國巴黎多處發生恐怖襲擊。巴黎的巴塔克蘭劇院(Le Bataclan)發生槍擊案,當晚美國搖滾樂隊Eagles Of Death Metal正在該處舉辦演出。此次巴塔克蘭劇院人質劫持事件中已有近百人喪生。為什麼「伊斯蘭國」(IS)選擇襲擊Eagles Of Death Metal這支加利福尼亞的樂隊的演出場合呢?
  • 「歐洲心臟」遭遇恐怖襲擊意味著什麼?
    這次布魯塞爾暴恐事件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去年11月13日發生的法國首都巴黎的恐怖襲擊慘案,8名來自法國境內外的亡命之徒在巴黎北郊法蘭西體育場引爆自殺式爆炸、血洗巴黎巴塔克蘭劇院、瘋狂掃射槍殺巴黎市中心街頭的群眾,造成130多名無辜死於非命。新聞媒體把那個恐襲場面形容為一場「城市遊擊戰」。
  • 巴黎恐怖襲擊給酒店業帶來巨大衝擊
    圖片來源:CreditGuia Besana/ The New York Times巴黎布里斯托酒店(Le Bristol)迎來了首輪退訂潮。11月13日晚,就在這座五星級酒店矗立的巴黎右岸,恐怖分子發動了襲擊。不到72小時,酒店退訂總額已超過53萬美元。
  •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背後的五大根源因素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背後的五大根源因素 張家棟/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教授 2015-01-10 13:22 來源:澎湃新聞
  •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相關:法國尼斯襲擊事件最新傷亡人數統計匯總 恐襲現場圖片/現場視頻法國尼斯遭襲最新消息:巴黎降半旗表哀悼法國國慶日尼斯遇襲  在當局宣布加強安全措施前兩周,法國首都巴黎附近一名法國警察局長及其伴侶遭到一名男子刺殺。「伊斯蘭國」(IS)宣稱對此事負責。  在上述二人在手無寸鐵情況下被刺殺事件發生後,在法國國內引起了一場激烈辯論:武裝力量人員是否可以在工作時間之外攜帶武器。  在去年11月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之後,法國仍處緊急狀態。
  • 關於槍擊與爆炸,法國雜誌這樣向孩子解釋巴黎到底發生了什麼
    於是法國兒童雜誌 Astrapi 發表了一篇特別文章,用顏色柔和的配圖和簡單易懂的文字說明,認真地給孩子們解釋了巴黎到底發生了什麼。我沒有看到、也不想看到那些襲擊的畫面,我感覺裡面會有很多可怕的東西。我只是想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諾厄,10歲法國是不是真的要打仗了?——朱莉,8歲恐怖分子會不會闖進我家裡來呀?
  • 維也納遭恐怖襲擊 有人用機關槍掃射 至少7人身亡!法國已...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時謙 繼法國之後,奧地利的維也納也遭遇恐怖襲擊,現場慘不忍睹!據環球網消息,當地時間11月2日晚8時左右,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一個猶太教堂附近發生一起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警察,另有多人受傷。維也納警方稱,「槍擊事件發生在六個不同的地點。」警方已抵達並封鎖現場。
  • 都封城了恐怖分子還不閒著,法國小城菸草店外發生持刀捅人事件
    法國東南部發生持刀襲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5人受傷,法國警方已對此展開恐怖主義調查。襲擊者闖入格勒諾布爾附近伊塞爾河畔羅曼斯(Romans-sur-Isere)的一家菸草商店,刺傷了店主和一名顧客。據法國Bleu新聞網站報導,警方和情報部門之前都不知道這名嫌疑人。內務部長克裡斯託夫·卡斯塔內在訪問該鎮時說:「今天早上,一名男子踏上了恐怖之旅。」鎮長瑪麗-海琳·託拉瓦爾告訴法新社記者,嫌疑人離開菸草店後,去了一家肉店,在那裡他又拿了一把刀,然後襲擊了在麵包店外排隊的人。
  •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恐怖襲擊是極端分子人為製造的針對但不僅限於平民及民用設施的不符合國際道義的攻擊方式。恐怖襲擊從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嚴峻趨勢。俄羅斯軍方包圍了學校3天試圖解救被圍困的平民和學生,事件在9月3日結束但導致了326名人質死亡,從而成為俄羅斯最嚴重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孟買恐怖襲擊印度金融中心孟買連環恐怖襲擊印度金融中心孟買2008年11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發生連環襲擊。襲擊者先後攻擊孟買南部市中心繁華區的豪華飯店、醫院、火車站、知名餐廳和警察總部等場所。還在兩處豪華酒店內綁架人質,與警方對峙。
  • 巴黎近郊發生持刀襲擊事件1死3傷 嫌犯被擊斃
    中新社巴黎1月3日電(記者 李洋) 法國巴黎近郊維勒瑞夫市當地時間3日發生一起持刀襲擊事件,目前已經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製造襲擊事件的嫌犯已被警方擊斃。法國官方通報說,這起襲擊事件發生於當天下午兩點左右,事發地是維勒瑞夫市居民區的一個公園。嫌犯突然向過往的行人和健身者行兇,多人遇刺受傷。嫌犯隨即逃離現場,在鄰近的拉伊萊羅斯市被警方擊斃。法國內政部當晚證實,一名遭到襲擊的民眾傷重不治,另外還有兩人傷勢嚴重,仍在接受治療。
  • 丹麥恐襲案為何牽動法國人的心?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2月14日發生兩起導致兩死五傷的恐怖襲擊案之後,法國總統奧朗德立即作出反應。他於15日前往丹麥駐法國大使館會見大使,向她表示對死難者的哀悼,同時表示了法國對丹麥人民的支持。 同日的上午,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夫( Bernard Cazeneuve)飛抵哥本哈根會見了丹麥司法部長和國防部長。
  • 法國《查理周刊》恐怖襲擊案宣判 14名被告最高判處終身監禁
    據美聯社報導,法國巴黎特別重罪法庭於當地時間16日裁定,在2015年1月12日對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和一家猶太潔食超市的襲擊案件中,有14人涉嫌參與該罪行。
  • 巴黎血案,為何又是漫畫惹的禍?
    在法國,在這個非常之年,很多問題只是被疫情掩蓋了…… 文 | 一 一 5年前,《查理周刊》慘案的血還未冷,轉眼間,巴黎又發生了一出由漫畫引發的血案!
  • ...法國尼斯聖母大教堂附近發生恐怖襲擊事件,該教堂主教稱事發前...
    2020-10-30 06:24:38來源:FX168 【法國尼斯遭恐襲教堂曾收到多次警告】10月29日,法國尼斯聖母大教堂附近發生恐怖襲擊事件,該教堂主教稱事發前曾連續多日收到警告:「我們對此有點警惕和防範,但我們沒想到事情會發生成這樣。」
  • 法國多地發生遊行示威160多人被捕,專家:聖誕節或為分水嶺
    法國近期發生的警察暴力執法事件,加劇了法國社會輿論對《整體安全法》法案相關條款的不滿。11月28日以來,法國多個城市連續發生遊行示威。延伸閱讀:法國:《整體安全法》引發抗議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5日,法國多個城市再次就《整體安全法》爆發遊行示威。在巴黎,部分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暴力衝突。這是法國連續兩個周末爆發遊行示威。
  • 孟買恐怖襲擊敲響警鐘
    孟買連環恐怖襲擊震驚了世界,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再次為南亞地區乃至全世界各大城市敲響了警鐘。難以有效防範及應對恐怖分子在人口密集的都市肆虐,成為反恐戰前沿面對的一個「頑敵」。在恐怖襲擊的硝煙終於消散之後,人們同時也在關心著這一事件所造成的地區和全球影響。
  • 我在巴黎丨疫情和恐襲雙重威脅下,法國準備好了嗎?
    最近巴黎氣溫變化劇烈,我從幾天之前嗓子就不舒服,之後逐漸發展成了感冒。再加上之前朋友的一個同事確診了新冠,還讓我很是緊張了一會。不過,後來朋友檢測結果是陰性,我也就放下心來,安心在家休息。時間剛到午後,我陷在沙發裡正思考著要不要去睡個午覺,突然面前的電視新聞節目上打出了一行突發新聞:「《查理周刊》舊編輯部前發生襲擊。」巴黎又遭到襲擊了。
  • 巴黎恐襲主謀證實被擊斃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1月20日報導,法國巴黎檢察官證實,法國巴黎恐怖襲擊主要策劃人阿卜杜勒—哈米德已經喪命。  法國特警隊周三黎明前在巴黎北郊聖但尼市的2所公寓展開突擊,與藏匿在公寓內的恐怖嫌犯持續槍戰近7個小時,導致2人死亡、8人被捕。
  • 科爾馬為何出名,從科爾馬去巴黎,巴黎安全嗎?
    據說當年宮崎駿為了製作《哈爾的移動城堡》,以法國東部為中心,進行了為期十二天的採風之旅,最後對科爾馬一見鍾情,將主人公哈爾和蘇菲的初遇地點定在了這裡。蹲點的日常更像是在觀看一場「啞劇」,讀著舞臺上演員的唇語,眼光跟隨他們移動,等待他們的回眸......這場觀看夾雜著運氣的成分,因為很有可能什麼都看不到。也許正好遇上休息日,午餐時間並沒有接待客人的場面。
  • 教師因漫畫遭斬首震驚法國,法國總統痛斥:這是懦弱的襲擊事件
    【環球時報記者 洪朦 劉皓然 柳玉鵬】2015年1月,法國諷刺漫畫《查理周刊》總部遭到極端分子血洗,共造成12人死亡,一時轟動世界。沒想到時隔5年多又發生驚人慘劇,法國一名教師因援引該雜誌內容進行教學惹禍上身,竟被兇徒當街殺害並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