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背後的五大根源因素

2020-12-21 澎湃新聞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背後的五大根源因素

張家棟/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教授

2015-01-10 13:22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長期面臨嚴重恐怖主義威脅,巴黎重大恐怖事件也再次給我國敲響了一次警鐘。 劉瑾 澎湃資料

       1月7日以來,法國持續發生恐怖襲擊,法國舉國哀悼,世界為之震驚。法國政府出動8.8萬名軍警來搜查恐怖嫌疑犯,規模空前。

西方反恐安全環境惡化

       這起事件將具有轉折點意義,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法國及至歐洲的社會政治生態及其發展趨勢。總體來看,在這起事件背後,體現了以下根源性因素:

       一是歷史因素。從歷史上看,歐洲國家與伊斯蘭世界有密切的聯繫。法國南部、西班牙大部都曾有穆斯林區域。進入近代以來,西方國家還曾是很多穆斯林國家的宗主國。這些都導致很多歐洲國家境內有大量的穆斯林民眾。尤其是法國,由於其在阿爾及利亞等國的殖民主義經歷,擁有歐洲最大的穆斯林群體。法國有600萬穆斯林民眾,佔總人口的約10%。

這些外來移民,民族文化無歸屬感,宗教無認同感,僅僅在民主政治體系之下被組合起來,長期以來是社會治理的難點。

       二是社會因素。當前歐洲很多國家出現社會極化現象。一頭是各種右翼組織和政治勢力,如法國國民陣線、英國獨立黨、瑞典民主黨等,反外來移民,反伊斯蘭主義勢力的「擴張」,認為伊斯蘭是歐洲面臨的最大威脅。這些政黨和政治力量,在歐洲各國的影響都呈上升趨勢。

       另一頭是伊斯蘭極端分子。這些人往往有受害者心理,認為自己在歷史上和現實中都受到打壓。他們雖然以新舊移民的身份生活在歐洲,但認為這是一種自然補償,很少有感恩之心,無意接受當地價值觀、融入當地社會。在這種情況下,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群體之間的相互接受度和容忍度都在下降。

       三是文化因素。一方面,西歐國家後現代主義思潮盛行,反權威、反政府、反主流成為時尚,盲目抬高邊緣文化和小眾文化,認為小的、少的就是好的,打壓大眾文化和主流價值。整個社會沒有標準,標準只是「自由博愛」。

在極端自由主義者看來,解決你不喜歡話語的主要答案,就是引入更多的話語。這次被襲擊的《查理周刊》是一家極端自由主義雜誌,雖然諷刺過一些伊斯蘭人才和極端分子,但也曾反對過右翼推動的《罩袍法案》,認為禁止穆斯林在公開場合穿罩袍有違宗教自由原則,符合法國人一向主張的自由博愛原則。

       另一方面,理想主義激情也為恐怖主義提供了土壤。在冷戰時期,很多理想主義人士,尤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滿懷激情地投入「直接行動」等極左恐怖組織的懷抱。而現在,這些人又抱著同樣的理想主義激情投入到伊斯蘭聖戰陣營。

       四是經濟因素。各國對外來移民的態度,往往都與本國經濟狀況相關。西歐人口出生率低,需要外來勞動力。在經濟狀況好時,外來移民是寶貴人力資源。而在經濟不好時,這些人就可能成為當地右翼民眾的出氣筒。當前西歐經濟狀況不佳,失業率居高,排外情緒自然上升。德、法等國的外來移民主要是穆斯林,這種排外情緒就與宗教問題建立起聯繫。

       五是國際政治因素。西歐國家國際地位相對下降,產生了複雜影響。首先是社會心理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下降。國際地位越高,民眾自豪感越高,心態就越好。當前西歐相對衰落,自我保護意識上升,很多國家都開始討論一些針對外來移民的排斥性政策和相關措施。

       其次是國際反恐能力下降。美歐長期是中東北非的主要反恐力量和穩定性因素,但現在有退縮趨勢,導致「伊斯蘭國」等勢大難制。

       同時,對本國極端分子的控制能力下降,目前,參與各種聖戰組織的法國人已超過1100人,其中大約370人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還形成了一些法國營地。這些人不僅是法國面臨的潛在威脅,還是溝通法國內外極端分子的橋梁,構成現實威脅。早在去年11月,就有三名法國聖戰分子就在視頻中呼籲穆斯林起來攻擊他們身邊的非穆斯林。法國還因此在聖誕節和新年提高過反恐安保等級,加強過公共部門的安保工作。

這次巴黎發生重大恐怖襲擊事件,既在意料之外,又不是偶然,是西歐反恐安全環境惡化的一個結果。

       中國長期面臨嚴重恐怖主義威脅,巴黎重大恐怖事件也再次給我國敲響了一次警鐘。但與法國等西歐國家相比,我國其實沒有內生型的聖戰活動土壤。中國主體民眾是無神論者,天生最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這使任何一個宗教群體,無論是伊斯蘭教、基督教、道教、佛教還是其他宗教,在中國都很少有被宗教群體排斥、壓迫的感覺。同時,由於缺乏足夠的「他者」和「敵人」的存在,中國的宗教群體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去維護自己的認同邊界,對其他群體的排斥心理也非常有限。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可以免於國際聖戰活動的威脅。

國際聖戰活動在中東和北非一些國家呈上升趨勢,沿著人文交流這條物理路線和網際網路這條虛擬路線在到處蔓延。

作為全球化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不管如何努力,我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無論是政府、專門反恐機構還是普通民眾,都要加強反恐準備,要有風險意識和承擔一定程度恐怖主義威脅的意識。破壞最大的,往往不是恐怖主義本身,而是我們對恐怖主義的恐懼。我們雖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恐怖主義根源,也不可能完全防止恐怖事件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戰勝恐怖主義威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巴黎恐怖襲擊,中國,教訓

相關推薦

評論(84)

相關焦點

  • 專家:巴黎恐襲有五大根源因素 為中國敲響警鐘
    、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11日在遊行中手挽手前進/法新社  文/張家棟  1月7日以來,法國持續發生恐怖襲擊,法國舉國哀悼,世界為之震驚。法國政府出動8.8萬名軍警來搜查恐怖嫌疑犯,規模空前。這起事件將具有轉折點意義,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法國及至歐洲的社會政治生態及其發展趨勢。總體來看,在這起事件背後,體現了以下根源性因素:  一是歷史因素。從歷史上看,歐洲國家與伊斯蘭世界有密切的聯繫。法國南部、西班牙大部都曾有穆斯林區域。進入近代以來,西方國家還曾是很多穆斯林國家的宗主國。
  • 孟買恐怖襲擊事件折射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矛盾
    《瞭望》文章:孟買恐怖襲擊探源  孟買恐怖襲擊事件是一面鏡子,折射出印度社會各種根深蒂固的矛盾  文/鄭瑞祥  連日來,人們在關注印度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真相調查的同時,也在思考,為什麼這些年來印度屢屢發生恐怖襲擊事件?
  • 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英國BBC的報導顯示,位於巴黎11區的一家飯館被掃射,記者在現場看到至少10人被射殺在路邊或已嚴重受傷。  綜合目前已有消息不難發現,跟以往單一的恐怖行動不同,此次巴黎連環槍戰、爆炸多點開花、組織嚴密,應是有計劃的恐怖主義行動。就當前該次行動已造成的傷亡人數和規模來看,可以稱作是歐洲版的「9.11」事件。
  • 巴黎恐怖襲擊給酒店業帶來巨大衝擊
    圖片來源:CreditGuia Besana/ The New York Times巴黎布里斯托酒店(Le Bristol)迎來了首輪退訂潮。11月13日晚,就在這座五星級酒店矗立的巴黎右岸,恐怖分子發動了襲擊。不到72小時,酒店退訂總額已超過53萬美元。
  • 為何Eagles Of Death Metal的演唱會成為巴黎恐怖襲擊目標?
    巴塔克蘭劇院(資料圖)中國日報網11月15日綜合 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法國巴黎多處發生恐怖襲擊。巴黎的巴塔克蘭劇院(Le Bataclan)發生槍擊案,當晚美國搖滾樂隊Eagles Of Death Metal正在該處舉辦演出。此次巴塔克蘭劇院人質劫持事件中已有近百人喪生。為什麼「伊斯蘭國」(IS)選擇襲擊Eagles Of Death Metal這支加利福尼亞的樂隊的演出場合呢?
  • 孟買恐怖襲擊事件
    孟買恐怖襲擊事件 2008-12-15 13:34 作者:薛巍 2008年第45期
  •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
    直擊:法國國慶日尼斯遭恐怖襲擊事件最新消息動態匯總相關:法國尼斯襲擊事件最新傷亡人數統計匯總 恐襲現場圖片/現場視頻法國尼斯遭襲最新消息:巴黎降半旗表哀悼法國國慶日尼斯遇襲  歐巴馬總統發布的譴責聲明則將事件描述為「似乎為一起可怕的恐怖襲擊事件」。(澎湃新聞記者 吳挺)  事發前兩周法國當局宣布加強安全措施  08:22  據《衛報》報導,此前,法國政府曾於事發兩周前宣布,在國慶日假期期間,當局通過在海灘部署武裝巡邏經常來加強安全措施。
  • 「歐洲心臟」遭遇恐怖襲擊意味著什麼?
    這次布魯塞爾暴恐事件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去年11月13日發生的法國首都巴黎的恐怖襲擊慘案,8名來自法國境內外的亡命之徒在巴黎北郊法蘭西體育場引爆自殺式爆炸、血洗巴黎巴塔克蘭劇院、瘋狂掃射槍殺巴黎市中心街頭的群眾,造成130多名無辜死於非命。新聞媒體把那個恐襲場面形容為一場「城市遊擊戰」。
  • 西媒盤點美國9·11後世界主要恐怖襲擊事件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11月14日刊登文章列舉了自「基地」組織對美國實施攻擊以來,世界上發生的重大恐怖襲擊事件:——2001年9月11日:19名「基地」組織成員在美國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他們劫持的多架飛機分別在紐約、華盛頓和賓夕法尼亞州墜毀。
  •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恐怖襲擊是極端分子人為製造的針對但不僅限於平民及民用設施的不符合國際道義的攻擊方式。恐怖襲擊從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嚴峻趨勢。現盤點近年來十大恐怖襲擊案,內容如下:9·11事件有預謀的大型恐怖襲擊案2001年9月11日上午,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世界貿易中心二號樓,兩座建築在遭到攻擊後相繼倒塌,世界貿易中心其餘5座建築物也受震而坍塌損毀;9時許,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局部結構損壞並坍塌,造成超過3000人死亡。
  • 英國警方:倫敦橋事件和博羅市場事件是恐怖襲擊
    事故現場海外網6月4日電 據CNN最新消息,英國警方將倫敦橋撞人事件和博羅市場傷人事件視為恐怖襲擊,沃克斯豪爾事故與此無關聯。此前據BBC報導,英國警方表示,倫敦橋撞人事件中已有至少一人死亡,英國警方正在搜捕三名可能攜帶武器的嫌疑人。另外,繼倫敦橋汽車撞人事件之後,倫敦橋附近的博羅市場(Borough Market)以及沃克斯豪爾地區(Vauxhall area)也相繼報告了傷人事件,武裝警察已抵達現場。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表示,倫敦發生的「可怕事件」被視為「潛在的恐怖襲擊行為」。
  •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襲擊事件,印度強硬派叫喊對巴「動武」
    【環球時報駐印度、巴基斯坦特派記者 胡博峰 丁雪真】印控克什米爾地區14日發生襲擊事件並導致印度軍警數十人死傷後,印度政府對外宣稱「有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巴基斯坦與此次襲擊事件有關,未來將加大對巴基斯坦的「懲罰」力度。
  • 印度孟買恐怖襲擊真相調查存在「五大懸疑」
    英國《衛報》12月1日報導,印度孟買恐怖襲擊事件真相撲朔迷離,幕後黑手究竟是誰,他們是如何策劃襲擊的,襲擊的目的又是什麼?印度及世界其他國家正在對此次襲擊進行深入調查,希望災難不再重演。     問題一:恐怖分子究竟是誰?
  • 911恐怖襲擊事件19周年
    十九年前的9月11日,在美國發生了一次性質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世界貿易中心二號樓,9時許,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撞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10時許,美聯航93號航班墜毀。
  • 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平息 唯一活口透露詳盡內幕
    2008年11月29日,印度反恐特種部隊負責人杜特將軍29日在孟買泰姬瑪哈酒店對記者說,孟買泰姬瑪哈酒店的清剿行動已經結束,標誌著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告一段落
  • 黑暗時刻見證人性光輝:從電影《孟買酒店》看孟買恐怖襲擊事件
    事件中,恐怖分子對印度孟買的泰姬瑪哈酒店、奧貝羅伊酒店、市政府大樓、猶太教中心等16處著名建築和重要設施發動恐怖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孟買酒店》即圍繞當時在孟買泰姬瑪哈酒店發生的故事展開。「開著手機,我要聽到他們的哭喊聲」這次恐怖襲擊事件,完全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孟買酒店》表現了這一點。
  • 巴黎近郊發生持刀襲擊事件1死3傷 嫌犯被擊斃
    中新社巴黎1月3日電(記者 李洋) 法國巴黎近郊維勒瑞夫市當地時間3日發生一起持刀襲擊事件,目前已經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製造襲擊事件的嫌犯已被警方擊斃。法國官方通報說,這起襲擊事件發生於當天下午兩點左右,事發地是維勒瑞夫市居民區的一個公園。嫌犯突然向過往的行人和健身者行兇,多人遇刺受傷。嫌犯隨即逃離現場,在鄰近的拉伊萊羅斯市被警方擊斃。法國內政部當晚證實,一名遭到襲擊的民眾傷重不治,另外還有兩人傷勢嚴重,仍在接受治療。
  • 孟買恐怖襲擊敲響警鐘
    孟買連環恐怖襲擊震驚了世界,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再次為南亞地區乃至全世界各大城市敲響了警鐘。難以有效防範及應對恐怖分子在人口密集的都市肆虐,成為反恐戰前沿面對的一個「頑敵」。在恐怖襲擊的硝煙終於消散之後,人們同時也在關心著這一事件所造成的地區和全球影響。
  • 《孟買酒店》,重點不是恐怖分子的恐怖襲擊電影
    根據印度孟買泰姬瑪哈酒店恐怖襲擊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孟買酒店》日前在北美上映,主演詹森·艾薩克說:「電影沒有像其他綁架電影中那樣,聚焦受害者群起謀劃逃亡或是復仇,而是主要展現了他們互相扶持一起度過難關的過程,展現了人性的堅毅與高貴。」
  • 馬克龍:巴黎附近歷史教師遇害事件是恐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巴黎10月17日消息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巴黎附近一名教師遇害事件是恐怖襲擊。 我們的同胞是恐怖襲擊的受害者。」 此前消息顯示,一名不明犯罪分子在孔夫朗-聖奧諾裡訥鎮(Conflans-Sainte-Honorine)的一所學校附近將一名男子斬首。疑似襲擊者已被警方人員在鄰鎮埃拉尼(Eragny)擊斃。 據一系列法國媒體報導,遇害男子是一名教師,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學生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