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膜蒸餾在火電廠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中的技術經濟分析

2020-12-22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摘 要:膜蒸餾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具有耐腐蝕、耐氧化和運行成本低等特點,可用於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處理工藝。並且近期板式多效膜蒸餾工藝已經在廢酸資源化、含鉻含鹽廢水零排等領域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通過對膜蒸餾工藝的介紹分析,提出 3 類膜蒸餾在脫硫廢水零排方案中合理化應用的工藝路線。以 8 t/h 某燃煤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為例,對7種脫硫廢水零排工藝組合進行了技術經濟分析,結果表明膜蒸餾工藝完全可適用於燃煤電廠脫硫廢水的零排工藝路線,膜蒸餾參與的零排工藝可以在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上為電廠節省可觀的資金。

關鍵詞:燃煤電廠;脫硫廢水;液體零排;膜蒸餾;資源化;零排放

1 研究背景

火電廠作為用水、排水大戶,用水佔工業總量的 20%,實現火電廠廢水「零排放」或「近零排放」意義重大,尤其在嚴重缺水的地區。廢水零排放可以提高火電廠用水的復用率,節約發電用水,降低環境汙染,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有力執行。2015 年國務院印發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明確對電廠廢水提出零排放的要求,電廠傳統廢水可通過傳統成熟的工藝輕易實施各種層次的梯級應用,但是脫硫廢水由於鹽濃度高、成分複雜、腐蝕性強,如何對其實施有效的資源化處理成為制約火電廠廢水零排放的關鍵環節。隨著電力企業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各種零排工藝技術也孕育而生。

目前市場上零排的主流工藝還是以長流程的「預處理模塊+濃縮模塊+結晶模塊」為主,同時也有短流程的「預處理+煙道蒸發或旁路旋轉噴霧蒸發」工藝。「預處理+煙道蒸發或旁路旋轉噴霧蒸發」工藝雖然流程短,但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發電機組的效率和增加後續煙氣處理的負擔。比如煙道蒸發受鍋爐負荷影響明顯,容易蒸發不徹底,造成煙道結垢、堵塞影響機組安全,存在煙道腐蝕和積灰等現象;旋轉噴霧蒸發要求發電鍋爐機組負荷在 60%以上,造成煙氣的水分增加,影響電袋除塵器、飛灰成分,降低鍋爐效率,使供電煤耗增加;短流程零排工藝需要對煙道進行改造。「預處理模塊+濃縮模塊+結晶模塊」工藝雖然流程長,在濃縮模塊和結晶模塊需要預防結垢問題,但基本不會對發電機組造成影響及進行煙道改造,是獨立於發電機組的處理工藝,不會影響發電效率和煙氣處理等工藝。採用哪種零排工藝,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不同電廠自身的特點和脫硫廢水的水質進行可行性驗證來選擇合適的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但是不論採用哪種工藝,在蒸發固化之前都可以對脫硫廢水進行濃縮減量,從而通過減少結晶和霧化量來降低蒸發設備的投資和運行成本。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濃縮減量工藝有反滲透、高壓反滲透(碟盤式和卷式)、電滲析、多效蒸發、正滲透、機械蒸汽再壓縮蒸發等,不同濃縮工藝都有各自的濃縮極限和優缺點,具體見表1。表1中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表示總溶解固體。

還有一種濃縮工藝就是膜蒸餾,在大多數文章中報導了膜蒸餾技術獨特的優點,比如由於膜是超疏水材料,所以不易被汙染;操作壓力低、預處理簡單;脫鹽率高,產水品質高,可直接回用;濃縮極限濃度可至飽和態等。同時也指出膜蒸餾存在的問題,比如能量利用率低、膜通量小和膜汙染與膜潤溼等問題,對膜蒸餾工程化應用的報導也極少。本文將對已經工程化的膜蒸餾技術的優點和在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中的合理性應用做詳細的技術經濟分析。

2 膜蒸餾技術

膜蒸餾技術是 20 世紀 60 年代出現的分離技術,採用疏水微孔膜把液態和氣態兩相隔離開,以膜兩側由溫度引起的飽和蒸汽壓力差作為傳質驅動力,只要膜兩側有溫度差,此分離過程就可持續進行。膜蒸餾技術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見表 2),所以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常見的膜蒸餾過程有直接接觸式膜蒸餾、氣隙式膜蒸餾、減壓膜蒸餾、氣掃式膜蒸餾等,膜組件類型有板式、中空纖維式、管式及卷式。但目前市場上已經通過大量中試並已成功工業化應用的膜蒸餾技術是板式真空多效膜蒸餾技術。

3 膜蒸餾技術的工程化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膜蒸餾工藝中使用的膜組件有中空纖維式、卷式和板式,加拿大 KMX 的中空纖維式膜蒸餾工藝和德國 Solarspring 的卷式膜蒸餾工藝在國外有少量應用報導,但都處於中試階段;板式膜蒸餾工藝近期在國內實現了工業化應用,應用領域包括工業廢酸、氯化銨廢液、酸洗廢水資源化、含鹽廢水零排等,取得了顯著效果。板式膜蒸餾模塊以多片聚丙烯框架為主體,內嵌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疏水膜和聚丙烯(PP)冷凝片形成單個模塊,單個模塊通過並聯提高處理量;通過串聯實現多效模式來提高回收率和熱循環效率,如圖 1 所示,第 1 效濃鹽水在被外部熱源加熱到 80 ℃左右之後在 PTFE 膜片表面蒸發,蒸發的蒸汽透過疏水膜進入產水通道,在 PP 冷凝片表面被來自第 1 效因蒸發而降溫的濃鹽水冷凝形成蒸餾水;吸收蒸汽潛熱的濃鹽水同時在第 2效膜表面繼續蒸發,以此類推,最後 1 效蒸發的蒸汽被外部冷卻水冷凝,蒸餾水通過內流道匯集流出。模塊不論並聯還是串聯都是通過無管道連接實現,因而降低了熱損失。板式真空膜蒸餾流程如圖1所示。

板式真空膜蒸餾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

(1)負壓操作,安全性更高,無洩漏風險;

(2)多效,熱循環,模塊化,內流道設計,模塊之間無管道連接提高熱利用效率,造水比最高可達6~8;

(3)液體過流部件全部採用耐腐蝕的非金屬材質(PP,PTFE),耐酸、耐鹼、耐鹽腐蝕、耐氧化;

(4)潤溼液回流設計降低因膜潤溼引起的膜清洗恢復頻率;

(5)在線清潔和乾燥(CIP & DIP)設計可以在線恢復汙染或潤溼的膜;

(6)此設備為撬裝設計,基本不需要配套土建,可節省空間和大量土建費用。

板式真空膜蒸餾在含鹽含鉻廢水零排領域的工業化應用如圖2所示。

此應用是目前為止世界上處理量最大的膜蒸餾零排應用,膜蒸餾處理量為 288 t/d,可提升至 420t/d;進水一次過膜濃縮達 50% 回收率,產水電導率為 100~150 μS/cm,可直接回用 ,噸水電耗為 4. 8kW·h,濃縮液進入蒸髮結晶工藝段。

每噸產水所需要的外部熱量消耗折合成蒸汽用量為 0. 20~0. 23 t,相當於五效金屬蒸發設備的噸水耗汽量,但電耗要比五效金屬蒸發設備低一半以上。

4 膜蒸餾技術在脫硫廢水零排處理工藝中的合理化應用分析

燃煤火電廠脫硫廢水由於成分複雜、含氯根高、pH值較低,對管道和設備有腐蝕性等特點,其零排處理一直是行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電廠已建的三聯箱處理工藝已經無法滿足要求,許多電廠都在進行升級改造。公開報導的脫硫廢水零排工程主要有採用多效蒸發的廣東河源電廠(以下簡稱河源電廠)、採用機械蒸汽再壓縮蒸發的佛山三水恆益火力發電廠(以下簡稱恆益火電)、採用正滲透為技術核心的浙江浙能長興發電有限公司,但在經濟性和穩定性上面臨不同程度的問題。

膜蒸餾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具有用於脫硫廢水濃縮減量的潛力:(1)燃煤電廠有大量餘熱可用,比如煙氣回收的餘熱、低壓乏汽等,都可以用來驅動膜蒸餾從而節省運行成本;(2)膜蒸餾設備的耐腐蝕和耐氧化性強,可以讓設備穩定運行;(3)撬裝設備基本不需要土建。某發電集團下屬公司採用板式膜蒸餾設備用於脫硫廢水濃縮減量的中試研究,結果表明脫硫廢水 TDS 可從 40 000 mg/L 濃縮至200 000 mg/L 以上,濃縮液的量少於原液量的 1/5,大大降低了蒸發固化工藝段的蒸發量,從而減少了蒸發固化設備的投資和運行成本。膜蒸餾技術可以與現有濃縮和終端處理技術耦合集成使用,從經濟性和穩定性上完善和提高脫硫廢水零排工藝路線。

4. 1 含鹽量 (質量分數) 低於3%的脫硫廢水

含鹽量低於 3% 的脫硫廢水,在用膜蒸餾濃縮減量前可以用反滲透工藝進行預濃縮,把鹽濃度提高至 5%~6%,這樣可以整體降低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零排處理方案如圖 3 所示,圖中 MVR 表示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

經過預處理的脫硫廢水先用反滲透提濃至 5%左右,反滲透產水回用,反滲透濃水進入膜蒸餾提濃至 20% 以上,膜蒸餾產水回用,濃縮液進入結晶或霧化工藝段進行終端處理。

4. 2 含鹽量介於 3%~6%的脫硫廢水

含鹽量介於 3%~6%的脫硫廢水可採用高壓反滲透工藝進行預濃縮,把鹽濃度提高至 8% 左右,然後再接膜蒸餾和終端蒸發工藝。處理方案如圖 4所示。

4. 3 含鹽量高於 6%的脫硫廢水

含鹽量高於 6% 的脫硫廢水可直接採用膜蒸餾進行濃縮,提濃至 20% 以上,濃縮液進入終端處理工藝段。處理方案如圖 5所示。

5 技術經濟分析

在經過膜蒸餾的濃縮減量之後,進入結晶或噴霧乾燥終端處理的濃縮液的量大大降低,那麼終端處理設備的投資和運行成本也會隨之降低。以某發電集團下屬一燃煤電廠的 8 t/h 脫硫廢水為例,採用 綜 合 初 步 經 濟 分 析 與 設 計 法(integratedPreliminary Economic Analysis and Design,iPEAD)[7]進行初步技術經濟分析。各工藝段計算所用參數見表 3,用於技術經濟分析計算的設備投資價格和運行成本見表 4。由於缺乏針對脫硫廢水的耐腐蝕金屬蒸發設備準確的成套投資價格,所以本文根據耐腐蝕金屬蒸發設備國內外市場均價[8-9]及參考已建電廠以蒸髮結晶為主工藝的脫硫廢水零排工程的設備投資(見表 5,表中:MED 為多效蒸發;MVC為機械式蒸汽壓縮)來估算用於此經濟分析中的耐腐蝕金屬蒸發設備的投資價格,此價格僅供參考,實際價格可能會高於此估算價格。由於脫硫廢水初始含鹽量已達 6%,並且氯根含量高於 2%,所以採用不同的蒸發+結晶或噴霧乾燥的零排工藝進行對比,計算結果見表 6。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如果終端處理採用旋轉噴霧乾燥,「預處理+膜蒸餾+噴霧乾燥」的零排工藝比其他 3個工藝路線(「旋轉噴霧乾燥」「預處理+4效蒸發+噴霧乾燥」「預處理+MVR蒸發+噴霧乾燥」)從設備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少可節省 240 多萬元的投資成本和每年 90 多萬元的運行成本;當終端處理採用結晶器,「預處理+膜蒸餾+MVR 結晶器」的零排工藝與其他 2 個工藝路線(「預處理+4效蒸發+MVR結晶器」「預處理+MVR蒸發+MVR 結晶器」)相比,設備投資成本至少節省230 多萬元,運行成本 1 年至少可節省 90 多萬元。因此採用有膜蒸餾的工藝路線可以節省總成本,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雖然電滲析技術也可作為濃縮減量的手段,但其脫鹽率低,單級只有 45%~90%,產水 TDS高,需要疊加多級膜堆或與反滲透耦合才能提高脫鹽率和降低產水 TDS,設備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會隨脫鹽率的提高而線性增加,並且造成管路和安裝複雜,維護成本提高。據加拿大 Saltworks Technologies 公司報導,採用電滲析把 2% 含鹽廢水濃縮至 15%,並且產水 TDS 要低於 1 000 mg/L 的話,設備噸水造價達到 150萬元以上,高於膜蒸餾的噸水造價,並且產水 TDS 是膜蒸餾產水的 10 倍。近期有報導某電廠採用電滲析進行濃縮減量中試,但目前無法得到詳細的數據進行經濟比較,所以電滲析暫且沒有包括在此經濟分析的濃縮技術工藝中。

6 結論

(1)從膜蒸餾的技術特點、膜蒸餾工藝在脫硫廢水濃縮減量的中試研究結果以及板式膜蒸餾工藝成功的工業化應用看,膜蒸餾工藝完全適用於燃煤電廠脫硫廢水的零排工藝路線。

(2)以某發電集團下屬一燃煤電廠的脫硫廢水為例,通過對多種零排工藝路線的技術經濟分析可以看出,膜蒸餾技術參與脫硫廢水零排工藝路線可以為電廠節省可觀的投資與運行成本,也符合節能減排大方向。

(3)由於脫硫廢水成分複雜,不同電廠的脫硫廢水成分和濃度都不同,所以膜蒸餾工藝在不同電廠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中的合理化應用還需要根據具體水質具體分析,根據水質和現場條件做相應的優化設計,使膜蒸餾工藝在脫硫廢水零排工藝中得到最優化應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火力發電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火力發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藝及案例對比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由於火電廠脫硫廢水水質複雜、波動較大,對其他設備產生嚴重的腐蝕,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綜述了脫硫廢水零排放 處理工藝,結合我國火電廠成功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案例,全面分析並對比了其處理效果、經濟效益和優缺點等,對火電廠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 廢水蒸發濃縮工藝在脫硫廢水處理中的運用初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我國重工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隨著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的提出,人們越來越重視脫硫廢水的處理工作。基於此,本文介紹了廢水蒸發濃縮工藝與脫硫廢水水質,探討了應用廢水蒸發濃縮工藝處理脫硫廢水的方法,並分析了廢水蒸發濃縮工藝的應用優勢,旨在提高脫硫廢水處理效率與質量。
  • 燃煤電廠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本文中對燃煤電廠中不同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和回用路徑進行了概述,並分析了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現狀。1 燃煤電廠廢水種類及處理回用方式燃煤電廠用水分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2 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廢水零排放是指電廠廢水經過處理後,將廢水中的鹽類和汙染物從廢水中分離出來,以固體形式排出電廠處理或將其回收利用,產出的淡水進行重複使用,達到無任何廢水排出的技術。2017 年國家頒布《火力發電廠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HJ 2301—2017),指出火電廠實現廢水近零排放的關鍵技術是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
  • 創業集團史志偉:膜蒸餾技術是打通工業廢水產業鏈的重要突破點
    在這個前提下,創業集團尋找了一條最大可能降低能耗的技術路線,去年十月完成收購專門從事膜蒸餾技術研究及模組生產的德國公司memsys Group全部有形及無形資產。史志偉表示,膜蒸餾技術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提出來了,但是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因為有一些技術難點沒有辦法被克服。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預處理工藝選擇與實踐!
    根據西寧火電廠末端脫硫廢水水質特點以及後續濃縮減量工藝對進水水質的要求,提出三級軟化加藥及沉澱池+管式膜兩級分離的預處理工藝路線。結果表明:相比較傳統的兩級軟化一級分離工藝,所提方法將加藥成本由41元/t降低至17元/t,實現了汙泥的綜合利用,提高了系統的抗衝擊能力,為後續的濃縮減量和固化模塊提供了優質的進水水質保證。
  • 1吉焦餘熱處理1噸脫硫廢水:一種運行穩定、成本低廉的零排放工藝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脫硫廢水主要來自火電廠最常見的煙氣脫硫方法石灰石—石膏法中石膏脫水和清洗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煙氣中氯化物、顆粒物、重金屬等汙染物會不斷地富集在漿液中,易引起設備管道腐蝕、脫硫效率降低、破壞脫硫系統物質平衡等問題,因此每隔一定時間就必須排出一定量脫硫廢水。
  • 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 什麼工藝可以不除硬?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燃煤發電脫硫廢水處理現狀1、燃煤發電脫硫廢水處置及要求:國家對已建和新建的燃煤發電站要求廢水實行「零排放」。2、對於硬度高的問題,採用震動膜的寬進液通道和膜面大剪切力,可防止表面結晶,節省了投加藥劑去除硬度的單元,大幅減少蒸發廢水量,降低蒸發器的投資成本,提高了脫硫廢水「零排放」的經濟可行性。
  • 食品工業廢水的膜法處理與回用技術
    用膜技術分離發酵液中菌體、濃縮產品、開發新產品、改革生產工藝、提高工藝用水的回用率,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1、酒精廢水  以糧食、果蔬及其廢棄物為原料進行發酵,是酒精生產的主要工藝。採用連續發酵-PV膜分離的組合工藝,進行燃料乙醇生產,大大減少了酒精廢水產生的量。
  • 膜濃縮技術在高鹽廢水零排放處理中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膜濃縮技術簡介01 反滲透技術反滲透是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過程。如圖1所示,對料液側施加壓力,當壓力超過膜兩側的滲透壓差時,溶劑會逆著自然滲透的方向反向滲透,溶質被反滲透膜攔截。
  • 煤化工含鹽廢水的處理技術應用進展
    著重分析各處理技術的優缺點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展望了煤化工含鹽廢水處理技術的未來研究和發展方向。中國能源長期以煤炭為主,促使煤化工產業鏈不斷深化發展,但新型煤化工項目的耗水量和廢水排量都相對較高。目前中國煤化工項目每年產生約1.17億t廢水,到2020年該數值可能增加到4.75億t/a。
  • 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進展與建議
    一體化技術的工藝原理、脫硫脫硝效率及各自優缺點;總結了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在工藝路線選擇、煙氣排放、次生汙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如前所述,焦爐煙氣中SO2和NOx達標排放的主要技術手段為末端脫硫脫硝治理,故本文將對比分析我國焦爐煙氣現行脫硫脫硝技術工藝原理、硫硝脫除效率及各自技術優缺點,總結國內焦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應用存在的共性問題,以期為我國焦化行業脫硫脫硝技術的選擇與優化提供參考。
  • 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匯總(溼法、半乾法、幹法)
    這是一種幹法脫硫方法,雖然沒有汙水、廢酸,不造成汙染,但是此方法也沒有得到推廣,主要是因為脫硫效率比較低,設備龐大,投資比較大,操作要求較高,成本高。該技術的關鍵是開發新的吸附劑。以上幾種SO2煙氣治理技術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雖然脫硫率比較高,但是工藝複雜,運行費用高,防汙不徹底,造成二次汙染等不足,與我國實現經濟和環境和諧發展的大方針不相適應,故有必要對新的脫硫技術進行探索和研究。
  • 高鹽廢水處理技術及三效蒸發器的應用
    三、高鹽廢水處理技術分析1、物理化學處理技術。主要有:(1)電解法。高礦化度廢水由於其高礦化度而具有較高的電導率,使電化學降解高礦化度廢水成為可能。在電解過程中,有機物電解質溶液可以發生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從而降低COD。
  • 含鉻廢水高效膜處理新技術的應用
    對含鉻廢水的治理受到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本文論述了含鉻廢水的處理現狀及超濾膜分離技術的優缺點,並著重闡述了高效膜處理新技術在含鉻廢水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對含鉻廢水的治理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達到排放標準為目的,如化學還原法、電解法等;另一類是以回用廢水或者回收鉻資源為目的,如鋇鹽法、離子交換法和活性炭吸附法、膜分離法等。傳統的含鉻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化學法(化學沉澱法、鐵氧體法、二氧化硫法)、電解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還原法、沉澱法處理含鉻廢水雖然工藝簡單,但是廢水中Cr6+ 含量容易出現反彈現象。
  • 製糖廢水處理技術與工藝
    行業汙水特徵 製糖汙水是以甜菜或甘蔗為原料製糖過程中排出的汙水。主要來自製糖生產過程和製糖副產品綜合利用過程。汙水中一般含有有機物和糖分,COD、BOD很高,汙水色度深、含氮、磷、鉀等元素較高,其中主要來自斜槽汙水、榨糖汙水、蒸餾汙水、地面衝洗水等。
  • 蘭炭廢水處理工藝技術評述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本文分析了蘭炭廢水的水質特點,介紹了蘭炭廢水處理的典型工藝流程,並對各種工藝技術原理和優缺點進行了分析論述。同時根據工程案例和實驗結果提出了推薦意見,對蘭炭廢水處理的工程應用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 垃圾滲濾液膜濃縮液處理技術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我國垃圾滲濾膜濾濃縮液的處理方法、處理技術研究和進展進行了綜述。文章介紹了垃圾滲透液膜濃縮液的特點,著重探討分析了膜濃縮液處理技術,並對常用處理技術進行了對比分析。 二、垃圾滲濾液膜濃縮液處理技術分析目前膜濃縮液的處置方式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轉移處理,即將膜濃縮液進行轉移,具體包括外運和回灌處理;二是減量處理,即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減少膜濃縮液絕對含量,處理技術有反滲透、納濾、蒸發等;三是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技術有電絮凝、沉澱、高級氧化和焚燒等。1.外運處理。
  • 酒精廢水的特點及處理工藝
    酒精廢水屬於高濃度有機廢水,其 COD 可達30000-50000mg/L,某些廢水如糖蜜酒精廢水,COD可達130000-150000mg/L,其處理流程長,工藝複雜,處理難度大。今天,我們就簡單分析酒精廢水的特點,並介紹常見的酒精廢水處理工藝。
  • 鋼鐵企業脫硫脫硝技術應用探討
    脫除效率可達99%,它需要外排脫硫漿液,以保證脫硫系統長期穩定運行。3.1.5氨法技術屬於末端治理技術,溼法脫硫的一種,主要工藝是將煙氣引入脫硫塔,在脫硫塔內通過煙氣與逆流噴淋下的氨水微小液滴充分接觸,使煙氣中二氧化硫轉化為以硫酸氨為主要成分的液態副產品,副產品通過底部排出系統進行分離,達到脫除二氧化硫的目的。
  • 【技術分析】垃圾滲濾液膜過濾濃縮液處理的研究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填埋是現階段我國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採用填埋法處置垃圾會產生大量的垃圾滲濾液,其是一種成分複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近年來,利用以反滲透和納濾為代表的新型膜分離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應用,但在膜分離垃圾滲濾液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產生汙染性極強的濃縮液,對濃縮液的處理成為一個難題.對當前關於垃圾滲濾液膜過濾濃縮液的處理研究進行了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