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00,一場熱烈而唯美的開幕式專題晚會拉開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帷幕。在廣州主會場,廣州大劇院主舞臺與花城廣場嘉年華活動、珠江遊船表演交相輝映;香港、澳門以及各分會場極具地方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與主會場緊密聯動。來自粵港澳三地演員同框同臺,共同唱響美好未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與文化和旅遊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這是為貫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國家戰略、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的一大藝術盛事。
在文化中相約,在藝術中相遇,一個開放、包容、創新、協同的一流灣區,與新時代共潮而生,向全世界綻放精彩。
原創節目《錦繡花開》融合了芭蕾舞與雜技。李細華 陳鍇進 攝
原創節目比例過半
家國情懷盡在歌中
幾束雷射代表「三江水」從舞臺地板和左右幕牆匯合延伸,在中心大屏幕上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澳地標建築的光影造型大氣磅礴,木棉花、紫荊花、白蓮花「三色花」絢爛綻放……一場別具匠心的燈光秀點燃了現場氣氛的沸點。在廣州大劇院的主舞臺上,抽屜式樂池伸展靈動,營造出美輪美奐的意境。
《平湖秋月》《東方之珠》《七子之歌》《彩雲追月》《我愛你中國》……一段段動人的經典旋律片段融匯成一首激昂的交響樂《美麗的大灣區》,拉開了專題晚會的序幕。「我們希望在這首原創交響樂曲中體現粵港澳三地最具特色的音樂元素,通過藝術手段將幾段經典旋律融為一體,表達灣區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美麗的大灣區》作曲者、星海音樂學院教師陳思昂道出了創作初衷。
據節目組介紹,開幕式分為「共同家園」「共潮而生」「共贏夢圓」三個篇章,原創節目超過一半。原創節目《錦繡花開》將芭蕾和雜技巧妙結合,展現中西文化融合之美。此外,香港音樂人作詞作曲、三地著名歌手共同演唱的歌曲《共同家園》,文化藝術節主題曲《我們相親相愛》等原創歌曲都相繼亮相開幕式。
「木棉紫荊白蓮花,盛開在這裡;粵港澳大灣區在歌聲裡,迎來了最美花季……」本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主題曲《我們相親相愛》則由年逾七旬的著名詞作家瞿琮作詞,張磊作曲。正如瞿琮所言,歌曲裡深厚的家國情懷,「一切盡在歌詞中」。
醒獅南拳粵語朗誦
節目凸顯「三地同源」
粵港澳三地粵劇名伶同臺獻藝。 李細華 陳鍇進 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伴隨著《國樂大典》人氣樂隊奏響的悠揚國樂,鶴髮童顏的呂君愾老先生中氣十足地帶領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青少年學生用粵語吟誦經典詩詞,向觀眾展現別具特色的粵味風情的同時,表達嶺南文化精粹代代傳承。
由廣東歌舞劇院和廣東現代舞團的演員來合作演繹的原創情景舞蹈《嶺南故事》,融入了醒獅、南拳、嶺南大屋等別具嶺南風情的元素。「我們力圖用今天的編創思維和舞蹈語彙,去尋覓和呈現粵港澳『三地同源』的精神內核。」廣東歌舞劇院國家一級編導陳軍介紹。
曾小敏、丁凡、歐凱明、吳非凡、王志良、曾慧等粵港澳三地粵劇名伶同臺演繹經典粵劇選段。剛剛榮獲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的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曾小敏認為:「粵港澳的文化是共融共通的,尤其是粵劇,在三地都是非常有市場的劇種,在全世界影響力也非常大。」
珠江水域12艘遊船巡遊同樣精彩,「粵港澳三地位於珠江水系和珠江口兩岸,遊船在珠江巡遊,既弘揚粵港澳大灣區的民俗文化,又寓意大灣區同舟共濟、繁花似錦。」開幕式晚會總導演王偉華說。
三地名家共同出演
粵韻經典精彩紛呈
記者看到,專題晚會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從音樂、演員的選擇和編排上都凸顯粵港澳特色。節目中雲集了三地強大的創作和演員陣容,多位國家一級編導、國家一級演員以及各演出院團的首席演員都積極參與多個節目;還有多位來自香港、澳門的演藝界明星傾情加盟。
來自中國香港的著名影星成龍和歌手容祖兒共同演唱了本屆藝術節的主題曲《我們相親相愛》。香港著名歌手譚詠麟與香港青年歌手趙浚承共同演唱了經典粵語歌《獅子山下》,隨後譚詠麟獨唱了他風行多年的金曲《朋友》,全場觀眾集體揮手合唱,再次掀起氣氛高潮。
《共同家園》由香港著名填詞人向雪懷作詞、香港著名音樂創作人鄧智偉作曲,歌詞包括普通話、粵語和英語,由宋雪萊、常安、張敬軒、陳慧敏等粵港澳三地歌手共同演唱。向雪懷告訴記者,他希望用通俗的語言,傳達共通的情感,打動大灣區的聽眾。
晚會尾聲還在廣州、香港、澳門三地上演大型城市廣場多時空交響合唱:香港著名歌手張明敏先是獨唱《我的中國心》,再攜手澳門歌手夏利奧、內地歌手金婷婷在廣州大劇院主會場領唱《我和我的祖國》,三地學生同臺合唱,全場揮舞國旗;廣州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澳門樂團首次跨時空合作,在廣州大劇院、香港藝術博物館、澳門大學音樂廳同時演奏,共同唱響三地美好未來。
來源丨南方日報
記者丨畢嘉琪 徐子茗 梁燕 劉奕伶 黃堃媛
編輯丨童慧
校對丨梁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