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在歌聲裡,迎來了最美花季……」首屆粵港澳大灣區...

2020-12-17 騰訊網

6月24日20:00,一場熱烈而唯美的開幕式專題晚會拉開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帷幕。在廣州主會場,廣州大劇院主舞臺與花城廣場嘉年華活動、珠江遊船表演交相輝映;香港、澳門以及各分會場極具地方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與主會場緊密聯動。來自粵港澳三地演員同框同臺,共同唱響美好未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與文化和旅遊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這是為貫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國家戰略、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的一大藝術盛事。

在文化中相約,在藝術中相遇,一個開放、包容、創新、協同的一流灣區,與新時代共潮而生,向全世界綻放精彩。

原創節目《錦繡花開》融合了芭蕾舞與雜技。李細華 陳鍇進 攝

原創節目比例過半

家國情懷盡在歌中

幾束雷射代表「三江水」從舞臺地板和左右幕牆匯合延伸,在中心大屏幕上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澳地標建築的光影造型大氣磅礴,木棉花、紫荊花、白蓮花「三色花」絢爛綻放……一場別具匠心的燈光秀點燃了現場氣氛的沸點。在廣州大劇院的主舞臺上,抽屜式樂池伸展靈動,營造出美輪美奐的意境。

《平湖秋月》《東方之珠》《七子之歌》《彩雲追月》《我愛你中國》……一段段動人的經典旋律片段融匯成一首激昂的交響樂《美麗的大灣區》,拉開了專題晚會的序幕。「我們希望在這首原創交響樂曲中體現粵港澳三地最具特色的音樂元素,通過藝術手段將幾段經典旋律融為一體,表達灣區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美麗的大灣區》作曲者、星海音樂學院教師陳思昂道出了創作初衷。

據節目組介紹,開幕式分為「共同家園」「共潮而生」「共贏夢圓」三個篇章,原創節目超過一半。原創節目《錦繡花開》將芭蕾和雜技巧妙結合,展現中西文化融合之美。此外,香港音樂人作詞作曲、三地著名歌手共同演唱的歌曲《共同家園》,文化藝術節主題曲《我們相親相愛》等原創歌曲都相繼亮相開幕式。

「木棉紫荊白蓮花,盛開在這裡;粵港澳大灣區在歌聲裡,迎來了最美花季……」本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主題曲《我們相親相愛》則由年逾七旬的著名詞作家瞿琮作詞,張磊作曲。正如瞿琮所言,歌曲裡深厚的家國情懷,「一切盡在歌詞中」。

醒獅南拳粵語朗誦

節目凸顯「三地同源」

粵港澳三地粵劇名伶同臺獻藝。 李細華 陳鍇進 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伴隨著《國樂大典》人氣樂隊奏響的悠揚國樂,鶴髮童顏的呂君愾老先生中氣十足地帶領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青少年學生用粵語吟誦經典詩詞,向觀眾展現別具特色的粵味風情的同時,表達嶺南文化精粹代代傳承。

由廣東歌舞劇院和廣東現代舞團的演員來合作演繹的原創情景舞蹈《嶺南故事》,融入了醒獅、南拳、嶺南大屋等別具嶺南風情的元素。「我們力圖用今天的編創思維和舞蹈語彙,去尋覓和呈現粵港澳『三地同源』的精神內核。」廣東歌舞劇院國家一級編導陳軍介紹。

曾小敏、丁凡、歐凱明、吳非凡、王志良、曾慧等粵港澳三地粵劇名伶同臺演繹經典粵劇選段。剛剛榮獲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的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曾小敏認為:「粵港澳的文化是共融共通的,尤其是粵劇,在三地都是非常有市場的劇種,在全世界影響力也非常大。」

珠江水域12艘遊船巡遊同樣精彩,「粵港澳三地位於珠江水系和珠江口兩岸,遊船在珠江巡遊,既弘揚粵港澳大灣區的民俗文化,又寓意大灣區同舟共濟、繁花似錦。」開幕式晚會總導演王偉華說。

三地名家共同出演

粵韻經典精彩紛呈

記者看到,專題晚會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從音樂、演員的選擇和編排上都凸顯粵港澳特色。節目中雲集了三地強大的創作和演員陣容,多位國家一級編導、國家一級演員以及各演出院團的首席演員都積極參與多個節目;還有多位來自香港、澳門的演藝界明星傾情加盟。

來自中國香港的著名影星成龍和歌手容祖兒共同演唱了本屆藝術節的主題曲《我們相親相愛》。香港著名歌手譚詠麟與香港青年歌手趙浚承共同演唱了經典粵語歌《獅子山下》,隨後譚詠麟獨唱了他風行多年的金曲《朋友》,全場觀眾集體揮手合唱,再次掀起氣氛高潮。

《共同家園》由香港著名填詞人向雪懷作詞、香港著名音樂創作人鄧智偉作曲,歌詞包括普通話、粵語和英語,由宋雪萊、常安、張敬軒、陳慧敏等粵港澳三地歌手共同演唱。向雪懷告訴記者,他希望用通俗的語言,傳達共通的情感,打動大灣區的聽眾。

晚會尾聲還在廣州、香港、澳門三地上演大型城市廣場多時空交響合唱:香港著名歌手張明敏先是獨唱《我的中國心》,再攜手澳門歌手夏利奧、內地歌手金婷婷在廣州大劇院主會場領唱《我和我的祖國》,三地學生同臺合唱,全場揮舞國旗;廣州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澳門樂團首次跨時空合作,在廣州大劇院、香港藝術博物館、澳門大學音樂廳同時演奏,共同唱響三地美好未來。

來源丨南方日報

記者丨畢嘉琪 徐子茗 梁燕 劉奕伶 黃堃媛

編輯丨童慧

校對丨梁飛飛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藍圖繪就
    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中國為什麼要建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目標是什麼?粵港澳大灣區將怎樣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中國和世界帶來哪些利好?對此,世界充滿好奇和疑問。近日,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發布,一一解答世界關切,引發外媒廣泛關注。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
  • 粵港澳大灣區:越夜越精彩,帶你領略最美夜景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群,夜晚尤其迷人。不經歷粵港澳大灣區的夜晚,你就不會完整地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商業配套完善,人口居住稠密。這就衍生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越夜越精彩的精彩畫面。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不僅有美麗的夜景,也有酒吧、夜市、表演、大型光影秀、音樂噴泉等各種豐富的夜生活。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大多會卸下疲憊,或觀光購物,或休閒娛樂,悠閒愜意,慢慢品味和見識粵港澳大灣區夜間最美的一面。下面,就來慢慢領略一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內幾處最美的夜景吧。
  • 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網——大灣網
    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網——大灣網大灣網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的綜合性門戶網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網上交流信息平臺, 旨在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崛起,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們創造更優質、更便利、更親近的交流環境,從而促進粵港澳三地的人文、經濟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 首屆中國創新食品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食品創新品牌博覽會舉辦
    (原標題:首屆中國創新食品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食品創新品牌博覽會舉辦)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曲文化節澳門開鑼 《赤桑鎮》贏喝彩
    中國戲曲文化節 文化節 粵港澳大灣區 天青團首演收穫成功 中國戲曲作為中國國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
  • 粵港澳大灣區「梨園花正開」
    南都訊 記者朱蓉婷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上周在廣州大劇院隆重開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共建人文灣區」內容的具體舉措,將從2019年起,每年舉辦一屆,每屆一個主題,在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市中選取一座城市承辦,以「一地為主、三地聯動」的方式開展系列活動。
  • 港澳臺簡訊:粵港澳打造大灣區電影產業集聚園區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港澳臺簡訊(小標題)粵港澳打造大灣區電影產業集聚園區粵港澳大灣區電影港、暨南大學珠江電影學院16日於廣州揭牌。當天,珠影集團與香港英皇娛樂集團、美亞娛樂資訊集團籤約戰略合作。珠影集團宣布,將打造具有粵港澳大灣區特色的全產業鏈現代電影集團,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電影港核心區,集聚一批現代電影人才、資本、技術、創新資源等,打造廣州影視文化旅遊地標。
  • 粵港澳大灣區將「穿洋過江」調水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將「穿洋過江」調水   解決廣州、東莞、深圳等地缺水問題,又有新進展!
  • 劍「指」粵港澳大灣區 博時大灣區ETF3月30日起正式發行
    自從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迎來新的發展機遇。3月30日,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資產的跨境ETF——博時恒生滬深港通大灣區綜合ETF(基金代碼:159809)正式發行。
  • 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在澳門舉行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澳門12月12日電(記者毛磊)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12月12日在澳門成功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大網球協會合作,共同推廣網球運動在大灣區間的交流與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網球友誼賽」由澳門國際文化及體育產業協會、廣東省網球協會、華發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中山大學EMBA網球協會和梧州網球協會聯合主辦,旨在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網球運動發展。本次活動獲得澳門中聯辦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共由28名業餘網球運動員組成兩隊,分別是澳門中聯辦聯隊和澳門國際文體聯隊,以雙打的形式進行友誼賽。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舞蹈周」在龍崗掀起...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潘文婷 通訊員 楊麗12月4日,由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文化館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舞蹈周」開幕式在龍崗區文化中心舉行。據悉,此次舞蹈周將在12月4日-9日每晚八點,以六臺國內專業現代舞團帶來的舞蹈共同敲響「粵港澳大灣區舞蹈周」的大鑼。
  • 畢節「菜籃子」直送粵港澳大灣區
    威寧自治縣五裡崗工業園區,威寧超越農業有限公司儲運部經理魚鵬忙得不可開交,他要將100件經過全自動分揀線分揀過後的「冰糖心」威寧蘋果裝箱,第二天,它們將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畢節配送中心發至廣州檔口。樊順梅、王菊英、魚鵬,三人並不相識。但與4萬畢節人一樣,他們都有相同的身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畢節配送中心的第一批增收受益者。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空間結構與優化路徑研究
    基於城市全要素分析,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產業發展路徑進行時空演繹特徵分析。最後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一流城市群提出構想,並提出高質量空間優化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的「1小時經濟圈」已初具雛形,以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為代表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三粵港澳大灣區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並為未來的趕超提供重要的地理空間基礎。 2.經濟空間——粵港澳大灣區呈顯著的「中心-外圍」結構 藉助粵港澳大灣區SNA中心度分析結果,不難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呈顯著的「中心-外圍」結構。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醬酒文化論壇暨財富酒貴賓品鑑會隆重舉行
    11月28日下午,由深圳市成都商會、廣東省四川樂至商會、粵港澳大灣區川商聯合會、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合會、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南方醫藥合作組織,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財富酒全國運營中心、廣東華盛唐酒業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醬酒文化論壇暨財富酒貴賓品鑑會」在深圳市寶安區安蒂婭美蘭酒店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
  • 關於海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議
    關於海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議 (B類)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政協海南省   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00號   提案的答覆(復文分類:B)      韓電委員:
  • 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11月27日,「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論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承辦。
  •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風口在哪?
    螞蟻金服、booking.com、通用電氣醫療集團、納斯達克等多家企業機構高管和科技大咖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商業與投資機會、智慧出行、人工智慧、技術賦能醫療健康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與會嘉賓認為,當前中國已經從「追隨者」發展為「創新者」,技術和數字經濟成為中國和西方市場增長的催化劑。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城際鐵路網 實現「軌道上的大灣區」
    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鄂智超)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最近批覆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將與大灣區內的高鐵、普速鐵路、市域市郊鐵路形成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
  • 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跨越式發展路徑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極,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和推動科技創新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當前面臨著一些困境,如何走出這些困境,對其進一步發展至關重要。
  • 香港舉辦多項活動慶回歸 粵港澳大灣區元素成亮點
    從莊嚴的升旗典禮到維園歡騰的舞龍舞獅表演,從沙田馬場的人山人海到紅磡體育館的歡快歌聲……香港回歸祖國21周年之際,社會各界舉辦近200場活動慶祝特區生日。  今年香港舉辦的多場慶回歸活動與粵港澳大灣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