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序》究竟有多好?其中有5美,美到令人窒息!

2020-12-18 二小書法

二小書法/書法名作窺探

說起王羲之,必然讓人想到他的書法,想到他的書法,必然就會談到他的《蘭亭序》。我們都知道《蘭亭序》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件極品之作,也知道它是「天下第一行書」,更知道他是最好書法,但是《蘭亭序》究竟好在哪卻眾說不一。接下來,二小書法帶您欣賞不一樣的《蘭亭序》,本文為大家窺探此書法的5美。

蘭亭

美在內容:《蘭亭序》是東晉諸名流在蘭亭聚會時飲酒唱和的詩句合集,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絕對是一篇「美文」。內容對聚會的時間和地點交代後,便開始詠物寄情,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等詩句。從風景談到人,又從人談到人生,再從人生談到死亡......「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面對生死,他們顯得是那樣的從容豁達。雖然這次聚會已過去一千多年,但朗誦這篇文章之時,閉上雙眼似乎就已經看到當時聚會時的盛況,似乎我也在其中,不過,我只是一個觀眾。

蘭亭集會圖

美在書寫者:酒過三巡,飲酒之時所詠詩句需要人記錄,作為東晉的書法名家,王羲之自然成為作序最好的人選。此時的王羲之已經是微醉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寫出如此美妙的漢字,實在是令人折服。他已經忘卻了是非與煩惱,忘卻了名利與榮辱,就是單純的寫書作序,這種狀態才是「自然狀態」,與四川美院教授張強的「純碎書寫」完全是兩碼事。

酷酷的王羲之

美在書法章法:《蘭亭序》的章法沒有經過任何的設計,就是自然的往下寫,前後呼應,左右顧盼,大小錯落有致,可謂一氣呵成。雖然中間有塗抹、漏字、補字的現象,但這些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到,筆到,意到,情到。此時我們展開這卷書法,撲面而來的是王羲之筆下的性情流露,而後才是高超的技法。

美在書法結字:《蘭亭序》全文三百餘字,其中「之」字就有20個,然而這20個「之」字沒有一個姿態相同,可以用多姿多彩來形容。其實,這些只是其一,全文三百餘字,字字都是經典,字字都符合自然,都符合「中庸致和」的精神,任何一個字拿出來,都能讓觀者心曠神怡。

《蘭亭序》單字

美在書法筆法:《蘭亭序》用筆之法,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我們把其中的幾個字放大20倍,其中的方圓互用,轉側相依完全暴露在我們的眼前。字與字之間的映帶,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牽絲,連——則可用肉眼看出斷;斷——則是筆斷意連。仔細觀察,其中的筆法會讓人拍案叫絕。

《蘭亭序》單字放大

《蘭亭序》美在內容、美在書寫者、美在書法章法、美在書法結字、美在書法筆法,此5美合在一處,融為一身全部展現在這件書法上,可以說《蘭亭序》美到了極致,美到了令人窒息。

(文:王呈祥)

補充說明:《蘭亭序》真跡已經不存於世,本文所談《蘭亭序》是唐代馮承素臨摹的「神龍本」,也是被後人稱為最接近王羲之書法的——《蘭亭序》。

相關焦點

  • 高手總結的王羲之《蘭亭序》的4大妙處,句句經典
    書聖王羲之大家都知道,可以說是諸體皆能,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至今仍是書法愛好者的最佳行書臨寫範本。《蘭亭序》雖好,可是你真的知道她妙在哪裡嗎?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高手總結的王羲之《蘭亭序》的4大妙處,可以說是句句經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 王羲之千古名作《蘭亭集序》賞析
    【譯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初,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舉行修禊活動。眾多名流賢士都到齊了,老少濟濟一堂。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王羲之曾任右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書《蘭亭集序》等。
  • 為何蜀素帖完勝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美帖!放大30倍美得不可思議
    為何蜀素帖完勝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美帖!放大30倍美得不可思議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書法歷經歷史潮流的洗刷,其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書法愛好者對書法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就體現在對一些書法大家的喜愛,比如說王羲之。他是我國古代東晉時期的書法家,他代表作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蘭亭序》,這可是從古至今都被書法愛好者們追求書法瑰寶。以至於唐朝的李世民與它一起進入陵墓。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們現在的《蘭亭序》只是後人們所寫的摹本,並不是當時的原作。由此可見王羲之的《蘭亭序》從古至今在書法界都獨樹一幟的地位。
  • 王羲之所有的書法消失?包括《蘭亭集序》,這事竟與他有關?
    修禊:古代傳統民俗,農曆三月初三,官吏和百姓都到水邊嬉戲,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文人雅聚的經典範式。因為他們的聚會,山陰蘭亭這個地方到現在都很有名。我曾經有去過,碰到了一群日本遊客,因為《蘭亭集序》太有名了,所以這個地方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景點。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結合《蘭亭集序》從王羲之書寫的專業角度,說說怎樣欣賞書法作品
    一談起書法,必談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很多人不明白,這帖書法作品被公認為行書第一,是名人效應,還是真的這麼好?這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這件作品是真的好,它的好在神採、用筆和筆勢三個方面都屬於領先者。我們不妨結合《蘭亭集序》,從這三個方面逐一分析一下,看看書法作品到底要怎樣來欣賞。王羲之的墨跡原作,到今天已經見不到了,但是可以藉助唐朝的摹本。其中神農本是各摹本中最聞名的,據說是運用近似於工筆的響拓的方法。
  • 《蘭亭集序》並非王羲之最偉大的作品
    王羲之被尊為「書聖」,唐太宗李世民立了首功。李世民不僅親手寫了《晉書·王羲之傳》,還在民間廣泛收集王羲之的作品三千多件,讓褚遂良負責編輯整理收藏。特別是「蕭翼賺蘭亭」和《蘭亭集序》隨葬兩件事更顯出了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的深愛。
  • 蘭亭集序:不止有天下第一行書的華麗,還暗藏王羲之對人生的理解
    《蘭亭集序》是書聖王羲之的傳世行書名品,書法之好已無須討論。值得注意的是,《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唯一一篇把個人創作的文章,完整地書寫出來,並從中寄託了極端深厚的人生體會。在華麗的書法外衣下,文章本身的內容同樣值得細細評味。
  • 深度解析:日本第248個年號「令和」與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關係
    想像回到當年太宰府賞梅歌詠的時空,觀其展現的情境、意趣的生命美學,顯然是和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宴相契合的。實際的表現又有哪些相似呢?大伴旅人的詩歌情感洋溢,對人、事的詠懷詩是其特色,「令和」所出的《梅花歌·序》就是純粹的漢詩文的作品,其中展現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學(漢文學)的素養和觸發。《梅花歌·序》的創作底本和觸發就是來自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蘭亭序》為什麼是天下第一行書?主要因為這四個特點!
    說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很多人都知道,雖然傳世的《蘭亭序》並沒有王羲之的真跡,但是從後人臨摹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王羲之精湛的筆法,這幅書法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那麼這幅書法好在哪裡呢?01《蘭亭序》的文章之美《蘭亭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穩重用詞貼切發人深省,不同經歷的人讀過這篇文章會有不同的感受,整篇文章300多字,從微觀到宏觀
  • 書聖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蘭亭集序》,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許多人雖然沒見過但也有所耳聞,這是一篇書法巨作,堪稱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蘭亭集序》在書法界的地位無人能及,連後人臨摹的版本都能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內,歷代皇帝對其鍾愛更讓它身價倍增。《蘭亭集序》的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一個叫蘭亭的地方。
  • 《蘭亭序》到底是什麼序
    右軍先生欣然命筆,洋洋灑灑,有如神助,文墨高妙,為後人留下傳頌千古的書法和散文名篇。   雅集當日,不僅有王羲之所作序,存世的還有與會諸人所作「蘭亭詩」41首及孫綽序1篇。仔細研讀、梳理這些詩、文,會發現他們同王羲之《蘭亭序》在思想和內容方面存在高度一致性,可從另一角度證明《蘭亭序》確真無疑。
  • 硬筆楷書寫名篇 - 王羲之蘭亭集序
    這裡說的讀帖不是盲目或漫不經心地讀,在讀的時候要借鑑好作品裡的一些字的寫法,組合,如果是自己比較喜歡的還可以直接記下來,看得多了,可以對字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包括部首的位置擺放和結構的安排等。寫好字少不了大量的訓練,如果要將訓練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記憶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過選擇一些大家熟悉的古詩詞歌賦,在熟悉的詩詞間記住一些字的形態和結構比較容易,這樣學起來更快一些。蘭亭集序全文有324字,書寫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工作量的,周末早早起來,準備好紙和筆,紙是淘寶上買的剛好適合寫蘭亭的紙,筆是0.7mm的中性筆。
  • 走進《蘭亭集序》,感羲之酒情懷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走進《蘭亭集序》,感羲之酒情懷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描寫中國人喝酒寫得最美的一篇文章,從這篇文章中你能感受到中國文人的情懷和中國酒的情懷。
  • 《蘭亭集序》只是王羲之酒後塗改多次的草稿,為何之後無法超越?
    《蘭亭集序》只是王羲之酒後塗改多次的草稿,為何之後再也超越不了?漢字因為是標準的方塊字,所以書法能夠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蘭亭集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這樣的稱號絕不是歷朝歷代虛加,歷經時間的長河,我們可以發現《蘭亭集序》的藝術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他所在的時代,成為了我國文化界的瑰寶。《蘭亭集序》書寫者王羲之在酒醒之後感覺他寫的這篇字實在是過於潦草,所以想認認真真再寫一遍。可是無論他再怎麼發揮再怎麼練習,都沒有超過最開始的那篇。
  • 《昭明文選》為何不錄《蘭亭序》
    至宋代,更是有「《文選》爛,秀才半」之說。  唐代以後,《蘭亭序》被屢屢刻成法帖,文本又一次次入選不同選本。唐房玄齡撰修《晉書》時,太宗李世民親為王羲之作傳,推崇備至,「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文選學」日趨成為顯學,《蘭亭序》慢慢成為經典。
  • 《蘭亭序》實為王羲之隨手作品,全文324字,一字多體,無一雷同
    王羲之此後,據說在他的書齋裡又寫了幾遍《蘭亭序》,結果沒有一件比得過他在蘭溪岸邊急就的這一幅妙,於是把後寫的幾幅全部撕毀,只留下最初的那一幅。當然,摹寫了《蘭亭序》的這幾個人,也是個個了得,他們是弘文館的馮承素,所摹寫的也就是現在的「神龍本」,以及大書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摹本。
  • 《蘭亭序》被塗改的內容,究竟寫的什麼?
    《蘭亭序》是右軍王羲之等41人在山陰(今紹興)郊外蘭亭飲酒賦詩,王羲之為詩集所作之序。 《蘭亭序》324個字,因系酒後醉書,其中勾抹錯訛近20處。他酒醒後,多次試圖重新工整謄寫,都不及當天寫的那本好。所以傳給後人的,還是那個第一稿,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真本已不得見,我們就按幾個臨摹本,來進行綜合分析。
  • 郭沫若說《蘭亭序》是假的,到底對不對
    《蘭亭序》文章是假的,墨跡也是假的!這就是郭沫若的新發現。題主這個問題提得很專業,也很深刻,是有不小的難度的。剛剛給我們的答主子衿先生的評論裡就說到這一點。 這是一個什麼難度?這就是說,有人說《蘭亭序》是假的,文章是假的,墨跡也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