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
——王維

一首王維的詩使多少人對紅豆產生了別樣的感觸!

相傳紅豆有相思的寓意,來自於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
古時候一位男子遠徵邊疆,其妻子常依樹而望,哭泣不止。當她的眼淚流幹後,流出了血滴,血滴成為紅豆的種子,在地裡生根發芽,長成了參天大樹!樹上結滿了紅豆,人們便把它稱為相思豆。
而在宗璞的《紅豆》裡,它卻並不是單純的相思之意,紅豆究竟被宗璞賦予了怎麼樣的意義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宗璞。

宗璞(原名馮鍾璞),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出生於北京一個富庶,溫潤,儒雅,古典且開朗的家庭環境。1938年隨父親遷移至雲南。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
著作:
中篇小說《三生石》,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屬於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紫藤蘿瀑布》等

《紅豆》主要講了1956年江玫回到了闊別六年的大學母校。總務處為她安排的宿舍恰是她上學時住過的房間。房間內一切如舊,她在耶穌像後找到了自己當年放的小盒子,裡面是鑲著兩粒紅豆的銀絲指環。她想起來在大學二年級,她的生活中闖進了兩個人,蕭素和齊虹。蕭素是一位優秀的青年,她以漸進引導的方式,啟蒙了江玫的革命思想,鼓勵她加入歌詠團唱《黃河大合唱》,在新詩社讀艾青和田間的詩,帶她閱讀革命書籍,邀請她在詩歌朗誦會中扮演《火把》中的唐尼,讓她參加牆報抄寫、遊行救護等工作。有著一張清秀的象牙白色面孔的齊虹,以他在音樂和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贏得了江玫的愛情。二人愛得如痴如醉。

北京解放前夕,蕭素突然被捕,齊虹的反應讓江玫清楚地意識到兩人間的鴻溝無法跨越。與此同時,江母告訴了江玫她父親死亡的真相。原來,十五年前,江父也是因思想罪被抓走,不明不白地再沒有回來。父親的屈死和母親的眼淚,切身的家庭悲劇,讓江玫更清楚自己的人生選擇。最後,在國讎家恨的交錯下,她堅定地拒絕與齊虹一起去美國,以「我不後悔」為兩人的愛情畫下了句點。
這是一個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怎樣在鬥爭中成長,而且她所經歷的不只是思想的變化,還有尖銳的感情上的鬥爭。她所刻畫的玉樹臨風,才華高妙,清高冷漠,自私殘暴的齊虹更是淋漓盡致。但是這裡的紅豆卻沒有了那種相思的感覺。
有時候紅豆是一種相思,卻也是離別。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愛情還是夢想,是艱難的,只有不後悔才是最好的選擇,就像江玫,有時候放棄愛情卻也不是一件錯事,你有什麼看法呢?卻還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