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西遷往事:校長提前兩年安排打造木箱

2020-12-16 江蘇頻道

國立中央大學校門。

現在的南大校門。江南時報記者秦懷珠攝

1937年5月的運動會,中為羅家倫。

1937年9月13日教育部準遷重慶的批文。本報記者秦懷珠從南大校史博物館翻拍

南京大屠殺前,有識之士在「七七事變」前後就已預測到,戰火必將迅速向中國腹地蔓延。而一旦戰火蔓延,培育中國傳統文化接班人的搖籃——各大學校將朝不保夕。

為了延續中國的文化命脈,保全中國的文化教育,南京高校的盡力遷移,就成為當時唯一的選擇。全國當時最大的綜合大學之一國立中央大學更是首當其衝。

預判時局

羅家倫提前兩年安排與戰爭賽跑

在學校內遷中,南京有6所國立大學、2所私立大學,以及9所中學西遷。國立中央大學在校長羅家倫的帶領下,成為內遷最迅速而完整的學校,一步到位,直接抵達目的地。這在全國眾多內遷學校中並不多見。更多的學校因對情勢估計不足、準備倉促,只能隨日軍侵略的擴大,戰區的擴張,而被迫不斷搬遷。如浙江大學,在抗戰中遷校達六七次之多。當然,也有因辦學條件不具備而不斷遷移的,如江蘇醫政學院等。

在敵軍飛機的持續轟炸和炮火的不斷蔓延中,國立中央大學的師生攜帶著大量儀器、書籍,甚至還有飛機、屍體、家禽等物長途跋涉,他們究竟是怎樣做到順利內遷的呢?今天看來,這完全得益於校長羅家倫的遠見卓識和充分準備。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自1932年8月就任以來,一直默察時局,預見到日本侵華戰爭的不可避免與中華民族即將面臨的深重危難。他很早就斷定中日必戰,戰,則南京必將不保!所以,早在1935年冀東事變之前,羅家倫就指示學校後勤部門趕製大量木箱,足足提前了近兩年,為學校內遷做準備。

據羅家倫在1941年6月16日寫於重慶的個人回憶錄顯示,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他心裡就明白最後關頭已到。尤其是在7月15日當天,從何應欽將軍(國民政府國防部長)處得知,昨夜平漢路上有1300輛火車已經開始大量運兵的消息後,羅家倫就開始做遷校的布置。

「我囑總務處將一年以前冀東事變時,預備好的大木箱,裡面釘了鉛皮預備長途旅行用的,先取出五百五十隻,將重要的圖書儀器裝箱。」

原來,為了保護學校重要圖書和珍貴儀器不被日軍炸毀,羅家倫自7月15日起,就開始組織師生緊急裝箱,運到下關碼頭存放。這樣安排,一方面能避免市區轟炸的損失,一方面也便於隨時裝船準備西遷。

事實證明,羅家倫的這一安排搶在了炮火和死神的前面。就在國立中央大學的師生們加緊裝箱轉運的過程中,學校先後遭到了日本飛機的4次轟炸。幸運的是,羅家倫總是能提前預感到危險的降臨,先一步做出安排,避免了學校教學資源的損失,也幫助絕大多數師生幸運地與死神擦肩而過。

至10月上旬西遷開始時,在羅家倫的安排下,學校的圖書、儀器已全部裝箱完畢,趁敵機轟炸的間隙運到碼頭,數量達1900餘箱。

相關焦點

  • 東南大學赴川大華西醫院探尋80年前西遷往事
    東南大學赴川大華西醫院探尋80年前西遷往事 2017-05-16劉婷 攝   中新網成都5月16日電 (劉婷)16日,在綠蔭掩映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東南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譚東偉一行將啟德堂前的黃土裝了滿滿兩箱,他們將帶著原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的舊址故土,赴重慶與第一路「重走西遷路 再啟新徵程」探訪團會合,於17日在國立中央大學重慶辦學舊址,將沿途所採集的部分土壤封存至為紀念國立中央大學抗戰西遷80周年所設計的
  • 南京中央大學「雞犬不留」搬到重慶(圖)
    受訪者供圖  1938年深秋的一個黃昏,重慶街頭出現一支奇怪的隊伍——澳洲老馬背著美國火雞、英國豬兒扛著北京肥鴨、荷蘭牛兒馱著長毛兔兒……更奇怪的是,看到這一幕,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竟熱淚盈眶:「幾乎和看見親人一樣,要向前去和它擁抱。」至此,歷時近一年的國立中央大學的西遷全部完成。
  • 悲壯的中央大學西遷——寧願步行也不願也拋棄牛羊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史上,有這麼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學,在1948年的普林斯頓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它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八,兩彈一星元勳裡有4位它的學生,部聘教授裡它佔據了當時的全國三分之一,它就是國立中央大學。中央大學是民國時期的全國高校第一名,綜合實力遠超當時的北大清華兩校,它只在歷史上存在了22年,像流星一般划過卻又無比璀璨。它的身上有著諸多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講述這所大學西遷重慶時候的那些事情。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 東大師生重走西遷路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八十周年紀念。  中國江蘇網5月17日訊(記者 王逸男 通訊員 翟夢傑)今天上午,「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重慶大學「中大遷渝紀念亭」舉行。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成員、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校友代表,重慶大學師生代表等參加了儀式。  5月12日,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從南京出發,並於5月15日晚抵達重慶。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渝舉行 「光華柱」揭幕
    通訊員 孫楊欣 攝    華龍網5月17日11時13分訊(首席記者 黃軍)今(17)日上午,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重慶大學「中大遷渝紀念亭」舉行。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劉波、重慶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舒立春出席儀式。雙方表示,未來兩校將共同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 國立中央大學的那些事兒
    國立中央大學,聽上去如此高大上的一個名字,也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可是,這所大學並不是真的消失了,她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於世。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 守望不屈之志 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渝舉行
    5月17日上午,「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紀念儀式在重慶大學「中大遷渝紀念亭」舉行。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劉波、重慶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舒立春出席儀式。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成員、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校友代表,重慶大學師生代表等參加了儀式。
  • 高校西遷多悲壯,南開大學和中央大學直接變精光
    1935年,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要說羅校長真是厲害,已經預料到中日之間近年必有一戰,更為厲害的是他已經發現了一個可守之處——重慶。回到學校就命令總務處趕製900口大木箱。1937年,日軍佔領天津,南開大學就沒有中央大學那麼幸運了,7.29日,南開大學被日軍炮轟,大部分夷為平地(包括南開的中小學),炸不毀的澆上汽油燒。南京的羅校長趕緊催促暑假還在休息的學生,返校西遷重慶,廣大師生也都積極參與。
  • 連派兩位校長學生不歡迎,無奈蔣介石親自擔任中央大學校長
    中央大學從南京西遷重慶,羅家倫當時是校長。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辭職儘管學校遷到了大後方,可是還時常受到轟炸,羅校長多次呈文教育部,後來心累了,1941年6月辭職不幹了,羅擔任中央大學校長已經十年之久。顧孟餘接任中央大學校長接著上來了個顧孟餘(第六任),中央大學校長一直都是特任官,顧孟餘一直擔任部長以上特任官,但是到中央大學任職被降為簡任官,蔣命令重慶的所有大學校長開會,顧校長不去,派個訓導長就去了,蔣就有意見了,加上食堂虧損,
  • 民國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現在咋樣了?
    我們先看看民國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是個啥子情況:1902年5月,湖廣總督張之洞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向清廷上奏,呈請在兩江總督署江寧(即南京)辦一所師範學堂,同年,三江師範學堂開始籌建,開啟南京現代意義的高等學府之先河。(詳見「三江師範學堂」)。1905年,三江師範學堂易名兩江師範學堂。李瑞清出任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校長)。
  • 臺灣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一行訪問南京大學
    2014年11月25日上午,臺灣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一行訪問南京大學。南京大學陳駿校長、濮勵傑校長助理、臺港澳事務辦公室負責人等參加會見。 陳駿校長向周景揚校長一行介紹了南京大學的校史、校情和2014年新進展情況。周景揚校長邀請陳駿校長2015年6月赴臺參加「中央大學百年校慶」活動。雙方還並就本科生人才培養、學生管理、兩岸三地綠色大學聯盟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 羅家倫:讓中央大學崛起 趕超清華北大的校長
    「欲謀中央大學之重建,必循『安定』、『充實』、『發展』三時期以進。」這就是說,首先要創造一個「安定」的教學環境,再進行師資、課程、設備諸方面的「充實」,以求得學校的「發展」。而要達到上面所說的目的,他認為就必須養成新的學風。於是,提出了「誠、樸、雄、偉」四個字的新學風。至今,這四個字仍然是南大的校訓。本著這樣的思想,羅家倫在中央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我想問問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有名人物有哪些?取消這個...
    我想問問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有名人物有哪些?取消這個大學的名號在哪年? 有1個回答 李豐耀 2019-07-24 朱家驊、羅家倫、顧孟餘、顧毓琇、吳有訓、周鴻經等前輩都當過中大校長
  • 國立中央大學,真正的繼承者究竟是南京大學還是東南大學
    兩江師範學堂到1950的介紹南京大學(官網):此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東南大學(官網):1921年經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導,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為基礎正式建立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學校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設理、工、醫、農、文、法、教育七個學院。
  • 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誰才是國立中央大學繼承者
    國立中央大學,真的曾經是亞洲第一的大學嗎?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的學生,為什麼要為了爭奪國立中央大學的繼承者而吵得不可開交?正是由於國立中央大學至高無上的地位,今天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的學生,還常常在網上為了誰才是它的正統繼承人而吵得不可開交。那麼,民國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到底是什麼來歷?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為什麼要爭當國立中央大學的繼承者?誰才是國立中央大學真正的繼承者?
  • 國立中央大學有多牛?以一校之力分拆出5所985、12所211大學!
    1927年,國立東南大學等江蘇省9所專科以上學校合併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是民國時期中國最重要的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立中央大學西遷重慶,1946年還址南京,時年9月,中央大學擁有7個學院、37個系、6個專修科、26個研究所,以及全國1/3的「部聘教授」,是當時大學系科設置之最。
  • 抗戰8年大學遷移 中央大學與交通大學曾遷移到重慶
    中央大學  193710月,中央大學開始遷往重慶沙坪垻。學校醫學院及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遷成都。此外,中央大學實驗中學,因兩次遭敵機轟炸,已先遷出南京,10月在安徽屯溪開學。1946中央大學遷回南京,現為南京大學。  武漢大學  19382月,國立武漢大學決定遷往四川樂山。19466月,武漢大學從樂山遷回武昌珞珈山,現為武漢大學。  廈門大學  19379月,日軍侵犯廈門,廈門大學被迫遷往鼓浪嶼;11月間,學校決定遷往福建西部的長汀,並於次年1月抵達。19466月,廈門大學校本部開始遷回廈門,現為廈門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堪稱高校中的「航空母艦」,光211就誕生了十幾所
    我國不光現在,歷史上也有很多牛校,最牛的莫過於「民國四大名校」(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聯合辦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它們為我國當時的人才輸送、培養和國家教育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 民國時期的國立大學排名,國立中央大學才是當時的巨無霸!
    小編最近得到了一份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的一份各公立大學第一志願報考人數名單,這份名單很清晰的表明了當時各所大學的實力和排名情況。其中,裡面很多大學如今依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高校。小編將這些歷史數據分享給大家,同時和大家一起追憶一下那些高校的輝煌: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等高校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具有很高的聲望。
  • 中央大學
    中央明 令將東南大學、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業專門學校、南京工業專門學校、江 法政大學、上海商科大學、江蘇醫科大學、南京農業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 校等九校,合併改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並由張乃燕先生擔任校長。不久後 ,學校及以這一天為第四中山大學暨第四中山大學區成立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