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山東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2020-12-14 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魯農生態字〔2017〕10號


各市農業局(農委):


  為推進我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省農業廳研究制定了《山東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十三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農業廳


  2017年6月20日


山東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十三五」規劃


  為進一步推進我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間,全省各級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循環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強化生態農業和農村新能源示範縣建設,著重打造示範樣板和亮點,大力推廣以沼渣沼液和秸稈利用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和模式。截至2015年底,全省規模以上生態循環農業基地達到1000多萬畝。


  ——減量化技術推廣取得新成效。圍繞節水、節肥、節藥,組織開展了農業節本增效、兩減三保行動,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等減量化農業技術。到2015年,全省配方肥推廣應用面積達到4800萬畝,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90萬畝;實現了對甲胺磷等禁用、限用高毒農藥的有效控制。


  ——農業清潔化生產取得新進展。加強高毒、高殘農藥源頭監管、推廣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術、開展廢舊地膜回收處理、實施重金屬汙染修復工程,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到2015年,推廣0.008mm以上標準地膜110多萬畝,降解地膜30多萬畝,建設地膜回收站點70處,新增地膜處理能力6500多噸;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40餘處,處理能力達到12萬噸以上。


  ——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邁上新臺階。大力發展農村沼氣,拓寬秸稈利用渠道,推進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到「十二五」末,全省共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671處,小型沼氣工程7339處,農村戶用沼氣249萬戶,沼氣池容量達到2400萬立方米,年處理畜禽糞便和農業廢棄物總量達到8000多萬噸;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量7346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5%,重點區域利用率達到90%以上。


  ——農業生態功能進一步拓展。積極拓展農業生態環保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截至2015年底,全省創建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4個、示範點30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3個。全省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到8000餘家、從業人員近50萬人,全年營業收入超過240億元。


  (二)面臨挑戰


  儘管「十二五」以來我省在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受資源環境、思想觀念、技術儲備等因素制約,我省農業可持續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


  一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自然資源短缺的省份。全省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的1/6,畝均水資源佔有量約佔全國的1/5。農業仍存在耕地「重用輕養」、經營粗放、農業投入品利用率低等問題,農業面源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工業「三廢」和城鄉垃圾、汙水排放等威脅農業生產安全。


  二是農業生態環保投入不足。農業生態環保和面源汙染防治涉及面廣、成本高、難度大、公益性強,需要較大資金支持,目前的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亟需建立1212推動、市場導向、社會資本參與的產業發展機制和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體制。


  三是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儲備不足。國內生態循環農業起步較晚,缺少創新性、系統性的研發,技術儲備嚴重不足,亟需加強研發和人才培養。


  四是體制機制尚不健全。農業生態建設、資源保護和環境治理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以及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融資機制、激勵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尚不健全,建立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十分迫切。


  (三)發展機遇


  「十三五」期間,生態循環農業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政策環境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為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省委省1212出臺了一系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在全國率先編制印發了《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2014—2020)》。從產業發展看,「十二五」期間,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改革穩步推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序推進,為新時期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物質基礎。從民生期待看,全社會對資源安全、生態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高度關注,生態循環、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不斷增強,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的普遍共識。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以保障農業生態安全為首要任務,以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創建為載體,著力推進農業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鏈條生態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二)基本原則


  ——堅持保護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積極探索新型農作制度、集約化生態種養模式。正確處理好農業發展與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的關係,實現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堅持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圍繞「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大力推廣應用農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技術,推進農牧結合和三產融合,加快建立綠色化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廢棄物多級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在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清潔安全、環境持續優化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推廣新技術,取得新成效。


  ——堅持1212引導和社會參與。發揮1212在規劃引領、資金投入和組織協調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充分運用市場手段,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著力構建有利於協調推進、統籌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全省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水平。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農業減量化技術廣泛應用,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態循環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機制,構建產業融合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產品優質安全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格局。


  ——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創建紮實開展。全省建成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市、區)30個,省級示範區100個,示範基地500個,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面積達到3000萬畝以上。


  ——農業投入品使用減量節約。全省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650萬畝,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較2014年分別減少10%。


  ——農業廢棄物利用率明顯提高。推廣應用生物降解地膜和0.01毫米以上的標準地膜,實現大田生產地膜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耕地質量明顯提升,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70%以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成效,農業種質資源得到合理保護。


  ——產業融合協同推進。休閒觀光農業健康發展,成為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閒需求的民生產業。全省休閒農業經營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帶動受益農戶100萬戶。


  三、主要任務


  為完成生態循環農業各項目標,實現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重點落實以下六大任務。


  (一)立足優化結構,著力構建農業綠色生產體系。加快推進農牧結合,重點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支持青貯玉米、苜蓿等飼草料作物種植。積極推進耕作制度創新,大力發展立體農業、間作套種等農作模式及其配套技術,通過農機、農藝、生態農業技術有機融合,實現水土等資源利用的科學配置。推廣糧食綠色增產模式,藉助生態防治、節水灌溉、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促進糧食生產由數量增長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轉變。深入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計劃,促進農業生產能力持續增強。


  (二)立足減量增效,著力構建農業資源節約體系。節約集約使用農業投入品,全面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鼓勵施用有機肥、配方肥、緩釋肥、生物肥料和沼液、沼渣,努力減少化肥使用量。積極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大力選育和推廣優質耐旱高產農作物品種,推廣農業節水技術,推進農業用水循環利用。加強農業節能和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農村清潔能源使用率,發展節油、節電、節煤等農業機械,降低農業裝備能耗。


  (三)立足清潔生產,著力構建農業科學減排體系。加強土壤環境源頭管理和農業生產流程改造,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化肥、農藥、飼料、獸藥、添加劑等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監管,實現由末端治理向生產全程清潔轉變。加強地膜汙染防治,大力推廣使用0.01mm以上標準地膜,開展廢舊地膜回收和生物降解地膜試驗推廣。加強農產品產地土壤汙染防治,開展重金屬汙染治理與修復。合理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推廣生態養殖模式,研究和開發環保型飼料。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合理布局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探索建立「企業投資、1212補貼、市場運作、保險聯動」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


  (四)立足環境友好,著力構建農業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研究推廣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技術。積極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大力推廣自然發酵、厭氧發酵等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動沼氣工程、有機肥加工等項目建設。深化「三沼」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畜-沼-果」、「畜-沼-菜」等產業循環模式。集成推廣生態生產、健康種養先進技術,創建肥藥減量控害、生產清潔節約、農牧(漁)結合互利、產業循環利用、資源保護改善等生態農業新模式。


  (五)立足生態修復,著力構建農業資源保護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監測,提高環境汙染預測預警能力。加強種質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種質資源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加強重大有害生物和外來有害生物防控,建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防控網絡,提升監控和撲滅有害生物的技術水平,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六)立足功能拓展,著力構建休閒農業產業體系。拓展農業生態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依託田園景觀、農業設施、農耕文化、農業生產經營等資源,舉辦各類節慶活動,吸引遊客觀賞、品嘗、休閒、體驗、健身、度假,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物流業、旅遊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農民創業增收。


  四、重點工程


  「十三五」期間,以生態循環農業建設、耕地質量提升、農業面源汙染防治、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等為重點,實施以下九項工程。


  (一)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創建工程


  1.創建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選擇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區),統籌規劃產業布局、技術模式、科技支撐、服務設施和配套政策,構建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休閒相協調的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和生產經營體系,形成縣域大循環,整建制創建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到2020年,創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30個。


  2.創建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依託各類現代農業園區及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合理確定創建區域,以各類新型經營組織為實施主體,合理布局生態循環產業和生產模式,形成區域中循環。到2020年,創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100個。


  3.創建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選擇生態環境好、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強的農業生產基地,集成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建立一套成熟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現基地小循環。到2020年,創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500個。


  (二)化肥減量增效工程


  在糧食、果品、蔬菜優勢產區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新型肥料替代等技術措施,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使用率。大力推廣小麥、玉米種肥同播、機械深施等技術,積極推廣寬行作物追肥機械串施。在設施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上廣泛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十三五」期間,建設化肥減量增效示範區200個。


  (三)農藥綠色防控工程


  依託病蟲測報體系,建設一批自動化、智能化田間監測網點,提高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擴大高效低毒生物農藥補貼項目實施範圍,加快高效低毒農藥品種的篩選、登記和推廣應用。深入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推廣大型施藥器械和航空植保機械,提高農藥利用率。規範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完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市場化服務水平,擴大統防統治作業覆蓋面積。依託園藝作物標準園、「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200個綠色防控示範區。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建設30個農企合作共建示範基地。


  (四)農業清潔生產工程


  1.清潔地膜推廣示範項目。在棉花、花生、馬鈴薯和設施蔬菜集中種植區域,推廣雙降解地膜與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術,推廣面積1000萬畝;在棉花和露天蔬菜集中種植區域,推廣使用0.01mm以上標準地膜 2000萬畝;在重點地區,扶持建立地膜回收、加工網點。


  2.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回收處理項目。在糧食、果品、蔬菜種植大縣,開展化肥、農藥等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探索建立以1212補貼為主、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或散戶自行收集、農資經營單位折價回收、委託專業環保單位集中銷毀的處置模式。爭取每個農業大縣建立1處農業投入品包裝廢棄物集中回收處理站,回收率達到90%以上。


  (五)秸稈綜合利用工程


  以秸稈還田和肥料化、飼料化利用為主導,以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為補充,以原料化利用為輔助,大力推進秸稈還田和秸稈養畜,在商品有機肥加工、秸稈養殖食用菌、生物質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領域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探索建立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到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


  (六)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利用工程


  1.重點對畜禽養殖場糞汙清理、輸送、貯存、處理等設施進行標準化改造,配套建設糞便、汙水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推廣應用畜禽發酵床養殖、生物除臭等技術。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探索建立「企業主體、1212推動、市場運作、保險聯動」的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和收集體系運行模式。到2020年底,支持建設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90處。


  2.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促進農牧結合,大力推廣畜禽糞便自然發酵、直接還田,好氧發酵、有機肥生產,沼氣生產、渣液還田等資源化利用技術。到2020年,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90%以上,培育建設一批以畜禽糞便為原料的有機肥生產主體。


  (七)農村清潔能源示範推廣工程


  以秸稈、畜禽糞便等為原料,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為目標,穩步推進農村沼氣、秸稈氣化建設。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農村社區推進規模化沼氣工程建設。選擇具備條件的專業化企業開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試點。立足各地秸稈資源,積極推廣秸稈生物氣化、熱解氣化、固化成型及碳化等技術,推進生物質能利用。大力推廣太陽能殺蟲燈等新能源設備,推動光能在農戶屋頂、養殖場屋頂、瓜菜設施棚頂及沼氣工程配套設施上的推廣應用。到2020年底,全省新建大型沼氣工程120處,其中日產生物天然氣1萬方以上的沼氣工程10處。


  (八)生態循環模式推廣工程


  大力推廣標準化、綠色化、清潔化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和模式,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推廣種養平衡、農牧結合、立體農業,充分利用種養業生產中產生的農作物秸稈、蔬菜殘渣、食用菌廢渣、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促進秸稈還田、生產有機肥、生物發酵生產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等,推進構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模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九)農業生態休閒功能拓展工程


  1.品牌培育和示範創建。組織開展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山東最美休閒鄉村、齊魯美麗田園創建及休閒農業創意精品推介,開展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挖掘和保護,不斷拓展和培育農業休閒觀光資源,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標準、優化環境、規範服務,引導單一生產經營向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服務業一體化延伸。到2020年,建設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40個,示範點100個,山東最美休閒鄉村100個,齊魯美麗田園100個。


  2.休閒農業示範園區提升項目。以休閒觀光功能基礎較好的生態循環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園、標準化果(菜、茶)、生態家庭農場等為重點,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拓展觀光遊賞、採摘體驗、科普教育、文化傳承等功能,提升特色化經營和規範化服務水平。到2020年,全省建設休閒農業精品園100個。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考核推進機制。各地要高度重視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制定本地區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推進方案,落實目標責任,強化跟蹤評測和考核監督,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和考核推進機制,確保實施效果。


  (二)構建投入保障機制。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1212推動、市場導向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發展機制和農業生態補償機制。以試點示範為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形成1212、市場主體、金融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市場化、社會化投入機制。


  (三)強化技術創新和推廣。鼓勵開展生態循環技術模式創新研發和集成推廣,推動現代生物、信息、設施、節能等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應用,努力破除制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加強生態循環農業領域實用人才培訓和隊伍建設,為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依託各級農技推廣機構,大力推廣減量化農業生產技術,投入品可降解、低殘留技術,生態種植養殖技術,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技術。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宣傳推介先進典型和經驗模式,普及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知識。鼓勵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積極參與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努力營造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良好氛圍。大力宣傳推廣試點示範的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
    為此,依據國家及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方案》、《江蘇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文件,結合我    省農業發展特點,面向「十三五」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需求,制定《江蘇省「十三五」生態循環農業規劃》,以加快推進我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和農業生態文明建設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推動循環發展。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城市低值廢棄物集中處置,開展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基地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循環經濟示範市縣。實施高端再製造、智能再製造和在役再製造示範工程。深化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建設產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資源再生利用示範工程。
  • 關於印發溫州市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溫州市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人民政府第72 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農業「兩區」,以提升發展為要求,通過集聚資源要素、延伸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功能等途徑,培育一批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特色農業強鎮(簡稱「一區一鎮」),推進農業集聚發展、特色發展、綠色發展、融合發展,打造農業「兩區」升級版,建設成為高效生態、特色精品、綠色安全的高質量、高水平現代農業強市建設的先行區和示範區。「十三五」期間,規劃重大建設項目34項,總投資67.1億元,完成投資52.6億元。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昆明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_昆明市人民政府_規劃計劃
    (四)編制依據(1)《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5號)(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015.4)(3)《國務院關於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4)《國務院關於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5
  • 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陽市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    現將《安陽市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裝備和基礎支撐。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健全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四)堅持示範引導、重點突破。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積極規劃建設一批高標準示範園區、示範基地、示範農場、示範企業和示範組織,以點帶面,梯次推進,差異化發展,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五)堅持生態文明、持續發展。將農業生態建設貫穿現代農業發展全過程。
  • 江蘇南京印發「十三五」水務發展規劃通知(附重點項目表)
    記者從江蘇南京市政府獲悉,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京市「十三五」水務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南京市「十三五」水務規劃重點項目表》涉及汙水處理、汙水管網、城鄉供水工程等項目,內容如下: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京市「十三五」水務發展規劃的通知
  • 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
    ­  國務院關於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甘肅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9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甘肅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為切實提高全省環保管理水平,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按照環境保護部《關於加強「十三五」環保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三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
    甘政辦發〔2016〕123號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甘肅省「十三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推進我省中醫藥振興發展和健康甘肅建設,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的通知》(國發〔2016〕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27號)、《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三五」衛生和人口發展規劃的通知》(甘政辦發〔2016
  • 德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德陽市「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  《德陽市「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年)已經市政府八屆十五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
    津政發〔2012〕15號各區、縣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現將《天津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印發給你們,望遵照執行。根據《國務院關於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意見》(國發〔2007〕21號)、《國務院關於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國發〔2010〕46號)和市人民政府《批轉市發展改革委關於開展我市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工作意見的通知》(津政發〔2008〕48號)要求,編制《天津市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稱本規劃)。
  • 關於印發《贛州市成品油分銷體系「十三五」
    關於印發《贛州市成品油分銷體系「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商務主管部門,贛州經開區商務局:根據省商務廳《關於印發<江西省成品油分銷體系「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贛商務辦運字〔2015
  • 泰政發(2002)48號關於印發泰安市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規劃的通知
    泰安市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規劃二OO二年十月 1、編制規劃的依據、原則 1.1 編制依據 1.1.1《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 1.1.2《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 1.1.3《山東省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規劃綱要》 1.1.4《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
  • 甘肅省「十三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
    甘政辦發〔2016〕123號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甘肅省「十三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推進我省中醫藥振興發展和健康甘肅建設,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的通知》(國發〔2016〕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27號)、《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三五」衛生和人口發展規劃的通知》(甘政辦發〔2016
  •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山東省2019年棉花目標價格保險方案...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印發《山東省2019年棉花目標價格保險方案》的通知 山東省農業廳2019-06-27 16:10:00 閱讀(6570)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17〕172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政發〔2017〕31號)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 中國生態農業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農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我國農業發展正面臨著資源緊缺與消耗加大的雙重挑戰,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迫切需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 2020-2026年中國生態農業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農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我國農業發展正面臨著資源緊缺與消耗加大的雙重挑戰,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迫切需求。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電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電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杭州市電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杭政辦函〔2017〕8號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杭州市電網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