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大潮下,電子郵件會被取代嗎?

2020-12-21 最極客

文/東方亦落

在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中,電子郵件是一項重要的發明。而在電子郵件發展史上,Gmail的地位舉足輕重。這項原本只是谷歌員工在閒暇時間開發的「20%時間項目」,而今已然成為電子郵件領域中的「霸主」。今天,谷歌Gmail迎來了自2011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界面更新。

與上次改版界面相比,新版Gmail的外觀採用了谷歌近幾年推出的Material Design(質感設計),某些按鈕也變得更加圓潤。Material Design是一種基於油墨和紙張的設計語言,追求布局、填充、陰影等效果。

除了新增一些功能之外,Gmail還結合了人工智慧,為用戶提供回復建議,或是篩選出舊郵件提醒用戶處理。

在網際網路進入中國之後,電子郵件迅速得到青睞,並成為網際網路中的基礎設施。隨著門戶網站的興起,電子郵件成為了門戶網站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而隨著社交軟體、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電子郵件似乎逐漸淡出了個人應用領域,轉而在企業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從表面上看,在這個通訊手段越來越多樣便捷的時代中,電子郵件似乎有些呆板,會令人擔心它是否會被其他通訊方式所取代。然而電子郵件有許多優勢是其他通訊方式無法替代的,並且在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

一、伴隨網際網路一同發展,電子郵件功能愈發重要

關於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如何誕生說法不一。一是《網際網路周刊》中刊載的1969年10月,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同事的一條內容為「LO」的簡短消息,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第二種說法是1971年,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阿帕網出現,參與此項目的科學家們卻無法將自己電腦中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同伴。所以麻省理工學院博士Ray Tomlinson將用於單機的通信軟體進行了功能合併,選擇「@」符號作為用戶名與地址的間隔,因為此符號較為生僻,不會出現在人名中。

不論是哪種說法,都可以推測出電子郵件約莫誕生於70年代。不過,它真正崛起卻是在80年代。主要原因是在70年代,使用阿帕網的人寥寥可數,網絡速度也僅為56Kbps標準速度的1/20。受網速限制,用戶只能發送簡單的信息而已。

到80年代中期,個人電腦興起,電子郵件開始逐漸普及。而到了90年代,網際網路瀏覽器出現,全球範圍內網民數量急劇上升,電子郵件也隨之傳播開來。

電子郵件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在中國。中國網際網路處於快速增長期,並且受到政策的重視。截至千禧年,中國網民約為2250萬人,每人平均擁有2.6個E-mail帳號。中國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電子郵件從簡單的通訊工具逐漸轉化為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個人免費郵箱得以迅速成長。

當時微軟的Hotmail一套軟體要280萬美元,所以丁磊和陳磊華開始開發「分布式免費郵件系統」,也就是1998年出現的首個全中文界面電子郵件系統163.net,並提供免費服務。當時日註冊用戶量2000+,僅僅半年就達到30萬,年底達到40萬。163.net在中國市場超過了Hotmail,免費郵箱使用率達60%以上。163郵箱積累的用戶與資源也為網易之後的發展及在電子郵件市場長達十餘年的影響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人們看到了電子郵件的發展潛力,許多服務商開始提供免費電子郵件服務,中國第一輪電子郵件浪潮掀起。除網易之外,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相繼進入該領域,引發了門戶網站之間的電子郵件「戰爭」。

2001年之後,通過擴容升級,電子郵件行業門檻提升,付費郵箱開始出現。時值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破滅,門戶網站開始積極探索廣告之外的商業模式,而電子郵件是一個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2001年,新浪將當時號稱最大的50M容量的免費郵箱降到5M,並推出收費郵箱。2002年,263突然宣布全面推行收費郵箱,隨後2個月用戶數量縮減至59萬,只有收費之前的3%。2004年,雅虎將其免費用戶容量提升至100MB,一個月之後推出了250MB的免費郵箱,而付費用戶則可以將容量提升至1GB。當年9月,網易免費郵箱提升至1500M,雅虎中國則推出3.5G的免費郵箱。

與此同時,國外電子郵件服務商進入中國,對中國郵件市場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免費郵箱功能不夠完善,安全性也不是很高,難以滿足高端用戶的需求,因此收費郵箱迅速積累了大批高端用戶。但此時網際網路尚處增長階段,這部分用戶總量不大,新網民需要培育,因此免費郵箱依然是主流。

隨著寬帶普及,網際網路用戶呈爆炸式增長,用戶除了對電子郵件的容量與安全有需求之外,細分特徵開始顯露,電子郵件行業也開始向多樣化發展。2007年,網易升級全部郵件系統,騰訊於同年將QQ郵箱服務擴容至2個G,AOL、Rediffmail、Yahoo都推出了不限容量的免費郵箱,Gmail、搜狐等也將免費郵箱擴容至2G以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3G業務發展成熟,促使三大運營商紛紛開通移動郵件業務。中國移動的139郵箱、中國電信的189郵箱和中國聯通的WO郵箱將手機郵箱的概念普及開來。這一階段的盈利模式仍缺乏創新,不過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成熟,市場發展趨於平穩。

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上網用戶激增,雲計算迅速發展,手機終端成為首要上網工具。電子郵件在巨大的數據存儲空間和移動社交程序等基礎上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用戶體驗得以改善,針對性業務與渠道營銷活動效果更佳。

可以看到,電子郵件是伴隨著網際網路一起成長起來的,並且走過了各個階段。雖然歷程比較曲折,但其生命力經久不衰。現階段,網際網路中微博、社交軟體、即時通訊等工具正大範圍普及,搶奪了大批個人電子郵件的用戶,電子郵件市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不過,由於電子郵件領域固有的優勢以及多年的累積,使其在短時間之內並不會被取代。

二、電子郵件受移動網際網路衝擊,但短時間內不會被取代

根據相關機構統計,由於Facebook、Twitter等社交軟體和即時通訊工具的興起,在2012~2016年間,個人發送郵件的數量每年遞減3%~4%,而商業郵件的數量則以每年12%~13%的速率增長,總郵件通信數量每年增加7%~8%。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前許多通過電子郵件溝通的內容現在會以即時通訊或社交軟體替代,因為這些新興工具確實更加便捷。不過作為一種交流形式,電子郵件很難被其他交流方式所替代。

目前絕大多數的即時通訊工具是按時間組織的,而電子郵件則是按話題組織的。在許多人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時,如果使用即時通訊工具組群討論極易混亂。而電郵則不然,尤其是一個團隊需要討論多個主題之時,可以給不同的人發送主題不同的郵件,再由相關的人以轉發、抄送等方式跟進,則能夠保證討論有條不紊地進行。

另外,電郵中的所有文件都可保存到郵件伺服器中。如需查找從前的某個主題,使用任何終端都可以完成,而即時通訊工具中想要查找歷史信息或在其他設備上同步內容是比較麻煩的。與即時通訊工具相比,電郵正是由於即時性不強,才更適合嚴肅的討論,在撰寫郵件的過程中,人會自然而然地被帶入深度思考之中。

如今的電子郵件是網際網路中的基礎設施,其所用的協議並非專有協議,所以在不同平臺中有著多樣化的客戶端。也正因如此,用戶不會被某一平臺和軟體所限。

此外,電子郵件的安全性更有保障。例如Gmail能夠確保全程通信加密,用戶郵件不會被輕易截獲。如果不信任郵件服務商,企業還可自行搭建郵件伺服器。對於企業來講,管理者還能同時看到全部員工發送和接收的郵件,為管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作為網際網路中的「元老」,電子郵件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過太多的挑戰。從簡訊、彩信,到QQ、微信等即時通訊軟體,但這些工具無一不是中心化的,都需要依賴運營商。而電子郵件則不然,人們可以自己架設伺服器設置域名,之後就可以開始收發郵件,這種溝通的特點對許多人與機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電子郵件固有的優勢之外,這個行業也在與時俱進。電子郵件通過引入第三方資源提供多樣化服務,從而增強自身的平臺化屬性。電子郵箱多與即時通信產品融合,如QQ與QQ郵箱、msn與hotmail、Gmail與聊天軟體Google Talk的整合、雅虎與SNS社區及C2C社區捆綁等。

另外,電子郵件的服務也逐步覆蓋用戶工作、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例如雅虎在2007年聯合中國最熱的七款網路遊戲和五大遊戲服務商提供登陸服務。QQ郵箱從2007年起陸續推出了記事本、文件中轉站、語音郵件等功能。網易遊戲2008年推出新版本極速3.0,集音樂盒、理財易、客戶端桌面工具為一體,打造全方位網絡信息平臺。

可以看到,電子郵件的開放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營銷推廣的渠道能力、耦合的日程管理、通訊錄管理等能力,主動與第三方對接,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內容與應用。隨著新技術的成熟,電子郵件也正在與其他產品逐漸融合,因而這一行業仍具備極大的上升空間。

相關焦點

  • 電子郵件誕生 35 周年,是到和它說再見的時候了嗎?
    而這一名稱是「電子郵件」(electronic mail) 的簡寫。今天是電子郵件誕生 35 周年的日子,我們想在今天借這個機會為大家回顧一下電子郵件的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哪怕終有一天它會被更新的通信方式取代。同時也想與大家做個討論,電子郵件時至今日,是到和它說再見的時候了嗎?
  • 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變革:新開普發力行動支付及教育培訓
    其實,從早期的傳統一卡通業務,到如今快速開展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和職業教育培訓,新開普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其中,作為國內一卡通領域首家上市公司,新開普以校園為主戰場,面向企業、城市及銀行和電信運營商,圍繞一卡通系統持續創新,同時不斷通過資本運作擴張業務版圖,實現快速轉型和業績的增長。
  • 從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到下一代網際網路
    截至2009年4月,中國網民已達3.16億,中文網站數量287.8萬,網頁總數超過160億個,國際出口帶寬640286.67Mbps……從第一封電子郵件發出,到下一代網際網路搶佔網絡技術發展制高點,20年間,一個快速成長的網際網路大國正在崛起,中國在國際網際網路的地位與日俱增。
  • ...網際網路發展史?首個比特郵箱誕生,在區塊鏈上免費註冊您的電子郵件
    免費的東西總是很吸引人,在不久後免費的「比特郵件」、「比特郵箱」、「比特物聯網郵箱」會很快進入人們的生活場景。這種情形好像穿越了時光隧道,重溫了一段網際網路前期發展的歷史——「上網從擁有電子郵件開始」。一旦一個順暢運行的物聯網完成鋪設,將會有一個更新TOKEN出現,進行建設下一個信息社會的獎勵—— 前人植樹,後人納涼,越早植樹、樹蔭越大,可類比同樣道理。●比網際網路更有用的區塊鏈在區塊鏈郵件體系的研發過程中,開發者會感受到創新與傳承相結合的重要性(以此感謝Satoshi Nakamoto)。
  • 皮尤:電子郵件仍是最重要辦公工具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1日午間消息,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顯示,雖然各種辦公技術層出不窮,商業社交網絡也逐步嶄露頭角,但電子郵件依然是工作場所最常用的工具。皮尤研究中心對「在線工作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其中有61%認為電子郵件「非常重要」,而網際網路的比例只有54%,社交網絡僅為4%。
  • 移動網際網路不為人知的血雨腥風:電視劇《創業時代》原型剖析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創業時代》是根據付遙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網際網路創業題材電視劇,劇中人物和情節也引來很多觀眾不由自主地與現實一一對照。下面就跟隨我,穿越時間回到歷史的天空。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內部舉辦小型牌照發放儀式,確認國內3G牌照發放給三家運營商,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由此,2009年成為我國的3G元年,我國正式進入第三代移動通信時代。包括移動運營商、資本市場、創業者等各方急速殺入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領域,一時間,各種廣告聯盟、手機遊戲、手機閱讀、移動定位等紛紛獲得千萬級別的風險投資。
  • 電子郵件是否會消亡?IBM Verse有話要說
    隨著企業信息化的腳步加快,企業內部及外部的協同效率受到跟多的關注,在企業級市場,微信在大力推廣企業號、阿里力推釘釘、用友旗下公司正式發布工作圈,新興的企業協同產品好像已經壓倒了默默無聞不太受關注的電子郵件。更有觀點認為,電子郵件正在被社交媒體以及其他下一代通信和協作工具替代。而在這個時候,IBM開始力推其智能電子郵件服務Verse,那麼IBM對電子郵件的看法是什麼?
  • 打不死的「網際網路小強」:電子郵件將成為下一個主流媒體平臺
    舉幾個例子:聊天機器人應該會殺死電子郵件。Facebook Messenger也是。項目管理軟體Asana以及Slack都已經開始向電子郵件下手了。別忘了還有千禧一代。他們正處在一勞永逸地結束電子郵件的邊緣。
  • 在中國發展了三十年的電子郵件都經歷了些什麼?
    今年是2017年,回顧這三十年來電子郵件以及即時通訊在中國的發展,不禁讓人感嘆當年的這封郵件以及其中美好的願景:跨越長城,我們可以到世界上任何角落。當電子郵件出現的時候,人與人之間信息的溝通,第一次可以做到這麼快速,這麼自由,讓我們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發送信息。這封郵件的傳送速度在今天看來是延時的、緩慢的,但在當時卻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 中國網際網路20年丨從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的尖峰時刻
    移動網際網路之後,下一個浪潮是什麼?又會產生怎樣的群星閃耀?世界滾滾向前,讓我們拭目以待。2008年中國成為世界網際網路網民的第一人口大國,2012年,中國的手機網民第一次超過了PC網民。這期間中國網際網路從無到有,肆意成長,自成一體,本土企業接連擊敗了多個國際對手,屬於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全面覺醒。
  • 被「工作」毀掉的電子郵件
    目前最受歡迎的電子郵件方案,包括Gmail以及Outlook,都是優先為企業使用場景所構建的,同時兼顧家庭郵件需求。但在雅虎與美國在線兩家在網際網路競爭中慘遭淘汰的老牌廠商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情況終於有了一點點變化,作為最後的消費級網際網路遺產,他們希望重新設計電子郵件以使其重新回歸家庭環境,或者說把郵件從工作壓力的手中重新奪回。
  • 「慢遞」的電子郵箱在這個時代還有價值嗎?
    在谷歌、雅虎、微軟、網易、騰訊這些重要的電子郵箱服務商努力下,郵箱的產品形態其實沒有落後於時代,對大附件的支持、對POP3、IMAP、Pushmail的持續優化,甚至iOS對郵箱手持客戶端體驗革命性的改進,讓郵箱跟上移動網際網路的腳步
  • 中文電子郵件地址啟動 將可用中文地址收發郵件
    4,516 摘要:以後,2.53億中國網民可直接用全中文標識郵箱收發郵件.昨日,國際網際網路標準組織IETF(網際網路工程組
  • 老兵不死,電子郵箱還有成為超級入口的可能嗎?
    而網易的建群功能即對外公布一個郵箱地址,發給團隊的郵件,只需要添加一個地址,就可以不遺漏任何團隊成員對內群發郵件,這是電子郵箱向移動化社交化趨勢演進的一個徵兆,它契合了移動辦公時代群通訊與移動端一鍵快捷收發的特性。
  • ...iPhone 郵件的時候出現故障,如無法發送或接收電子郵件,查看本...
    如果你在使用 iPhone 郵件的時候出現故障,如無法發送或接收電子郵件,查看本篇經驗可能會解決問題。首先將您的帳戶添加到郵件才能在 iPhone 上使用您的電子郵件帳戶。您可通過選擇「設置 -> 郵件、通訊錄、日曆 -> 添加帳戶」來配置郵件帳戶。
  • BI:2012年移動廣告市場回顧總結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這裡有一些有趣的統計:智慧型手機已經超越筆記本電腦成為Y時代人群的最佳選擇。與跟朋友當面聯繫相比,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通過網絡與朋友聯絡的時間與前者相當,或高於前者。85%的女性和63%的男性會不由自主地去檢視其手機簡訊,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的更新情況。若無法一直檢視手機,有40%會感到焦慮。
  • 碼鏈迎來網際網路終結時代
    移動網際網路是PC網際網路發展,移動和網際網路融合的產物,它繼承了移動隨時、隨地、隨身和網際網路開放、分享、互動的優勢,依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將網絡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在一起,相對傳統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可以隨時隨地,並且可以在高速移動的狀態中接入網際網路並使用應用服務,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和人的二元關係,讓人成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係和結構
  • 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是啥?
    按照書面語的電子郵件也許你還不知道是什麼,但是說到QQ郵箱、網易郵箱等等相信已經是眾所周知了。而使用這些進行發信和溝通就可以理解成為是電子郵件了。要說到這,現在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用電子郵件進行辦公呢,而且還有不少年輕人在交筆友的時候由於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也會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相對於現代性社交來說這樣也許會更有儀式感一些吧。那麼你知道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是什麼時候發出的並且發的是什麼嗎?其實,早在網際網路進入中國的前幾年,國內就已經有人在使用電子郵件了。
  • Benedict Evans:移動網際網路正在蠶食世界
    而上一次科技離我們每個人這麼近的時候,還是微軟的 PC 時代——但是那時,PC 也僅僅只是中產階級家庭們才能享受到的福利。現在,移動改變了這一點。智慧型手機成為科技越來越成熟的載體,而手機幾乎已經成為現代男女的人均標配。
  • 電子郵件發明者離世:他讓@符號風靡全球
    隨著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在即時通訊軟體流行之前,電子郵件是我們最為常用的網絡通信手段。這種技術能夠將文本、文件迅速發送到世界任何角落,影響之巨大難以估量。  Ray Tomlinson 最初創造電子郵件系統是在 1971 年,當時它基於網際網路前身 ARPANET。這個看似簡單的概念在當時具備跨時代的意義,因為在這之前電子信息只能在一個非常非常局限的網絡中共享。  當時的電腦用戶數量不比現在,為什麼 Ray Tomlinson 要大費周章開發電子郵件系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