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弋卜
「考試內容:基本理論、基礎體能……」看著士官選晉工作的標準要求,摸摸自己「超標」的腰圍,四級軍士長老趙心裡涼了半截,跑去找指導員訴苦:「我幹通信專業十來年,是咱們單位的技術骨幹,要是被體能成績卡走了,這不是人才流失嗎?」
指導員看著失落的老趙,對他說:「不管是什麼專業,在戰鬥中壓倒困難,完成任務的要求都是一樣的,練體能不僅是練身體素質,更是練頑強意志、練心理素質。只有擁有充沛的體能,才能在戰場高壓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集中的注意力……」
每到老兵退伍季,一些人就會滋生老趙這樣的想法,認為體能合格要因人、因專業而異;現代戰爭對專業要求高、對體能要求低,平時只要精通專業就行……類似想法看似有道理,實則失之偏頗。
專業技能訓練當然重要,但沒有充足體能作基礎,就如同無根之木。通信兵靈巧的爬杆技術需要耐力與爆發力的串聯銜接;戰術訓練場上的閃轉騰挪也是熟練掌握單兵技戰術動作之後憑藉充沛體能的層層遞進。當然,如果只重體能不重技能,則好比「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戰時也會很難適應靈活機動的戰場需求。可以說,技能與體能相得益彰,都不可偏廢。
應該看到,現代戰爭複雜的任務環境需要充沛體能去應對。馬島登陸行動中,英軍傘兵負重超過50公斤,卻依然能夠在沼澤和嚴寒中順利推進;在邊境作戰中,我軍官兵在貓耳洞裡長期堅守,除了依靠頑強毅力,與平時嚴格訓練打下的體能基礎也是分不開的。只有體能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才能克服惡劣自然環境的影響,保持充沛精力,有效打擊敵人。
體能素質不但是挑戰惡劣環境的基礎,更是打贏戰爭的重要保證。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為了切斷美軍退路,志願軍第38軍113師的官兵們硬是憑著「鐵腳板」跑贏了美軍的滾滾車輪,及時到達了三所裡陣地。倘若志願軍官兵沒有良好的體能作支撐,又怎能僅用14小時就奔襲72.5公裡,創造出戰史上的奇蹟?即使是如今高科技武器裝備在軍事行動中被廣泛運用,也需要裝備操作人員依託自身強健身體素質敏銳捕捉戰機。只有具有良好體能儲備,才能在現代戰爭中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完美結合。
具備良好體能素質,需要我們在平時自我加壓、嚴格訓練。《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剛入伍時幹啥啥不行,走隊列都會「順拐」,但他不斷自我加壓,刻苦訓練,最終成為了訓練尖子。無數事實證明,做難事必有所得。面對訓練中的短板弱項,我們要勇於打破「舒適區」,不斷自我加壓,不因困難挫折輕言放棄,最終一定能戰勝自己、超越自己。
體能不僅要苦練,更要科學練。違背科學規律的訓練,輕者會帶來身體不適,重者還會造成傷病,損害身體健康。因此,不能僅憑興趣和熱情盲目訓練,而需要根據自身身體條件列出計劃,科學展開訓練。同時還應緊緊盯住當前任務和未來戰場需求,在打牢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靈敏度訓練基礎的同時,加強與本職崗位相融合的針對性體能訓練。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戰鬥力,增加在戰場上的制勝砝碼。
「強健的體魄,良好的體能,是對軍人身體素質的基本要求。只重技能不重體能,不僅會被機會『淘汰』,更會被未來戰爭所『淘汰』。」老趙聽到這裡,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作者單位:61606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