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研發祛毒豬肝腸送往武漢戰「疫」前線

2020-12-26 騰訊網

( 來源:青島晚報)

「感動!期待!爭取讓在武漢的援鄂醫護人員吃上家鄉人民送來的豬肝腸。」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牛海濤有些激動。17日下午,滿載3.8噸祛毒豬肝腸和麵條等食品的車輛整裝待發,前往武漢。這些豬肝腸將被送上武漢戰「疫」前線,作為青島援鄂醫護人員的營養輔助餐食。身在異鄉抗「疫」一線,他們將吃上青島研發、生產、捐贈的祛毒豬肝腸,嘗到來自家鄉的味道,感受來自家鄉人民的溫暖和牽掛。

「就想讓他們吃得更好一點」

「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最辛苦,尤其是去武漢的,作為家鄉的企業想為他們做點事情。」青島日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君說。疫情發生至今,青島市已派出五批援鄂醫療隊趕赴湖北戰「疫」一線,帶去了青島人民的幫助與期望。同時,他們吃得飽不飽、穿得暖不暖也讓青島人民記掛在心。 「就想讓他們吃得更好一點,我知道現在更需要物資,想力所能及地為他們做一點事。」張華君說。截至目前,青島市共派出五批援鄂醫療隊共300多人,其中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派出140多人,他們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漢的一個重症病區,任務重、壓力大。

「這裡每頓定點供應一個盒飯,無超市開門,無外賣,一些壯實的小夥子有時還真吃不飽。 」這是青大附院董蒨教授收到的來自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的信息,讀完這條信息,董蒨心裡五味雜陳,想著能為這些在重症病區一線的「戰士」們做點什麼。「我想給他們送些有營養的食品,畢竟是跟疫情對抗,醫護人員們也要有個好身體,不僅把工作做好了,也能平平安安回家。」董蒨這樣想,可是購買大批量食品的費用尚無著落。張華君和董蒨是青島留日同學會的,為了讓武漢一線戰「疫」的醫護人員吃得更好,兩人約定共同為他們做點事情。

祛毒豬肝腸是青島科研成果

17日下午,由青島日辰食品捐贈的3.8噸青英董氏祛毒豬肝腸和麵條等食品裝車送往武漢。2019年,董蒨教授領銜的 「基於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而此次捐贈的祛毒豬肝腸就是這個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延伸科研成果。董蒨告訴記者,七年前,他承擔了「小兒肝臟腫瘤手術治療臨床決策系統」的國家 「十二五」重大課題,七年後,這項研究成果取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也讓他有了另外的收穫。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團隊為獲得豬肝CT數據多次殺豬取肝,這些豬活體的標記為「QD-piggy」,「QD」代表青島,「piggy」英文釋義為小豬。大量使用生豬進行動物實驗研究,讓董蒨將對人類肝臟的研究成果延伸到了豬肝上,通過對豬肝的超微結構、細胞組織學和解剖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論證,他提出了具有獨創性的生鮮豬肝祛毒方法,能夠有效清除豬肝內殘留的內毒素等有害物質,該方法目前已獲得四個國家發明專利和一個日本專利。

董蒨介紹,傳統的肝臟祛毒方法中,首先對肝臟進行切片,再將切片放置在水龍頭下衝洗10分鐘,然後浸泡30分鐘。但是由於肝臟離體後,血液會快速凝固,隨著血液的凝固,血液中可能含有毒素的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將堆積在數以百萬計的肝血竇內,即使對肝臟進行切片、衝洗和浸泡,也僅能將肝臟中含有的極少部分毒素清理掉,其他仍殘留在肝臟的血竇系統中,因此傳統的動物肝臟祛毒方法並不能完全祛除毒素,而團隊研發的祛毒專利技術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四種口味的麵條挑著吃

了解到董蒨團隊的祛毒豬肝研究,張華君決定給前線的勇士們捐贈這個高科技產品。「這個祛毒豬肝可以做成包裝的豬肝腸,這樣易於儲存和運輸,也有營養,所以決定給他們買這個吃。 」張華君說。除了3.8噸的祛毒豬肝腸,張華君還購買了500多箱麵條,每包麵條配上一袋日辰食品生產的調料。 「有芝麻醬、麻辣、香菇和蔥油四種口味,就希望他們從醫院回到住處後能再吃上一口熱面,四種口味也能挑選一下。 」張華君想得周到。

有了吃的東西還要有湯,張華君還為前線醫療隊員們準備了包裝蔬菜湯:菌蔬芙蓉湯、山藥銀耳湯、紫菜蛋花湯、西紅柿蛋花湯……張華君恨不能把能想到的方便又有營養的食品都送給援鄂醫療隊,他希望這滿滿當當的一車食品能給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多一些溫暖和能量。「麵條也是選的健康食品,不是普通的方便麵,而是可以加熱即食的生鮮麵條,送他們的東西首先就是健康。」張華君說。這批捐贈食品預計18日送達武漢。

近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的飲食營養建議。其中引用了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分會列出的10條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 10條建議中「食補」就佔了7條。青島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梁惠告訴記者,在保證食物多樣、飲食均衡的前提下,適量補充優質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鋅、鐵、維生素E、硒七種營養元素,可以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豬肝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鐵、蛋白質,一線的醫生護士吃得飽、吃得好,就能多一份抵抗力。 」梁惠說。

加班加點趕工「特殊的定單」

不到五天時間生產3.8噸祛毒豬肝腸,接下這個緊急定單的是青島萬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我是11日晚接到定單,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個很有意義的事,我們開足馬力,保證第一時間完成任務。」董事長史蕾認為這是一份「特殊的定單」。2月11日晚上8:40接到定單後,史蕾連夜組織人員溝通和確定產品規格、質量標準、包裝要求、發貨時間等細節。 12日一早,史蕾進行了詳細分工:生產車間準備原輔材料,質檢人員核實確認標籤、營養成份,採購人員聯繫印刷包裝……2月12日下午開始加工豬肝原料,2月13日上午準備豬肝入味、醃製,2月17日上午3.8噸豬肝腸完成生產,發往青島日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這是青島企業的一份心意,我們用最快的速度生產出來,也希望他們儘快收到。 」史蕾說。

萬福集團黨委副書記史歡民告訴記者,為了趕工這批送往抗「疫」一線的食品,他們開動了所有能用的生產線,也召集了所有能夠上班的員工。「一線的醫護人員最辛苦,這些我們都知道,我們所有人加班加點,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 」史歡民介紹,經過加工處理,祛毒豬肝腸的口感要優於普通豬肝,而且方便食用,易於存儲。 「給一線的醫護人員更要吃得安全、放心。 」

青島醫療隊都將吃上家鄉味道

「目前青島市援鄂醫療隊一共去了300多人,這批物資到達武漢後先保證青島醫療隊員的分配,另外也會跟浙江等省市醫療隊的朋友一起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吃上來自青島的豬肝腸和麵條,這也是來自家鄉的味道。 」張華君說。

2月9日,青島援助湖北醫療隊264名隊員臨行前大合影給很多青島人留下深刻印象,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市已派出五批援鄂醫療隊,來自青島的醫護人員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對湖北人民、武漢人民的支持與愛。勇士們的每次出徵,也承載著青島人民的期待,不少像張華君、史蕾一樣的青島企業家伸出援手,為這些上一線的醫護人員盡心出力。

近期,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增強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控能力,青島市積極組織各方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快速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急防治」項目。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作為主要參研單位,立項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治療方案、遠程防治體系、患者心理幹預及隨訪等方向,同時也放在了新型營養食品研發上。

記者手記

致敬在一線的勇士們

「國有難,操戈披甲;人有危,眾士爭先。 」青島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們,是這場特殊戰「疫」裡的勇士,他們趕赴武漢疫情一線,帶著青島人的希望和祝福。接受採訪的張華君和史蕾是青島普通的企業家,董蒨是青島科研人員中的一員,他們為援鄂醫療隊做的事情也是青島社會上上下下在疫情當下的縮影,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著能夠出一份力。這是一場全民戰「疫」,致敬在一線的勇士們,也致敬「與子偕行」的人們。疫情當前,這些逆流而上的勇士給了我們勇氣與力量,期待你們平安歸來。待歸時,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偉

相關新聞

祛毒豬肝專利技術源自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年12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董蒨教授領銜的 「基於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對我市在精準醫療領域內探索成果的肯定,是青島歷史上首個由我市推薦獲得的醫學類國家科技獎,也是山東省在大外科醫學領域斬獲的首個國家科技獎。祛毒豬肝專利技術也是這次國家科技獎的延伸高科技產品,將形成一系列適合嬰幼兒、老年人、孕產婦以及傷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新型營養健康食品。

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豬肝的吃法有很講究。作為豬體內解毒和排洩物質的主要場所,豬肝中會代謝產生的毒素分散存在於數以百萬計的肝血竇中,是人們所擔心的。目前,多數的指導建議說應該將豬肝放在自來水龍頭下衝洗10分鐘,然後切成片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反覆換水至水清為止,這樣能夠清除滯留的肝血和膽汁中的毒物,浸泡肝臟的水以淡鹽水為佳。還有人建議,為了消滅殘存在豬肝裡的寄生蟲卵或病菌,在烹調時,至少應該在急火中炒5分鐘以上,使豬肝完全變成灰褐色,看不到血絲才好。可是,這樣真的能夠徹底清除殘存的代謝毒物嗎?

祛毒豬肝的研發,是董蒨教授團隊研發過程中意外收穫的另一款創新產品。他們與青島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營養學研究團隊、青島本地肉食企業青島萬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英吉多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申請獲得山東省教育廳批准成立山東省「數字醫學臨床診療與營養健康協同創新中心」,開啟了一個新的領域。祛毒肝臟的研究和開發序幕就此拉開。由此問題入手,董蒨團隊又開始踏踏實實做研究、做實驗,證實老百姓擔心的所謂「毒素」主要存在於肝竇中,肝竇是肝臟小單元內肝細胞板之間的血管間隙,裡面富含「清除毒素的衛士」——Kupffer細胞。而像小米粒大小的肝組織—肝小葉(1~2 mm直徑大小)內含有幾十甚至近百個肝血竇,如此微小的肝血竇內血液等物質不可能通過切片、泡洗的辦法清除掉。如果通過特殊的外科技術則可以徹底清除巨噬細胞,當然也包含了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所吞噬的「毒素」和肝臟血竇內血液含有的所謂有毒物質。他們提出了具有獨創性的生鮮豬肝祛毒方法,能有效解決目前豬肝食品中的殘留毒素問題,開創了創新性的生鮮豬肝祛毒方法和青英董氏(註冊商標)祛毒豬肝系列菜品、食品和功能保健食品的生產設計,獲得了四項國家發明專利及日本發明專利,德國、法國、英國的發明專利也已落地。

相關焦點

  • 青島發祛毒豬肝腸到武漢 為戰"疫"一線補充營養
    2月17日,祛毒豬肝腸等物資即將從山東青島發往湖北武漢  2月17日下午5時,滿載3.8噸青英董氏祛毒豬肝腸和麵條等食品、共計8.6噸物資的貨車從山東青島啟程前往湖北武漢。這些豬肝腸將被送上武漢戰「疫」前線,為青島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送上既營養又溫暖的家鄉味道。  「前線條件很艱苦,我們的醫療隊員們每頓定點供應一個盒飯,駐地附近沒有超市開門,更沒有外賣,我們這些北方的小夥子有時還真吃不飽,因為常常工作到深夜,回到賓館時盒飯有時候都冷了。」
  •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青島研發祛毒豬肝送往武漢前線,助力抗擊新...
    半島記者 齊娟「下午3點我們將3.8噸的青英董氏祛毒豬肝腸和麵條全部裝到貨車上,下午4點這些物資將運往武漢送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將吃上青島研發、生產、捐贈的祛毒豬肝,能夠提高他們的免疫力,改善生活條件,同時也感受來自家鄉人民的溫暖和牽掛。」青島日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君激動地說。
  • 青島大學:3.8噸祛毒豬肝腸送往戰「疫」前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連日來,3.8噸青英董氏祛毒豬肝系列產品送到武漢戰「疫」醫護人員手裡。「青英董氏」祛毒豬肝專利技術是源於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即由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董蒨教授領銜的 「基於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項目、國家「十二五」重大課題研發成果的拓展研究新產物。「青英董氏」祛毒豬肝利用獨創的中國和國際專利保護技術將生鮮豬肝進行了「祛毒」處理,有效清除了豬肝內殘留的內毒素等有害物質,解決了百姓關於豬肝可能存在毒素的擔心。
  • 目的地:武漢!3.8噸高科技豬肝腸承載家鄉的溫暖與牽掛
    企業加班生產送往武漢的祛毒豬肝腸。    「感動!期待!爭取讓在武漢的援鄂醫護人員吃上家鄉人民送來的豬肝腸。」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牛海濤有些激動。17日下午,滿載3.8噸祛毒豬肝腸和麵條等食品的車輛整裝待發,前往武漢。這些豬肝腸將被送上武漢戰「疫」前線,作為青島援鄂醫護人員的營養輔助餐食。
  • 豬肝腸: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意外收穫
    1月12日,在海信CAS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座談會上,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在講述完海信CAS的「故事」之後,現場向媒體記者推薦起了這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意外收穫」——使用外科手術方式祛毒後的豬肝腸。豬肝腸背後,是一個真實的科學研究和探索故事。
  • 不負眾望,早日凱旋|武漢戰「疫」前線深情感謝東山岐下村老鄉
    2月19日中午,一輛車頭懸掛著「『岐』心協力,『漁』你同行」紅布條的貨車,緩緩地停在武漢光谷華美達酒店門口。駐紮在此的福建醫療隊的醫務人員和酒店的員工,不約而同地向東山岐下村老鄉發出深情的感謝。本次送達武漢戰「疫」前線的物資,是東山岐下村漁民捐獻的9500公斤海鮮。「這是家鄉的物資,更是家鄉人民的關愛!」
  • 戰「疫」日記|戰「疫」前線 我嗅到了希望的味道
    2月9日,她隨隊來到武漢,進入病區開始了緊張忙碌的救治工作。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她的戰「疫」日記。2020年2月13日星期四 多雲轉雨已經基本適應了在駐地的生活,南方的棕櫚樹很漂亮,米飯沒有想像中難吃,酒店提供的盒飯頓頓不重樣,就是量太大,讓我們這些小瘦子吃不完總有罪惡感。
  • 戰「疫」前線,來自沂蒙老區的餃子給戰士們帶來家的味道
    戰「疫」前線,來自沂蒙老區的餃子給戰士們帶來家的味道 中國軍網武漢2月2日電 記者馬嘉隆、通訊員朱武濤、朱勇報導:2月2日凌晨,8架軍用運輸機四地聯動支援武漢,大量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抵達戰「疫」前線,武漢天河機場再次吸引了全國的關注
  • 戰「疫」前線的「風火輪」
    戰「疫」前線的「風火輪」。紅網時刻2月9日訊(通訊員 李兵 黃桂山)「王師傅,快,送第一機動隊到市第二人民醫院。楊師傅,你現在送第二機動隊去湘南人家。」正是像王海斌和楊仕鬥這樣的司機師傅們,為疾控中心能夠緊急出動處置疫情提供了輸送保障,他們就像是疾控人員奔赴前線的風火輪。自防控新冠毒肺炎阻擊戰打響17天以來,區疾控中心兩位司機累計出車270多次,平均每天出車達8次以上。
  • 費列羅同心戰「疫」再行動 愛心物資馳援武漢一線白衣戰士
    今日,滿載著5.4噸,共計1303箱,價值約135萬人民幣的費列羅愛心物資專車陸續駛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中醫醫院、武昌醫院及亞心總醫院等6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包括費列羅ROCHER榛果威化巧克力、健達繽紛樂及健達巧克力在內的全線標誌性產品承載著公司點滴責任之心,致敬為疫情防治築起護佑生命堅固防線的白衣人民戰士。
  • [縉雲]「疫」戰前線最忠實的那一抹「紅綠白」
    「疫」戰前線,有一種行動叫共同戰「疫」,有一種力量叫眾志成城,有一群人他們衝在最前面,他們可能職業不同、職責不同,但是,戰「疫」面前,關鍵時期,他們都選擇了挺身而出,逆流而上,主動扛起了防疫職責和擔當,不顧安危,放棄假期,為全鄉群眾築起了平安與健康的防「疫」城牆,一直默默堅守在戰「疫」最前線。
  • 武漢戰「疫」中的銘記時刻
    4月7日電 題:武漢戰「疫」中的銘記時刻  新華社記者  滾滾長江水,巍巍黃鶴樓。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自去年12月30日武漢發布針對疫情的首個緊急通知以來,這場突如其來、舉世關注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已持續整整100天。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全國各地勠力同心、星夜馳援,英雄的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戰「疫」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武漢即將解封,逐步恢復往日容顏。
  • 山東青島支援湖北醫療隊戰「疫」日記:隱約聞到了春天的氣息
    青島市市立醫院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山東青島支援湖北醫療隊戰「疫」日記:隱約聞到了春天的氣息中新網青島2月19日電 題:山東青島支援湖北醫療隊戰「疫」日記:隱約聞到了春天的氣息中新網記者 楊兵 胡耀傑「上至領隊,下到每一個隊員
  • 廣西容縣「五朵金花」赴鄂戰「疫」背後有一支強大的「後勤部隊」
    當捷報紛飛的時刻,鮮花、閃燈、掌聲……家鄉人民夾道歡迎我們的英雄歸來的時候,人們不會知道容縣「五朵金花」赴鄂戰「疫」背後,有著一支強大的「後勤部隊」做著默默的奉獻和支持,他們就是容縣人民醫院和他們的家人以及全體容縣人民。
  • 攀枝花市東區:黨旗在戰「疫」前線高高飄揚
    宣誓保衛人民安全出徵疫情就是命令,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1月28日,區人武部召回休假幹部職工,全員保持在位,向全區基層武裝部發布預先號令,通報疫情形勢,集結應急民兵和基幹民兵,作好一切準備;與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發布了《致全區廣大退役軍人的倡議書》,號召全體退役軍人積極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若有戰,
  • 攜手戰「疫」, 貝蒂斯橄欖油助力青島抗疫醫院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總有人挺身而出,總有力量一直溫暖著我們,他們就是戰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些最美逆行者,懷著滿腔熱忱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全力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守護前線醫護人員的健康,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 看看大學生畫筆下的「逆行媽媽」 青理工學子創意手繪漫畫助力戰「疫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2月17日訊(記者 張雅新)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發展,從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到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大家通過不同的方式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 戰「疫」又臨平安: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保險保障是平安履行的天職,也是平安戰「疫」最有力量的武器。疫情發生後,一線醫護人員衝在最前線,前方防護是首要的,但是後方保障是定心丸。平安迅速將相關保險進行責任擴展,在原有產品責任基礎上,擴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賠付責任。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
    仁心救患衝前線,醫者憂民鎮毒囂。  漢水泣,國旗飄,鍾馗執劍有神招。  陰霾一散迎春色,雨後霞紅日更高。  毒霾一掃江山秀,日耀晴川永瑞康。  南山院士臨前線,醫者仁心勇向前。  妙手回春終有日,劫波戰役譜新篇。
  • 東山海鮮「出徵」武漢、宜昌!前線醫生發來視頻道謝~
    「活動非常有意義,也算了了我的心願,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我綿薄之力,為武漢貢獻自己一份愛心。」愛心人士沈志輝說。東山島是福建省漁業大縣,是谷文昌精神的發祥地。作為重點漁村、全國文明村,澳角村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始終心系武漢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