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票最討厭的家務,至少有過半的人會選擇洗碗。
在很多家庭,洗碗這件小事,存在操作誤區,使得其費時費力,甚至還可能危害家庭成員健康。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具體有哪些誤區?又如何規避?
1、誤區:洗碗前先泡半天
很多人洗碗之前,習慣先把碗浸泡在水池裡面,尤其是米飯碗,害怕幹了之後不好洗。殊不知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行為,因為髒水泡碗堪比細菌培養培養皿。
曾有測試表明,將這些食物小殘渣,泡水靜置10小時,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數量增加7萬倍。而且洗潔精對這兩種細菌,並無殺菌功效。
正確方式:
沒有什麼捷徑,儘快清洗是抑菌最好方式。包括備菜過程中,用到的餐具,也應該立即清洗,就當作是借著做飯的空檔洗洗手。
2、誤區:餐具堆一起洗
餐具全部放進水槽一起清洗,也是很常見的居家操作,但這樣做,其實是增加了洗碗的工作量。
因為在洗碗中,一定有一些是油汙相對重的,一些則是幾乎沒有油汙的。全部堆在一起洗,只會讓油汙重的餐具汙染幾乎沒有油汙的餐具。從而讓每個餐具都變得難清洗。
正確方式:簡單的根據油汙輕重分個類,對於幾乎沒有油汙的輕輕衝洗一下即可,重油汙的則可以用熱水或是廚房紙巾先做一邊預處理。能很大程度上減輕洗碗的工作量,下面我們會詳細講兩個省時省力的洗碗方法。
3、誤區:洗碗順序不分先後
如果前兩個沒有注意到,那這個很多人更是關注不到,不分順序,大小、淨髒的餐具一律隨機清洗,可能會費時費力,還費水。
正確方式:可以優先選一個順序,由淨到髒,下面分享兩種高效的洗碗方式,分別適合單槽和雙槽。
①雙槽泡洗:先把大件重油汙的鍋具和餐盤,用熱水衝洗一下,放一旁。然後給雙槽的其中一側蓄大約2/3水,混合上洗碗液,然後根據由淨到髒的順序,逐個泡洗,放在雙槽的另一側。等到所有餐具都清洗一遍之後,再統一衝洗。整個過程省時、省力還省水。(注意:如果家裡餐具多,過程中泡洗水池過髒,可以換一次水,一般家庭一池水是夠用的)
②單槽衝洗:預先準備一個碗,碗裡裝用水稀釋的洗碗液(洗碗液都是濃縮的,不稀釋會有殘留)。然後用洗碗布蘸碗裡的洗碗液稀釋水,逐個由小到大,衝洗餐具。這樣做,可能比上面講的雙槽泡洗還要省水、省時。
4、誤區:輕視頑固汙漬
輕視頑固汙漬,並非是說餐具上的頑固汙漬,而是水槽上的,主要被輕視的有兩處:一處是下水口長期形成的頑固汙漬。
另一處是水槽周圍的玻璃膠可能會長黴,這兩處長期不處理都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正確方式:水槽下水口,主要是水垢+汙垢,可以用檸檬酸來針對性解決。
堵住下水口,給裡面放置熱水,把檸檬酸水垢清潔劑,倒入熔化,然後開始清洗即可,反覆幾次,便可恢復如新。
水槽玻璃膠發黴的地方,普通清洗,很難有效,可以用之前我給大家提到過的除黴啫喱。
將玻璃膠塗抹至發黴發黴的玻璃膠處,靜置3-4小時,開始擦,你就會發現,之前怎麼也擦不了的黴菌三下五除二被清理乾淨了。
值得多提一嘴的是,凡是家裡發黴的縫隙,都可以用這個去除,如滾筒洗衣機膠圈處、瓷磚縫隙處、洗手臺玻璃膠等等。
5、誤區:洗完擦乾
洗好碗之後,碗底會有一些積水,這些積水是細菌的溫床,一般大家都會擦乾。但其實擦乾並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如果要做到不讓細菌滋生,必須得保證每個擦餐具的抹布都乾淨、乾燥。這對多數家庭來說不現實。
正確方式:相對來說,風乾是更適合一般家庭的,入手一個瀝水籃,放在水槽旁邊,洗完餐具,將碗倒扣,很快也就能幹起來了。
懶一點了,瀝水架就是碗架,更精細一點了,可以將餐具從瀝水架收到碗櫃裡,避免暴露在重油汙區域。
6、誤區:洗滌液就能除菌
洗滌液並不能除菌,尤其是像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這些,很難消滅。
正確方式:家裡裝消毒櫃,可能並不是大多數家庭的必然選項,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熱水是最簡單可行的除菌方式,可以隔一段時間,把家裡的碗、餐具等放在70°以上水浸泡。
此外還有需要除菌的場景需要特意說明:
①抹布、百潔布,長時間用髒兮兮,是細菌溫床,可以將抹布、百潔布的清洗留在洗碗最後一項,用熱水浸泡,然後徹底清洗。
②案板,切完生肉的一定要注意處理,萬不可切完肉,隨便衝洗一下,就下回再來切水果,有小孩的家庭要特別注意。
針對這個問題,一般我會推薦使用砧板消毒機,菜板清晰分類,而且有消毒功能更加衛生安全。
7、誤區:鍋底頑固汙漬不定期去除
鍋底髒本身不影響什麼,不過在洗碗的過程中,會汙染水槽,那可就是實實在在的重油汙了。普通的清洗,難度確實不小。
正確方式:可以用不鏽鋼清潔膏,基本上能輕鬆讓鍋底恢復鋥光瓦亮的狀態,成本很低,一大罐一斤重,能用很多次。
還能對付有燒痕的蒸屜、甚至還能用來給五金件除水垢。
最後,如果你覺得規範洗碗麻煩,可以考慮入手個洗碗機,雖然很多人吐槽它,並沒有想像的那般方便,但就殺菌、消毒,衛生乾淨來說,洗碗機還是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