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圖說話」版網絡字典解讀熱詞
金屬製品如大鐘碰撞的聲音。
例:春節就這麼像特效一樣duang的沒有了。
聲音詳見86版《西遊記》片頭曲第三秒,孫猴子騰空一躍的配樂,一種妖魔鬼怪、各路神仙出場退場專用擬聲詞。diou~diou!
實心物體落地或與肉體碰撞的聲音,此聲音在趟被窩裡玩手機時經常發生。
例:手機bia的一聲摔地上了,心疼……
模擬打槍發出的聲音,「別人家的」狗聽見此聲音都會裝死。自己家的永遠學不會。
duang!作為2015年開年第一個爆紅的「詞」,網友張口閉口不duang一下,似乎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近日,bia、biu、diou、deng……一大波和duang一樣,寫也寫不出來的漢字陸續被網友們挖了出來,網友「丁一晨DYC」進行了歸納總結,推出了「看圖說話」版的網絡字典,受到熱捧。
現象>>>
網友歸納寫不出的「詞」
春節期間,duang震「碎」無數網友的屏幕。而現在,由它引發的餘震又來了。
近日,網友「丁一晨DYC」歸納整理出了一組「詞」:diou、biu、shi、deng……它們和duang一樣,能拼出來,但寫不出漢字。「丁一晨DYC」圖文並茂對這些詞做了注釋,引起不少網友關注。目前,這條微博的轉發量已超過1萬次。
記者打開「丁一晨DYC」的微博,看到這組寫不出的「詞」,共有9個,每一個「詞」都有自己的解釋和舉例說明。比如「duang」被解釋為「頭髮與特技在化學反應中產生的聲音,或金屬製品如大鐘碰撞的聲音。」「bia」則表示「實心物體落地或與肉體碰撞的聲音。此聲音在躺被窩裡玩手機時經常發生。」
「看圖說話」版的網絡字典讓網友很有認同感,「都是我們熟悉的字,也是我們經常在網上說的。」「小時候只要聽到diou、diou的音樂,就知道《西遊記》開始啦,一棟樓的小夥伴們都擠到一家去看。」網友「孫欣蟲蟲」感嘆道。網友「周小V乖乖有人愛」則補充說,「你們有沒有用過這麼個詞『nó』,比如有人問你什麼東西在哪,你說『nó,在那兒』。」
回應>>>
這些拼音最具畫面感
記者聯繫到網友「丁一晨DYC」,河北長大的她現居天津,是個80後,2011年起創作漫畫《開學了,又要過這種日子了》而走紅網絡。
「歸納這組詞,也是因為看了『duang』的視頻。在笑了一晚上之後,腦子裡蹦出來了許許多多duang的『兄弟姐妹』。」丁一晨告訴記者,自己列出了很多類似的擬聲詞,精心挑選出其中最有畫面感的九個詞,並配上了有趣的漫畫形象。
「因為對《西遊記》中的音樂很感興趣,所以我最喜歡『diou』這個詞。有的網友說我拼錯了,但事實上,我的這個發音比『diu』字的發音還要圓滑一些,類似模仿電子音的聲音。」丁一晨說,不只是自己總結這九個擬聲詞,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常用表達。雖然在字典裡沒有對應的漢字,但接地氣的表達很有趣,也是跟朋友友好交流的一大法寶。
聲音>>>
嚴格來說duang不是詞
「詞是有完整的音、形、義的。所以這些『發音』,現在還不能叫詞。嚴格意義上講也不能叫音節。」重慶市教委語委辦邱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他們也關注到了這些「發音」,但是像「duang」這個音節拼出來的字,目前來說是生造的,純屬娛樂,屬於典型的網絡語言現象。
邱老師表示,網友總結的其他發音,如「shi」、「bia」等,是方言發音中的一種特殊現象。「事實上,這些方言發音是可以造出對應的字。之所以目前在字詞典裡沒有對應的漢字表達,是因為在語言的流變過程中,這些方言發音沒被大眾所認可,沒有進入公眾認可的範圍。」
「造出的對應字合不合適,能不能被認同,要歷史來檢驗。收一個方言字或詞進入字詞典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邱老師說。
觀點>>>
有些「詞」在古漢語裡有「根」
在重慶某高校任教、研究漢語言文學的邱博士認為,這些發音的拼寫,並不完全符合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拼讀規律,比如「bia」等。對於這樣的讀音,最好用國際音標來記音。
邱博士認為,網友整理的發音當中,有部分由來已久,在古代是有「本字」的。所謂「本字」就是為某一詞專用的漢字。它們和如今的普通話相比非常生僻,因為時代發展、文字演變等關係,而被淘汰掉了,沒能收入現代漢語詞典裡,但通過古今語音對照,檢索古代典籍,我們或許能找到它們的「本字」。